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請客
瘋了!逃荒路上清貧首輔以身相許 作者:諸葛檸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回到家,寧氏自然將此事告知了謝懷謙。
謝懷謙聽後勃然大怒,“他們欺人太甚。”
若隻是欺辱他,他不好與對方一婦人計較,可對方卻欺辱他的妻子,這如何能忍。
寧氏見謝懷謙如此氣惱,不由歎氣道,“此事過了也便過了,我們也沒法追究,在街上時,大家知道她易子而食之事便被人罵的抬不起頭來,想必日後也不敢過來這邊了。”
隻是心裏卻又有其他擔憂,今日過來這個婦人並不好相與,如今又因為她們揭穿她的為人品性被罵,沒占到便宜,又豈會善罷甘休,回去少不得宣揚謝家已經富貴起來,再招惹來其他人過來謝家找事。
都是同鄉,你幫還是不幫?
恰在此時,狄家人也聽聞此事,狄廣平父子匆忙過來。
兩家本就是同鄉,又相互扶持一路走來,又豈是一般同鄉感情可比。
到了此處後兩家各自有安身立足的營生,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紅火,哪裏想到會碰上這樣的事。
幫是不能幫的,狄家當初的經曆便是個例子,人的本性貪婪,你給予一點,對方見你還有更多便會想方設法的得到。
狄榮到底年長一些也有一些閱曆,聽完全程後便問舒婉,“二郎媳婦,你有什麽想法?”
舒婉一愣,隨即笑了,“既然他們認為我們不幫鄉鄰,那我們便幫個鄉鄰。試問,村中諸人,受何人管轄?”
謝懷謙眼前一亮,“村長!”
可想想徐寧村村長對村裏的掌控,不免又猶豫,“他能管住村裏的人嗎?”
村長人品的確不好,對村裏的掌控力度也不足,但那是逃荒時,如今已經安家落戶,往後與官府打交道還得村長來。村裏人外出所需路引,也得由村長協調,可不是逃荒之時,一張路引走天下了。
舒婉解釋一番,狄廣平也讚同,他道,“我去找村長吧。”
舒婉看了寧氏一眼,寧氏回屋取了五兩銀子交給狄廣平,“財帛動人心,先將村長那邊的事堵住再說。”
狄廣平道,“行,我家也出五兩銀子,將村中族老的嘴也堵上。”
如今之事便是如此,尤其謝懷謙要科考更是大意不得。這事兒謝家不好出麵,隻能指望狄廣平。
狄廣平第二日便去了一趟,同行的還有黃彪。
黃彪人高馬大,沉著臉時又有些凶煞,一般人還真不敢鬧騰。
原本那村長還想借機多要些好處,甚至打探舒婉等人住處,被黃彪一拳頭砸在桌上的樣子嚇到了,哪裏還敢再追問,忙不迭的寫了保證文書,答應約束村裏人。
村長本就是個有能耐的,如今不比以前,既然又重新坐回來,那必然有過人之處。
狄廣平回來將事情一說,兩家人暫時放了心。
但經此一事,舒婉決定再買兩個身強體壯的男仆過來看家護院,她雖然能打,卻也不是時刻守在家中。
買,必須買。
婆媳倆再一次出門往牙房去了,路過一處教導小丫頭的院子時,舒婉瞧見一道熟悉的人影。
寧氏歎息一聲,“這孩子到底還是被賣了。”
這女孩便是那日那婦人的女兒,如今已經被賣。
女孩瞧見她們,目露羨慕,遙遙朝她們施了一禮,大約是才學的,還有些生疏。
舒婉目不斜視,“走吧。”
不是她不同情對方,而是她沒法同情。
這世道便是如此。
倘若她將人買回去,他日女孩的母親再找過來,要求女孩加害謝家,女孩會不會答應?
舒婉不想有這樣的疑慮,所以買人時更傾向於沒了家族親人之人。
家中如今現有的三個仆人,除了東娘的丈夫和兒子還活著不知去了何處,另外倆婆子俱是孤身一人了。
如今來采買男仆,舒婉也是這樣的想法。
看家守院的男仆與女仆不一樣,看家守院最好還是年輕一些比較好。
奈何能賣身的男仆要麽是大家族被抄之後發賣的,要麽逃荒的身體不濟。
舒婉有些失望,正待轉身,瞧見一對父子站在人後,父親大約三十來歲,兒子大約十幾歲,雖然瘦,但是眼神清正。
“娘,過去問問那對父子。”
寧氏也留意到這對父子,便過去問了問。
卻也是安州府逃荒來的,為給家中妻子治病,先賣了自身,不料仍舊不成,兒子又為救母賣了自己,可那女子仍舊死了。
父子倆瘦,又不起眼,在這兒待了一些時日,仍舊沒能賣出去。
那牙房夥計小聲道,“其實咱們找大夫檢查過,父子倆都是常年幹活的,底子不錯,就是逃荒這一路給餓成這樣的,稍微養上一些時日也就恢複了。看家護院保準沒問題。”
舒婉過去跟著父子倆詢問了一些事宜,卻也說的沒錯。舒婉覺得還成,於是便定了下來。
大的可以看家護院,往後若買了馬車可以趕車,小的正好給謝懷謙當書童。
如此買下二人,再挑其他人時便多有不足,於是便領了二人辦了賣身契帶回家去。
到了家中,再看著院子便有些不夠看了,實在狹窄。
舒婉與黃彪商量過後,讓這父子暫時住在他的院中,黃彪房屋的租金由謝家來出。
舒家光仆人便有五人,這在這一片已經掀起軒然大波。
來此地也就半年,卻已經過的紅火,誰人不羨慕。
可想到舒婉的本事,再有想法的人也得歇了心思。
卻也有人覺得謝家大郎也不錯,或許是女兒家的好歸宿。
之前也有人說過親,如之前那婆子一般不懷好意,便是姑娘再好,謝家也不敢娶的。
寧氏歎息一聲,“若有好的,自然是好。”
舒婉笑道,“既然大哥不急,不如等過了年秀才試之後再說,您覺得如何?”
寧氏一怔,笑道,“你說的沒錯,過了年咱們再說。謝家如今忙的很,哪有功夫想這些事。”
於是再有人來說和,任憑對方說的天花亂墜,也沒有應承。
既然已經過去這些年,再等半年又如何。
冬日裏的天氣是一天賽過一天的冷。
待到旬休前一日,謝懷謙特意往白鹿書院走了一遭,邀請徐正賢與尹廣慶來家中做客。
尹廣慶有些疑惑,徐正賢已經應下,“那就叨擾了。”
甭管是何種原因,能去謝家吃酒,尹廣慶隻覺高興。
待謝懷謙走後,尹廣慶詢問起原由,徐正賢便說了。
尹廣慶瞪大眼睛,“那小媳婦竟如此厲害?”
徐正賢笑道,“有道是真人不露相,就是如此了。謝兄人品不差,學問也好,將來未必就比我們差。”
尹廣慶意外的看他,“沒想到能從你口中聽到這樣的話,那想必是真的不差了。”
“這話是家兄說的。”徐正賢回憶起兄長說這話時的神情,感慨道,“我兄長雖有才學,春闈卻屢試不第,眼光卻是不差的。當初謝家入城時,便是我兄長負責處理,評價頗高。”
第二日舒婉便開始張羅待客的菜肴,吃鍋子在這天氣裏是最適合不過。
吃果子最重要的便是鍋底,家中仆人準備菜蔬,舒婉則在廚房做了一鍋子鍋底。
也是湊巧,昨日東娘出門采買時碰上有人殺一頭老牛,便將這厚厚的牛油以高價買來。
如今舒婉做成鍋底,滿滿一鍋,待涼透了,切成塊,冬日裏吃火鍋時放上一塊,那滋味就非常的好了。
做完鍋底舒婉又調配蘸料,東娘的刀工不錯,便在旁邊將羊肉和豬肉切成薄薄的片,整齊的碼在盤子裏。
而黃彪也去打了上好的酒回來。
寧氏笑道,“黃彪,你也留下一並吃。”
黃彪搖頭,“不了,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我就想回屋躺著睡上一天,我便先回去了。”
說完人便走了。
寧氏無奈,便與舒婉說了此事。
舒婉道,“那待會兒便煮上一些菜給他送過去就是了。”
寧氏點頭,“現下瞧著他倒是不錯。”
舒婉沒吭聲,與其這麽說,倒不如說謝懷謙本事大。
誰能想到一個彪形大漢竟對謝懷謙這樣瘦弱的書生唯命是從了呢。
一打眼瞧見那對父子又在牆根那兒清理積雪,舒婉道,“東娘,讓他們回屋休息吧,牆根那兒等日頭上來再說。”
東娘應聲去了,舒婉又繼續忙碌。
待午時,徐正賢與尹廣慶便來了。
二人各帶了一份禮,徐正賢送的上好的徽墨和紙張,尹廣慶則送的上好的毛筆以及一方硯台,除此之外二人還各給寧氏帶了一份點心,考慮的格外周到細致。
邀請二人進屋,尹廣慶便嗅嗅鼻子讚歎道,“好霸道的味道。”
因為提前問過二人,都是能吃辣的人,所以舒婉特意多放了些辣椒。
這便是這朝代的神奇之處,像地瓜土豆之類的沒有,辣椒反而有了。
舒婉還特意問了謝懷謙到底什麽時候有的辣椒,竟也不可考。
甭管哪來的,有便吃。
堂屋裏支了一桌,謝氏兄弟作陪,四人圍聚在桌前。
鍋子在大周並不稀奇,但如此濃鬱的鍋底卻令二人口舌生津。
一坐下,三人引經據典說了一番,這才開始動筷子。
不想肉還未放入口中,外頭卻又來了人。
謝懷謙聽後勃然大怒,“他們欺人太甚。”
若隻是欺辱他,他不好與對方一婦人計較,可對方卻欺辱他的妻子,這如何能忍。
寧氏見謝懷謙如此氣惱,不由歎氣道,“此事過了也便過了,我們也沒法追究,在街上時,大家知道她易子而食之事便被人罵的抬不起頭來,想必日後也不敢過來這邊了。”
隻是心裏卻又有其他擔憂,今日過來這個婦人並不好相與,如今又因為她們揭穿她的為人品性被罵,沒占到便宜,又豈會善罷甘休,回去少不得宣揚謝家已經富貴起來,再招惹來其他人過來謝家找事。
都是同鄉,你幫還是不幫?
恰在此時,狄家人也聽聞此事,狄廣平父子匆忙過來。
兩家本就是同鄉,又相互扶持一路走來,又豈是一般同鄉感情可比。
到了此處後兩家各自有安身立足的營生,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紅火,哪裏想到會碰上這樣的事。
幫是不能幫的,狄家當初的經曆便是個例子,人的本性貪婪,你給予一點,對方見你還有更多便會想方設法的得到。
狄榮到底年長一些也有一些閱曆,聽完全程後便問舒婉,“二郎媳婦,你有什麽想法?”
舒婉一愣,隨即笑了,“既然他們認為我們不幫鄉鄰,那我們便幫個鄉鄰。試問,村中諸人,受何人管轄?”
謝懷謙眼前一亮,“村長!”
可想想徐寧村村長對村裏的掌控,不免又猶豫,“他能管住村裏的人嗎?”
村長人品的確不好,對村裏的掌控力度也不足,但那是逃荒時,如今已經安家落戶,往後與官府打交道還得村長來。村裏人外出所需路引,也得由村長協調,可不是逃荒之時,一張路引走天下了。
舒婉解釋一番,狄廣平也讚同,他道,“我去找村長吧。”
舒婉看了寧氏一眼,寧氏回屋取了五兩銀子交給狄廣平,“財帛動人心,先將村長那邊的事堵住再說。”
狄廣平道,“行,我家也出五兩銀子,將村中族老的嘴也堵上。”
如今之事便是如此,尤其謝懷謙要科考更是大意不得。這事兒謝家不好出麵,隻能指望狄廣平。
狄廣平第二日便去了一趟,同行的還有黃彪。
黃彪人高馬大,沉著臉時又有些凶煞,一般人還真不敢鬧騰。
原本那村長還想借機多要些好處,甚至打探舒婉等人住處,被黃彪一拳頭砸在桌上的樣子嚇到了,哪裏還敢再追問,忙不迭的寫了保證文書,答應約束村裏人。
村長本就是個有能耐的,如今不比以前,既然又重新坐回來,那必然有過人之處。
狄廣平回來將事情一說,兩家人暫時放了心。
但經此一事,舒婉決定再買兩個身強體壯的男仆過來看家護院,她雖然能打,卻也不是時刻守在家中。
買,必須買。
婆媳倆再一次出門往牙房去了,路過一處教導小丫頭的院子時,舒婉瞧見一道熟悉的人影。
寧氏歎息一聲,“這孩子到底還是被賣了。”
這女孩便是那日那婦人的女兒,如今已經被賣。
女孩瞧見她們,目露羨慕,遙遙朝她們施了一禮,大約是才學的,還有些生疏。
舒婉目不斜視,“走吧。”
不是她不同情對方,而是她沒法同情。
這世道便是如此。
倘若她將人買回去,他日女孩的母親再找過來,要求女孩加害謝家,女孩會不會答應?
舒婉不想有這樣的疑慮,所以買人時更傾向於沒了家族親人之人。
家中如今現有的三個仆人,除了東娘的丈夫和兒子還活著不知去了何處,另外倆婆子俱是孤身一人了。
如今來采買男仆,舒婉也是這樣的想法。
看家守院的男仆與女仆不一樣,看家守院最好還是年輕一些比較好。
奈何能賣身的男仆要麽是大家族被抄之後發賣的,要麽逃荒的身體不濟。
舒婉有些失望,正待轉身,瞧見一對父子站在人後,父親大約三十來歲,兒子大約十幾歲,雖然瘦,但是眼神清正。
“娘,過去問問那對父子。”
寧氏也留意到這對父子,便過去問了問。
卻也是安州府逃荒來的,為給家中妻子治病,先賣了自身,不料仍舊不成,兒子又為救母賣了自己,可那女子仍舊死了。
父子倆瘦,又不起眼,在這兒待了一些時日,仍舊沒能賣出去。
那牙房夥計小聲道,“其實咱們找大夫檢查過,父子倆都是常年幹活的,底子不錯,就是逃荒這一路給餓成這樣的,稍微養上一些時日也就恢複了。看家護院保準沒問題。”
舒婉過去跟著父子倆詢問了一些事宜,卻也說的沒錯。舒婉覺得還成,於是便定了下來。
大的可以看家護院,往後若買了馬車可以趕車,小的正好給謝懷謙當書童。
如此買下二人,再挑其他人時便多有不足,於是便領了二人辦了賣身契帶回家去。
到了家中,再看著院子便有些不夠看了,實在狹窄。
舒婉與黃彪商量過後,讓這父子暫時住在他的院中,黃彪房屋的租金由謝家來出。
舒家光仆人便有五人,這在這一片已經掀起軒然大波。
來此地也就半年,卻已經過的紅火,誰人不羨慕。
可想到舒婉的本事,再有想法的人也得歇了心思。
卻也有人覺得謝家大郎也不錯,或許是女兒家的好歸宿。
之前也有人說過親,如之前那婆子一般不懷好意,便是姑娘再好,謝家也不敢娶的。
寧氏歎息一聲,“若有好的,自然是好。”
舒婉笑道,“既然大哥不急,不如等過了年秀才試之後再說,您覺得如何?”
寧氏一怔,笑道,“你說的沒錯,過了年咱們再說。謝家如今忙的很,哪有功夫想這些事。”
於是再有人來說和,任憑對方說的天花亂墜,也沒有應承。
既然已經過去這些年,再等半年又如何。
冬日裏的天氣是一天賽過一天的冷。
待到旬休前一日,謝懷謙特意往白鹿書院走了一遭,邀請徐正賢與尹廣慶來家中做客。
尹廣慶有些疑惑,徐正賢已經應下,“那就叨擾了。”
甭管是何種原因,能去謝家吃酒,尹廣慶隻覺高興。
待謝懷謙走後,尹廣慶詢問起原由,徐正賢便說了。
尹廣慶瞪大眼睛,“那小媳婦竟如此厲害?”
徐正賢笑道,“有道是真人不露相,就是如此了。謝兄人品不差,學問也好,將來未必就比我們差。”
尹廣慶意外的看他,“沒想到能從你口中聽到這樣的話,那想必是真的不差了。”
“這話是家兄說的。”徐正賢回憶起兄長說這話時的神情,感慨道,“我兄長雖有才學,春闈卻屢試不第,眼光卻是不差的。當初謝家入城時,便是我兄長負責處理,評價頗高。”
第二日舒婉便開始張羅待客的菜肴,吃鍋子在這天氣裏是最適合不過。
吃果子最重要的便是鍋底,家中仆人準備菜蔬,舒婉則在廚房做了一鍋子鍋底。
也是湊巧,昨日東娘出門采買時碰上有人殺一頭老牛,便將這厚厚的牛油以高價買來。
如今舒婉做成鍋底,滿滿一鍋,待涼透了,切成塊,冬日裏吃火鍋時放上一塊,那滋味就非常的好了。
做完鍋底舒婉又調配蘸料,東娘的刀工不錯,便在旁邊將羊肉和豬肉切成薄薄的片,整齊的碼在盤子裏。
而黃彪也去打了上好的酒回來。
寧氏笑道,“黃彪,你也留下一並吃。”
黃彪搖頭,“不了,好不容易休息一天,我就想回屋躺著睡上一天,我便先回去了。”
說完人便走了。
寧氏無奈,便與舒婉說了此事。
舒婉道,“那待會兒便煮上一些菜給他送過去就是了。”
寧氏點頭,“現下瞧著他倒是不錯。”
舒婉沒吭聲,與其這麽說,倒不如說謝懷謙本事大。
誰能想到一個彪形大漢竟對謝懷謙這樣瘦弱的書生唯命是從了呢。
一打眼瞧見那對父子又在牆根那兒清理積雪,舒婉道,“東娘,讓他們回屋休息吧,牆根那兒等日頭上來再說。”
東娘應聲去了,舒婉又繼續忙碌。
待午時,徐正賢與尹廣慶便來了。
二人各帶了一份禮,徐正賢送的上好的徽墨和紙張,尹廣慶則送的上好的毛筆以及一方硯台,除此之外二人還各給寧氏帶了一份點心,考慮的格外周到細致。
邀請二人進屋,尹廣慶便嗅嗅鼻子讚歎道,“好霸道的味道。”
因為提前問過二人,都是能吃辣的人,所以舒婉特意多放了些辣椒。
這便是這朝代的神奇之處,像地瓜土豆之類的沒有,辣椒反而有了。
舒婉還特意問了謝懷謙到底什麽時候有的辣椒,竟也不可考。
甭管哪來的,有便吃。
堂屋裏支了一桌,謝氏兄弟作陪,四人圍聚在桌前。
鍋子在大周並不稀奇,但如此濃鬱的鍋底卻令二人口舌生津。
一坐下,三人引經據典說了一番,這才開始動筷子。
不想肉還未放入口中,外頭卻又來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