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收苞穀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明日就要下地掰苞穀了,家裏這又少了一個勞動力,不知道啥時候能做完這些活兒。”
周老太太為不能下地幹活發牢騷。
“娘,你就在家歇著吧,你哪年不幹活,今年就看我們這些小輩,更何況咱家現在有驢車了,比往常那可要輕鬆多了。”
周老大笑著說,這少一個人多一人無所謂。
“行,你們掰完苞穀後,還得再掰苞穀葉,咱家裏現在養了這麽多的牲畜,割的草都不夠吃了,正好多囤一些苞穀葉,等冬天的時候好喂它們。”
“嗯嗯,我們知道,你就好好在家休息,一年到頭你也沒閑著過,趁這個機會,就好好歇歇,正好紅玉也快要生了,家裏沒個人看著我們在地裏幹活也不放心。”
周老太太點點頭,兒子說的在理,她心裏也沒有那麽不痛快了。
隔日一大早,周老大帶頭,領著家裏的人下地掰苞穀。
十畝地,確實得幹好幾天。
大人在前麵掰,孩子們在後麵撿,然後堆在驢車上往家裏運。
苞穀杆上的葉子又青又厚,曬幹存起來用來喂牲畜,著實是個好主意。
“三丫你當心,要是被苞穀葉割傷了會又癢又痛的。”
周明棋抓著手臂,幹了這麽長時間的活,身上已經不知道出了幾次汗,身上是又刺撓又痛。
“嗯嗯,還好咱們隻是撿苞穀,要不然會更刺撓的。”
有大人在前麵打頭陣,她們這幾個孩子輕鬆多了。
周明誌和周明傑負責駕車把苞穀運回家。
趁這個空隙,她們在地裏砍出一條小道來,方便驢車來回移動。
現在的時令算是早秋,天氣沒有那麽熱,更何況還是在苞穀地裏。
寬大的葉片早就把陽光遮的一幹二淨。
大家幹的還挺帶勁,周明遠哼哧哼哧的來回跑,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臨近中午,周老大讓周明琴三姐妹回家準備做飯,他們掰完麵前的苞穀後,會折回身來將苞穀收集起來。
周明書剛一進門,就看到嬸子在剝包穀皮,旁邊還有周老太太。
你看看,兩個不方便行動的人也不知道歇一會兒,非要幹活兒。
“你們回來了,我正說著呢,你們要是再不回來,我就要去做飯了。”周老太太的身體很僵硬,隻動了動胳膊。
“奶奶,大伯讓我們回家先把飯做起來,等一會兒她們就回來。”
但她們要準備什麽飯菜呢?!
“廚房裏有冬瓜,你們炒個冬瓜,已經開了口,再不吃會壞的。”周老太太說。
冬瓜算一個。
這兩天一直忙著捉螺,家裏還有不少螺肉,也還可以炒一盤。
之前醃製的變蛋也好了,周明書打算等會兒就去拿幾個過來嚐嚐。
家裏還有豬油渣和菌子醬,隨便捯飭捯飭就能做出好幾個菜來。
有了目標後,三姐妹就開始行動了。
周明畫也跟著幫忙,小小的人兒坐在灶膛前,看著麵前的火。
周明書拿了十個變蛋,將外麵的殼兒敲碎了後,便露出它們琥珀色的真麵目。
“三丫,這是你之前醃的雞蛋?”周老太太看著那金黃的變蛋,一時有些怔愣。
這雞蛋還沒煮呢,就熟了?
“對呀,奶奶,這個蛋叫變蛋,你看這顏色好不好看?”
這變蛋確實是好看,但真的能吃嗎?這不會是壞了吧。
“當然能吃了,還是流心的呢。”周明書順手洗了一個,直接開口吃。
味道還不錯,等會兒切開直接擺進盤子裏就可以了。
看孫女吃的歡快,周老太太也沒有阻止,也不知道她從哪兒學來的小吃。
等周老大他們一回來,她們就開始拉桌子吃飯。
今日飯桌上又有了沒吃過的美食,大家也沒有多問,直接開吃。
因為三丫的手藝總是會給她們驚喜。
這變蛋和平時吃的菜都不一樣,吃起來不像是菜,更像是零食兒。
蛋清嚼在口中,感覺就像是在吃涼粉,當然,口感也不完全一樣。
最好吃的部分是蛋黃,還是流心的。
周明遠很喜歡,連吃了好幾個。
“我還做了另外一種,顏色是黑色的,等做好了給大家做粥喝。”
見大家喜歡吃,周明書別提有多開心了。
這變蛋的保質期很長,等秋收後她再多做一些。
秋收期間,老周家是沒有午睡的。
吃過午飯消了消飽,周老大一行人就去了地裏。
就連小毛驢都是在地裏解決了它的午飯,地裏到處都是苞穀葉,它可以隨便啃,偶爾還可以吃一兩根沒長好的嫩苞穀。
一直幹到日落西山,大家才返程回家。
院子裏的苞穀早已經堆積如山,大家來不及歇息就拎了凳子過來開始剝苞穀皮,把能掛上的全部都掛上,可以空出來一些地方。
劉氏和朱氏在廚房準備晚飯,周明書蹲在一邊將苞穀兩兩係在一起。
“奶奶,這苞穀裏麵還是有很多蟲子的,你看它們都在往外麵爬。”
“那是當然嘍,哪有沒有蟲子的莊稼?不過與往年相比,今年這蟲子倒是少了不少,以前這地上爬的到處都是,有時候還會爬到床上去,黑天半夜的就感覺被子裏有什麽東西在拱,掀開一看,就是這蟲子。”
聽周老太太描述,周明書冷不丁的打了一個寒顫,這麽惡心的嗎?!
吃過晚飯天色已經黑透,但周老大三兄弟依然沒有回去睡覺的意思。
借著明亮的月光,他們還在剝苞穀皮,旁邊還有大伯娘和她阿娘。
這是……不打算休息了?
見她們如此,周明書也不想那麽早就回屋,一個人盯著屋頂發呆也是很無聊的。
於是找一個小板凳坐在那裏幹活兒。
然後聽幾個大人嘮嗑。
說的最多的還是大梁與外邦人的交戰。
可能是三水縣離大梁邊塞比較近的原因,所以這裏的鄉親便格外留心這些戰況。
周老太太為不能下地幹活發牢騷。
“娘,你就在家歇著吧,你哪年不幹活,今年就看我們這些小輩,更何況咱家現在有驢車了,比往常那可要輕鬆多了。”
周老大笑著說,這少一個人多一人無所謂。
“行,你們掰完苞穀後,還得再掰苞穀葉,咱家裏現在養了這麽多的牲畜,割的草都不夠吃了,正好多囤一些苞穀葉,等冬天的時候好喂它們。”
“嗯嗯,我們知道,你就好好在家休息,一年到頭你也沒閑著過,趁這個機會,就好好歇歇,正好紅玉也快要生了,家裏沒個人看著我們在地裏幹活也不放心。”
周老太太點點頭,兒子說的在理,她心裏也沒有那麽不痛快了。
隔日一大早,周老大帶頭,領著家裏的人下地掰苞穀。
十畝地,確實得幹好幾天。
大人在前麵掰,孩子們在後麵撿,然後堆在驢車上往家裏運。
苞穀杆上的葉子又青又厚,曬幹存起來用來喂牲畜,著實是個好主意。
“三丫你當心,要是被苞穀葉割傷了會又癢又痛的。”
周明棋抓著手臂,幹了這麽長時間的活,身上已經不知道出了幾次汗,身上是又刺撓又痛。
“嗯嗯,還好咱們隻是撿苞穀,要不然會更刺撓的。”
有大人在前麵打頭陣,她們這幾個孩子輕鬆多了。
周明誌和周明傑負責駕車把苞穀運回家。
趁這個空隙,她們在地裏砍出一條小道來,方便驢車來回移動。
現在的時令算是早秋,天氣沒有那麽熱,更何況還是在苞穀地裏。
寬大的葉片早就把陽光遮的一幹二淨。
大家幹的還挺帶勁,周明遠哼哧哼哧的來回跑,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臨近中午,周老大讓周明琴三姐妹回家準備做飯,他們掰完麵前的苞穀後,會折回身來將苞穀收集起來。
周明書剛一進門,就看到嬸子在剝包穀皮,旁邊還有周老太太。
你看看,兩個不方便行動的人也不知道歇一會兒,非要幹活兒。
“你們回來了,我正說著呢,你們要是再不回來,我就要去做飯了。”周老太太的身體很僵硬,隻動了動胳膊。
“奶奶,大伯讓我們回家先把飯做起來,等一會兒她們就回來。”
但她們要準備什麽飯菜呢?!
“廚房裏有冬瓜,你們炒個冬瓜,已經開了口,再不吃會壞的。”周老太太說。
冬瓜算一個。
這兩天一直忙著捉螺,家裏還有不少螺肉,也還可以炒一盤。
之前醃製的變蛋也好了,周明書打算等會兒就去拿幾個過來嚐嚐。
家裏還有豬油渣和菌子醬,隨便捯飭捯飭就能做出好幾個菜來。
有了目標後,三姐妹就開始行動了。
周明畫也跟著幫忙,小小的人兒坐在灶膛前,看著麵前的火。
周明書拿了十個變蛋,將外麵的殼兒敲碎了後,便露出它們琥珀色的真麵目。
“三丫,這是你之前醃的雞蛋?”周老太太看著那金黃的變蛋,一時有些怔愣。
這雞蛋還沒煮呢,就熟了?
“對呀,奶奶,這個蛋叫變蛋,你看這顏色好不好看?”
這變蛋確實是好看,但真的能吃嗎?這不會是壞了吧。
“當然能吃了,還是流心的呢。”周明書順手洗了一個,直接開口吃。
味道還不錯,等會兒切開直接擺進盤子裏就可以了。
看孫女吃的歡快,周老太太也沒有阻止,也不知道她從哪兒學來的小吃。
等周老大他們一回來,她們就開始拉桌子吃飯。
今日飯桌上又有了沒吃過的美食,大家也沒有多問,直接開吃。
因為三丫的手藝總是會給她們驚喜。
這變蛋和平時吃的菜都不一樣,吃起來不像是菜,更像是零食兒。
蛋清嚼在口中,感覺就像是在吃涼粉,當然,口感也不完全一樣。
最好吃的部分是蛋黃,還是流心的。
周明遠很喜歡,連吃了好幾個。
“我還做了另外一種,顏色是黑色的,等做好了給大家做粥喝。”
見大家喜歡吃,周明書別提有多開心了。
這變蛋的保質期很長,等秋收後她再多做一些。
秋收期間,老周家是沒有午睡的。
吃過午飯消了消飽,周老大一行人就去了地裏。
就連小毛驢都是在地裏解決了它的午飯,地裏到處都是苞穀葉,它可以隨便啃,偶爾還可以吃一兩根沒長好的嫩苞穀。
一直幹到日落西山,大家才返程回家。
院子裏的苞穀早已經堆積如山,大家來不及歇息就拎了凳子過來開始剝苞穀皮,把能掛上的全部都掛上,可以空出來一些地方。
劉氏和朱氏在廚房準備晚飯,周明書蹲在一邊將苞穀兩兩係在一起。
“奶奶,這苞穀裏麵還是有很多蟲子的,你看它們都在往外麵爬。”
“那是當然嘍,哪有沒有蟲子的莊稼?不過與往年相比,今年這蟲子倒是少了不少,以前這地上爬的到處都是,有時候還會爬到床上去,黑天半夜的就感覺被子裏有什麽東西在拱,掀開一看,就是這蟲子。”
聽周老太太描述,周明書冷不丁的打了一個寒顫,這麽惡心的嗎?!
吃過晚飯天色已經黑透,但周老大三兄弟依然沒有回去睡覺的意思。
借著明亮的月光,他們還在剝苞穀皮,旁邊還有大伯娘和她阿娘。
這是……不打算休息了?
見她們如此,周明書也不想那麽早就回屋,一個人盯著屋頂發呆也是很無聊的。
於是找一個小板凳坐在那裏幹活兒。
然後聽幾個大人嘮嗑。
說的最多的還是大梁與外邦人的交戰。
可能是三水縣離大梁邊塞比較近的原因,所以這裏的鄉親便格外留心這些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