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曾經她手救治過的患者現身說法,一切都是紙上談兵。
當不得真!
第二件,則是件原本以為隻會在小範圍內傳開的消息——
丞相府的小姐跳井自殺了。
卻不料,消息似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京都城。
自古以來,大家聽聞的多是大戶人家中犯事的丫鬟投井自盡的,但如今卻是堂堂丞相府的嫡小姐做出這樣的舉動,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丞相府小姐跳井自殺,這得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啊。
更是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下,王柔兒的死竟牽連到了懶懶身上。
這一波,懶懶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啊。
謠言傳到懶懶耳中的那一刻,懶懶二話不說大張旗鼓的在百裏略的陪同下,出現在了京都府尹的大門口。
“咚!咚!咚!”
京都府衙外的登聞鼓響了。
知道敲響登聞鼓的是安寧長公主的那一刻,秦威官服都沒套好就著急忙慌的親自迎到了府衙門口。
京都府尹秦威第一次把公堂搬到了府衙外麵,更當著一眾京都老百姓的麵親自審案。
早有準備的懶懶必然不會打無準備的仗,抓了幾個在街上說的歡的人,一一押到府衙前。
背後說人長短這類事,同家常便飯無二。
饒是當初寧逸的死,街頭巷尾都能背著人議論一二。
像懶懶這樣大張旗鼓的把背後議論她的人直接告到京都府衙的,還是第一次。
秦威沒審過這樣的案子,卻又不得不重視起來。
安寧長公主親自告上門來案子,一個處理不好的話,
隻是……
這樣的案子,無法可依啊!
在秦威猶豫著該從哪裏下手查時,百裏略跳了出來。
“秦大人,這妄議公主可是殺頭的重罪啊!”
“微臣知道,隻是……隻是……隻是微臣從未審理過此類案件。
這……這……一時半會兒微臣不知從下手才好啊!”
“秦大人,下官這裏有個建議,你不妨聽一聽?”
“多謝百裏大人,還請百裏大人不吝賜教!”秦威這聲謝道的真誠。
“這幾人是我在京都城內抓來議論長公主最凶的人之一。
既然他們說這謠言是從別處聽來的,秦大人不妨順藤摸瓜,往上溯源。
謠言滿天飛,畢竟不是空穴來風,總有出處!
下官這裏可以代替長公主承諾秦大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長公主大度,隻問罪幕後之人!
至於傳話之人,皆受幕後之人哄騙,長公主不欲追究!
當然啦,若是抓不到幕後之人的話,那就所有人一並問罪吧!”
百裏略的話聽起來是對秦威說的,又何嚐不是對跪在地上的幾人說的。
妄議公主可是抄家滅族的重罪,幕後之人即便是威逼利誘也沒用。
與抄家滅族比起來,威逼利誘也無濟於事。
怪隻怪這些人倒黴!
大街上明裏暗裏把王柔兒的死歸結到懶懶身上的,沒有一萬也有八千。
偏偏他們運氣不好,讓百裏略逮了個正著。
當場抓獲,他們想抵賴都無從抵賴。
妄議長公主的罪責,他們承擔不起。
依著陛下對長公主的寵溺,豈能善了?
原以為都必死無疑了,如今卻有了峰回路轉的可能。
他們死就死吧,可不能連累了家裏人啊。
鑒於百裏略承諾的隻追究幕後之人的罪責,幾個人瞬間支楞起來了。
倒豆子似的幾人一股腦把自己知道的都說了。
一個時辰後,不等秦威這邊繼續往上溯源,那邊丞相府管家的兒子就被王勉親自押送來了京都府衙外的審案現場。
一臉歉意的王勉一來就同懶懶告起罪來。
在王勉的說辭裏,丞相府管家的兒子王安愛慕王柔兒多年。
王柔兒投井自殺後,王安一時接受不了,遂把王柔兒之死盡數怪罪到了懶懶身上。
可礙於懶懶一直在宮裏,這才腦子一熱想出了個用民怨逼懶懶為王柔兒的死負責的法子來。
“說起來,一切誤會皆因我丞相府而起。
柔兒之死,本就與長公主無關,偏偏老臣愛孫女心切,疏於管理府上,一個不察,竟讓王安這小子鑽了空子,在外肆意敗壞殿下的名聲。
帶累殿下,還請殿下恕罪!
待得柔兒入土為安後,老臣必負荊請罪!
到那時,殿下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禍端皆因老臣府上而起,還請殿下饒了這些無辜之人。
他們有錯,卻罪不至死啊!”
王勉說的聲淚俱下,瞬間激起了圍觀眾人的爛好心,他們竊竊私語著說了些什麽。
不用聽也能猜到,除了誇讚王勉還能有別的話嗎?
懶懶:“……”
這是當她傻了還是當她好打發呢?
又推出一個替罪羊?
看來在丞相府工作挺累的,一個不小心就被推出來頂罪了。
“王丞相還是別來本宮這裏負荊請罪了,本宮可能與丞相府八字不合!”懶懶一臉冷漠地看著王勉。
懶懶知道,每次隻要有關於自己的流言蜚語,最後都會查到丞相府頭上。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而這一次,她不想忍了!
“自從本宮人來了京都,每每哪裏傳出點關於本宮的風言風語,一細查下去,必然與你丞相府脫不了幹係。”懶懶聲音裏帶著濃濃的嘲諷。
丞相府打的算盤珠子啪啪作響,她早聽的一清二楚。
“本宮為了多活幾日,還請以後你們丞相府的人見著本宮都繞著道走。
打不過,本宮能躲得過!
你們丞相府,本宮可不敢沾染半分!”
懶懶深吸一口氣,努力著讓自己委屈可憐一些。
她知道,以目前的形勢來看,與丞相府正麵衝突並不是明智之舉。
況且,這麽小的事,也動不了丞相府根基。
可她等不了了。
她不想再繼續聽到京都城內,所有關於她的各種無端汙蔑和攻擊。
興許,亂拳也能打死老師傅呢!
即便不成功,左右不過維持現狀。
更何況,長公主的身份眼下就是她的一塊通行證。
隻要有理有據,丞相府隻有伏低做小、賠禮道歉的份。
當不得真!
第二件,則是件原本以為隻會在小範圍內傳開的消息——
丞相府的小姐跳井自殺了。
卻不料,消息似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京都城。
自古以來,大家聽聞的多是大戶人家中犯事的丫鬟投井自盡的,但如今卻是堂堂丞相府的嫡小姐做出這樣的舉動,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丞相府小姐跳井自殺,這得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啊。
更是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下,王柔兒的死竟牽連到了懶懶身上。
這一波,懶懶真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啊。
謠言傳到懶懶耳中的那一刻,懶懶二話不說大張旗鼓的在百裏略的陪同下,出現在了京都府尹的大門口。
“咚!咚!咚!”
京都府衙外的登聞鼓響了。
知道敲響登聞鼓的是安寧長公主的那一刻,秦威官服都沒套好就著急忙慌的親自迎到了府衙門口。
京都府尹秦威第一次把公堂搬到了府衙外麵,更當著一眾京都老百姓的麵親自審案。
早有準備的懶懶必然不會打無準備的仗,抓了幾個在街上說的歡的人,一一押到府衙前。
背後說人長短這類事,同家常便飯無二。
饒是當初寧逸的死,街頭巷尾都能背著人議論一二。
像懶懶這樣大張旗鼓的把背後議論她的人直接告到京都府衙的,還是第一次。
秦威沒審過這樣的案子,卻又不得不重視起來。
安寧長公主親自告上門來案子,一個處理不好的話,
隻是……
這樣的案子,無法可依啊!
在秦威猶豫著該從哪裏下手查時,百裏略跳了出來。
“秦大人,這妄議公主可是殺頭的重罪啊!”
“微臣知道,隻是……隻是……隻是微臣從未審理過此類案件。
這……這……一時半會兒微臣不知從下手才好啊!”
“秦大人,下官這裏有個建議,你不妨聽一聽?”
“多謝百裏大人,還請百裏大人不吝賜教!”秦威這聲謝道的真誠。
“這幾人是我在京都城內抓來議論長公主最凶的人之一。
既然他們說這謠言是從別處聽來的,秦大人不妨順藤摸瓜,往上溯源。
謠言滿天飛,畢竟不是空穴來風,總有出處!
下官這裏可以代替長公主承諾秦大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長公主大度,隻問罪幕後之人!
至於傳話之人,皆受幕後之人哄騙,長公主不欲追究!
當然啦,若是抓不到幕後之人的話,那就所有人一並問罪吧!”
百裏略的話聽起來是對秦威說的,又何嚐不是對跪在地上的幾人說的。
妄議公主可是抄家滅族的重罪,幕後之人即便是威逼利誘也沒用。
與抄家滅族比起來,威逼利誘也無濟於事。
怪隻怪這些人倒黴!
大街上明裏暗裏把王柔兒的死歸結到懶懶身上的,沒有一萬也有八千。
偏偏他們運氣不好,讓百裏略逮了個正著。
當場抓獲,他們想抵賴都無從抵賴。
妄議長公主的罪責,他們承擔不起。
依著陛下對長公主的寵溺,豈能善了?
原以為都必死無疑了,如今卻有了峰回路轉的可能。
他們死就死吧,可不能連累了家裏人啊。
鑒於百裏略承諾的隻追究幕後之人的罪責,幾個人瞬間支楞起來了。
倒豆子似的幾人一股腦把自己知道的都說了。
一個時辰後,不等秦威這邊繼續往上溯源,那邊丞相府管家的兒子就被王勉親自押送來了京都府衙外的審案現場。
一臉歉意的王勉一來就同懶懶告起罪來。
在王勉的說辭裏,丞相府管家的兒子王安愛慕王柔兒多年。
王柔兒投井自殺後,王安一時接受不了,遂把王柔兒之死盡數怪罪到了懶懶身上。
可礙於懶懶一直在宮裏,這才腦子一熱想出了個用民怨逼懶懶為王柔兒的死負責的法子來。
“說起來,一切誤會皆因我丞相府而起。
柔兒之死,本就與長公主無關,偏偏老臣愛孫女心切,疏於管理府上,一個不察,竟讓王安這小子鑽了空子,在外肆意敗壞殿下的名聲。
帶累殿下,還請殿下恕罪!
待得柔兒入土為安後,老臣必負荊請罪!
到那時,殿下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禍端皆因老臣府上而起,還請殿下饒了這些無辜之人。
他們有錯,卻罪不至死啊!”
王勉說的聲淚俱下,瞬間激起了圍觀眾人的爛好心,他們竊竊私語著說了些什麽。
不用聽也能猜到,除了誇讚王勉還能有別的話嗎?
懶懶:“……”
這是當她傻了還是當她好打發呢?
又推出一個替罪羊?
看來在丞相府工作挺累的,一個不小心就被推出來頂罪了。
“王丞相還是別來本宮這裏負荊請罪了,本宮可能與丞相府八字不合!”懶懶一臉冷漠地看著王勉。
懶懶知道,每次隻要有關於自己的流言蜚語,最後都會查到丞相府頭上。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而這一次,她不想忍了!
“自從本宮人來了京都,每每哪裏傳出點關於本宮的風言風語,一細查下去,必然與你丞相府脫不了幹係。”懶懶聲音裏帶著濃濃的嘲諷。
丞相府打的算盤珠子啪啪作響,她早聽的一清二楚。
“本宮為了多活幾日,還請以後你們丞相府的人見著本宮都繞著道走。
打不過,本宮能躲得過!
你們丞相府,本宮可不敢沾染半分!”
懶懶深吸一口氣,努力著讓自己委屈可憐一些。
她知道,以目前的形勢來看,與丞相府正麵衝突並不是明智之舉。
況且,這麽小的事,也動不了丞相府根基。
可她等不了了。
她不想再繼續聽到京都城內,所有關於她的各種無端汙蔑和攻擊。
興許,亂拳也能打死老師傅呢!
即便不成功,左右不過維持現狀。
更何況,長公主的身份眼下就是她的一塊通行證。
隻要有理有據,丞相府隻有伏低做小、賠禮道歉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