新帝剛登基,光接手相關事務就用了小半個月的時間。
新皇上任三把火,眼下還一把都沒燒。
每日上朝,大家都憂心忡忡的,總覺得有把刀懸在頭頂,保不齊哪一天就落下了。
至於為什麽不認為是新帝既往不咎了呢?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哪個不是曆經幾十年的摸爬滾打才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
他們連這麽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嗎?
不是不整治他們,隻是時候未到罷了。
不夾緊尾巴做人的話,屁股底下的位置可能都得挪一挪了。
興許到時候挪一挪都算好的,保不齊還得連累上祖宗十八代。
許是時間點恰好趕上了,青陽縣的夏收早已結束,畝產千斤的風聲第一次傳出了青陽縣。
這是方名和寧隼共同商議的結果。
不僅如此,為了恭賀寧隼登基和懶懶做了公主,方名讓付及第帶隊,送糧隊伍浩浩蕩蕩進京都城賀喜來了。
算著日子,差不多這幾天就能到京都了。
這一路走來,付及第是怎麽高調怎麽來。
但凡有人問起,懶懶和畝產千斤就會被反反複複地提及。
每每說到最後,付及第都會故作謙虛的用一句“長公主心係天下萬民,不眠不休又費時費力研究出來的”來結尾。
車隊還沒進京都城,長公主進獻糧種的消息已經傳遍了京都城的大街小巷。
這幾日,懶懶再次聲名鵲起。
對於懶懶進獻高產糧一事,褒貶不一。
普通老百姓和世家大族,各占其一。
於老百姓而言,畝產千斤無異於扔了個炸彈在他們中間。
震驚過後,便是滿懷期待。
想親眼看一看畝產千斤的糧食,若是可以的話,還想親手種一種。
特別是那些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種田老把式們,難以置信的同時又有著若有似無的期待。
萬一呢……
於世家大族而言,俱是不屑。
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寧隼為懶懶造勢的一個噱頭。
畝產千斤?
有生之年都沒聽到過這麽高的產量!
消息一出,他們更視懶懶為眼中釘肉中刺了。
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寧隼為了懶懶名正言順上位的一個借口罷了。
就是吧……
這借口經不起推敲啊!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啊!
他們這會兒正摩拳擦掌著,準備著找個機會揭穿懶懶。
付及第到京都那一日,藍老大帶著懶懶親自迎到了京都城外。
因著懶懶愛賴床,一來二去收拾好出了門,付及第的隊伍已經在城門口等了有小半個時辰了。
因著懶懶說了要出城來迎接,付及第索性帶著人直接把馬車靠邊停在了城門口。
烏泱泱排成長龍的馬車上,堆著一袋又一袋的稻穀。
有那鼻子靈敏些的,嗅一嗅隱隱都能聞著味兒。
這會兒,圍觀的人都快把官道擠的水泄不通起來。
無他,相比起懶懶,老百姓對付及第的到來早就翹首以盼了。
這會兒難得有機會,高低得親眼看一看。
“誰說那畝產千斤是謠言的?看看這麽多糧食,豈是輕易能收集來的?”
“若真是謠言的話,不得傾盡青陽縣一城之力才能送來這麽老些糧食?”
“那青陽縣縣令大人聽說是安寧長公主的義父,這才千裏迢迢進京給長公主送新糧。”
“依我看,這送新糧是假,送功績才是真啊!”
“畝產千斤的功績,可不亞於大敗遼國十三城的功績啊,那縣令大人就甘心這麽大的功績拱手送人了?這哪是幹閨女,怕是親閨女也做不到這樣啊!”
“我看誰還敢說安寧長公主是泥腿子出身,看看她背後撐腰的人有多掏心掏肺,整個京都世家大族裏也是頭一份。”
“遠的不說,就在這麽多馬車,若都是糧食,高低得有個十幾萬斤了吧?
能跨越千裏,安安全全地從青陽縣來到京都,那縣令大人的能力就不容小覷。”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青陽縣的縣令大人就是名噪一時的方名方大人,他能是泛泛之輩?”
“竟然是他?那就難怪了!”
也有人酸溜溜的應道,“沒利可圖你以為那縣令大人會下此血本?”
“遠的不說,就說搜羅回來這麽多新糧,還費時費力的送進京都來,沒利可圖你會做嗎?”
“此話怎講?”
“你想啊,這幹閨女是華國獨一份的公主,還是有封號的長公主,作為義父的,不得掏心掏肺幫著點?
要是我家閨女有這潑天的富貴,我也買個幾萬斤糧食給她充麵子……”
“幾萬斤糧食?你說的輕鬆,不是我看不起你,你有這能耐的話,別說買幾萬斤糧食來吧,你現在能買個一萬斤來,我都敬你是條漢子!”
“這……這……”
“這什麽這?承認人家疼閨女有多難?承認安寧長公主招人喜歡有那麽難嗎?”
“罷了罷了,我不同你多說,就當我口無遮攔了吧!”
有那八麵玲瓏的人,一來一往間,便與付及第攀談上了。
“這位兄台,你們可是從青陽縣來的?看你們這架勢,難道是專程來京都給安寧長公主送高產糧食的?”
“哦?我這人還沒到京都呢,兄台是如何知道的?難不成兄台會未卜先知之術?”付及第好奇地看著對方,順著對方的話頭往下說。
這樣的問話,一路上不知道聽到了多少,他已然駕輕就熟。
讓他炫富他可能做不到,可讓他幫著懶懶說話,那還不是輕輕又鬆鬆。
“哪裏有什麽未卜先知的逆天之能啊!
實在是因為近來聽到了一個消息,說青陽縣的縣令大人派人前往京都給安寧長公主送高產糧的隊伍,不日就會到達京都。
我看到兄台的一輛輛馬車上都堆滿了類似稻穀的東西,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疑問,不知道兄台可否為我等解解惑?”
“原來如此!我等確實是奉青陽縣縣令大人之命來給家中閨女……也就是兄台口中的安寧長公主送些新收上來的糧食。”
說到這裏,他憨厚地笑了笑,“我家小姐離家日久,吃慣了家裏產的糧食,怕她來了京都城太過想念,這才有了我等這一趟送糧之行。
至於兄台說的高產糧……”
新皇上任三把火,眼下還一把都沒燒。
每日上朝,大家都憂心忡忡的,總覺得有把刀懸在頭頂,保不齊哪一天就落下了。
至於為什麽不認為是新帝既往不咎了呢?
能站在朝堂之上的,哪個不是曆經幾十年的摸爬滾打才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
他們連這麽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嗎?
不是不整治他們,隻是時候未到罷了。
不夾緊尾巴做人的話,屁股底下的位置可能都得挪一挪了。
興許到時候挪一挪都算好的,保不齊還得連累上祖宗十八代。
許是時間點恰好趕上了,青陽縣的夏收早已結束,畝產千斤的風聲第一次傳出了青陽縣。
這是方名和寧隼共同商議的結果。
不僅如此,為了恭賀寧隼登基和懶懶做了公主,方名讓付及第帶隊,送糧隊伍浩浩蕩蕩進京都城賀喜來了。
算著日子,差不多這幾天就能到京都了。
這一路走來,付及第是怎麽高調怎麽來。
但凡有人問起,懶懶和畝產千斤就會被反反複複地提及。
每每說到最後,付及第都會故作謙虛的用一句“長公主心係天下萬民,不眠不休又費時費力研究出來的”來結尾。
車隊還沒進京都城,長公主進獻糧種的消息已經傳遍了京都城的大街小巷。
這幾日,懶懶再次聲名鵲起。
對於懶懶進獻高產糧一事,褒貶不一。
普通老百姓和世家大族,各占其一。
於老百姓而言,畝產千斤無異於扔了個炸彈在他們中間。
震驚過後,便是滿懷期待。
想親眼看一看畝產千斤的糧食,若是可以的話,還想親手種一種。
特別是那些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種田老把式們,難以置信的同時又有著若有似無的期待。
萬一呢……
於世家大族而言,俱是不屑。
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寧隼為懶懶造勢的一個噱頭。
畝產千斤?
有生之年都沒聽到過這麽高的產量!
消息一出,他們更視懶懶為眼中釘肉中刺了。
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寧隼為了懶懶名正言順上位的一個借口罷了。
就是吧……
這借口經不起推敲啊!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啊!
他們這會兒正摩拳擦掌著,準備著找個機會揭穿懶懶。
付及第到京都那一日,藍老大帶著懶懶親自迎到了京都城外。
因著懶懶愛賴床,一來二去收拾好出了門,付及第的隊伍已經在城門口等了有小半個時辰了。
因著懶懶說了要出城來迎接,付及第索性帶著人直接把馬車靠邊停在了城門口。
烏泱泱排成長龍的馬車上,堆著一袋又一袋的稻穀。
有那鼻子靈敏些的,嗅一嗅隱隱都能聞著味兒。
這會兒,圍觀的人都快把官道擠的水泄不通起來。
無他,相比起懶懶,老百姓對付及第的到來早就翹首以盼了。
這會兒難得有機會,高低得親眼看一看。
“誰說那畝產千斤是謠言的?看看這麽多糧食,豈是輕易能收集來的?”
“若真是謠言的話,不得傾盡青陽縣一城之力才能送來這麽老些糧食?”
“那青陽縣縣令大人聽說是安寧長公主的義父,這才千裏迢迢進京給長公主送新糧。”
“依我看,這送新糧是假,送功績才是真啊!”
“畝產千斤的功績,可不亞於大敗遼國十三城的功績啊,那縣令大人就甘心這麽大的功績拱手送人了?這哪是幹閨女,怕是親閨女也做不到這樣啊!”
“我看誰還敢說安寧長公主是泥腿子出身,看看她背後撐腰的人有多掏心掏肺,整個京都世家大族裏也是頭一份。”
“遠的不說,就在這麽多馬車,若都是糧食,高低得有個十幾萬斤了吧?
能跨越千裏,安安全全地從青陽縣來到京都,那縣令大人的能力就不容小覷。”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那青陽縣的縣令大人就是名噪一時的方名方大人,他能是泛泛之輩?”
“竟然是他?那就難怪了!”
也有人酸溜溜的應道,“沒利可圖你以為那縣令大人會下此血本?”
“遠的不說,就說搜羅回來這麽多新糧,還費時費力的送進京都來,沒利可圖你會做嗎?”
“此話怎講?”
“你想啊,這幹閨女是華國獨一份的公主,還是有封號的長公主,作為義父的,不得掏心掏肺幫著點?
要是我家閨女有這潑天的富貴,我也買個幾萬斤糧食給她充麵子……”
“幾萬斤糧食?你說的輕鬆,不是我看不起你,你有這能耐的話,別說買幾萬斤糧食來吧,你現在能買個一萬斤來,我都敬你是條漢子!”
“這……這……”
“這什麽這?承認人家疼閨女有多難?承認安寧長公主招人喜歡有那麽難嗎?”
“罷了罷了,我不同你多說,就當我口無遮攔了吧!”
有那八麵玲瓏的人,一來一往間,便與付及第攀談上了。
“這位兄台,你們可是從青陽縣來的?看你們這架勢,難道是專程來京都給安寧長公主送高產糧食的?”
“哦?我這人還沒到京都呢,兄台是如何知道的?難不成兄台會未卜先知之術?”付及第好奇地看著對方,順著對方的話頭往下說。
這樣的問話,一路上不知道聽到了多少,他已然駕輕就熟。
讓他炫富他可能做不到,可讓他幫著懶懶說話,那還不是輕輕又鬆鬆。
“哪裏有什麽未卜先知的逆天之能啊!
實在是因為近來聽到了一個消息,說青陽縣的縣令大人派人前往京都給安寧長公主送高產糧的隊伍,不日就會到達京都。
我看到兄台的一輛輛馬車上都堆滿了類似稻穀的東西,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疑問,不知道兄台可否為我等解解惑?”
“原來如此!我等確實是奉青陽縣縣令大人之命來給家中閨女……也就是兄台口中的安寧長公主送些新收上來的糧食。”
說到這裏,他憨厚地笑了笑,“我家小姐離家日久,吃慣了家裏產的糧食,怕她來了京都城太過想念,這才有了我等這一趟送糧之行。
至於兄台說的高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