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遷都?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建成若是做個守成之君,那他無疑是十分合格的,但是眼下的大唐,北方草原突厥部虎視眈眈,時不時就領兵南下侵略大唐土地,實際上,大唐並不安穩,作為皇帝,必定要懂兵事。
李複眼睜睜的看著李淵變臉,又看了看一臉堅毅的秦王。
突厥一直都是大唐的心頭之患,當初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時候,李淵在晉陽起兵,背後就一直麵臨著突厥的威脅,可謂是腹背受敵的狀態。
那時候,劉武周向突厥稱臣,被突厥可汗封為“定楊天子”。
那時候的突厥可汗,內有百萬兵馬,且兵強馬壯,外有劉武周等人的支持,李淵若是不想辦法穩住突厥,那對方必定與劉武周聯合,南北夾擊之下,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李淵也想了個辦法,他也效仿劉武周,暫時向突厥稱臣,作為權宜之計,另外送去大量的金銀珠寶,以表誠心。
雖說是權宜之計,但是對於李淵來說,不管是那時候的隋臣李淵,又或者是現在的唐皇李淵,這都是一種恥辱。
現在突厥又打過來了,李淵斷然不可能再行軟弱之事。
因此,李建成的保守,讓他內心十分不滿,
李淵的目光看向秦王。
“命秦王為征討行軍大總管。”
“是!”李世民應聲。
“淮安王為行軍總管,靈州都督李道宗為副總管。”
說到這裏的時候,李淵看向了坐在下麵的李複。
“涇陽王為行軍都督,命你們率領長安全部人馬,三天後必須出發,阻擊十八部。”
“是!臣這就去準備。”
李世民起身應聲。
李複也學著李世民的樣子,起身拱手應聲,隻是,他被李淵留在了殿中繼續聽事。
行軍都督,手裏的權力不大,也就是跟在李世民身邊,處理一些雜事,李淵這是想讓自己也去混個功勞。
前麵有大總管和總管,副總管頂著,一個行軍都督,也就微乎其微了。
李淵的一番好意,李複也不想辜負。
加上涇陽縣首當其衝,既然做了行軍都督,那總能想想辦法,盡力的保全涇陽縣吧。
想到莊子上的莊戶們,都是跟了自己很長時間的淳樸百姓,李複也不想讓他們在突厥的鐵蹄下遭罪,甚至是喪命。
今天這場宴會,加上發生這樣的事情,李複在場也算是湊巧了。
李複自己琢磨著,或許李淵如此安排自己,還有更深的意思。
畢竟,現如今自己也是皇室宗親了。
“裴寂,長安城三十萬人,可以集結多少民兵?”李淵問道。
“回陛下,五口之家出一人,可集合六萬人。”裴寂拱手應道。
“好,宣布長安戒嚴,每戶出一兵,按裏坊集合,發放武器,輪流上城牆防守。”李淵說道。
隨即,李淵歎息。
一想到北方草原十八部,他便寢食難安。
從大業年間到如今武德朝,屢屢南下,偏偏草原上騎兵多,人人善騎射,就是拿著他們沒辦法。
“草原上雖然人口不敵關中,但是他們的騎兵很是厲害,足有二十萬之眾,我大唐雖然人多,但是戰馬卻不足,如果隻依靠步兵作戰,根本奈何不得他們。“李建成說道。
“咱們大唐的優勢,是地方大,長安城呢,又臨近突厥,若是他們南下進犯大唐,不日便可抵達長安,那麽,大唐的長處,就沒有發揮的餘地了。”裴寂說道:“十六國時,胡騎肆虐中原,也隻是在黃河以北,無法南下,所以,前秦苻堅南下,慘敗淝水,雖有騎兵,也無所用處。”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李建成說道。
裴寂話裏的意思,在場的人都聽出來了。
那就是長安城不適合作為大唐的首都。
李複皺著眉聽完裴寂的話。
若是真按照裴寂所說的,那便是不戰而退了,那麽,李淵背負在身上屈辱,可就洗刷不掉了。
但是眼下形勢緊迫,而裴寂的話又的確是有道理,李淵心中也難免會搖擺不定。
“如此,也未嚐不是一個辦法。”李淵說道:“中原大亂之後,國力一直未曾恢複,先行退後,暫避草原十八部的鋒芒,也未嚐不可,待到日後國力恢複,再打回去就是了。”
這話聽得李複更難受了。
“此事事關重大,應當仔細斟酌。”李建成說道。
李複看向李建成,看他的神情,應該是不同意裴寂的話,也不希望後撤的。
隻不過,李淵如此說了,他也不好直接站出來反駁。
不得不說,李建成是有見識的,隻是,他太過於穩健了,凡事求穩,就沒了鋒芒,沒了鋒芒,便會讓人覺得婦人之仁。
李複暗自搖頭。
大戰當前,若是朝廷都跑了,那麽軍心民心又豈會安穩?
到時候,這仗還有得打嗎?
方才李淵才說長安城三十萬人,五人之家出一人守長安城。
現在轉頭皇室就帶著朝廷官員跑了?
裴寂老賊,其心可誅!!
大唐遷都,退出長安,遷往黃河以南,保全的是世家,符合的是世家的利益,但是損毀的是李唐皇室的尊嚴。
退出去容易,收拾東西跑路就行,但是想要再將這片土地收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若是李建成能站出來堅決的反對,或許李淵還能考慮考慮,但是他如此模棱兩可,李淵的想法可就隻能在這上麵了。
畢竟,現如今大唐對上突厥,明麵上來看,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應急之策,沒有時間讓咱們仔細斟酌了,商量一下,若是可行,便立即行動吧。”李淵說道:“就是不知道,哪裏合適啊。”
“陛下,臣以為,山南即可,十八部騎兵無法穿越,而南有大江,與南方交通方便,南方的糧食又能源源不斷的運送到那裏。”
李淵點頭,看向李建成。
“太子,你認為如何?”
“兒臣認為........可行。”李建成聽過裴寂的分析之後,也算是認同了遷都的辦法。
得,高看他了。
李複心中腹誹。
等到殿中眾人散去之後,李淵將李複留了下來。
李複眼睜睜的看著李淵變臉,又看了看一臉堅毅的秦王。
突厥一直都是大唐的心頭之患,當初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時候,李淵在晉陽起兵,背後就一直麵臨著突厥的威脅,可謂是腹背受敵的狀態。
那時候,劉武周向突厥稱臣,被突厥可汗封為“定楊天子”。
那時候的突厥可汗,內有百萬兵馬,且兵強馬壯,外有劉武周等人的支持,李淵若是不想辦法穩住突厥,那對方必定與劉武周聯合,南北夾擊之下,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李淵也想了個辦法,他也效仿劉武周,暫時向突厥稱臣,作為權宜之計,另外送去大量的金銀珠寶,以表誠心。
雖說是權宜之計,但是對於李淵來說,不管是那時候的隋臣李淵,又或者是現在的唐皇李淵,這都是一種恥辱。
現在突厥又打過來了,李淵斷然不可能再行軟弱之事。
因此,李建成的保守,讓他內心十分不滿,
李淵的目光看向秦王。
“命秦王為征討行軍大總管。”
“是!”李世民應聲。
“淮安王為行軍總管,靈州都督李道宗為副總管。”
說到這裏的時候,李淵看向了坐在下麵的李複。
“涇陽王為行軍都督,命你們率領長安全部人馬,三天後必須出發,阻擊十八部。”
“是!臣這就去準備。”
李世民起身應聲。
李複也學著李世民的樣子,起身拱手應聲,隻是,他被李淵留在了殿中繼續聽事。
行軍都督,手裏的權力不大,也就是跟在李世民身邊,處理一些雜事,李淵這是想讓自己也去混個功勞。
前麵有大總管和總管,副總管頂著,一個行軍都督,也就微乎其微了。
李淵的一番好意,李複也不想辜負。
加上涇陽縣首當其衝,既然做了行軍都督,那總能想想辦法,盡力的保全涇陽縣吧。
想到莊子上的莊戶們,都是跟了自己很長時間的淳樸百姓,李複也不想讓他們在突厥的鐵蹄下遭罪,甚至是喪命。
今天這場宴會,加上發生這樣的事情,李複在場也算是湊巧了。
李複自己琢磨著,或許李淵如此安排自己,還有更深的意思。
畢竟,現如今自己也是皇室宗親了。
“裴寂,長安城三十萬人,可以集結多少民兵?”李淵問道。
“回陛下,五口之家出一人,可集合六萬人。”裴寂拱手應道。
“好,宣布長安戒嚴,每戶出一兵,按裏坊集合,發放武器,輪流上城牆防守。”李淵說道。
隨即,李淵歎息。
一想到北方草原十八部,他便寢食難安。
從大業年間到如今武德朝,屢屢南下,偏偏草原上騎兵多,人人善騎射,就是拿著他們沒辦法。
“草原上雖然人口不敵關中,但是他們的騎兵很是厲害,足有二十萬之眾,我大唐雖然人多,但是戰馬卻不足,如果隻依靠步兵作戰,根本奈何不得他們。“李建成說道。
“咱們大唐的優勢,是地方大,長安城呢,又臨近突厥,若是他們南下進犯大唐,不日便可抵達長安,那麽,大唐的長處,就沒有發揮的餘地了。”裴寂說道:“十六國時,胡騎肆虐中原,也隻是在黃河以北,無法南下,所以,前秦苻堅南下,慘敗淝水,雖有騎兵,也無所用處。”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了。”李建成說道。
裴寂話裏的意思,在場的人都聽出來了。
那就是長安城不適合作為大唐的首都。
李複皺著眉聽完裴寂的話。
若是真按照裴寂所說的,那便是不戰而退了,那麽,李淵背負在身上屈辱,可就洗刷不掉了。
但是眼下形勢緊迫,而裴寂的話又的確是有道理,李淵心中也難免會搖擺不定。
“如此,也未嚐不是一個辦法。”李淵說道:“中原大亂之後,國力一直未曾恢複,先行退後,暫避草原十八部的鋒芒,也未嚐不可,待到日後國力恢複,再打回去就是了。”
這話聽得李複更難受了。
“此事事關重大,應當仔細斟酌。”李建成說道。
李複看向李建成,看他的神情,應該是不同意裴寂的話,也不希望後撤的。
隻不過,李淵如此說了,他也不好直接站出來反駁。
不得不說,李建成是有見識的,隻是,他太過於穩健了,凡事求穩,就沒了鋒芒,沒了鋒芒,便會讓人覺得婦人之仁。
李複暗自搖頭。
大戰當前,若是朝廷都跑了,那麽軍心民心又豈會安穩?
到時候,這仗還有得打嗎?
方才李淵才說長安城三十萬人,五人之家出一人守長安城。
現在轉頭皇室就帶著朝廷官員跑了?
裴寂老賊,其心可誅!!
大唐遷都,退出長安,遷往黃河以南,保全的是世家,符合的是世家的利益,但是損毀的是李唐皇室的尊嚴。
退出去容易,收拾東西跑路就行,但是想要再將這片土地收回來,可就不容易了。
若是李建成能站出來堅決的反對,或許李淵還能考慮考慮,但是他如此模棱兩可,李淵的想法可就隻能在這上麵了。
畢竟,現如今大唐對上突厥,明麵上來看,是一點勝算都沒有。
“應急之策,沒有時間讓咱們仔細斟酌了,商量一下,若是可行,便立即行動吧。”李淵說道:“就是不知道,哪裏合適啊。”
“陛下,臣以為,山南即可,十八部騎兵無法穿越,而南有大江,與南方交通方便,南方的糧食又能源源不斷的運送到那裏。”
李淵點頭,看向李建成。
“太子,你認為如何?”
“兒臣認為........可行。”李建成聽過裴寂的分析之後,也算是認同了遷都的辦法。
得,高看他了。
李複心中腹誹。
等到殿中眾人散去之後,李淵將李複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