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獨自進山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老太太拿出一個空背簍在底上墊上一些稻草,然後挑出一些品質還算好的菌子骨朵放進去,挑了大半背簍小的後,又放了一些大的,這些菌子不能再留了,再留就要壞了。
自己家留一些,剩下的都讓他們帶走,讓他們今天吃掉。
周老太太的娘家是王家坑,雖然離良林村並不是很遠,但那邊離山倒是有些遠,想要吃點菌子也不容易,每次都要走好遠的路才能進山。
而且那邊的幾座小山每年這個時候都不知道被村裏人翻了幾遍了,舅爺爺家裏也沒個年輕人,老兩口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
周老大三兄弟睡好了午覺,便拎上水壺和背簍出門了。
周老太太拿了木叉子來回的翻曬稻穀,有一些成熟的稻穀她放在一邊已經準備脫粒了。
周明書已經睡醒了,腿裏夾著被子在床上來回打滾,身上還都是酸軟之意,她打了一個嗬欠一點都不想起床。
想到家裏還有十幾畝的麥田,周明書頭皮有些發麻。
離收麥子還有一個月,她得趕緊掙錢買輛車回來,要是全靠背簍來回背,這不得忙活幾天幾夜,這一通忙下來,那不得瘦好幾斤。
最近家裏人多少能吃飽了些,這好不容易養回來的精氣神兒又要掉回去了,她可舍不得。
想到這裏,周明書翻身下床,仔細的數了數家裏空餘的瓷瓶。
上次陳叔定了五百瓶,算上梔子花香膏和富貴版艾草膏,家裏這些零散的恐怕還是不夠用的。
為了以備不時之需,還需要多訂一些瓷瓶留著比較合適。
周明書將筐子蓋上,轉身查看桌上的粉筆,用棍子戳了戳,已是有些硬度了,不枉她在通風處晾曬了一天一夜。
周明書把發髻梳好便打開了門,“奶奶,我阿娘去撿稻穗了嗎?”
“嗯嗯,天這麽熱你這是要去嗎,不在家待著休息?”
“不要,我也去撿一撿吧,這樣大家也能快些回家。”
在門口的牆邊摘了一個草帽戴上,周明書拿了一把鏟子出了門。
一出門就在路上狂奔了起來,耳邊的熱風呼嘯,她的身體叫囂著‘熱’。
可是她心中的第一個想法卻是:哎呀,這是自由的感覺~
她沒有朝稻田走去,路上折了一個合適的棍子,轉了一個彎,朝山上走去。
這個時候山上沒什麽人,她可以慢慢的找東西。
周明書在係統的提醒下很快就找到了一個皮條菌蘑菇圈,這個菌子菌肉比較薄,體型也比較瘦小,即使這是一個很大的蘑菇圈,等全部撿完放進背簍,卻都沒有蓋住背簍的底。
周明書晃了晃背簍,繼續往前走,她記得前麵是采黃瓜香的地方,不知道那邊還有沒有比較嫩的黃瓜香,要是有的話,她不介意再采一些。
不過她的主要目的地是那邊的小河,那附近的濕度比別處高,也許會有她之前沒見過的植物。
周明書采了一把黃瓜香,夠一盤菜的份量便不再留戀。
沿著河道慢慢走,一邊尋找,一邊欣賞附近的景色。
這條山坳在溪流連年不斷的衝擊下越來越深,兩岸有不少石頭都被衝得圓滑起來。
周明書順手撿了幾塊清透的石頭打算回家當做擺件。
除了一些小魚小蟹外,並沒找到什麽稀罕的東西,都是一些常見的野菜和菌子。
來都來了,就當是探險了。
山林中的鳥叫聲十分清脆,倘若要是有條件,她都想在山裏掛一個吊床睡覺了。
沿著河往上爬了有一段距離,係統終於說了一個她沒有聽過的名字:龍須菜,別名壽瓜、安南瓜,百合科原始天門冬組植物。
翠綠的小杆杆從土壤中鑽出,長得有些像蘆筍,不待它們吐出嫩葉,周明書便將它們摘了下來扔進背簍。
這一片的龍須菜不多,周明書拄著棍子又往上爬了一段距離,這才到了龍須菜的窩子,摘了一大抱,夠吃兩三頓的。
剩下的那些被她兌換給係統,直接換成積分,還不用背著,這些野菜背著太過沉重,她瘦小的肩膀禁不住壓呀。
再往上走,周明書遇到了一大片紅菇,因為家裏人不待見紅色的菌子,她摘下來後沒有往背簍裏放,直接兌換給係統。
這一片的紅菇長的密密麻麻的,大的小的,紅的粉的,各有顏色,躲在枯葉之下,扒開後就像一個個含苞待放的小姑娘,個個羞紅了臉頰。
害的周明書也紅了臉頰,沒錯,是激動的!
這一次可掙了大錢,係統裏得到的積分都快要飆升到了5000了。
隨著積分的增加,周明書心裏也很飄,這以後想要啥不就可以直接買了,真真的‘小富婆’一枚。
在這一片紅菇的襯托下,那些皮條菌和木耳便不算什麽稀罕的了。
周明書渴望著還能再找到一窩紅菌,可她的想法落空了,不但沒找到,還差點被蛇咬,嚇得她跳到河對岸後便趕緊下山。
倉皇的離開讓她顧不得河對岸的野菜,但卻讓她遇到了一個之前從未聽過的東西。
這東西叫做:天麻,蘭科天麻屬植物。
長得確實是有些奇怪,黃色的杆子從土壤中鑽出,就像剛才采的龍須菜一般,上麵的葉芽想要綻開,但周明書是不可能等得到了。
從背簍中掏出小鏟子直接開挖。
這片林子很潮濕,挖起來一點都不費力,這塊石頭旁邊長了七八個枝條。
周明書激動壞了,往別處瞧了瞧,也有三四個呢。
把旁邊的枯葉都扒拉幹淨,她埋下頭小心的挖著。
還好這個叫做天麻的東西長的並不是很深,挖了幾下便能將它們全部挖出。
又是長得像生薑的家夥。
周明書把上麵的泥土摳幹淨,小心翼翼的放進背簍,沒一會兒,背簍裏便多了十幾塊,大大小小的,擺在一起看著更像生薑了。
這些一共有四斤左右,而且價格也不錯,這麽多最起碼也能換個七八百文。
回去翻翻書籍,看看可不可以吃。
收了鏟子,周明書在小河邊洗了洗手臉,打算回家,畢竟背簍差不多已經滿了。
路上她遇到了幾棵很漂亮的野花,名字叫做綬草,也算是一種藥材。
周明書挖了兩棵,打算放在書桌上麵養。
等她來到稻田,竟發現稻田裏的人都不見了!
自己家留一些,剩下的都讓他們帶走,讓他們今天吃掉。
周老太太的娘家是王家坑,雖然離良林村並不是很遠,但那邊離山倒是有些遠,想要吃點菌子也不容易,每次都要走好遠的路才能進山。
而且那邊的幾座小山每年這個時候都不知道被村裏人翻了幾遍了,舅爺爺家裏也沒個年輕人,老兩口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
周老大三兄弟睡好了午覺,便拎上水壺和背簍出門了。
周老太太拿了木叉子來回的翻曬稻穀,有一些成熟的稻穀她放在一邊已經準備脫粒了。
周明書已經睡醒了,腿裏夾著被子在床上來回打滾,身上還都是酸軟之意,她打了一個嗬欠一點都不想起床。
想到家裏還有十幾畝的麥田,周明書頭皮有些發麻。
離收麥子還有一個月,她得趕緊掙錢買輛車回來,要是全靠背簍來回背,這不得忙活幾天幾夜,這一通忙下來,那不得瘦好幾斤。
最近家裏人多少能吃飽了些,這好不容易養回來的精氣神兒又要掉回去了,她可舍不得。
想到這裏,周明書翻身下床,仔細的數了數家裏空餘的瓷瓶。
上次陳叔定了五百瓶,算上梔子花香膏和富貴版艾草膏,家裏這些零散的恐怕還是不夠用的。
為了以備不時之需,還需要多訂一些瓷瓶留著比較合適。
周明書將筐子蓋上,轉身查看桌上的粉筆,用棍子戳了戳,已是有些硬度了,不枉她在通風處晾曬了一天一夜。
周明書把發髻梳好便打開了門,“奶奶,我阿娘去撿稻穗了嗎?”
“嗯嗯,天這麽熱你這是要去嗎,不在家待著休息?”
“不要,我也去撿一撿吧,這樣大家也能快些回家。”
在門口的牆邊摘了一個草帽戴上,周明書拿了一把鏟子出了門。
一出門就在路上狂奔了起來,耳邊的熱風呼嘯,她的身體叫囂著‘熱’。
可是她心中的第一個想法卻是:哎呀,這是自由的感覺~
她沒有朝稻田走去,路上折了一個合適的棍子,轉了一個彎,朝山上走去。
這個時候山上沒什麽人,她可以慢慢的找東西。
周明書在係統的提醒下很快就找到了一個皮條菌蘑菇圈,這個菌子菌肉比較薄,體型也比較瘦小,即使這是一個很大的蘑菇圈,等全部撿完放進背簍,卻都沒有蓋住背簍的底。
周明書晃了晃背簍,繼續往前走,她記得前麵是采黃瓜香的地方,不知道那邊還有沒有比較嫩的黃瓜香,要是有的話,她不介意再采一些。
不過她的主要目的地是那邊的小河,那附近的濕度比別處高,也許會有她之前沒見過的植物。
周明書采了一把黃瓜香,夠一盤菜的份量便不再留戀。
沿著河道慢慢走,一邊尋找,一邊欣賞附近的景色。
這條山坳在溪流連年不斷的衝擊下越來越深,兩岸有不少石頭都被衝得圓滑起來。
周明書順手撿了幾塊清透的石頭打算回家當做擺件。
除了一些小魚小蟹外,並沒找到什麽稀罕的東西,都是一些常見的野菜和菌子。
來都來了,就當是探險了。
山林中的鳥叫聲十分清脆,倘若要是有條件,她都想在山裏掛一個吊床睡覺了。
沿著河往上爬了有一段距離,係統終於說了一個她沒有聽過的名字:龍須菜,別名壽瓜、安南瓜,百合科原始天門冬組植物。
翠綠的小杆杆從土壤中鑽出,長得有些像蘆筍,不待它們吐出嫩葉,周明書便將它們摘了下來扔進背簍。
這一片的龍須菜不多,周明書拄著棍子又往上爬了一段距離,這才到了龍須菜的窩子,摘了一大抱,夠吃兩三頓的。
剩下的那些被她兌換給係統,直接換成積分,還不用背著,這些野菜背著太過沉重,她瘦小的肩膀禁不住壓呀。
再往上走,周明書遇到了一大片紅菇,因為家裏人不待見紅色的菌子,她摘下來後沒有往背簍裏放,直接兌換給係統。
這一片的紅菇長的密密麻麻的,大的小的,紅的粉的,各有顏色,躲在枯葉之下,扒開後就像一個個含苞待放的小姑娘,個個羞紅了臉頰。
害的周明書也紅了臉頰,沒錯,是激動的!
這一次可掙了大錢,係統裏得到的積分都快要飆升到了5000了。
隨著積分的增加,周明書心裏也很飄,這以後想要啥不就可以直接買了,真真的‘小富婆’一枚。
在這一片紅菇的襯托下,那些皮條菌和木耳便不算什麽稀罕的了。
周明書渴望著還能再找到一窩紅菌,可她的想法落空了,不但沒找到,還差點被蛇咬,嚇得她跳到河對岸後便趕緊下山。
倉皇的離開讓她顧不得河對岸的野菜,但卻讓她遇到了一個之前從未聽過的東西。
這東西叫做:天麻,蘭科天麻屬植物。
長得確實是有些奇怪,黃色的杆子從土壤中鑽出,就像剛才采的龍須菜一般,上麵的葉芽想要綻開,但周明書是不可能等得到了。
從背簍中掏出小鏟子直接開挖。
這片林子很潮濕,挖起來一點都不費力,這塊石頭旁邊長了七八個枝條。
周明書激動壞了,往別處瞧了瞧,也有三四個呢。
把旁邊的枯葉都扒拉幹淨,她埋下頭小心的挖著。
還好這個叫做天麻的東西長的並不是很深,挖了幾下便能將它們全部挖出。
又是長得像生薑的家夥。
周明書把上麵的泥土摳幹淨,小心翼翼的放進背簍,沒一會兒,背簍裏便多了十幾塊,大大小小的,擺在一起看著更像生薑了。
這些一共有四斤左右,而且價格也不錯,這麽多最起碼也能換個七八百文。
回去翻翻書籍,看看可不可以吃。
收了鏟子,周明書在小河邊洗了洗手臉,打算回家,畢竟背簍差不多已經滿了。
路上她遇到了幾棵很漂亮的野花,名字叫做綬草,也算是一種藥材。
周明書挖了兩棵,打算放在書桌上麵養。
等她來到稻田,竟發現稻田裏的人都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