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考完
瘋了!逃荒路上清貧首輔以身相許 作者:諸葛檸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頭一夜休息的好,初九這日謝懷謙精神大振,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助,文章也是一氣嗬成。
傍晚隻點燃一根蠟燭,便將所有考卷解答完成。剩餘兩根蠟燭都沒用的上。
即便有蠟燭光線也不好。
索性已經謄抄結束也無法修改,謝懷謙便將卷子卷起來懸於房梁,倒頭頗為安穩的睡了一覺。
所以謝懷謙精神不錯,並不犯困。
都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便是謝懷謙自認學的紮實,也喜歡在這時候根據考官的性格和喜好再著重看看書本或者瀏覽以前所寫文章。
入讀白鹿書院最大的優勢便是人脈資源,山長當年也是進士出身,有些同窗舊友,能從這些人手中得知朝中諸事,便能猜測主考官為人和喜好。
提前為學生講解,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謝懷謙並非死腦筋認為隻要學的好便能中舉的人,自然也要下一番苦功夫,又不能讓人覺得諂媚,又能投其所好。
閉著眼睛回想一遍之後,謝懷謙有針對性的進行複習。
舒婉也不打擾他,出去買了一筐葡萄回來,帶著寧氏清洗幹淨,準備釀造葡萄酒了。
傍晚時分,清洗幹淨的葡萄和酒壇都準備好了,舒婉則回房釀造葡萄酒,謝懷謙則去找蔣世旭、白騰一起談論文章等食物。
釀造葡萄酒其實沒多大難度,但若要釀造的好,又有許多門道,許多謝家沒有的器皿,她空間裏大約能找到平替。這配方是要握在手裏的。
今年買的葡萄多,做的也多,一壇壇的擺放在西院一間空屋裏。
之所以做的多也是為了明年京城之行,這玩意兒可不正是送禮的最好物件兒?
至於謝懷謙能否中舉。
舒婉覺得謝懷謙沒問題,好歹也是個小三元,便是解元拿不到,還能不中舉?
除非他自己作死。
晚膳謝家人多了白騰和蔣世旭,倒是也熱鬧。
晚些時候謝懷謙擁著舒婉說,“有你真好。”
八月十二考第二場,照例是十一晚上便要入貢院。
所帶糧食仍舊是煎餅,菜換成了肉醬。
一人一包煎餅一小罐肉醬。
仍舊是舒婉和黃彪帶人送行。
有前幾日的經驗,幾人自覺的沿著牆根走,人少不擁擠。
不過他們的擔心也多餘了。
今夜布政使衙門和府衙加派人手,道路中間也有衙役執勤維持秩序,雖不說井然有序,卻也沒再發生踩踏之事。
據外頭傳言,初八那日因踩踏錯過鄉試者竟有二十多人。
三年的等待華為泡影,再苦讀三年已不知何等情形。
據說那日哭聲一片,悲傷絕望便是他們沒聽見也能想象得到。
待人進去貢院,舒婉才與黃彪等人歸去。
有上一次的經驗,第二場幾人從容許多。
待第三場時更加輕鬆。
鄉試過去大半,最緊要的第一場已經考完,第三場隻要不出差錯,影響也該不算大了。
隻是第三場時恰逢中秋節。
為了鄉試,城內靠近貢院的幾條街全部禁嚴,商販不得擺攤,百姓不可隨意過去走動。
但隨州府大,今日又無宵禁,其他地方便是張燈結彩熱鬧非凡,遊人如織,言笑晏晏。
若是其他人家,家中有書生趕考,定是老老實實在家等候。
可舒婉難得碰見中秋節,去歲未曾出門,今年如何不來瞧個新鮮。
舒婉喊著寧氏一起,可寧氏不去,團圓宴後便四處燒香拜佛祈求保佑謝懷謙,哪肯出去玩耍。
寧氏笑道,“我便不去了,你自己去多加小心。”
就舒婉的身手,寧氏也知曉一些,並不擔憂,“早去早回,若碰見好吃的,給我帶一些回來。”
舒婉應了,“好。”
為了方便,舒婉換了一身男裝,是她特意讓東娘給她做的,極為適合她的身形。
結果穿的時候舒婉覺得似乎短了一些,到門框那兒比劃一下,又拿了空間內自己上輩子的衣服穿上,不由笑了。
這生活好了,她這年歲竟還長高一些。
找出米尺一量,以前一米六五,如今竟有一米六八了。
三厘米,在身高上可就顯眼了。
這身高她愛了。
回頭還得找東娘再做一身才是。
舒婉腳步輕快的出門,隔壁蘇家門也開了。
出來的卻不是蘇儀嫻或者蘇太太,卻是舒家三個妯娌,三人身邊各自帶著一個婆子,又有車夫套了馬車,竟是要坐馬車出行。
瞧見舒婉時,三人不禁眼前一亮,可再一想又覺得疑惑。
蘇大奶奶湊近妯娌小聲道,“那似乎像是謝家二奶奶。”
倆妯娌紛紛看過來,不禁感慨,“長相這樣好,難怪人家瞧不上蘇儀嫻。”
三人紛紛嗤笑起來。
可隨後想到蘇家如今的名聲又笑不出來了。
如今蘇家的笑話差不多傳遍隨州府,她們自己也是有女兒的人,日後恐怕會影響自家女兒說親。
蘇三奶奶罵道,“都是蘇儀嫻這個禍害,真是氣死我了。”
莫說蘇三奶奶,另外兩個也是如此。
誰能想到蘇家會出這種事兒。
這事兒之後最大的好處便是以前鬥的跟鬥雞眼兒似的三妯娌,如今好的不得了,同仇敵愾,共同逼著家裏將蘇儀嫻要麽送走要麽說親嫁出去。
她們如今已經開始謀劃第二次回娘家,若蘇家還是不肯解決蘇儀嫻之事,那她們便真的不打算回來了。
今日出門,名為遊玩,其實也是為了商量如何攆走蘇儀嫻之事。
舒婉隻瞥了她們一眼便往後頭街上去了到大街上人就多了起來,小商小販更是傾巢出動,便是街道兩側的鋪麵也都各自準備了花樣,趁著中秋節多賣一些銀兩。
一路上走走停停,沒一會兒舒婉手中便多了不少小吃。
手裏拎著一根糖葫蘆往前走著,眼睛餘光往後一瞥,不禁輕笑兩聲,繼續前行。
逛了一會兒,舒婉意外瞧見蘇家三妯娌,三人神情嚴肅,倒不像出來遊玩的。
舒婉正打算撇開視線,忽然瞧見一尖嘴猴腮的男人正將手伸向蘇三奶奶腰間的荷包。
舒婉謔了一聲,莫說蘇家三位奶奶,便是她們各自帶的婆子也沒留意。
恰在此時,蘇三奶奶察覺到了,大喊一聲,“小偷,我的荷包。”
傍晚隻點燃一根蠟燭,便將所有考卷解答完成。剩餘兩根蠟燭都沒用的上。
即便有蠟燭光線也不好。
索性已經謄抄結束也無法修改,謝懷謙便將卷子卷起來懸於房梁,倒頭頗為安穩的睡了一覺。
所以謝懷謙精神不錯,並不犯困。
都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便是謝懷謙自認學的紮實,也喜歡在這時候根據考官的性格和喜好再著重看看書本或者瀏覽以前所寫文章。
入讀白鹿書院最大的優勢便是人脈資源,山長當年也是進士出身,有些同窗舊友,能從這些人手中得知朝中諸事,便能猜測主考官為人和喜好。
提前為學生講解,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謝懷謙並非死腦筋認為隻要學的好便能中舉的人,自然也要下一番苦功夫,又不能讓人覺得諂媚,又能投其所好。
閉著眼睛回想一遍之後,謝懷謙有針對性的進行複習。
舒婉也不打擾他,出去買了一筐葡萄回來,帶著寧氏清洗幹淨,準備釀造葡萄酒了。
傍晚時分,清洗幹淨的葡萄和酒壇都準備好了,舒婉則回房釀造葡萄酒,謝懷謙則去找蔣世旭、白騰一起談論文章等食物。
釀造葡萄酒其實沒多大難度,但若要釀造的好,又有許多門道,許多謝家沒有的器皿,她空間裏大約能找到平替。這配方是要握在手裏的。
今年買的葡萄多,做的也多,一壇壇的擺放在西院一間空屋裏。
之所以做的多也是為了明年京城之行,這玩意兒可不正是送禮的最好物件兒?
至於謝懷謙能否中舉。
舒婉覺得謝懷謙沒問題,好歹也是個小三元,便是解元拿不到,還能不中舉?
除非他自己作死。
晚膳謝家人多了白騰和蔣世旭,倒是也熱鬧。
晚些時候謝懷謙擁著舒婉說,“有你真好。”
八月十二考第二場,照例是十一晚上便要入貢院。
所帶糧食仍舊是煎餅,菜換成了肉醬。
一人一包煎餅一小罐肉醬。
仍舊是舒婉和黃彪帶人送行。
有前幾日的經驗,幾人自覺的沿著牆根走,人少不擁擠。
不過他們的擔心也多餘了。
今夜布政使衙門和府衙加派人手,道路中間也有衙役執勤維持秩序,雖不說井然有序,卻也沒再發生踩踏之事。
據外頭傳言,初八那日因踩踏錯過鄉試者竟有二十多人。
三年的等待華為泡影,再苦讀三年已不知何等情形。
據說那日哭聲一片,悲傷絕望便是他們沒聽見也能想象得到。
待人進去貢院,舒婉才與黃彪等人歸去。
有上一次的經驗,第二場幾人從容許多。
待第三場時更加輕鬆。
鄉試過去大半,最緊要的第一場已經考完,第三場隻要不出差錯,影響也該不算大了。
隻是第三場時恰逢中秋節。
為了鄉試,城內靠近貢院的幾條街全部禁嚴,商販不得擺攤,百姓不可隨意過去走動。
但隨州府大,今日又無宵禁,其他地方便是張燈結彩熱鬧非凡,遊人如織,言笑晏晏。
若是其他人家,家中有書生趕考,定是老老實實在家等候。
可舒婉難得碰見中秋節,去歲未曾出門,今年如何不來瞧個新鮮。
舒婉喊著寧氏一起,可寧氏不去,團圓宴後便四處燒香拜佛祈求保佑謝懷謙,哪肯出去玩耍。
寧氏笑道,“我便不去了,你自己去多加小心。”
就舒婉的身手,寧氏也知曉一些,並不擔憂,“早去早回,若碰見好吃的,給我帶一些回來。”
舒婉應了,“好。”
為了方便,舒婉換了一身男裝,是她特意讓東娘給她做的,極為適合她的身形。
結果穿的時候舒婉覺得似乎短了一些,到門框那兒比劃一下,又拿了空間內自己上輩子的衣服穿上,不由笑了。
這生活好了,她這年歲竟還長高一些。
找出米尺一量,以前一米六五,如今竟有一米六八了。
三厘米,在身高上可就顯眼了。
這身高她愛了。
回頭還得找東娘再做一身才是。
舒婉腳步輕快的出門,隔壁蘇家門也開了。
出來的卻不是蘇儀嫻或者蘇太太,卻是舒家三個妯娌,三人身邊各自帶著一個婆子,又有車夫套了馬車,竟是要坐馬車出行。
瞧見舒婉時,三人不禁眼前一亮,可再一想又覺得疑惑。
蘇大奶奶湊近妯娌小聲道,“那似乎像是謝家二奶奶。”
倆妯娌紛紛看過來,不禁感慨,“長相這樣好,難怪人家瞧不上蘇儀嫻。”
三人紛紛嗤笑起來。
可隨後想到蘇家如今的名聲又笑不出來了。
如今蘇家的笑話差不多傳遍隨州府,她們自己也是有女兒的人,日後恐怕會影響自家女兒說親。
蘇三奶奶罵道,“都是蘇儀嫻這個禍害,真是氣死我了。”
莫說蘇三奶奶,另外兩個也是如此。
誰能想到蘇家會出這種事兒。
這事兒之後最大的好處便是以前鬥的跟鬥雞眼兒似的三妯娌,如今好的不得了,同仇敵愾,共同逼著家裏將蘇儀嫻要麽送走要麽說親嫁出去。
她們如今已經開始謀劃第二次回娘家,若蘇家還是不肯解決蘇儀嫻之事,那她們便真的不打算回來了。
今日出門,名為遊玩,其實也是為了商量如何攆走蘇儀嫻之事。
舒婉隻瞥了她們一眼便往後頭街上去了到大街上人就多了起來,小商小販更是傾巢出動,便是街道兩側的鋪麵也都各自準備了花樣,趁著中秋節多賣一些銀兩。
一路上走走停停,沒一會兒舒婉手中便多了不少小吃。
手裏拎著一根糖葫蘆往前走著,眼睛餘光往後一瞥,不禁輕笑兩聲,繼續前行。
逛了一會兒,舒婉意外瞧見蘇家三妯娌,三人神情嚴肅,倒不像出來遊玩的。
舒婉正打算撇開視線,忽然瞧見一尖嘴猴腮的男人正將手伸向蘇三奶奶腰間的荷包。
舒婉謔了一聲,莫說蘇家三位奶奶,便是她們各自帶的婆子也沒留意。
恰在此時,蘇三奶奶察覺到了,大喊一聲,“小偷,我的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