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完整的容器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祖孫兩個買好了東西,便打道回府,在城門口遇到賣糖葫蘆的,給她買了一支。
周明書本不想吃的,但再怎麽說也是奶奶的心意,她接過便咬了一口,酸溜溜的山楂差點酸掉她的牙。
周老太太哈哈大笑,“實在不想吃就拿回家給她們嚐嚐,不給她們吃天天念叨,讓她們嚐嚐好不好吃。”
看周老太太那一臉狡黠的樣兒,周明書點點頭答應了。
回到家時,午飯已經做好了。
劉氏,朱氏和馮氏在廊下坐成一排。
“你們這是嚇神呢?坐這麽齊整。”
“娘,你說啥呢,這個位置正對著門口,不正好看你們啥時候到家嘛。”
見老太太臉上笑容不減,眾人心裏便鬆掉一口氣,想必事情談的差不多。
“娘,成沒成?”
朱氏試探著問了一下。
“托你閨女的福,成了哈哈。”
周老太太笑著說,雙手還拍了一下,‘啪’的一聲響在院子裏炸開,說明這件事辦的非常順利。
三妯娌一聽這還了得,開心的像個孩子一般,特別是朱氏,摟著閨女直蹦,心中的喜悅難言萬分。
一旁的周明畫和周明遠不知道怎麽回事兒,但也充當了氣氛組,啊啊的直叫。
聽到前院的動靜,後院的幾人都探出頭來,見是奶奶和三丫回來了。
看這高興的場麵,就知道事情辦成了。
周明棋問了一通,周明書一一都回答了。
“大哥,後麵可就要辛苦你了,要多多的砍竹子鋸竹筒了。”
周明誌笑著秀了秀自己的肌肉說,“一點不會辛苦,看我和小傑的吧。”
中午的飯沒有肉,但大家都非常的開心。
這場生意的促成,既解決了全家的債務問題,又可以給全家人安排活兒幹。
最起碼在新糧下來之前,家裏人是不會閑著了。
中午的飯吃過,周老太太的安排便下來了。
周老大帶著倆兒子砍竹子做竹筒。
兩個兒媳和她自己便幫著割香茅,摘艾葉和薄荷。
三個孫女就留在家做止癢膏。
老三家的在家帶孩子,別讓孩子跟著搗亂,要是有時間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大家對這安排沒有異議,但家裏的存貨沒有用完,現成的竹筒也沒有,隻好先跟著周老大上山砍竹子。
周老太太和周明書則在家午休,等休息好後,再打算去山上幫忙。
家裏的人用止癢膏塗滿全身,便拎著柴刀上山了。
經過昨日和今日的曝曬,山路已經好走很多。
周老大和大兒子負責砍竹子。
小兒子則負責將多餘的竹枝砍下來。
家裏的女人和女孩則負責將竹竿拎下山。
分工協作,井然有序。
一個下午,家裏的院子裏便多了上百根竹子。
一群人有說有笑的還有空閑撿了一些菌子回來。
而周老太太則是把骨頭湯給燉上了,裏麵加了一些竹筍,現在見有了菌子,便又添了一些菌子,慢慢的在鍋裏熬著。
周明書醒來見一個下午的時間,原材料便準備齊全,這速度真是歎為觀止。
與陳大夫約定的時間是五天後,照這速度,分明三天就可以完成。
“大伯,這個竹筒一定要鋸的短一些,陳大夫說這個容量會比較好賣。”
為了將長度確定,周明書折了一枝小棍,比著小棍的長度鋸竹子。
而這竹筒不可能都一般粗細,到時候就要看她了,盡量讓膏體的重量都差不多。
之前的竹筒是沒有蓋子的,現在要出售,就必須有蓋子,還得有抹子,這樣一整套下來,得費不少事兒。
周明誌鋸了大竹子的竹片,在火堆上來回烤製,將彎曲的竹片壓平整,然後再依次穿孔,和竹節安裝在一起,便成了一個完整的容器。
“大誌,真有你爺爺的風範,沒人教你都能琢磨出來,真厲害。”
“這竹筒要是沒個蓋子,還真不行,這多虧了大誌呢。”
家裏人對周明誌一頓猛誇,直讓一個大男孩羞紅了臉。
而周明傑在鋸抹子,選取合適的竹枝截斷就可以,然後將不規整處修一修,磨一磨即可。
大伯娘和阿娘則是拿了石片和粗布在打磨竹筒,打磨好的那些竹筒被小嬸放在鍋子裏煮,用來殺青。
周明書看著這一套流程,心裏被幸福充的滿滿的。
這些事情她根本不用操心,家裏人自己就安排好了,她隻需要負責將止癢膏做出來就行。
東西明天再做,今天她就幫幫忙,收拾收拾別的吧。
拿了小竹筐,她換上破爛的草鞋,來到屋後的小河中。
漫出來的河水還沒降下去,地埂上擱淺了不少田螺,她挨個挑了一些大的撿回去。
一部分留著自己吃,一部分同係統換成積分充當自己的小金庫。
看著這飽滿碩大的田螺,還是用辣椒爆炒才更香更好吃。
真是可惜了,她跟著奶奶去了兩次糧站,都沒看到辣椒的影子,想必還沒有傳過來。
她得想想辦法,把辣椒種出來。
從係統中兌換了辣椒種子,沿著院子裏的牆根到處撒了撒。
下過雨的土地濕潤,牆角的土地又比較肥沃,希望它們能夠順利發芽開花結果,讓她家在夏天可以順利吃上這美味的辣椒。
“奶奶,完了,完了,剛才我和大姐割艾草的時候,咱們村好多人都在割,那咱們是不是做不成這止癢膏了?”
“閉上你的烏鴉嘴,那艾草哪裏沒有,那片割完了就換另一片割,村裏到處都是,山裏也到處都有,隻許你割來用,不許別人割來用?”
周老太太氣不打一處來,這丫頭整天風風火火的,看著就不靠譜。
看樣子做止癢膏的關鍵步驟得讓三丫自己一個人完成。
周明棋撓了撓頭,她這不是擔心嘛,奶奶就會凶人。
“二姐,來吃糖葫蘆。”
“哎嘿,你哪兒弄的?”周明棋的注意力瞬間就被轉移了。
“當然是在街上買的,你吃一個,給大姐也吃一個,正好一人一個。”
一支糖葫蘆上有八枚果子,她和奶奶已經吃了兩個,現在還有六個,家裏的孩子正好一人一個。
“行,我去分一分,不過這可真猻呀,我舌兜都打結了……”
周明書本不想吃的,但再怎麽說也是奶奶的心意,她接過便咬了一口,酸溜溜的山楂差點酸掉她的牙。
周老太太哈哈大笑,“實在不想吃就拿回家給她們嚐嚐,不給她們吃天天念叨,讓她們嚐嚐好不好吃。”
看周老太太那一臉狡黠的樣兒,周明書點點頭答應了。
回到家時,午飯已經做好了。
劉氏,朱氏和馮氏在廊下坐成一排。
“你們這是嚇神呢?坐這麽齊整。”
“娘,你說啥呢,這個位置正對著門口,不正好看你們啥時候到家嘛。”
見老太太臉上笑容不減,眾人心裏便鬆掉一口氣,想必事情談的差不多。
“娘,成沒成?”
朱氏試探著問了一下。
“托你閨女的福,成了哈哈。”
周老太太笑著說,雙手還拍了一下,‘啪’的一聲響在院子裏炸開,說明這件事辦的非常順利。
三妯娌一聽這還了得,開心的像個孩子一般,特別是朱氏,摟著閨女直蹦,心中的喜悅難言萬分。
一旁的周明畫和周明遠不知道怎麽回事兒,但也充當了氣氛組,啊啊的直叫。
聽到前院的動靜,後院的幾人都探出頭來,見是奶奶和三丫回來了。
看這高興的場麵,就知道事情辦成了。
周明棋問了一通,周明書一一都回答了。
“大哥,後麵可就要辛苦你了,要多多的砍竹子鋸竹筒了。”
周明誌笑著秀了秀自己的肌肉說,“一點不會辛苦,看我和小傑的吧。”
中午的飯沒有肉,但大家都非常的開心。
這場生意的促成,既解決了全家的債務問題,又可以給全家人安排活兒幹。
最起碼在新糧下來之前,家裏人是不會閑著了。
中午的飯吃過,周老太太的安排便下來了。
周老大帶著倆兒子砍竹子做竹筒。
兩個兒媳和她自己便幫著割香茅,摘艾葉和薄荷。
三個孫女就留在家做止癢膏。
老三家的在家帶孩子,別讓孩子跟著搗亂,要是有時間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大家對這安排沒有異議,但家裏的存貨沒有用完,現成的竹筒也沒有,隻好先跟著周老大上山砍竹子。
周老太太和周明書則在家午休,等休息好後,再打算去山上幫忙。
家裏的人用止癢膏塗滿全身,便拎著柴刀上山了。
經過昨日和今日的曝曬,山路已經好走很多。
周老大和大兒子負責砍竹子。
小兒子則負責將多餘的竹枝砍下來。
家裏的女人和女孩則負責將竹竿拎下山。
分工協作,井然有序。
一個下午,家裏的院子裏便多了上百根竹子。
一群人有說有笑的還有空閑撿了一些菌子回來。
而周老太太則是把骨頭湯給燉上了,裏麵加了一些竹筍,現在見有了菌子,便又添了一些菌子,慢慢的在鍋裏熬著。
周明書醒來見一個下午的時間,原材料便準備齊全,這速度真是歎為觀止。
與陳大夫約定的時間是五天後,照這速度,分明三天就可以完成。
“大伯,這個竹筒一定要鋸的短一些,陳大夫說這個容量會比較好賣。”
為了將長度確定,周明書折了一枝小棍,比著小棍的長度鋸竹子。
而這竹筒不可能都一般粗細,到時候就要看她了,盡量讓膏體的重量都差不多。
之前的竹筒是沒有蓋子的,現在要出售,就必須有蓋子,還得有抹子,這樣一整套下來,得費不少事兒。
周明誌鋸了大竹子的竹片,在火堆上來回烤製,將彎曲的竹片壓平整,然後再依次穿孔,和竹節安裝在一起,便成了一個完整的容器。
“大誌,真有你爺爺的風範,沒人教你都能琢磨出來,真厲害。”
“這竹筒要是沒個蓋子,還真不行,這多虧了大誌呢。”
家裏人對周明誌一頓猛誇,直讓一個大男孩羞紅了臉。
而周明傑在鋸抹子,選取合適的竹枝截斷就可以,然後將不規整處修一修,磨一磨即可。
大伯娘和阿娘則是拿了石片和粗布在打磨竹筒,打磨好的那些竹筒被小嬸放在鍋子裏煮,用來殺青。
周明書看著這一套流程,心裏被幸福充的滿滿的。
這些事情她根本不用操心,家裏人自己就安排好了,她隻需要負責將止癢膏做出來就行。
東西明天再做,今天她就幫幫忙,收拾收拾別的吧。
拿了小竹筐,她換上破爛的草鞋,來到屋後的小河中。
漫出來的河水還沒降下去,地埂上擱淺了不少田螺,她挨個挑了一些大的撿回去。
一部分留著自己吃,一部分同係統換成積分充當自己的小金庫。
看著這飽滿碩大的田螺,還是用辣椒爆炒才更香更好吃。
真是可惜了,她跟著奶奶去了兩次糧站,都沒看到辣椒的影子,想必還沒有傳過來。
她得想想辦法,把辣椒種出來。
從係統中兌換了辣椒種子,沿著院子裏的牆根到處撒了撒。
下過雨的土地濕潤,牆角的土地又比較肥沃,希望它們能夠順利發芽開花結果,讓她家在夏天可以順利吃上這美味的辣椒。
“奶奶,完了,完了,剛才我和大姐割艾草的時候,咱們村好多人都在割,那咱們是不是做不成這止癢膏了?”
“閉上你的烏鴉嘴,那艾草哪裏沒有,那片割完了就換另一片割,村裏到處都是,山裏也到處都有,隻許你割來用,不許別人割來用?”
周老太太氣不打一處來,這丫頭整天風風火火的,看著就不靠譜。
看樣子做止癢膏的關鍵步驟得讓三丫自己一個人完成。
周明棋撓了撓頭,她這不是擔心嘛,奶奶就會凶人。
“二姐,來吃糖葫蘆。”
“哎嘿,你哪兒弄的?”周明棋的注意力瞬間就被轉移了。
“當然是在街上買的,你吃一個,給大姐也吃一個,正好一人一個。”
一支糖葫蘆上有八枚果子,她和奶奶已經吃了兩個,現在還有六個,家裏的孩子正好一人一個。
“行,我去分一分,不過這可真猻呀,我舌兜都打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