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少年意氣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淵聽著李複的話,無奈的搖搖頭。
他是認同李複的觀點的,隻是他更覺得,李複應該去當官......
“你就真的不想當官?以你的才能,是能夠造福一方百姓的。”李淵說道。
“那陛下是想讓我去一個地方,去做地方上的父母官嗎?”李複問道。
李淵想了想,搖了搖頭。
李複作為三哥唯一的兒子,他還是想讓李複留在長安,留在長安朝堂上。
“造福百姓,也不一定要去地方上,在朝中當官,能夠做的事情更多。”李淵說道:“入朝堂,你手中的權利就越多,能夠提出一些,有利於百姓的朝廷政策,做的能比地方官,更多。”
“叔,也並非是小侄不願意做官,隻是,做官難啊。”李複笑道:“小侄現如今的能力,也隻夠折騰自家莊子的,讓小侄去折騰天下百姓,這不太好。”
建議歸建議,不是所有的好的建議提出來,被采納了,下行之後都能收到好的效果的,或者說,真正落實的,就根本不是朝廷想要的結果。
一層一層的下去,有些東西,是會變質的。
李複從來不覺得自己比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聰明,也不覺得自己比他們更加了解大唐的百姓,了解大唐的情況。
什麽都不了解,一味的靠著自己的理想中的東西去做事,那都是虛的,無法腳踏實地。
“當年商鞅變法,他還靠著自己的腳步一步一步的去丈量秦國的土地,去了解秦國百姓的情況呢,回來之後,才跟秦郡製定變法之策,因為足夠了解,所以商鞅變法,即便是有動蕩,那也是人力可以控製的,百姓能夠接受的。
而小侄,隻是在涇陽縣生活,沒有什麽資格說自己了解大唐的百姓,了解大唐。”李複說道:“說白了,小侄的見識還不夠,胸中未有丘壑,讀了書,卻沒有讀萬卷書,也未曾行萬裏路,未曾見過涇陽和長安以外的百姓生活。”
“而這天下,是日日都在變化的,從前隋到如今的大唐,也還不到十年,天下就徹底變了樣,不是嗎?”
李淵看向李複的目光中,除卻欣賞之外,也帶了幾分複雜。
自己的這個侄兒,穩妥的不像是個年輕人。
李複認為自己所謂的了解,無非就是從史書和各種文學作品去了解到的,那裏麵的記載,是真正的大唐百姓嗎?都是冷冰冰的文字。
而現如今自己麵對的,都是有名有姓,有血有肉有溫度的人,這是不一樣的。
拿著一個莊子做實驗,在這裏折騰,無論造成什麽後果,李複自己都是可以承擔的,哪怕是一年的收成全無,李複也可以自掏腰包養活莊子上的百姓。
但是當了官之後,位置站的高了,不了解底層的實際情況,一個決定做出來,一旦做錯了決定,造成的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就像先前商量著遷都。
這便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真要是做了,那大唐可能就沒了。
李淵並不是個接地氣的,他的經曆就導致了他無法接地氣,無法去了解底下的人生活如何。
不然他也不會說出“為什麽不吃羊肉”這樣的話。
那是不吃嗎?
是,現在的李複吃得起,但是尋常百姓家呢?
有幾個舍得吃的?
李淵看著李複開口說道:“你能有這份見識和想法,就已經比許多官員要強了,大多數的官員在出仕之前,無非也是在家中讀書,在族中蒙學,而後被族中長輩舉薦出仕,入朝為官,真要是比起來,你的見識不比他們少。”
李複雖然覺得這種門閥壟斷官職的行為有缺陷,但是畢竟世家的積累,底蘊之深厚,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有的人盡其一生向往長安,而有的人,出生就在長安。
“現在二哥成了太子,將來他會繼承陛下,為大唐百姓謀福祉。”李複說道:“若是以後小侄在經營這莊子上,能發現什麽有利於大唐百姓的事情或者是舉措,也會跟陛下您和二哥提的,這跟入朝為官,也無甚不同了,自家親戚,見麵也不會不方便,畢竟,小侄人在長安,有爵位,還有官職。”
雖然是散官。
“實踐出真知,在這小小的一個莊子上做好了,有了經驗之談,再去推行,造福百姓,小侄認為,更靠譜一些。”李複說道。
“你啊,考慮的太周全了。”李淵誇讚道。
李複低頭,嘴角輕揚,微微一笑。
不要阻擋我在莊子上賺錢.......
當什麽官,早出晚歸,勾心鬥角的。
在莊子上閑著沒事兒琢磨琢磨賺錢不好嗎?
還有很多事兒要做呢,當官多耽誤功夫。
當了官,在朝堂上,站在明麵上,恐怕做點買賣都要被人詬病,都要被禦史言官們扣屎盆子。
這屎盆子,你們還是自己端在手裏吧。
“李複。”李淵轉過身去,看向了遠處的風景。
“小侄在。”李複拱手。
“你啊,真不像是一個年輕人。”李淵將這句話說了出來。
李複怔住了。
不像嗎?
應該是不像的吧。
不管在何處,都是為了生計奔波忙碌,為了賺錢而絞盡腦汁。
隻是李淵來認親,讓自己一朝翻身,輕鬆許多了而已。
李淵的話仿佛一把鑰匙一樣,打開了李複心中已經鏽跡斑斑的鐵鏈枷鎖。
李淵還在自顧自的說著。
“朕像你這般年歲的時候,正是少年意氣風發的時候,哎呀,如今回想那時候,恍如昨日啊。”李淵感慨著。
怎麽一眨眼,自己就老了呢?
人到了歲數,就會回想以前,皇帝也不例外,上歲數了,身體機能下降,偶爾也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到了力不從心的時候,就會想起當年年輕的時候,是多麽的威風凜凜,那是給多少風光都不換的好時候啊。
“而你現如今,十幾歲的年紀,更像是朕三十多歲的時候。”李淵說道。
雖然有時候李複的一些行為在他看來,也算是胡鬧,就比如弄這作坊,花這麽多錢出去,但是一旦聊到正事的時候,他可一點都不像是十幾歲。
他是認同李複的觀點的,隻是他更覺得,李複應該去當官......
“你就真的不想當官?以你的才能,是能夠造福一方百姓的。”李淵說道。
“那陛下是想讓我去一個地方,去做地方上的父母官嗎?”李複問道。
李淵想了想,搖了搖頭。
李複作為三哥唯一的兒子,他還是想讓李複留在長安,留在長安朝堂上。
“造福百姓,也不一定要去地方上,在朝中當官,能夠做的事情更多。”李淵說道:“入朝堂,你手中的權利就越多,能夠提出一些,有利於百姓的朝廷政策,做的能比地方官,更多。”
“叔,也並非是小侄不願意做官,隻是,做官難啊。”李複笑道:“小侄現如今的能力,也隻夠折騰自家莊子的,讓小侄去折騰天下百姓,這不太好。”
建議歸建議,不是所有的好的建議提出來,被采納了,下行之後都能收到好的效果的,或者說,真正落實的,就根本不是朝廷想要的結果。
一層一層的下去,有些東西,是會變質的。
李複從來不覺得自己比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聰明,也不覺得自己比他們更加了解大唐的百姓,了解大唐的情況。
什麽都不了解,一味的靠著自己的理想中的東西去做事,那都是虛的,無法腳踏實地。
“當年商鞅變法,他還靠著自己的腳步一步一步的去丈量秦國的土地,去了解秦國百姓的情況呢,回來之後,才跟秦郡製定變法之策,因為足夠了解,所以商鞅變法,即便是有動蕩,那也是人力可以控製的,百姓能夠接受的。
而小侄,隻是在涇陽縣生活,沒有什麽資格說自己了解大唐的百姓,了解大唐。”李複說道:“說白了,小侄的見識還不夠,胸中未有丘壑,讀了書,卻沒有讀萬卷書,也未曾行萬裏路,未曾見過涇陽和長安以外的百姓生活。”
“而這天下,是日日都在變化的,從前隋到如今的大唐,也還不到十年,天下就徹底變了樣,不是嗎?”
李淵看向李複的目光中,除卻欣賞之外,也帶了幾分複雜。
自己的這個侄兒,穩妥的不像是個年輕人。
李複認為自己所謂的了解,無非就是從史書和各種文學作品去了解到的,那裏麵的記載,是真正的大唐百姓嗎?都是冷冰冰的文字。
而現如今自己麵對的,都是有名有姓,有血有肉有溫度的人,這是不一樣的。
拿著一個莊子做實驗,在這裏折騰,無論造成什麽後果,李複自己都是可以承擔的,哪怕是一年的收成全無,李複也可以自掏腰包養活莊子上的百姓。
但是當了官之後,位置站的高了,不了解底層的實際情況,一個決定做出來,一旦做錯了決定,造成的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就像先前商量著遷都。
這便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真要是做了,那大唐可能就沒了。
李淵並不是個接地氣的,他的經曆就導致了他無法接地氣,無法去了解底下的人生活如何。
不然他也不會說出“為什麽不吃羊肉”這樣的話。
那是不吃嗎?
是,現在的李複吃得起,但是尋常百姓家呢?
有幾個舍得吃的?
李淵看著李複開口說道:“你能有這份見識和想法,就已經比許多官員要強了,大多數的官員在出仕之前,無非也是在家中讀書,在族中蒙學,而後被族中長輩舉薦出仕,入朝為官,真要是比起來,你的見識不比他們少。”
李複雖然覺得這種門閥壟斷官職的行為有缺陷,但是畢竟世家的積累,底蘊之深厚,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有的人盡其一生向往長安,而有的人,出生就在長安。
“現在二哥成了太子,將來他會繼承陛下,為大唐百姓謀福祉。”李複說道:“若是以後小侄在經營這莊子上,能發現什麽有利於大唐百姓的事情或者是舉措,也會跟陛下您和二哥提的,這跟入朝為官,也無甚不同了,自家親戚,見麵也不會不方便,畢竟,小侄人在長安,有爵位,還有官職。”
雖然是散官。
“實踐出真知,在這小小的一個莊子上做好了,有了經驗之談,再去推行,造福百姓,小侄認為,更靠譜一些。”李複說道。
“你啊,考慮的太周全了。”李淵誇讚道。
李複低頭,嘴角輕揚,微微一笑。
不要阻擋我在莊子上賺錢.......
當什麽官,早出晚歸,勾心鬥角的。
在莊子上閑著沒事兒琢磨琢磨賺錢不好嗎?
還有很多事兒要做呢,當官多耽誤功夫。
當了官,在朝堂上,站在明麵上,恐怕做點買賣都要被人詬病,都要被禦史言官們扣屎盆子。
這屎盆子,你們還是自己端在手裏吧。
“李複。”李淵轉過身去,看向了遠處的風景。
“小侄在。”李複拱手。
“你啊,真不像是一個年輕人。”李淵將這句話說了出來。
李複怔住了。
不像嗎?
應該是不像的吧。
不管在何處,都是為了生計奔波忙碌,為了賺錢而絞盡腦汁。
隻是李淵來認親,讓自己一朝翻身,輕鬆許多了而已。
李淵的話仿佛一把鑰匙一樣,打開了李複心中已經鏽跡斑斑的鐵鏈枷鎖。
李淵還在自顧自的說著。
“朕像你這般年歲的時候,正是少年意氣風發的時候,哎呀,如今回想那時候,恍如昨日啊。”李淵感慨著。
怎麽一眨眼,自己就老了呢?
人到了歲數,就會回想以前,皇帝也不例外,上歲數了,身體機能下降,偶爾也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到了力不從心的時候,就會想起當年年輕的時候,是多麽的威風凜凜,那是給多少風光都不換的好時候啊。
“而你現如今,十幾歲的年紀,更像是朕三十多歲的時候。”李淵說道。
雖然有時候李複的一些行為在他看來,也算是胡鬧,就比如弄這作坊,花這麽多錢出去,但是一旦聊到正事的時候,他可一點都不像是十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