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楊天祏的強勢讓正義有了底氣,使得台下那些原本隻是看熱鬧的人們心中湧起了一股勇氣與信心。
他們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其中一些人甚至情不自禁地叫好喝彩,仿佛要借此機會宣泄長久以來壓抑在心頭的種種不滿與憤恨。
“終於盼到一個公平正直的大人!”
“嗯!這些氏族仗著實力強大,根本不將咱們當回事兒。”
“何止不當回事兒?咱們在他們眼中恐怕連個人都算不上呢!”
“最可惡的就是像劉二郎那種狐假虎威、仗勢欺人的!”
……
那被製住的韋家青年聽著台下七嘴八舌的議論,臉色越發陰沉難看,嘴角流露出一絲輕蔑之意:
\"哼,你們得意不了太久的,包括你在內所有跟你蛇鼠一窩之人遲早都會受到懲罰。\"
原本喧鬧嘈雜的場麵頓時安靜下來,眾人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應對,楊天祏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懶得和他費口舌,將目光投向縣令老頭兒道:
“此案已經水落石出,可以結案了!”其語氣堅定態度堅決不容置疑毫無商量餘地令人無法反駁。
縣令老頭兒終於睜開了眼睛,他目光緩緩掃過楊天祏和那個青年,最後停留在老傭人身旁,聲音低沉而緩慢地問道:
“你確認是柳二郎逼迫你說謊話的?”
老傭人急忙叩頭回道:“是的大人,那柳二郎威脅小人,如果不按照他說的去做,就要將小人家破人亡。他還說家主已經離世,從今往後整個柳家都由他說了算。隻要小人聽從於他,便可以替我的兒子謀取一個好前程;但若是不從,他並不介意這世上再多添幾條無辜的冤魂……”
縣令老頭兒皺起眉頭,繼續追問:“那麽在此事可有韋家人牽涉其中?”
老傭人眼角餘光瞄了眼那青年,戰戰兢兢地回道:“小人實在不知啊。”
見此,楊天祏頓時心生不耐,這縣令老頭兒太較真,遂打斷他繼續問話。
“好了,不必再追問這些細枝末節了!如今已然可以確定此事乃是柳二郎所為,又何必還要糾纏不休呢?日後審訊案件之時,道義應當淩駕於法證之上,常理亦應比證據更為重要。”
縣令老頭兒聞聽此言,不禁麵露猶豫之色,擔憂地道:“大人,若照此辦理,豈不是會令律法失去其應有的約束力?恐怕有心人會趁機鑽空子,到時候必然會導致社會亂象叢生啊。”
楊天祏眼皮一翻,怒斥道:“簡直一派胡言!單一律法才是亂之根本。法者,人定也,人尚且沒有完美之,其定之法又怎可能完美?
咱不說那些製定律法者是否有私心,就算是隻為大眾,其中也是破綻百出,隻有那些無知之人才會受到法律的製裁,而居心叵測之徒卻能夠巧妙地避開律法的束縛。
若要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就務必推行德法並施,即將常理與道德融入到律法之中,如此方能對每個人都產生應有的約束力。”
縣令老頭兒聽了這番話後,眉頭緊鎖,不住地用手搔抓著自己的胡須,顯然對此深感困惑。過了好一陣子,他才開口問道:
“那麽理、德、法這三者究竟該如何區分主次關係呢?”
楊天祏:“不需要有主次之分,隻需明確先後順序即可,法一,理二、德三。”
縣令老頭兒的眉頭皺得更緊了,台下的眾人也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楊天祏心裏清楚,如果不加以解釋,恐怕沒幾個人能夠明白其中深意,於是他接著說道:
“就拿今天這個案件來說吧,柳氏的雙親遭人謀害,首先要講究證據。若是沒有確鑿的證據,或是證據不夠充分時,可以依據常理來推斷犯罪嫌疑人:
首先,江凡和柳氏僅僅因為愛情便狠下心腸將自己的親生父母殘忍殺害,這種行徑簡直就是道德敗壞、人性扭曲到極致的體現,發生的概率微乎其微。
其次,柳二郎由於忌憚違背與韋家的婚約會遭到報複,害怕因此斷送自己的大好前程,於是鋌而走險策劃並實施這場謀殺,還妄圖把罪責推卸給別人,這樣的做法倒是更符合一般人趨利避害的心理,其真實性相對來說要高得多。
最後再看韋家,他們跟柳家本無太多瓜葛,卻積極介入這個案件的審訊過程,難道真如他們所說是出於公正之心嗎?顯然不太可能,其中多半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私欲。既然存有這般私心雜念,那麽他們因為柳氏反悔婚約而動殺心的嫌疑自然也就無法洗脫。
以上種種均屬於正常邏輯推斷,接下來再談談道德問題。究竟何為道德?其實簡單來說,道德就是人們內心想法通過具體行動展現出來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一個人日常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夠反映出他真實的道德水準。
就拿江凡和柳氏來說,周圍人對他倆的評價明顯要好過柳二郎,更不必說那些世家大族平日裏的所作所為,早就讓老百姓怨聲載道、深惡痛絕了!
所以,綜上所述,隻需聽取老傭人的證詞即可定案,完全沒必要再做詳細審訊。柳二郎判定為主犯,韋氏則列為從犯。”
韋家青年聽完後,不禁發出一陣哈哈大笑,語氣充滿諷刺地說道:“按照你這麽說,豈不是斷案要以主官的主觀臆斷為主,證據為輔?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縣官老頭兒聽了這番話,竟然也微微點頭,表示對韋家青年觀點的某種程度認可。而台下眾人更是紛紛附和,一時間嘈雜聲四起。
楊天祏見狀,深深的盯了縣官老頭兒一眼,然後邁步走到台前邊緣處,向著台下群眾用力一揮手臂。令喧鬧不休的場麵頓時安靜下來,然後高聲問道:
“各位心中認為,究竟是讓品德高尚之人繼續生存於世更好呢,還是讓那些品性卑劣之徒遭受應有的懲處更為妥當?”
此言一出,全場一片嘩然,眾人皆驚愕不已,一時間陷入沉默。
過了許久,終於有人回過神來,開始響應楊天祏的問題,表示支持讓善良正直之人活命,同時嚴懲罪惡昭彰之輩。
這種聲音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短短片刻間,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讚同楊天祏所言,形成一股強大的聲勢。
他們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其中一些人甚至情不自禁地叫好喝彩,仿佛要借此機會宣泄長久以來壓抑在心頭的種種不滿與憤恨。
“終於盼到一個公平正直的大人!”
“嗯!這些氏族仗著實力強大,根本不將咱們當回事兒。”
“何止不當回事兒?咱們在他們眼中恐怕連個人都算不上呢!”
“最可惡的就是像劉二郎那種狐假虎威、仗勢欺人的!”
……
那被製住的韋家青年聽著台下七嘴八舌的議論,臉色越發陰沉難看,嘴角流露出一絲輕蔑之意:
\"哼,你們得意不了太久的,包括你在內所有跟你蛇鼠一窩之人遲早都會受到懲罰。\"
原本喧鬧嘈雜的場麵頓時安靜下來,眾人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應對,楊天祏淡淡地瞥了他一眼,懶得和他費口舌,將目光投向縣令老頭兒道:
“此案已經水落石出,可以結案了!”其語氣堅定態度堅決不容置疑毫無商量餘地令人無法反駁。
縣令老頭兒終於睜開了眼睛,他目光緩緩掃過楊天祏和那個青年,最後停留在老傭人身旁,聲音低沉而緩慢地問道:
“你確認是柳二郎逼迫你說謊話的?”
老傭人急忙叩頭回道:“是的大人,那柳二郎威脅小人,如果不按照他說的去做,就要將小人家破人亡。他還說家主已經離世,從今往後整個柳家都由他說了算。隻要小人聽從於他,便可以替我的兒子謀取一個好前程;但若是不從,他並不介意這世上再多添幾條無辜的冤魂……”
縣令老頭兒皺起眉頭,繼續追問:“那麽在此事可有韋家人牽涉其中?”
老傭人眼角餘光瞄了眼那青年,戰戰兢兢地回道:“小人實在不知啊。”
見此,楊天祏頓時心生不耐,這縣令老頭兒太較真,遂打斷他繼續問話。
“好了,不必再追問這些細枝末節了!如今已然可以確定此事乃是柳二郎所為,又何必還要糾纏不休呢?日後審訊案件之時,道義應當淩駕於法證之上,常理亦應比證據更為重要。”
縣令老頭兒聞聽此言,不禁麵露猶豫之色,擔憂地道:“大人,若照此辦理,豈不是會令律法失去其應有的約束力?恐怕有心人會趁機鑽空子,到時候必然會導致社會亂象叢生啊。”
楊天祏眼皮一翻,怒斥道:“簡直一派胡言!單一律法才是亂之根本。法者,人定也,人尚且沒有完美之,其定之法又怎可能完美?
咱不說那些製定律法者是否有私心,就算是隻為大眾,其中也是破綻百出,隻有那些無知之人才會受到法律的製裁,而居心叵測之徒卻能夠巧妙地避開律法的束縛。
若要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就務必推行德法並施,即將常理與道德融入到律法之中,如此方能對每個人都產生應有的約束力。”
縣令老頭兒聽了這番話後,眉頭緊鎖,不住地用手搔抓著自己的胡須,顯然對此深感困惑。過了好一陣子,他才開口問道:
“那麽理、德、法這三者究竟該如何區分主次關係呢?”
楊天祏:“不需要有主次之分,隻需明確先後順序即可,法一,理二、德三。”
縣令老頭兒的眉頭皺得更緊了,台下的眾人也開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起來。楊天祏心裏清楚,如果不加以解釋,恐怕沒幾個人能夠明白其中深意,於是他接著說道:
“就拿今天這個案件來說吧,柳氏的雙親遭人謀害,首先要講究證據。若是沒有確鑿的證據,或是證據不夠充分時,可以依據常理來推斷犯罪嫌疑人:
首先,江凡和柳氏僅僅因為愛情便狠下心腸將自己的親生父母殘忍殺害,這種行徑簡直就是道德敗壞、人性扭曲到極致的體現,發生的概率微乎其微。
其次,柳二郎由於忌憚違背與韋家的婚約會遭到報複,害怕因此斷送自己的大好前程,於是鋌而走險策劃並實施這場謀殺,還妄圖把罪責推卸給別人,這樣的做法倒是更符合一般人趨利避害的心理,其真實性相對來說要高得多。
最後再看韋家,他們跟柳家本無太多瓜葛,卻積極介入這個案件的審訊過程,難道真如他們所說是出於公正之心嗎?顯然不太可能,其中多半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私欲。既然存有這般私心雜念,那麽他們因為柳氏反悔婚約而動殺心的嫌疑自然也就無法洗脫。
以上種種均屬於正常邏輯推斷,接下來再談談道德問題。究竟何為道德?其實簡單來說,道德就是人們內心想法通過具體行動展現出來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一個人日常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夠反映出他真實的道德水準。
就拿江凡和柳氏來說,周圍人對他倆的評價明顯要好過柳二郎,更不必說那些世家大族平日裏的所作所為,早就讓老百姓怨聲載道、深惡痛絕了!
所以,綜上所述,隻需聽取老傭人的證詞即可定案,完全沒必要再做詳細審訊。柳二郎判定為主犯,韋氏則列為從犯。”
韋家青年聽完後,不禁發出一陣哈哈大笑,語氣充滿諷刺地說道:“按照你這麽說,豈不是斷案要以主官的主觀臆斷為主,證據為輔?簡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縣官老頭兒聽了這番話,竟然也微微點頭,表示對韋家青年觀點的某種程度認可。而台下眾人更是紛紛附和,一時間嘈雜聲四起。
楊天祏見狀,深深的盯了縣官老頭兒一眼,然後邁步走到台前邊緣處,向著台下群眾用力一揮手臂。令喧鬧不休的場麵頓時安靜下來,然後高聲問道:
“各位心中認為,究竟是讓品德高尚之人繼續生存於世更好呢,還是讓那些品性卑劣之徒遭受應有的懲處更為妥當?”
此言一出,全場一片嘩然,眾人皆驚愕不已,一時間陷入沉默。
過了許久,終於有人回過神來,開始響應楊天祏的問題,表示支持讓善良正直之人活命,同時嚴懲罪惡昭彰之輩。
這種聲音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短短片刻間,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讚同楊天祏所言,形成一股強大的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