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辣椒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丫,你這是放了什麽調料,感覺有些辣口,幸虧今天煮了綠豆湯呢,喝上兩口會覺得好一些。”
劉氏一邊說話,一邊喝著冰鎮過的綠豆湯。
“哈哈,還是大伯娘的嘴巴毒,一下就嚐出來了這裏麵的不同來,因為我在裏麵加了一道香料。”
周明書眉飛色舞,用筷子夾出來那一截辣椒段。
“看看,就是這個,這個就是辣椒,就是咱們牆邊長的。”
周明書轉過身來指了指那幾株辣椒樹。
“這個東西可以當香料,也可以當藥材,以後咱們炒菜的時候可以放一點,這樣炒出來的飯菜會更香,特別是葷菜,和這辣椒更搭。”
周明書將辣椒的用法一一介紹出來,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對辣椒的認識。
“原來這辣椒是香料呀,我之前還以為是什麽瓜菜呢,怪不得叫辣椒呢,原來和花椒是親戚。”
“這麽一說倒是反應過來了,它們還有一個親戚叫胡椒,放在一起聽就知道這辣椒的用處了。”
“這辣椒好吃是好吃,就是有些辣嘴,感覺吃啥都火辣辣的了,但越辣就越想吃,不知道為什麽。”
周明棋伸著舌頭,像隻哈巴狗。
這麽一大盆的青花椒魚,周明書就放了一個辣椒,在味道上,這隻屬於微微微微辣。
可能是菜量太少,隻顯著它了。
上次的酸菜魚她也放了的,不過大家都沒怎麽嚐出來。
“還能吃嗎,不能吃就少吃一些,我下次少放一些辣椒。”
大家剛開始接觸辣椒,在味覺上自然是比較敏感。
“還行,必須的能吃。”
大家的感受大多一樣,越辣越想吃,越吃就越辣。
還好周明書選了一條小魚做了,要不然大家是真的停不下來了。
在辣味下麵,衝擊大家味蕾的便是青花椒的鮮麻味,她隻放了兩三朵青花椒,和飯店裏的用量相比,那是少了太多。
自家人吃,不宜過麻過辣,點到即可。
青花椒魚很快就被光盤了,連剩下的菜汁都被周明傑給泡了饃沾著吃了。
午飯接近尾聲,一盆魚湯也被大家分食了去。
一人分到小半碗。
周老大淺嚐了一口,鮮~
周老二咂吧咂吧了嘴,他還是最喜歡這個味兒。
周老三‘噸噸噸’,這半碗不夠喝呀!
“三丫,這辣椒炒菜還挺好吃的,咱們得留點種子,等來年春天再種上一些。”
周老太太見識到辣椒的‘威力’後,這個想法就出現在了她的腦海。
周明書笑了笑,“奶奶,種辣椒不用等到來年春天,等咱們牆角的這些辣椒成熟了,咱們就可以再種一次,正好等秋收的時候可以再收一茬。”
“哎呀,那敢情好,這樣說就用不了幾天了,我看著這辣椒果子就快要成熟了呀。”
周老太太喜滋滋的,這下又可以擴建一下家裏的菜地了。
“嗯嗯,咱們專門留一棵辣椒樹結種子,到時候多種一些,以後咱們炒菜燉肉用得著呢。”
“得嘞得嘞。”
大家將碗筷全部收到廚房,準備洗碗刷鍋。
小毛驢壓了一上午的麥子,高高挑起的麥堆又被壓得平平的了。
“老大,你們把秸稈挑一挑,咱們把下麵的麥粒收起來,剩下的這些秸稈你們都挑到外頭去,在家裏礙事的很。”
周老太太吩咐著家裏的孩子,然後將裝糧食的布袋子全部拿出來曬上。
還有這麽多的事情要做,下午又有得忙了。
三個大男人加上周明誌,一人拿著木叉杈子或者是其他的工具在院子裏來回的抖動秸稈,讓裏麵的麥粒全部掉落下來。
而這些秸稈便被堆在隔壁荒地上麵的幾個木頭拖上,以後這些秸稈便用來喂驢燒鍋了。
掀過秸稈後,緊挨著地麵的便是那些金黃的麥粒。
幾個小孩子捧著麥粒,聞著麥香,歡喜的不得了。
她們平時吃的饃饃和麵條,就是用這圓滾滾的東西做出來的。
大伯娘和阿娘一人拿了一隻簸箕,來回的扇動,將裏麵的麥糠和雜質全部扇出來,然後倒在一旁的席子上,再曬上兩個鍾頭。
麵對糧食的收獲,大家再苦再累都開心。
周明畫和周明遠光著腳丫子在上麵跑來跑去,怎麽喊都不聽,落了一身的灰和糠。
活脫脫兩個泥人,等會兒不洗澡不洗頭是不行的了。
周明書也放棄衛生管理了,摘掉礙事的頭巾,放開了手腳幹。
她們兄弟姐妹四個的工作是將沒用的秸稈抱到隔壁荒地那邊去。
沒一會兒,便收獲了兩隻黑漆漆的手。
隨便往胳膊上一抹,便是一道黑印子。
幹完了家裏的,還有外麵荒地上的。
這邊可是院子裏四到五倍還多!
她們還沒開始怨聲載道呢,周老太太就宣布那邊先不幹,再讓小毛驢壓一壓。
這個消息太讓人驚喜了,幾個小孩子嘻嘻哈哈的跑到水井邊洗手。
周老大幾個人帶著小男孩們直接去河裏洗了。
家裏的女孩子們則是解了頭發,好好梳洗了一番。
周老太太從後院摘了兩顆南瓜出來。
“今天晚上烙南瓜絲餅子吃,這南瓜再不摘就老了。”
“老三家的,你拿著菜籃子去摘摘絲瓜,我看又能吃一頓了,長得真快。”
馮氏拿了籃子過去,家裏隻有她還沒洗頭,鑽一鑽絲瓜藤正好。
“嬸子,等等我,我和你一起去。”
周明書拿了個小盆子過來,她想摘一些南瓜花,打算用它來做一道美食。
“三丫,你摘南瓜花幹嘛,不會是能吃吧。”
“哈哈哈,嬸子,被你猜對了,這南瓜花能吃,我看看能不能做出來,咱們晚上嚐嚐是什麽味兒的。”
“好,又可以吃好吃的了哈哈。”馮氏笑著,在絲瓜藤下摘著絲瓜。
順著這絲瓜藤慢慢找,這才沒一會兒,籃子就摘滿了。
“三丫,你看這絲瓜藤都爬到槐樹上去了,沒有個棍子還真夠不著呢。”
抬頭看著那一個接一個的絲瓜,馮氏真呼可惜。
因為這整株的絲瓜藤,就數槐樹上的那幾個長得好,又直又長。
劉氏一邊說話,一邊喝著冰鎮過的綠豆湯。
“哈哈,還是大伯娘的嘴巴毒,一下就嚐出來了這裏麵的不同來,因為我在裏麵加了一道香料。”
周明書眉飛色舞,用筷子夾出來那一截辣椒段。
“看看,就是這個,這個就是辣椒,就是咱們牆邊長的。”
周明書轉過身來指了指那幾株辣椒樹。
“這個東西可以當香料,也可以當藥材,以後咱們炒菜的時候可以放一點,這樣炒出來的飯菜會更香,特別是葷菜,和這辣椒更搭。”
周明書將辣椒的用法一一介紹出來,再一次刷新了大家對辣椒的認識。
“原來這辣椒是香料呀,我之前還以為是什麽瓜菜呢,怪不得叫辣椒呢,原來和花椒是親戚。”
“這麽一說倒是反應過來了,它們還有一個親戚叫胡椒,放在一起聽就知道這辣椒的用處了。”
“這辣椒好吃是好吃,就是有些辣嘴,感覺吃啥都火辣辣的了,但越辣就越想吃,不知道為什麽。”
周明棋伸著舌頭,像隻哈巴狗。
這麽一大盆的青花椒魚,周明書就放了一個辣椒,在味道上,這隻屬於微微微微辣。
可能是菜量太少,隻顯著它了。
上次的酸菜魚她也放了的,不過大家都沒怎麽嚐出來。
“還能吃嗎,不能吃就少吃一些,我下次少放一些辣椒。”
大家剛開始接觸辣椒,在味覺上自然是比較敏感。
“還行,必須的能吃。”
大家的感受大多一樣,越辣越想吃,越吃就越辣。
還好周明書選了一條小魚做了,要不然大家是真的停不下來了。
在辣味下麵,衝擊大家味蕾的便是青花椒的鮮麻味,她隻放了兩三朵青花椒,和飯店裏的用量相比,那是少了太多。
自家人吃,不宜過麻過辣,點到即可。
青花椒魚很快就被光盤了,連剩下的菜汁都被周明傑給泡了饃沾著吃了。
午飯接近尾聲,一盆魚湯也被大家分食了去。
一人分到小半碗。
周老大淺嚐了一口,鮮~
周老二咂吧咂吧了嘴,他還是最喜歡這個味兒。
周老三‘噸噸噸’,這半碗不夠喝呀!
“三丫,這辣椒炒菜還挺好吃的,咱們得留點種子,等來年春天再種上一些。”
周老太太見識到辣椒的‘威力’後,這個想法就出現在了她的腦海。
周明書笑了笑,“奶奶,種辣椒不用等到來年春天,等咱們牆角的這些辣椒成熟了,咱們就可以再種一次,正好等秋收的時候可以再收一茬。”
“哎呀,那敢情好,這樣說就用不了幾天了,我看著這辣椒果子就快要成熟了呀。”
周老太太喜滋滋的,這下又可以擴建一下家裏的菜地了。
“嗯嗯,咱們專門留一棵辣椒樹結種子,到時候多種一些,以後咱們炒菜燉肉用得著呢。”
“得嘞得嘞。”
大家將碗筷全部收到廚房,準備洗碗刷鍋。
小毛驢壓了一上午的麥子,高高挑起的麥堆又被壓得平平的了。
“老大,你們把秸稈挑一挑,咱們把下麵的麥粒收起來,剩下的這些秸稈你們都挑到外頭去,在家裏礙事的很。”
周老太太吩咐著家裏的孩子,然後將裝糧食的布袋子全部拿出來曬上。
還有這麽多的事情要做,下午又有得忙了。
三個大男人加上周明誌,一人拿著木叉杈子或者是其他的工具在院子裏來回的抖動秸稈,讓裏麵的麥粒全部掉落下來。
而這些秸稈便被堆在隔壁荒地上麵的幾個木頭拖上,以後這些秸稈便用來喂驢燒鍋了。
掀過秸稈後,緊挨著地麵的便是那些金黃的麥粒。
幾個小孩子捧著麥粒,聞著麥香,歡喜的不得了。
她們平時吃的饃饃和麵條,就是用這圓滾滾的東西做出來的。
大伯娘和阿娘一人拿了一隻簸箕,來回的扇動,將裏麵的麥糠和雜質全部扇出來,然後倒在一旁的席子上,再曬上兩個鍾頭。
麵對糧食的收獲,大家再苦再累都開心。
周明畫和周明遠光著腳丫子在上麵跑來跑去,怎麽喊都不聽,落了一身的灰和糠。
活脫脫兩個泥人,等會兒不洗澡不洗頭是不行的了。
周明書也放棄衛生管理了,摘掉礙事的頭巾,放開了手腳幹。
她們兄弟姐妹四個的工作是將沒用的秸稈抱到隔壁荒地那邊去。
沒一會兒,便收獲了兩隻黑漆漆的手。
隨便往胳膊上一抹,便是一道黑印子。
幹完了家裏的,還有外麵荒地上的。
這邊可是院子裏四到五倍還多!
她們還沒開始怨聲載道呢,周老太太就宣布那邊先不幹,再讓小毛驢壓一壓。
這個消息太讓人驚喜了,幾個小孩子嘻嘻哈哈的跑到水井邊洗手。
周老大幾個人帶著小男孩們直接去河裏洗了。
家裏的女孩子們則是解了頭發,好好梳洗了一番。
周老太太從後院摘了兩顆南瓜出來。
“今天晚上烙南瓜絲餅子吃,這南瓜再不摘就老了。”
“老三家的,你拿著菜籃子去摘摘絲瓜,我看又能吃一頓了,長得真快。”
馮氏拿了籃子過去,家裏隻有她還沒洗頭,鑽一鑽絲瓜藤正好。
“嬸子,等等我,我和你一起去。”
周明書拿了個小盆子過來,她想摘一些南瓜花,打算用它來做一道美食。
“三丫,你摘南瓜花幹嘛,不會是能吃吧。”
“哈哈哈,嬸子,被你猜對了,這南瓜花能吃,我看看能不能做出來,咱們晚上嚐嚐是什麽味兒的。”
“好,又可以吃好吃的了哈哈。”馮氏笑著,在絲瓜藤下摘著絲瓜。
順著這絲瓜藤慢慢找,這才沒一會兒,籃子就摘滿了。
“三丫,你看這絲瓜藤都爬到槐樹上去了,沒有個棍子還真夠不著呢。”
抬頭看著那一個接一個的絲瓜,馮氏真呼可惜。
因為這整株的絲瓜藤,就數槐樹上的那幾個長得好,又直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