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繁忙的一天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要沈大夫再仔細看看,這什麽藥材,到底是不是能吃的東西。
沈大夫仔細瞧了,確認是新鮮的五味子無誤,周老太太這才放心了。
聽她說,這是明書她們幾個孩子在山上摘的,沈大夫很欣慰的笑了笑。
這個丫頭真是不簡單呀,認識草藥,並對此學以致用,落實到生活常處,挺不錯的。
“大姐,你這得了一個好孫女呀,她愛學還會用,有這樣的思維不多得不多得。”
周老太太被誇的心裏甜滋滋的。
沒想到自己都成了別人的羨慕對象了。
她到廚房拿了一個小筐子,給沈大夫盛了一些野草莓。
“沈大夫,多謝你照顧我們家的生意了,這些都是孩子們早上剛從山裏摘回來的,新鮮著呢,你拎回去慢慢吃,家裏多著呢,我們都吃不完。”
沈大夫看了看滿滿一筐子的草莓,心裏都是感動,另外還感覺這一趟賺到了。
本想著今日過來是交一次定金的,沒想到可以直接拿到現貨。
這也就罷了,還得了一筐子草莓。
這可是稀罕玩意兒!!
聽說那個頭大的草莓要幾十文一斤呢,而這一筐子的小草莓味道甜還不要錢,回家給幾個孫女孫子吃,那真是美滋滋。
這次要數五百瓶的艾草膏,周明書喊來他們幾個兄弟姐妹一起過來幫忙。
他們學了阿拉伯數字,正好趁這個機會鍛煉一下。
“你們數吧,十個十個放在一堆,我這邊擺進筐子裏。”
本來生疏的數字,這麽來來回回不斷的機械重複。
等五百瓶艾草膏數完,她們已經將這些數字爛熟於心了。
將東西搬到馬車上,送沈大夫回去,她們這才回了院子。
“奶奶,你看,一兩銀子。”
周明書攤開手心,銀光熠熠的一小塊銀子便躺在她的手心。
大家都圍著看。
平日裏大家見的最多的便是銅錢,根本沒有見過傳統意義上正正好的一兩銀子。
大家輪流摸了摸,便被周老太太收回了腰包裏。
“好了,平日裏要好好幹活,要不然怎麽會有人來給咱們送銀子,明天咱們包餃子吃。”
周老太太拿著銀子回了堂屋,她要把這一兩銀子收好存起來。
家裏一下沒了五百瓶的艾草膏,存貨直接少了一小半。
如果陳叔再過來拿貨的話,怕是餘不下多少了。
看樣子又要準備準備再做一批貨了。
今日下午的工作依然繁重。
沈大夫一走,大家就開始準備東西,開始篩外麵那片麥子。
早些篩了早些完工,也能早些休息。
大家顧不得午睡就忙開了。
而轉了一上午的小毛驢此時臥在樹影下吃草休息。
和上次一樣,大家個個灰頭土臉的,稍微張開嘴說說話,便能露出一口大白牙來。
之前搭好的木架子不夠用,她們就將用不到秸稈暫時扒拉到一邊。
先將地麵上的麥粒收了,其他的再說。
等全部忙完,天都快要黑了。
秸稈還沒有垛好,但麥粒好歹是收進糧倉了。
晚上吃的更簡單了,全是嬸子一個人忙活著做的,一道綠豆涼粉、一道涼拌馬齒莧、一盤素炒絲瓜還有一道豆角。
大家簡單吃了一些,便拿著大蒲扇搖來搖去休息,又熱又累,也沒吃下幾口飯。
之前卸下來的柴房門板,現在也重新安了進去。
今天可是累壞了,大家都有些虛脫。
那些可是上千斤的麥子,他們來來回回的收拾,根本沒有停下來過。
就算是他們大老爺們兒,胳膊都有些酸。
“老大呀,明天你去割點肉來,咱們中午吃餃子。”
“好。”
“三丫,可要買點肥肉?”
“買。”
“老大,再買十斤肥肉來。”
周老太太把這件事兒先說好,然後去後院喂雞。
周明書爬進被子裏,攤成一坨兒。
忙了一天,她已經累屁的了!
周老大和周老二套上驢車要去屠宰場去賣肉,周明遠鬧著也要去。
這個臭小子也老大不小了,周老二一把掐住他的腰,將兒子托上了驢車。
“娘,我們走了。”
兩個兒子一大早便出門了,剩下的人忙著收拾家務。
周明書將吐沙的田螺收拾出來,打算中午做一道真正意義上的‘爆炒田螺’。
“三丫,你忙著呢,我正想叫你一起去摘薄荷呢,大姐她們已經去了,今日買回來豬肉就要煉製了。”
“好,我知道了,你們先去,我收拾完這些就過去找你們。”
這下,家裏人都出去準備東西去了,就連小嬸子都出去跟著忙活了。
周明書暗暗琢磨,家裏這兩口鍋實在是不夠用,過幾天得讓大伯和阿爹在打兩台灶出來。
又要熬豬油,又要蒸艾草,還要做飯燒水。
兩口鍋實在是不夠用呀,家裏閑著人,力氣都沒地方使。
剪下來的田螺尾巴,都被她丟進了鴨圈。
這東西可以刮腸油,也可以補鈣,鴨子多吃點可以早些日子下蛋。
她還等著吃變蛋鬆花蛋呢。
來到後院轉了轉,還好後院的棚子都用土坯給隔開了。
就算養的牲畜多,也不會雜亂不堪,所有的牲畜都有自己專門的‘家’,一切都井井有條,一看就知道哪個棚子是哪個動物的窩兒。
做完這些,周明書便拎著筐子出門,先把下午用到的東西采回家裏,等會兒還要熬草莓醬。
事情有些多,她急得兩邊直冒汗。
周老太太帶著兩個兒媳婦去了遠一些的地方去割艾草。
而馮氏和大丫二丫,則去了村頭摘薄荷。
自從良林村的村民知道這薄荷可以吃之後,家裏缺菜的時候就過來掐一些吃。
一次兩次顯不著,但大家都采的話,這片薄荷就撐不住了,現在看起來已經不如之前茂密了。
“三丫,你可來了,剛才我們還說呢,這一陣子沒有來采,怎麽都禿了。”
周明棋撅著小嘴,明顯的不開心。
這直接影響到她們做艾草膏了。
“沒事兒,能采多少就采多少,咱們門口還有幾株,等回家後把葉子全摘了。”
“就算全摘了也不頂用,我看咱們等一會兒再挖幾株回家種上吧,那幾株根本不夠用的。”
“別,這薄荷的根係發達的很,不出一年就能長一大片,等以後你想除都難了,這麽多也能湊合著用,不急著往家裏種。”
沈大夫仔細瞧了,確認是新鮮的五味子無誤,周老太太這才放心了。
聽她說,這是明書她們幾個孩子在山上摘的,沈大夫很欣慰的笑了笑。
這個丫頭真是不簡單呀,認識草藥,並對此學以致用,落實到生活常處,挺不錯的。
“大姐,你這得了一個好孫女呀,她愛學還會用,有這樣的思維不多得不多得。”
周老太太被誇的心裏甜滋滋的。
沒想到自己都成了別人的羨慕對象了。
她到廚房拿了一個小筐子,給沈大夫盛了一些野草莓。
“沈大夫,多謝你照顧我們家的生意了,這些都是孩子們早上剛從山裏摘回來的,新鮮著呢,你拎回去慢慢吃,家裏多著呢,我們都吃不完。”
沈大夫看了看滿滿一筐子的草莓,心裏都是感動,另外還感覺這一趟賺到了。
本想著今日過來是交一次定金的,沒想到可以直接拿到現貨。
這也就罷了,還得了一筐子草莓。
這可是稀罕玩意兒!!
聽說那個頭大的草莓要幾十文一斤呢,而這一筐子的小草莓味道甜還不要錢,回家給幾個孫女孫子吃,那真是美滋滋。
這次要數五百瓶的艾草膏,周明書喊來他們幾個兄弟姐妹一起過來幫忙。
他們學了阿拉伯數字,正好趁這個機會鍛煉一下。
“你們數吧,十個十個放在一堆,我這邊擺進筐子裏。”
本來生疏的數字,這麽來來回回不斷的機械重複。
等五百瓶艾草膏數完,她們已經將這些數字爛熟於心了。
將東西搬到馬車上,送沈大夫回去,她們這才回了院子。
“奶奶,你看,一兩銀子。”
周明書攤開手心,銀光熠熠的一小塊銀子便躺在她的手心。
大家都圍著看。
平日裏大家見的最多的便是銅錢,根本沒有見過傳統意義上正正好的一兩銀子。
大家輪流摸了摸,便被周老太太收回了腰包裏。
“好了,平日裏要好好幹活,要不然怎麽會有人來給咱們送銀子,明天咱們包餃子吃。”
周老太太拿著銀子回了堂屋,她要把這一兩銀子收好存起來。
家裏一下沒了五百瓶的艾草膏,存貨直接少了一小半。
如果陳叔再過來拿貨的話,怕是餘不下多少了。
看樣子又要準備準備再做一批貨了。
今日下午的工作依然繁重。
沈大夫一走,大家就開始準備東西,開始篩外麵那片麥子。
早些篩了早些完工,也能早些休息。
大家顧不得午睡就忙開了。
而轉了一上午的小毛驢此時臥在樹影下吃草休息。
和上次一樣,大家個個灰頭土臉的,稍微張開嘴說說話,便能露出一口大白牙來。
之前搭好的木架子不夠用,她們就將用不到秸稈暫時扒拉到一邊。
先將地麵上的麥粒收了,其他的再說。
等全部忙完,天都快要黑了。
秸稈還沒有垛好,但麥粒好歹是收進糧倉了。
晚上吃的更簡單了,全是嬸子一個人忙活著做的,一道綠豆涼粉、一道涼拌馬齒莧、一盤素炒絲瓜還有一道豆角。
大家簡單吃了一些,便拿著大蒲扇搖來搖去休息,又熱又累,也沒吃下幾口飯。
之前卸下來的柴房門板,現在也重新安了進去。
今天可是累壞了,大家都有些虛脫。
那些可是上千斤的麥子,他們來來回回的收拾,根本沒有停下來過。
就算是他們大老爺們兒,胳膊都有些酸。
“老大呀,明天你去割點肉來,咱們中午吃餃子。”
“好。”
“三丫,可要買點肥肉?”
“買。”
“老大,再買十斤肥肉來。”
周老太太把這件事兒先說好,然後去後院喂雞。
周明書爬進被子裏,攤成一坨兒。
忙了一天,她已經累屁的了!
周老大和周老二套上驢車要去屠宰場去賣肉,周明遠鬧著也要去。
這個臭小子也老大不小了,周老二一把掐住他的腰,將兒子托上了驢車。
“娘,我們走了。”
兩個兒子一大早便出門了,剩下的人忙著收拾家務。
周明書將吐沙的田螺收拾出來,打算中午做一道真正意義上的‘爆炒田螺’。
“三丫,你忙著呢,我正想叫你一起去摘薄荷呢,大姐她們已經去了,今日買回來豬肉就要煉製了。”
“好,我知道了,你們先去,我收拾完這些就過去找你們。”
這下,家裏人都出去準備東西去了,就連小嬸子都出去跟著忙活了。
周明書暗暗琢磨,家裏這兩口鍋實在是不夠用,過幾天得讓大伯和阿爹在打兩台灶出來。
又要熬豬油,又要蒸艾草,還要做飯燒水。
兩口鍋實在是不夠用呀,家裏閑著人,力氣都沒地方使。
剪下來的田螺尾巴,都被她丟進了鴨圈。
這東西可以刮腸油,也可以補鈣,鴨子多吃點可以早些日子下蛋。
她還等著吃變蛋鬆花蛋呢。
來到後院轉了轉,還好後院的棚子都用土坯給隔開了。
就算養的牲畜多,也不會雜亂不堪,所有的牲畜都有自己專門的‘家’,一切都井井有條,一看就知道哪個棚子是哪個動物的窩兒。
做完這些,周明書便拎著筐子出門,先把下午用到的東西采回家裏,等會兒還要熬草莓醬。
事情有些多,她急得兩邊直冒汗。
周老太太帶著兩個兒媳婦去了遠一些的地方去割艾草。
而馮氏和大丫二丫,則去了村頭摘薄荷。
自從良林村的村民知道這薄荷可以吃之後,家裏缺菜的時候就過來掐一些吃。
一次兩次顯不著,但大家都采的話,這片薄荷就撐不住了,現在看起來已經不如之前茂密了。
“三丫,你可來了,剛才我們還說呢,這一陣子沒有來采,怎麽都禿了。”
周明棋撅著小嘴,明顯的不開心。
這直接影響到她們做艾草膏了。
“沒事兒,能采多少就采多少,咱們門口還有幾株,等回家後把葉子全摘了。”
“就算全摘了也不頂用,我看咱們等一會兒再挖幾株回家種上吧,那幾株根本不夠用的。”
“別,這薄荷的根係發達的很,不出一年就能長一大片,等以後你想除都難了,這麽多也能湊合著用,不急著往家裏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