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小雞燉蘑菇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帆把桌子凳子在院裏擺好,等著他娘掀鍋盛飯。
家裏許久不曾這麽豐盛過了,今天有小侄女過來,他娘做飯十分認真,香味飄了老遠,他坐在灶台門口都不舍得離開。
陳老太太把灶膛裏的火壓了壓,把鍋子裏的小雞燉蘑菇燜了一會兒才掀鍋。
鮮香味道頓時在廚房彌漫,陳帆的肚子不爭氣的響了。
周明書抬頭看了他一眼,兩雙眼睛對視起來,都不好意思的笑了。
‘小帆叔也太可愛了’她覺著。
家裏有四個人,直接一人盛了一碗,陳老太太使勁往周明書的碗裏盛肉,嘴裏還說著,“誰的飯誰吃完,吃不完不準走,剩下的可沒人吃。”
陳老太太和自家奶奶一樣,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無論怎麽說,都是想讓孩子多吃兩口。
“姨奶奶,夠了的,我真的要吃不完了。”周明書趁機把碗捧走,不讓她再盛。
這尖尖的一碗,即使她不吃饅頭都要吃不完。
四個碗端上桌,陳帆又去端饃饃筐子,而姨爺爺也去了水缸前洗手。
桌前沒人,她用筷子快速夾起兩塊肉放進了姨奶奶的碗裏。
這樣一來,碗裏的菜應該能吃個差不多了,低著頭快速掃視了一下院子裏的情況,除了門口的那隻老母雞,沒人發現她幹‘壞事兒’。
主人家不上桌不動筷,周明書也絕不可能不顧禮儀大吃大喝。
她裝模作樣的去洗了手,等姨奶奶姨爺爺小帆叔準備的差不多後,才慢悠悠的過來。
“來,三丫,快吃,嚐嚐味道怎麽樣?”姨奶奶遞過來一個饃饃,周明書接過來後掰下一半。
“姨奶奶,這半個饃就夠了,我怕等一會兒碗裏的菜吃不完。”
“哈哈說的是,多吃菜,不夠鍋裏還有,等會兒再去盛。”
姨奶奶的手藝確實是不賴,這小雞燉蘑菇很入味兒,就連姨爺爺和小帆叔都是一吃一個不吭聲。
周明書吃著碗裏的肉,姨奶奶還給她夾肉。
她連忙護住自己的碗,“姨奶奶,你不要給我,我真的要吃不完了。”
見她表情堅決,陳老太太應了下來。
一時之間,飯桌上隻有吃飯咀嚼的聲音。
這小雞燉蘑菇真好吃,家裏采了這麽多蘑菇,不是煮湯就是炒菜,也沒個肉腥兒。
昨兒下午還采了雞樅菌,不殺隻雞她都覺著對不起這麽美味的菌子。
一碗菜啃到了一半,周明書便覺著肚中飽了,但姨爺爺和小帆叔都在吃著,她也不好停下。
等這些飯菜全部吃完,周明書的肚皮已經高高的翹起來。
看她飯飽,陳老太太笑嗬嗬的道:“三丫,怎麽樣?吃飽了嗎?和你家相比怎麽樣?”
不等周明書回答,她繼續說:“你家孩子多,像喂了一窩小豬,你奶奶要是做個什麽好吃的,哪能吃上幾口?你要是想吃肉了就來姨奶奶家,我家小帆還沒成親,不會有孩子給你搶飯吃的。”
周明書正要回話,一旁的陳帆扭過來頭滿臉哀怨,“娘,說話就說話,怎麽說啥都能扯我身上。”
“不扯你扯誰,誰讓你那麽年紀了還沒個姑娘要。”
陳老太太說完話,姨爺爺就笑了起來,周明書也跟著笑。
她覺著陳帆的年紀不大呀,看起來才十幾歲的樣子。
一家人吃完飯,周明書便幫著姨奶奶收拾飯後殘局,陳老太太擺著手不讓她沾手,但她還是幫著收了些東西。
做完這些,姨爺爺便拎著煙袋子出門了,姨奶奶和陳帆留在家裏和她說著話兒。
陳帆對她挺好奇的,那些字那麽難記,藥材就更不用說了,而麵前這個瘦弱的小姑娘竟然主動提出在藥鋪裏當小工,著實讓他另眼相看。
陳老太太也是如此,嘴上憤憤,“讓你去酒樓當個夥計都幹不住,還不如三丫一個小姑娘有魄力。”
陳帆撓了撓頭,覺著確實是這樣。
他是家裏的老小,上麵有三個姐姐,雖然姐姐們都已經出嫁,但他從小就衣食無憂,最大的煩惱就是他娘想讓他快點娶媳婦兒。
但他眼光高,一直沒有看對眼的。
“好了,別說我了,等我過一段時間再老老實實的幹。”
見他一臉認真,陳老太太便不再說他了。
怕耽誤三丫上工,三個人聊了一會子的話,就讓陳帆送她過去。
陳帆很聽話的將周明書送進百草堂,見陳生已經睡醒,還和自己的堂哥說了一會子的話。
陳生的年紀比他要大上不少,如今娶了妻生了子,還經營著藥鋪,心思比他要穩重許多。
見堂弟的性子還沒有穩下來,不由得說教了一番。
“哎呀,怎麽走到哪被說到哪,我又不是小孩子了。”陳帆苦瓜著臉回去了。
陳半夏和陳甘鬆笑得開懷,小叔每次過來都要吃癟。
陳生把桌麵收拾好,便讓幾個孩子過來溫習功課,順便考一考周明書這兩日的認字情況
過了沒多久,便有一輛驢車停在鋪子門口。
徐娘子過去一看,是瓷器鋪子的夥計。
原來是來找周明書的,這幾天他們一直在趕工,終於在今天把所有的貨都做出來了,這正要送過去。
這是喊了她過去帶路呢。
陳生和徐娘子都有些激動,瓷瓶一做好,這就說明過不了兩天艾草膏和梔子花香膏要有貨了。
陳生安排了她幾句便讓她跟著驢車走了,過兩天他再去取貨。
那夥計的駕車技術很好,驢車跑的很快很安穩,一點都沒有聽到瓷瓶的碰撞聲。
這會子日頭正亮,陽光有些刺眼,周明書眯著眼睛看著路邊的風景急速的朝身後駛去,頓時對這驢車心生好感。
這驢車比牛車跑的快多了,不過和馬車還是不能比的,但在農村裏買馬感覺有些不現實,馬不知道比牛、驢要貴上多少倍呢。
平時要走上一個時辰的路程,今日沒多久便到了家。
家裏除了周明琴周明棋還有嬸子馮氏,其他人都不在。
家裏許久不曾這麽豐盛過了,今天有小侄女過來,他娘做飯十分認真,香味飄了老遠,他坐在灶台門口都不舍得離開。
陳老太太把灶膛裏的火壓了壓,把鍋子裏的小雞燉蘑菇燜了一會兒才掀鍋。
鮮香味道頓時在廚房彌漫,陳帆的肚子不爭氣的響了。
周明書抬頭看了他一眼,兩雙眼睛對視起來,都不好意思的笑了。
‘小帆叔也太可愛了’她覺著。
家裏有四個人,直接一人盛了一碗,陳老太太使勁往周明書的碗裏盛肉,嘴裏還說著,“誰的飯誰吃完,吃不完不準走,剩下的可沒人吃。”
陳老太太和自家奶奶一樣,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無論怎麽說,都是想讓孩子多吃兩口。
“姨奶奶,夠了的,我真的要吃不完了。”周明書趁機把碗捧走,不讓她再盛。
這尖尖的一碗,即使她不吃饅頭都要吃不完。
四個碗端上桌,陳帆又去端饃饃筐子,而姨爺爺也去了水缸前洗手。
桌前沒人,她用筷子快速夾起兩塊肉放進了姨奶奶的碗裏。
這樣一來,碗裏的菜應該能吃個差不多了,低著頭快速掃視了一下院子裏的情況,除了門口的那隻老母雞,沒人發現她幹‘壞事兒’。
主人家不上桌不動筷,周明書也絕不可能不顧禮儀大吃大喝。
她裝模作樣的去洗了手,等姨奶奶姨爺爺小帆叔準備的差不多後,才慢悠悠的過來。
“來,三丫,快吃,嚐嚐味道怎麽樣?”姨奶奶遞過來一個饃饃,周明書接過來後掰下一半。
“姨奶奶,這半個饃就夠了,我怕等一會兒碗裏的菜吃不完。”
“哈哈說的是,多吃菜,不夠鍋裏還有,等會兒再去盛。”
姨奶奶的手藝確實是不賴,這小雞燉蘑菇很入味兒,就連姨爺爺和小帆叔都是一吃一個不吭聲。
周明書吃著碗裏的肉,姨奶奶還給她夾肉。
她連忙護住自己的碗,“姨奶奶,你不要給我,我真的要吃不完了。”
見她表情堅決,陳老太太應了下來。
一時之間,飯桌上隻有吃飯咀嚼的聲音。
這小雞燉蘑菇真好吃,家裏采了這麽多蘑菇,不是煮湯就是炒菜,也沒個肉腥兒。
昨兒下午還采了雞樅菌,不殺隻雞她都覺著對不起這麽美味的菌子。
一碗菜啃到了一半,周明書便覺著肚中飽了,但姨爺爺和小帆叔都在吃著,她也不好停下。
等這些飯菜全部吃完,周明書的肚皮已經高高的翹起來。
看她飯飽,陳老太太笑嗬嗬的道:“三丫,怎麽樣?吃飽了嗎?和你家相比怎麽樣?”
不等周明書回答,她繼續說:“你家孩子多,像喂了一窩小豬,你奶奶要是做個什麽好吃的,哪能吃上幾口?你要是想吃肉了就來姨奶奶家,我家小帆還沒成親,不會有孩子給你搶飯吃的。”
周明書正要回話,一旁的陳帆扭過來頭滿臉哀怨,“娘,說話就說話,怎麽說啥都能扯我身上。”
“不扯你扯誰,誰讓你那麽年紀了還沒個姑娘要。”
陳老太太說完話,姨爺爺就笑了起來,周明書也跟著笑。
她覺著陳帆的年紀不大呀,看起來才十幾歲的樣子。
一家人吃完飯,周明書便幫著姨奶奶收拾飯後殘局,陳老太太擺著手不讓她沾手,但她還是幫著收了些東西。
做完這些,姨爺爺便拎著煙袋子出門了,姨奶奶和陳帆留在家裏和她說著話兒。
陳帆對她挺好奇的,那些字那麽難記,藥材就更不用說了,而麵前這個瘦弱的小姑娘竟然主動提出在藥鋪裏當小工,著實讓他另眼相看。
陳老太太也是如此,嘴上憤憤,“讓你去酒樓當個夥計都幹不住,還不如三丫一個小姑娘有魄力。”
陳帆撓了撓頭,覺著確實是這樣。
他是家裏的老小,上麵有三個姐姐,雖然姐姐們都已經出嫁,但他從小就衣食無憂,最大的煩惱就是他娘想讓他快點娶媳婦兒。
但他眼光高,一直沒有看對眼的。
“好了,別說我了,等我過一段時間再老老實實的幹。”
見他一臉認真,陳老太太便不再說他了。
怕耽誤三丫上工,三個人聊了一會子的話,就讓陳帆送她過去。
陳帆很聽話的將周明書送進百草堂,見陳生已經睡醒,還和自己的堂哥說了一會子的話。
陳生的年紀比他要大上不少,如今娶了妻生了子,還經營著藥鋪,心思比他要穩重許多。
見堂弟的性子還沒有穩下來,不由得說教了一番。
“哎呀,怎麽走到哪被說到哪,我又不是小孩子了。”陳帆苦瓜著臉回去了。
陳半夏和陳甘鬆笑得開懷,小叔每次過來都要吃癟。
陳生把桌麵收拾好,便讓幾個孩子過來溫習功課,順便考一考周明書這兩日的認字情況
過了沒多久,便有一輛驢車停在鋪子門口。
徐娘子過去一看,是瓷器鋪子的夥計。
原來是來找周明書的,這幾天他們一直在趕工,終於在今天把所有的貨都做出來了,這正要送過去。
這是喊了她過去帶路呢。
陳生和徐娘子都有些激動,瓷瓶一做好,這就說明過不了兩天艾草膏和梔子花香膏要有貨了。
陳生安排了她幾句便讓她跟著驢車走了,過兩天他再去取貨。
那夥計的駕車技術很好,驢車跑的很快很安穩,一點都沒有聽到瓷瓶的碰撞聲。
這會子日頭正亮,陽光有些刺眼,周明書眯著眼睛看著路邊的風景急速的朝身後駛去,頓時對這驢車心生好感。
這驢車比牛車跑的快多了,不過和馬車還是不能比的,但在農村裏買馬感覺有些不現實,馬不知道比牛、驢要貴上多少倍呢。
平時要走上一個時辰的路程,今日沒多久便到了家。
家裏除了周明琴周明棋還有嬸子馮氏,其他人都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