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種花
農家小妹願望大,種田撿菌來發家 作者:酒酒癡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到了春天。
陽春三月,萬物複蘇。
積雪融化,泥濘的道路也幹了起來。
幹枯的草地上已漸漸有了青意。
暖風如輕紗一般浮動在道路上,院子裏。
周老大他們的帽子圍巾也都解了下來,長筒厚靴也不用再穿了。
“天真暖了!走路都有些熱了。”
周明棋擦了一下鼻尖的汗珠,把兔毛領卸了了下來,掛在衣架上曬太陽。
春天一來,老周家可忙活開了。
這個節氣正是播種的時候,家裏閑著五六畝的花圃要栽種。
烤鴨的事情交給周老大夫妻兩人繼續做著,其他人全部投入到開荒地中。
在村裏邀了十幾個人,男女老少都有,一天十文錢,開始除枯草翻荒地。
周明書的一些花種早就育好了苗,整整齊齊的碼在了新院子。
隻等土地翻好,一個坑一個坑的栽種進去。
“奶奶,光有這些花兒可不行,品種太少了,我得去街上尋一尋有沒有什麽其他的花兒。”
“成,我在村裏也讓人家壓了一些苗子,現在都可以移栽了,等會兒讓你爹架上牛車一起去鎮上看一看,這個時候好多賣樹苗的。”
“成,我就是這麽想的。”
周明書就是要尋一個出門的機會,不出門怎麽‘變’出花苗來呢。
看著麵前翻好的地,周老太太拿出一早準備好的菜種,在孫子孫女的輔助下,將能種的全部都種下。
“大誌,這一包是辣椒種子,每個坑記得要離遠一些,這個辣椒樹長的大。”
“我知道了奶奶,不過這一包全部種下去嗎?”
周明誌掂量了一下手裏的布包,這些種子可不少呀。
“嗯嗯,全種下去,這辣椒可是咱家生意起來的根基,隻能多不能少。”
周老太太記得去年還提前育了苗,念著菜地已經種了一次,又加了這麽多的肥料,她便想著省掉這個環節得了。
全部撒了種子種下省事兒。
周明書和周老二到了街頭,一溜兒的農民都是賣樹苗的,當然也有不少賣花苗的。
“阿爹,咱家附近也沒幾棵樹,要不咱再買兩棵樹栽上,等到了夏天也好乘涼呀。”
“行,咱們去逛逛。”
周老二把牛車拴在樹上,帶著閨女去逛。
街上最多的就是楊樹苗子,這樹長得快,樹幹長,幾年就可成材。
但他家不需要這玩意兒,離山上這麽近,要什麽樹沒有。
於是周老二選了兩棵槐樹苗。
家裏後院也有一棵,但太小了,再買兩棵給它作伴兒。
等五月槐花一開,那空氣中都是香噴噴的,槐花還能吃,多好呀。
隻要是美觀可賞的花兒,要了!
能吃又好看的花兒,全收了!
周老二負責運運運!
周明書負責買買買!
“閨女,行了,別買了,咱們的牛車都快要放不下了。”
來來回回跑了許多趟,周老二累的滿頭大汗。
“行,那就先買這麽多吧,家裏還有好多花苗沒栽呢。”
看著這一車的戰果,周明書開心的笑了起來。
除了在街上買的槐花苗、紫藤苗、桂花苗、杏樹苗、石榴苗等一些果樹苗之外,最多的就是茉莉花苗和山茶花苗。
這兩種苗是她從係統中兌換出來的。
街上根本沒有。
還好阿爹一直在運東西的路上,沒有發現她搞這些小動作。
滿滿當當的一車,夠他們種一整天的。
這些茉莉花苗不是用來種的,而是用來插枝。
要是隻種的話,可能就隻能種半畝地。
但用來插枝,數量上能多好幾倍。
準備好了泡水池,將買來的樹都泡進去,讓這些小家夥們緩一緩,明天就可以栽種了。
周明書在水裏兌了營養劑和生根劑,希望成活率可以高一些。
周老太太那裏也挖來了一些苗,有金銀花苗、石榴花苗、柿子樹等一些常見的果苗。
不怕這些樹苗多,也不怕重複,總之越多越好。
這片地又寬又大,這些都不夠種的。
“今年就先種這麽多吧,後麵再慢慢移栽,一下子種滿的話,後麵都不好打理了。”
等這些花種活了後,後麵看哪裏需要補充,再慢慢填充進去。
“行,這些也夠忙的了,春天長著呢,慢慢幹。”
樹苗收集了不少,家裏還有這麽多的種子,後麵還要去山上移栽一些野梔子,夠她們忙活的嘞。
休息了一晚,念著要下地栽種,老周家的人早早就起來幹活。
女人們在家燒火做飯,周老二帶著工人們開始挖坑澆水。
“二叔,你和楊叔一起剪苗,這裏用不著你們。”
周老二讓周鐵柱他們回去,兩人年紀不小了,手上又會裁剪樹苗,用來料理那些花苗正合適不過。
地裏挖坑澆水的活兒用不著他們。
“守厚,我們平時剪點果苗還行,你讓我們剪這花苗我們恐怕是不行,這花苗多金貴,要是給剪壞了可怎麽辦?”
兩個老頭擔心的不無道理,周明書放下手裏的鐵鍁,帶著兩位老人走了。
“爺爺,沒關係,你們就大膽的剪吧,要是種不活算我的。”
周明書早就看過相關的書籍了,茉莉花山茶花扡插的成活率很高。
裁剪的枝條上麵保留兩個芽結以上,扡插在疏鬆、透氣性比較好的土壤中,很快就能生根發芽。
三個人將這大半車的花苗剪好後,由周明書負責栽種。
現在還是育苗階段,她劃分出來一塊土壤用來扡插,最後澆透水就好了。
等她整理好這些後,周老二帶著人已經回來了。
“三丫,先去吃飯,剩下的等會兒再弄。”
眾人來到院子裏又是洗手又是洗臉,好不熱鬧。
來幫工的人都是本村的叔叔嬸嬸,大伯大娘。
周明書打過招呼後,就端了碗回屋去吃。
院子裏的人太多了,都沒地方坐。
周明琴和周明棋端了碗過來一起吃,忙了這一上午,兩個人累的不輕,頭發縫裏都是土壤。
“怎麽樣了?還剩下多少。”
“還有很多,不過大樹都已經栽上了,還剩一些小樹苗。”
大樹苗是最難栽的,又沉又高,栽一棵要費上很長的時間。
陽春三月,萬物複蘇。
積雪融化,泥濘的道路也幹了起來。
幹枯的草地上已漸漸有了青意。
暖風如輕紗一般浮動在道路上,院子裏。
周老大他們的帽子圍巾也都解了下來,長筒厚靴也不用再穿了。
“天真暖了!走路都有些熱了。”
周明棋擦了一下鼻尖的汗珠,把兔毛領卸了了下來,掛在衣架上曬太陽。
春天一來,老周家可忙活開了。
這個節氣正是播種的時候,家裏閑著五六畝的花圃要栽種。
烤鴨的事情交給周老大夫妻兩人繼續做著,其他人全部投入到開荒地中。
在村裏邀了十幾個人,男女老少都有,一天十文錢,開始除枯草翻荒地。
周明書的一些花種早就育好了苗,整整齊齊的碼在了新院子。
隻等土地翻好,一個坑一個坑的栽種進去。
“奶奶,光有這些花兒可不行,品種太少了,我得去街上尋一尋有沒有什麽其他的花兒。”
“成,我在村裏也讓人家壓了一些苗子,現在都可以移栽了,等會兒讓你爹架上牛車一起去鎮上看一看,這個時候好多賣樹苗的。”
“成,我就是這麽想的。”
周明書就是要尋一個出門的機會,不出門怎麽‘變’出花苗來呢。
看著麵前翻好的地,周老太太拿出一早準備好的菜種,在孫子孫女的輔助下,將能種的全部都種下。
“大誌,這一包是辣椒種子,每個坑記得要離遠一些,這個辣椒樹長的大。”
“我知道了奶奶,不過這一包全部種下去嗎?”
周明誌掂量了一下手裏的布包,這些種子可不少呀。
“嗯嗯,全種下去,這辣椒可是咱家生意起來的根基,隻能多不能少。”
周老太太記得去年還提前育了苗,念著菜地已經種了一次,又加了這麽多的肥料,她便想著省掉這個環節得了。
全部撒了種子種下省事兒。
周明書和周老二到了街頭,一溜兒的農民都是賣樹苗的,當然也有不少賣花苗的。
“阿爹,咱家附近也沒幾棵樹,要不咱再買兩棵樹栽上,等到了夏天也好乘涼呀。”
“行,咱們去逛逛。”
周老二把牛車拴在樹上,帶著閨女去逛。
街上最多的就是楊樹苗子,這樹長得快,樹幹長,幾年就可成材。
但他家不需要這玩意兒,離山上這麽近,要什麽樹沒有。
於是周老二選了兩棵槐樹苗。
家裏後院也有一棵,但太小了,再買兩棵給它作伴兒。
等五月槐花一開,那空氣中都是香噴噴的,槐花還能吃,多好呀。
隻要是美觀可賞的花兒,要了!
能吃又好看的花兒,全收了!
周老二負責運運運!
周明書負責買買買!
“閨女,行了,別買了,咱們的牛車都快要放不下了。”
來來回回跑了許多趟,周老二累的滿頭大汗。
“行,那就先買這麽多吧,家裏還有好多花苗沒栽呢。”
看著這一車的戰果,周明書開心的笑了起來。
除了在街上買的槐花苗、紫藤苗、桂花苗、杏樹苗、石榴苗等一些果樹苗之外,最多的就是茉莉花苗和山茶花苗。
這兩種苗是她從係統中兌換出來的。
街上根本沒有。
還好阿爹一直在運東西的路上,沒有發現她搞這些小動作。
滿滿當當的一車,夠他們種一整天的。
這些茉莉花苗不是用來種的,而是用來插枝。
要是隻種的話,可能就隻能種半畝地。
但用來插枝,數量上能多好幾倍。
準備好了泡水池,將買來的樹都泡進去,讓這些小家夥們緩一緩,明天就可以栽種了。
周明書在水裏兌了營養劑和生根劑,希望成活率可以高一些。
周老太太那裏也挖來了一些苗,有金銀花苗、石榴花苗、柿子樹等一些常見的果苗。
不怕這些樹苗多,也不怕重複,總之越多越好。
這片地又寬又大,這些都不夠種的。
“今年就先種這麽多吧,後麵再慢慢移栽,一下子種滿的話,後麵都不好打理了。”
等這些花種活了後,後麵看哪裏需要補充,再慢慢填充進去。
“行,這些也夠忙的了,春天長著呢,慢慢幹。”
樹苗收集了不少,家裏還有這麽多的種子,後麵還要去山上移栽一些野梔子,夠她們忙活的嘞。
休息了一晚,念著要下地栽種,老周家的人早早就起來幹活。
女人們在家燒火做飯,周老二帶著工人們開始挖坑澆水。
“二叔,你和楊叔一起剪苗,這裏用不著你們。”
周老二讓周鐵柱他們回去,兩人年紀不小了,手上又會裁剪樹苗,用來料理那些花苗正合適不過。
地裏挖坑澆水的活兒用不著他們。
“守厚,我們平時剪點果苗還行,你讓我們剪這花苗我們恐怕是不行,這花苗多金貴,要是給剪壞了可怎麽辦?”
兩個老頭擔心的不無道理,周明書放下手裏的鐵鍁,帶著兩位老人走了。
“爺爺,沒關係,你們就大膽的剪吧,要是種不活算我的。”
周明書早就看過相關的書籍了,茉莉花山茶花扡插的成活率很高。
裁剪的枝條上麵保留兩個芽結以上,扡插在疏鬆、透氣性比較好的土壤中,很快就能生根發芽。
三個人將這大半車的花苗剪好後,由周明書負責栽種。
現在還是育苗階段,她劃分出來一塊土壤用來扡插,最後澆透水就好了。
等她整理好這些後,周老二帶著人已經回來了。
“三丫,先去吃飯,剩下的等會兒再弄。”
眾人來到院子裏又是洗手又是洗臉,好不熱鬧。
來幫工的人都是本村的叔叔嬸嬸,大伯大娘。
周明書打過招呼後,就端了碗回屋去吃。
院子裏的人太多了,都沒地方坐。
周明琴和周明棋端了碗過來一起吃,忙了這一上午,兩個人累的不輕,頭發縫裏都是土壤。
“怎麽樣了?還剩下多少。”
“還有很多,不過大樹都已經栽上了,還剩一些小樹苗。”
大樹苗是最難栽的,又沉又高,栽一棵要費上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