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周老太太很聽勸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明書現摘了兩個大頭黃瓜喂給小毛驢,它嘎嘣嘎嘣兩口全吃了。
而她從係統裏買了一些小青瓜洗了洗泡進水缸,誰想吃誰拿。
“三丫,這黃瓜這麽小你就摘了呀,不再等它再長長嗎?”周明琴問,她覺著這麽小就摘下來有些太浪費了。
“不早了大姐,這黃瓜越長肚子越大,裏麵都糠了,一點都不好吃,這麽大的時候摘剛好,裏麵也不糠,長得也比較直。”
“這上麵怎麽沒有刺呀?”周明琴突然一問,敲了周明書一個激靈,隨即又反應過來。
“我已經搓洗過了,一個刺兒都沒剩下,要不然我才不敢丟進水缸裏呢。”
這是她買的小青瓜,味道濃鬱還嘎嘣脆,長得也周正,要是用直挺挺的大黃瓜代替就有露餡的風險。
因為菜地裏的黃瓜就沒有一根直的!
一根黃瓜下肚,周明書摸了摸肚皮,端了水盆進屋洗澡。
手上的痂已經有些硬,就算在水裏多泡一會兒也沒什麽關係。
洗完澡之後,她又把自己的衣服洗了一下才完事兒。
因為她把雞圈和驢圈都收拾好了,周老太太沒找到什麽活兒幹就回去休息了。
而周老大從柴房裏端了之前用過的艾草盆子走了,看樣子外麵的蚊子不少。
趴在床上,她簡單做了幾個瑜伽動作舒展一下筋骨放鬆,然後收拾了一下床鋪,在上麵打著滾的看漫畫書。
等天色暗了下去,她才閉眼睡覺。
因為地裏沒那麽多的活兒了,隔日起來的都晚一些,周老太太有意讓大家都休息一下。
反正是最後一天了,多睡半個小時也沒啥。
這一場硬仗終於在晌午頭上的時候打完了。
拉完最後一車的麥子,老周家的人全部扔了鐮刀在地裏撿麥穗。
把這麥穗全部撿完一遍,地裏就暫時不用來了。
除了周老家收完了,收的快的還有村長家。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家有驢車和牛車。
人可以歇著,但這些牲畜卻歇不下。
吃過了晌午飯,周老大和周明誌爺倆兒便牽著驢去了二爺爺周鐵柱家。
他家地少人少,左右不過四畝的莊稼,兩天半了才幹完一半,這速度是全村最慢的,還是因為兒子沒在家,沒個幫手。
“二叔,你和嬸子隻管去割,我和大誌幫你們往家裏拉。”
“好好,有心了,我想著你家裏的地多,都沒打算叫你們,沒想到你們自己來了。
”
周鐵柱心裏那叫一個感動,親侄子還不如這堂侄子呢。
有了周老大過來,周鐵柱心裏熨帖多了,趁有驢車在,趕緊多割點。
周老二周老三在家也沒閑著,把收回來的麥子來來回回的用木杈子翻了一遍。
壓在地麵上的麥子會比較潮,得翻上來見一見太陽,要不然再燜下去,就要發芽了。
周明書蹲坐在屋門口,看他們用木釵子戳來戳去。
“阿爹,幸虧咱們買了小毛驢,要不然這個時候還在地裏幹著活兒呢。”
聽閨女這麽說,周老二笑了起來,“那是,往年這個時候可不是還在地裏割著呢,沒有五天的時間,不會那麽快就全部割回家的,有了這頭驢,家裏快了一半的時間呢,剩下的工作就是脫粒了。”
“哈哈是的,隻管脫粒了,就算是打雷下雨也不用再害怕了。”周老三也在笑。
木釵子在麥子上麵一打,裏麵便會發出‘嘩啦啦’的響聲,這是麥粒從麥糠中脫落的聲音。
而那些撿來的麥穗,周老太太將它們倒進竹篦子裏,然後放在屋簷上曬。
這樣不占空,晚上也好收起來。
大家休息了一個中午頭兒,一直到自然醒才起身。
家中的農具有限,隻有兩個連枷,周老二和周老三一人一個,剩下的人就用棒槌捶。
大家拎著小板凳,在地上墊上一個布袋,一把一把的捶著麵前的麥子,直到秸稈上的麥穗全部被捶落。
這麽多的麥子……得捶到啥時候?!更何況,這胳膊掄個一天就得發腫吧。
這是又和之前洗衣服一樣了?!就連大著肚子的馮氏也在捶。
“奶奶,我看你們還是不要捶了,這得捶到啥時候呀,咱家的小毛驢呢?”
周明書轉了一圈,沒見到家裏的小毛驢。
“你大伯去幫你二爺爺家拉麥子去了,你找它幹嘛?”
周老太太回著她的話,但手裏的動作不停。
“奶奶,你先別敲了聽我慢慢給你說,等大伯回來,讓小毛驢拖個石頭在麥子上滾一下不就成了,那麥子根本不用再敲了,又累又費時。”
她之前在手機上見過,沒有脫粒機的時候就是這樣使喚牲畜的。
牲畜拉著石片在打穀場上來回的走,這麥粒受到外力的撞擊便會脫落下來。
周老太太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說,“我咋就沒想到呢,以前家裏有牛的時候都沒想到這個法子,那還等什麽,都別捶了,老二老三,你們別打了,拿了鐮刀去幫你二叔割一割吧,他地少,一會兒就能割完,趕緊去一趟,等回來的時候把驢牽來。”
見周老太太答應自己的主意,周明書沒忍住笑了,奶奶真是‘孺子可教也’。
“奶奶,還差一塊圓滑的石頭,咱家有嗎?”
“哎呦!這個還真不一定有,你跟我一起去找找。”
一老一小連忙去找東西,路邊剩下三妯娌麵麵相覷,婆婆和三丫這是在打什麽啞謎,她們怎麽沒聽懂。
“算了,先不管了,說不讓捶了那咱們就不捶了,咱們把這些捶好的先收拾一下。”
她們一群人這麽一會兒才捶了一盆子的麥粒,著實是不好脫粒。
秸稈堆在一邊放好,然後將糠皮專門放在一個麻袋裏,這些麥糠需要等到有風天,統統再過濾一遍。
跟著周老太太在屋裏午後轉悠了一圈,愣是沒有找到可以用到的石片或者是石塊。
“奶奶,你說咱能不能借用一下村長家門口的石磨……”周明書想著那塊石磨還不錯,正好還有個孔。
“不行,那口磨比較薄,這驢又不通人性,萬一給人家弄壞了還得賠,咱們再找找,實在不行咱們就不拖石片了,拖木片也行。”
木片比較輕,想要達到和石片一樣的效果就得在上麵增加一些重量,視頻上呈現的方法是在上麵蹲一個人,如果木片比較大的話,可以蹲兩個人。
而她從係統裏買了一些小青瓜洗了洗泡進水缸,誰想吃誰拿。
“三丫,這黃瓜這麽小你就摘了呀,不再等它再長長嗎?”周明琴問,她覺著這麽小就摘下來有些太浪費了。
“不早了大姐,這黃瓜越長肚子越大,裏麵都糠了,一點都不好吃,這麽大的時候摘剛好,裏麵也不糠,長得也比較直。”
“這上麵怎麽沒有刺呀?”周明琴突然一問,敲了周明書一個激靈,隨即又反應過來。
“我已經搓洗過了,一個刺兒都沒剩下,要不然我才不敢丟進水缸裏呢。”
這是她買的小青瓜,味道濃鬱還嘎嘣脆,長得也周正,要是用直挺挺的大黃瓜代替就有露餡的風險。
因為菜地裏的黃瓜就沒有一根直的!
一根黃瓜下肚,周明書摸了摸肚皮,端了水盆進屋洗澡。
手上的痂已經有些硬,就算在水裏多泡一會兒也沒什麽關係。
洗完澡之後,她又把自己的衣服洗了一下才完事兒。
因為她把雞圈和驢圈都收拾好了,周老太太沒找到什麽活兒幹就回去休息了。
而周老大從柴房裏端了之前用過的艾草盆子走了,看樣子外麵的蚊子不少。
趴在床上,她簡單做了幾個瑜伽動作舒展一下筋骨放鬆,然後收拾了一下床鋪,在上麵打著滾的看漫畫書。
等天色暗了下去,她才閉眼睡覺。
因為地裏沒那麽多的活兒了,隔日起來的都晚一些,周老太太有意讓大家都休息一下。
反正是最後一天了,多睡半個小時也沒啥。
這一場硬仗終於在晌午頭上的時候打完了。
拉完最後一車的麥子,老周家的人全部扔了鐮刀在地裏撿麥穗。
把這麥穗全部撿完一遍,地裏就暫時不用來了。
除了周老家收完了,收的快的還有村長家。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兩家有驢車和牛車。
人可以歇著,但這些牲畜卻歇不下。
吃過了晌午飯,周老大和周明誌爺倆兒便牽著驢去了二爺爺周鐵柱家。
他家地少人少,左右不過四畝的莊稼,兩天半了才幹完一半,這速度是全村最慢的,還是因為兒子沒在家,沒個幫手。
“二叔,你和嬸子隻管去割,我和大誌幫你們往家裏拉。”
“好好,有心了,我想著你家裏的地多,都沒打算叫你們,沒想到你們自己來了。
”
周鐵柱心裏那叫一個感動,親侄子還不如這堂侄子呢。
有了周老大過來,周鐵柱心裏熨帖多了,趁有驢車在,趕緊多割點。
周老二周老三在家也沒閑著,把收回來的麥子來來回回的用木杈子翻了一遍。
壓在地麵上的麥子會比較潮,得翻上來見一見太陽,要不然再燜下去,就要發芽了。
周明書蹲坐在屋門口,看他們用木釵子戳來戳去。
“阿爹,幸虧咱們買了小毛驢,要不然這個時候還在地裏幹著活兒呢。”
聽閨女這麽說,周老二笑了起來,“那是,往年這個時候可不是還在地裏割著呢,沒有五天的時間,不會那麽快就全部割回家的,有了這頭驢,家裏快了一半的時間呢,剩下的工作就是脫粒了。”
“哈哈是的,隻管脫粒了,就算是打雷下雨也不用再害怕了。”周老三也在笑。
木釵子在麥子上麵一打,裏麵便會發出‘嘩啦啦’的響聲,這是麥粒從麥糠中脫落的聲音。
而那些撿來的麥穗,周老太太將它們倒進竹篦子裏,然後放在屋簷上曬。
這樣不占空,晚上也好收起來。
大家休息了一個中午頭兒,一直到自然醒才起身。
家中的農具有限,隻有兩個連枷,周老二和周老三一人一個,剩下的人就用棒槌捶。
大家拎著小板凳,在地上墊上一個布袋,一把一把的捶著麵前的麥子,直到秸稈上的麥穗全部被捶落。
這麽多的麥子……得捶到啥時候?!更何況,這胳膊掄個一天就得發腫吧。
這是又和之前洗衣服一樣了?!就連大著肚子的馮氏也在捶。
“奶奶,我看你們還是不要捶了,這得捶到啥時候呀,咱家的小毛驢呢?”
周明書轉了一圈,沒見到家裏的小毛驢。
“你大伯去幫你二爺爺家拉麥子去了,你找它幹嘛?”
周老太太回著她的話,但手裏的動作不停。
“奶奶,你先別敲了聽我慢慢給你說,等大伯回來,讓小毛驢拖個石頭在麥子上滾一下不就成了,那麥子根本不用再敲了,又累又費時。”
她之前在手機上見過,沒有脫粒機的時候就是這樣使喚牲畜的。
牲畜拉著石片在打穀場上來回的走,這麥粒受到外力的撞擊便會脫落下來。
周老太太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說,“我咋就沒想到呢,以前家裏有牛的時候都沒想到這個法子,那還等什麽,都別捶了,老二老三,你們別打了,拿了鐮刀去幫你二叔割一割吧,他地少,一會兒就能割完,趕緊去一趟,等回來的時候把驢牽來。”
見周老太太答應自己的主意,周明書沒忍住笑了,奶奶真是‘孺子可教也’。
“奶奶,還差一塊圓滑的石頭,咱家有嗎?”
“哎呦!這個還真不一定有,你跟我一起去找找。”
一老一小連忙去找東西,路邊剩下三妯娌麵麵相覷,婆婆和三丫這是在打什麽啞謎,她們怎麽沒聽懂。
“算了,先不管了,說不讓捶了那咱們就不捶了,咱們把這些捶好的先收拾一下。”
她們一群人這麽一會兒才捶了一盆子的麥粒,著實是不好脫粒。
秸稈堆在一邊放好,然後將糠皮專門放在一個麻袋裏,這些麥糠需要等到有風天,統統再過濾一遍。
跟著周老太太在屋裏午後轉悠了一圈,愣是沒有找到可以用到的石片或者是石塊。
“奶奶,你說咱能不能借用一下村長家門口的石磨……”周明書想著那塊石磨還不錯,正好還有個孔。
“不行,那口磨比較薄,這驢又不通人性,萬一給人家弄壞了還得賠,咱們再找找,實在不行咱們就不拖石片了,拖木片也行。”
木片比較輕,想要達到和石片一樣的效果就得在上麵增加一些重量,視頻上呈現的方法是在上麵蹲一個人,如果木片比較大的話,可以蹲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