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葛根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隨行的人都比較隨和,林工便問起這礦山發現的細枝末節。
張工幾人是認得周明書的,也知道事情的始末,於是將這些信息都一一匯報給了林工。
“好呀,沒想到竟然是這麽回事兒,這位叫周明書的丫頭可算是咱們大梁的功臣了,此時,祁大將軍正與外邦人交戰,倘若有了更多的兵器,這對戰爭局勢是很有大幫助的。”
張工幾人眼波流轉,頓時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天爺!
明書這丫頭的運氣真好。
這戰爭要是贏了,恐怕大梁的皇帝都要來感謝這丫頭。
林工等人一連趕了這麽多天的路,如今礦情已探,心裏的大事兒便是落了地。
回了縣城,立馬飛鴿傳書將消息傳遞給州府的人。
心裏沒了石頭,這才陪著牛縣令好好喝了幾杯。
周老太太帶著兒媳和孫女忙活了好幾天,總算將大家的鴨絨被給縫製出來了。
還真別說,這鴨絨被摸著輕輕巧巧,蓋在身上也是真的保暖。
新被麵、新被裏、加上新的被瓤,好多人睡得都很暖和,甚至還有些出汗。
周明書亦然,終於不怕冷空氣從後背鑽進來了。
光憑這一點。
這一個月的鴨子都算是沒有白殺!
“奶奶,這幾天我又存了一些鴨絨,已經全部洗好蒸好了,用這些再做一些襖子吧。”
“行,我們已經在裁剪了,很快就能做兩身出來。”
自家的人多,鴨絨的用量極大。
光憑自家殺的鴨子存的那點鴨絨恐怕是不夠用的。
嘻嘻,所以這兩口袋的鴨絨是周明書在係統中買的。
現在的天氣穿襖子倒是不至於,但穿毛衣倒是行了。
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毛衣,隻能一層一層的疊加衣服。
整天光穿衣服脫衣服就會花費不少時間,所以周明書提議可以先做一些薄襖和馬甲出來。
等後麵攢多了鴨絨,再安排一件厚襖。
大冬天的,家裏又不需要幹很多活兒,窩在家裏多做幾件衣服那不是順手拈來。
秋風吹起來,冷得一次比一次徹骨冷得一次比一次徹骨。
不僅周明書有些急了,周老太太也有些事情沒有忙完。
“老大,你們幾個還是別殺那麽多鴨子了,趁天還沒那麽冷,把家裏的柴多打一些。”
家裏做著這麽多的營生,柴的用量還是太大了。
“好,我知道了。”
當天下午,周老大帶著人就進了山,連帶著小毛驢。
周明書也沒閑著,喊上兄弟姐妹進山挖葛根。
“走,我記得地方,還是夏天的時候我就看好地方了,準保有好東西。”
周明書帶路,在山上爬了小半個時辰,才到達熟悉的地方。
葛根的葉片已經非常稀疏,不仔細找差點沒找到。
“來,就是這幾株,一人挖一株,咱們要它的根。”
這一路上聽三丫說了不少的知識,原來這葛根是藥材,於是挖的都很愛惜。
“有些年頭了,這根好粗!”
“是呀,還不少呢。”
周明誌將葛根拔出來,沒想到這下麵不隻是一支根,竟然是一串!
於是拿起撅頭繼續挖。
還好這個地方的亂石比較少,他們沒費多餘的力氣,便收獲了幾筐子的葛根。
“這些根再埋回去,等來年還可以發芽的。”
葛根的根部還有一些短根,等來年春雨一下,它們憑借旺盛的生命力會繼續發芽生長。
他們幾個又把葛根埋了回去。
“我去~~熱死我了,一身都是汗。”
“哈哈,回家倒點熱水洗一洗。”
周明誌幫周明傑托了一下背簍,幾個人便開始回去。
他們進山這一趟已經過去了近兩個時辰,等回到周老大砍柴的地方,已經快傍晚了。
“你們這是挖的啥?我們都送了兩趟柴了你們才回來。”
周老大時不時的看著孩子們離開的方向,就是看他們什麽時候回來,心裏擔心著呢。
“阿爹,我們挖的是葛根,得了不少,三丫說是藥材呢。”
周明棋小臉上都是笑容,藥材可以賣錢,這麽多,肯定能賣個好價錢。
“哈哈哈好,你們歇一歇吧,看這一腳的泥,我們馬上就弄好了,咱們一起回去。”
周老大朝手心裏吐了一口唾沫,揚起斧頭繼續劈著麵前的圓木。
這小樹被大樹給‘擠’死了,一個夏天過去,隻剩下幹枯的枝幹。
他們最喜歡伐的就是這樣的樹。
除了這一整株的以外,他們還會穿一些大樹幹枯的樹杈,都是比較耐燒的柴火。
周明書揉了揉臂彎,她閑不住,起身在周圍四處走了走。
山裏的好東西多,她隨便撿點東西都能和係統換成積分。
這對她來說是隨手的事兒,隻要勤快一些,便可以攢上很多積分。
“三丫,你在幹嘛?怎麽不休息一會兒。”
周明棋從身後冒出來,冷不丁的嚇了周明書一大跳。
“沒幹什麽,就是見山上有很多沒見過的東西,就扒拉著看一看,你咋不在那邊坐著?”
‘你這一來,我就少攢很多積分哎喂~’周明書在心裏暗自嘀咕。
“我和你一樣閑不住,小傑又太鬧騰了,和他在一起總是拌嘴。”
“哈哈哈這樣才熱鬧嘛~”
周明棋嘖嘖了兩聲,拽了兩根葉片在手裏交錯交疊著。
周明誌和周明琴幫著周老大梳理那些柴火,對齊摞在一起捆好,用扁擔插進去,等會兒挑回家。
等了沒多久,他們便各自背上自己的東西往家裏走。
有了有財叔和柳青叔幫忙,荒地上已經堆了不少柴火,短短半天時間,就有了一大垛。
倘若每天多抽出一些時間去山上砍柴,不出半個月,就差不多夠用的了,畢竟家裏還有這麽多的秸稈。
周老太太已經把飯菜準備好了。
稀奇的是,今日的主食是粟米飯,裏麵還埋了幾顆甜甜的蜜棗。
“哈哈,這是你二奶奶給的。”周老太太笑嗬嗬的,看起來很開心。
蜜棗很大顆,切碎了灑在粟米飯中,家裏的孩子無論大小都能分上一塊。
周明書以前是吃過蜜棗的,記憶中的味道一直都是齁甜齁甜的,如今一嚐,竟然是香甜的,甚是好吃。
張工幾人是認得周明書的,也知道事情的始末,於是將這些信息都一一匯報給了林工。
“好呀,沒想到竟然是這麽回事兒,這位叫周明書的丫頭可算是咱們大梁的功臣了,此時,祁大將軍正與外邦人交戰,倘若有了更多的兵器,這對戰爭局勢是很有大幫助的。”
張工幾人眼波流轉,頓時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天爺!
明書這丫頭的運氣真好。
這戰爭要是贏了,恐怕大梁的皇帝都要來感謝這丫頭。
林工等人一連趕了這麽多天的路,如今礦情已探,心裏的大事兒便是落了地。
回了縣城,立馬飛鴿傳書將消息傳遞給州府的人。
心裏沒了石頭,這才陪著牛縣令好好喝了幾杯。
周老太太帶著兒媳和孫女忙活了好幾天,總算將大家的鴨絨被給縫製出來了。
還真別說,這鴨絨被摸著輕輕巧巧,蓋在身上也是真的保暖。
新被麵、新被裏、加上新的被瓤,好多人睡得都很暖和,甚至還有些出汗。
周明書亦然,終於不怕冷空氣從後背鑽進來了。
光憑這一點。
這一個月的鴨子都算是沒有白殺!
“奶奶,這幾天我又存了一些鴨絨,已經全部洗好蒸好了,用這些再做一些襖子吧。”
“行,我們已經在裁剪了,很快就能做兩身出來。”
自家的人多,鴨絨的用量極大。
光憑自家殺的鴨子存的那點鴨絨恐怕是不夠用的。
嘻嘻,所以這兩口袋的鴨絨是周明書在係統中買的。
現在的天氣穿襖子倒是不至於,但穿毛衣倒是行了。
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毛衣,隻能一層一層的疊加衣服。
整天光穿衣服脫衣服就會花費不少時間,所以周明書提議可以先做一些薄襖和馬甲出來。
等後麵攢多了鴨絨,再安排一件厚襖。
大冬天的,家裏又不需要幹很多活兒,窩在家裏多做幾件衣服那不是順手拈來。
秋風吹起來,冷得一次比一次徹骨冷得一次比一次徹骨。
不僅周明書有些急了,周老太太也有些事情沒有忙完。
“老大,你們幾個還是別殺那麽多鴨子了,趁天還沒那麽冷,把家裏的柴多打一些。”
家裏做著這麽多的營生,柴的用量還是太大了。
“好,我知道了。”
當天下午,周老大帶著人就進了山,連帶著小毛驢。
周明書也沒閑著,喊上兄弟姐妹進山挖葛根。
“走,我記得地方,還是夏天的時候我就看好地方了,準保有好東西。”
周明書帶路,在山上爬了小半個時辰,才到達熟悉的地方。
葛根的葉片已經非常稀疏,不仔細找差點沒找到。
“來,就是這幾株,一人挖一株,咱們要它的根。”
這一路上聽三丫說了不少的知識,原來這葛根是藥材,於是挖的都很愛惜。
“有些年頭了,這根好粗!”
“是呀,還不少呢。”
周明誌將葛根拔出來,沒想到這下麵不隻是一支根,竟然是一串!
於是拿起撅頭繼續挖。
還好這個地方的亂石比較少,他們沒費多餘的力氣,便收獲了幾筐子的葛根。
“這些根再埋回去,等來年還可以發芽的。”
葛根的根部還有一些短根,等來年春雨一下,它們憑借旺盛的生命力會繼續發芽生長。
他們幾個又把葛根埋了回去。
“我去~~熱死我了,一身都是汗。”
“哈哈,回家倒點熱水洗一洗。”
周明誌幫周明傑托了一下背簍,幾個人便開始回去。
他們進山這一趟已經過去了近兩個時辰,等回到周老大砍柴的地方,已經快傍晚了。
“你們這是挖的啥?我們都送了兩趟柴了你們才回來。”
周老大時不時的看著孩子們離開的方向,就是看他們什麽時候回來,心裏擔心著呢。
“阿爹,我們挖的是葛根,得了不少,三丫說是藥材呢。”
周明棋小臉上都是笑容,藥材可以賣錢,這麽多,肯定能賣個好價錢。
“哈哈哈好,你們歇一歇吧,看這一腳的泥,我們馬上就弄好了,咱們一起回去。”
周老大朝手心裏吐了一口唾沫,揚起斧頭繼續劈著麵前的圓木。
這小樹被大樹給‘擠’死了,一個夏天過去,隻剩下幹枯的枝幹。
他們最喜歡伐的就是這樣的樹。
除了這一整株的以外,他們還會穿一些大樹幹枯的樹杈,都是比較耐燒的柴火。
周明書揉了揉臂彎,她閑不住,起身在周圍四處走了走。
山裏的好東西多,她隨便撿點東西都能和係統換成積分。
這對她來說是隨手的事兒,隻要勤快一些,便可以攢上很多積分。
“三丫,你在幹嘛?怎麽不休息一會兒。”
周明棋從身後冒出來,冷不丁的嚇了周明書一大跳。
“沒幹什麽,就是見山上有很多沒見過的東西,就扒拉著看一看,你咋不在那邊坐著?”
‘你這一來,我就少攢很多積分哎喂~’周明書在心裏暗自嘀咕。
“我和你一樣閑不住,小傑又太鬧騰了,和他在一起總是拌嘴。”
“哈哈哈這樣才熱鬧嘛~”
周明棋嘖嘖了兩聲,拽了兩根葉片在手裏交錯交疊著。
周明誌和周明琴幫著周老大梳理那些柴火,對齊摞在一起捆好,用扁擔插進去,等會兒挑回家。
等了沒多久,他們便各自背上自己的東西往家裏走。
有了有財叔和柳青叔幫忙,荒地上已經堆了不少柴火,短短半天時間,就有了一大垛。
倘若每天多抽出一些時間去山上砍柴,不出半個月,就差不多夠用的了,畢竟家裏還有這麽多的秸稈。
周老太太已經把飯菜準備好了。
稀奇的是,今日的主食是粟米飯,裏麵還埋了幾顆甜甜的蜜棗。
“哈哈,這是你二奶奶給的。”周老太太笑嗬嗬的,看起來很開心。
蜜棗很大顆,切碎了灑在粟米飯中,家裏的孩子無論大小都能分上一塊。
周明書以前是吃過蜜棗的,記憶中的味道一直都是齁甜齁甜的,如今一嚐,竟然是香甜的,甚是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