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我想買頭驢行不行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是老爺子給孩子托了夢呢。”朱氏笑了起來,看樣子是她想岔了,原來她的閨女這麽厲害,她這當娘的臉上有光,有光呀!
眾人有說有笑的,一直忙活到做晚飯的時辰才收了攤子。
等周明書下工回來,一進家門就感覺阿娘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一樣,驚喜中摻雜著希冀,期盼中還有幾分興奮?她猜來猜去有些摸不準阿娘的心思,索性不再想。
老周家的晚飯一向是豐盛的。
這一段時間,周明書沒忘記在魚簍中放魚,但老周家也不可能天天都做魚吃。
所以有一些魚被曬成了魚幹留起來了。
而今天新捕的一條小鯉魚,周老太太裹了麵粉炸成魚塊,盤裏除了魚塊還有不少炸焦的薑絲蒜片花椒,能看出來,周老太太為了把這條魚做好下了不少功夫。
總之,味道很不錯,周老太太的辛苦成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讚,她聽著大家的誇獎心滿意足的吃著飯菜。
吃過晚飯便是周明書授課的時間,與眾不同的是,今天家裏多了三個人,是王有財帶著兒子閨女來認字了,手裏還拿了一些野果,說是當做束修費。
可把周老太太氣的,當場就把果子洗了幹淨,放在碗裏給一群孩子分吃掉了。
“有財,以後你再拎東西過來,我老婆子可不讓你再進我家的門了。”
“嬸子,我這不是上山遇見了嘛,帶過來給孩子們嚐嚐鮮,說是束修就是開個玩笑,你老還給當真了。”
王有財握住周老太太的手,讓她老人家放鬆下來,別那麽緊張。
“我不管,管你是什麽心思,以後帶著孩子來認字就是不準帶東西。”
見周老太太言之鑿鑿,王有財答應下來。
今天加入了新的學生,周明書將想教的字換成了簡單的,從良林村的姓氏下手。
最簡單的姓氏便是王有財的‘王’字了。
細數了一下良林村的姓氏,也不過七八個,很好教,就看這群學生能不能記得住了。
王有財沒多學,這一趟就學了一個‘王’字,他年紀大了,多學了也不一定記得住,先把自己名字學到手再說,三個字已經學了一個,剩下的兩個還會遠嗎?
記住了自己的姓氏,他便和老周家的人坐在一起說著話,細數這兩天做的什麽事,見的什麽人……
周明書將粉筆放下後,便張羅自己的事情,在家裏轉悠一圈,看看自己的辣椒苗和絲瓜苗是否還健在。
辣椒苗還在蓄力,如今已經有她胳膊般的長度了,等開花應該要不了幾天。
而絲瓜如她所想,小黃花謝過之後,小絲瓜便開始生長,雖然很小很小,才和她小拇指一般大,但這種植物長得非常快,一天一個樣,稍微不注意就長大了。
絲瓜藤上的小絲瓜很多,個個隱藏在葉子之下,不仔細找根本找不到。
再過個兩三天,就能摘一筐了,到時候來個絲瓜炒豬油渣或者絲瓜炒雞蛋,那不得嫩死!
哎呀,光想一想她都有些饞了。
絲瓜的口感和它的名字一樣,口感絲滑,滑溜溜的不用多嚼,煮湯喝也很好喝。
旁邊的黃瓜也結小瓜了,小黃瓜翹著尾巴,大部分都是‘歪瓜裂棗’,而且上麵全是小毛刺,周明書沒敢上手摸。
看樣子奶奶種的黃瓜品種不得行呀,這小黃瓜要麽肚子大,要麽尾巴大,一點都不直,不過且看它們的長勢吧。
一邊的豆角已經開花了,白的紫的還有粉的,時不時有蝴蝶飛過,有長得比較快的已經吐出豆角了。
看樣子過不了多久,飯桌上就有新鮮的蔬菜食用。
在家裏轉了一圈,她看她們還在努力的描摹新字字跡,她沒有過多打擾,先去做洗漱工作。
家裏的香膏已經全部做好了,周明書擦幹了頭發,打開蓋子看了看,聞了聞,雖然還沒有完全凝固,但也差不多了。
一千瓶艾草膏,差不多能得十兩銀子,算上剩下不多的梔子花香膏,這個月進賬多多少少也能有十幾兩。
家裏還有這麽多的稻穀,不知道能賣多少錢,加在一起除了還債,剩下的銀子買頭驢想必是夠了的,就是不知道周老太太願不願意。
想要多掙錢,就得多賣艾草膏,但陳叔那裏一天最多售出八十瓶,少時四十瓶,這一千瓶最起碼得賣上大半個月或者二十多天。
看到了一旁的肥皂,周明書上手捏了捏,還是有些軟的,算一下時間,還有二十多天能成。
等了一會兒,天色暗的不能繼續認字,王有財結束了話題,帶著孩子們走了。
周明琴帶著她們幾個也收了認字的攤子,開始準備洗漱。
周明書來到院子裏,和大家坐在一起,張口便嚇了大家一大跳。
“奶奶,我想買頭驢行不行?”
見大家都不說話,周明書細數了一下家裏有一頭驢將會帶來的種種好處。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地裏就要收麥子了,有了驢後,它可以幫我們運麥子呀,還可以幫我們給麥子脫粒,省得咱們捶了……”
“上山撿菌子可以一車一車往家裏拉,去那麽遠的地方不用再借人家的車,來回背著太累人……”
“以後家裏走親戚也方便,拉起自家的驢車就走了,當天還能回來,多方便……”
“咱們趕集上鎮也方便很多,買點雞蛋鴨蛋說走就能走,家裏缺點油鹽根本不用和鄰居借,拉起小毛驢就能去買……”
……
隨著周明書細數的這一列列好處,家裏的許多人都動心了,都看著周老太太,等著她做決定。
“咱們家要是買了驢可就沒錢了,家裏一共還有差不多十兩銀子的債沒平,就算是把這些新糧都賣了也湊不夠。”
周老太太也很動心,家裏能添一頭牲畜她比誰都開心,但是家裏的情況還不允許這個月內就能把驢買回來。
要是下個月買的話銀錢上就會寬裕很多,但也就錯過了割麥子的季節,那買驢都趕不上該用的時候,買來是買著玩的?!
眾人有說有笑的,一直忙活到做晚飯的時辰才收了攤子。
等周明書下工回來,一進家門就感覺阿娘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一樣,驚喜中摻雜著希冀,期盼中還有幾分興奮?她猜來猜去有些摸不準阿娘的心思,索性不再想。
老周家的晚飯一向是豐盛的。
這一段時間,周明書沒忘記在魚簍中放魚,但老周家也不可能天天都做魚吃。
所以有一些魚被曬成了魚幹留起來了。
而今天新捕的一條小鯉魚,周老太太裹了麵粉炸成魚塊,盤裏除了魚塊還有不少炸焦的薑絲蒜片花椒,能看出來,周老太太為了把這條魚做好下了不少功夫。
總之,味道很不錯,周老太太的辛苦成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稱讚,她聽著大家的誇獎心滿意足的吃著飯菜。
吃過晚飯便是周明書授課的時間,與眾不同的是,今天家裏多了三個人,是王有財帶著兒子閨女來認字了,手裏還拿了一些野果,說是當做束修費。
可把周老太太氣的,當場就把果子洗了幹淨,放在碗裏給一群孩子分吃掉了。
“有財,以後你再拎東西過來,我老婆子可不讓你再進我家的門了。”
“嬸子,我這不是上山遇見了嘛,帶過來給孩子們嚐嚐鮮,說是束修就是開個玩笑,你老還給當真了。”
王有財握住周老太太的手,讓她老人家放鬆下來,別那麽緊張。
“我不管,管你是什麽心思,以後帶著孩子來認字就是不準帶東西。”
見周老太太言之鑿鑿,王有財答應下來。
今天加入了新的學生,周明書將想教的字換成了簡單的,從良林村的姓氏下手。
最簡單的姓氏便是王有財的‘王’字了。
細數了一下良林村的姓氏,也不過七八個,很好教,就看這群學生能不能記得住了。
王有財沒多學,這一趟就學了一個‘王’字,他年紀大了,多學了也不一定記得住,先把自己名字學到手再說,三個字已經學了一個,剩下的兩個還會遠嗎?
記住了自己的姓氏,他便和老周家的人坐在一起說著話,細數這兩天做的什麽事,見的什麽人……
周明書將粉筆放下後,便張羅自己的事情,在家裏轉悠一圈,看看自己的辣椒苗和絲瓜苗是否還健在。
辣椒苗還在蓄力,如今已經有她胳膊般的長度了,等開花應該要不了幾天。
而絲瓜如她所想,小黃花謝過之後,小絲瓜便開始生長,雖然很小很小,才和她小拇指一般大,但這種植物長得非常快,一天一個樣,稍微不注意就長大了。
絲瓜藤上的小絲瓜很多,個個隱藏在葉子之下,不仔細找根本找不到。
再過個兩三天,就能摘一筐了,到時候來個絲瓜炒豬油渣或者絲瓜炒雞蛋,那不得嫩死!
哎呀,光想一想她都有些饞了。
絲瓜的口感和它的名字一樣,口感絲滑,滑溜溜的不用多嚼,煮湯喝也很好喝。
旁邊的黃瓜也結小瓜了,小黃瓜翹著尾巴,大部分都是‘歪瓜裂棗’,而且上麵全是小毛刺,周明書沒敢上手摸。
看樣子奶奶種的黃瓜品種不得行呀,這小黃瓜要麽肚子大,要麽尾巴大,一點都不直,不過且看它們的長勢吧。
一邊的豆角已經開花了,白的紫的還有粉的,時不時有蝴蝶飛過,有長得比較快的已經吐出豆角了。
看樣子過不了多久,飯桌上就有新鮮的蔬菜食用。
在家裏轉了一圈,她看她們還在努力的描摹新字字跡,她沒有過多打擾,先去做洗漱工作。
家裏的香膏已經全部做好了,周明書擦幹了頭發,打開蓋子看了看,聞了聞,雖然還沒有完全凝固,但也差不多了。
一千瓶艾草膏,差不多能得十兩銀子,算上剩下不多的梔子花香膏,這個月進賬多多少少也能有十幾兩。
家裏還有這麽多的稻穀,不知道能賣多少錢,加在一起除了還債,剩下的銀子買頭驢想必是夠了的,就是不知道周老太太願不願意。
想要多掙錢,就得多賣艾草膏,但陳叔那裏一天最多售出八十瓶,少時四十瓶,這一千瓶最起碼得賣上大半個月或者二十多天。
看到了一旁的肥皂,周明書上手捏了捏,還是有些軟的,算一下時間,還有二十多天能成。
等了一會兒,天色暗的不能繼續認字,王有財結束了話題,帶著孩子們走了。
周明琴帶著她們幾個也收了認字的攤子,開始準備洗漱。
周明書來到院子裏,和大家坐在一起,張口便嚇了大家一大跳。
“奶奶,我想買頭驢行不行?”
見大家都不說話,周明書細數了一下家裏有一頭驢將會帶來的種種好處。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地裏就要收麥子了,有了驢後,它可以幫我們運麥子呀,還可以幫我們給麥子脫粒,省得咱們捶了……”
“上山撿菌子可以一車一車往家裏拉,去那麽遠的地方不用再借人家的車,來回背著太累人……”
“以後家裏走親戚也方便,拉起自家的驢車就走了,當天還能回來,多方便……”
“咱們趕集上鎮也方便很多,買點雞蛋鴨蛋說走就能走,家裏缺點油鹽根本不用和鄰居借,拉起小毛驢就能去買……”
……
隨著周明書細數的這一列列好處,家裏的許多人都動心了,都看著周老太太,等著她做決定。
“咱們家要是買了驢可就沒錢了,家裏一共還有差不多十兩銀子的債沒平,就算是把這些新糧都賣了也湊不夠。”
周老太太也很動心,家裏能添一頭牲畜她比誰都開心,但是家裏的情況還不允許這個月內就能把驢買回來。
要是下個月買的話銀錢上就會寬裕很多,但也就錯過了割麥子的季節,那買驢都趕不上該用的時候,買來是買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