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平安回家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唐這邊的文臣武將,站在他們身後的軍隊,都在看著這一幕。
李世民目光越發的堅定。
“等著吧,咱們後會有期。”
突厥人走了,涇陽縣境內的兵,也要撤了。
李複是隨著李世民的隊伍一同回長安。
他到時想要留在涇陽縣幾天,畢竟這段日子,涇陽縣這邊的人也是提心吊膽的,他的家底可還在這邊呢,不回家看看,他也放心不下。
至少得知道家裏是個什麽情況。
他人在軍中,老周他們的信,是送不進來的。
因此,家裏的事情,李複也就無從得知了。
從涇陽縣回長安,路上便隻是他們幾個人,然後便是李五他們幾個護衛。
“涇陽縣也是經曆過兩次突厥兵臨的地方了。”李世民說道:“雖然都沒有大規模的打起來,但是突厥人在大唐的地界上,也並不老實,這一次,誅殺了他們三千人,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那頡利一心想著跟咱們要錢,要糧食,這回把他的囂張氣焰打回去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得安安分分的在草原上,不會再南下襲擾咱們了。”
“是啊,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有了時間,我們就有了治理國家的機會。”房玄齡應聲:“咱們大唐就能夠恢複國力,恢複民力。”
“若非一戰大捷,不知要送出多少東西,才能滿足頡利的胃口,對於大唐來說,是屈辱啊,本來,我已經想好了,忍辱負重,以一時的屈辱,換取長久的和平,如今看來,就像涇陽郡王所說的這般,凡事有了突破,往後,可就大不一樣了。”
“朕在外麵走這一趟,看看這邊的情況,其實,也不僅僅隻是這邊,從大業年,到如今,武德九年,天下戰事不斷,咱們也說了無數次,百姓渴望安定,想要安定,偃武修文,瞧瞧這地上的骸骨......”
李世民瞧著眼前的場景,再次感慨。
“治理國家,千頭萬緒,倒不如從眼前開始。”
“陛下是打算.......”房玄齡看向李世民。
“打獵,本來是為了訓練軍士,可是現在畢竟天下統一了,天下統一,就是天下太平,可是十幾年過去了,依舊是骸骨遍野,這不是太平景象,難免讓人心生悲痛啊。
回去,我要下詔,收骸骨。”
這是朝廷要向老百姓們表決心了。
突厥人退了,朝廷那邊不管怎麽忙碌,李複都沒管,那也不是他該管的事情,他自己的事兒還沒忙完呢。
回到長安之後,他被李世民帶回了宮中,在路上說起收骸骨的事兒,他要與群臣討論,還要辦法會。
商議完之後,李複才匆匆回了涇陽王宅。
家裏的人都擔心壞了,李複領兵出去多久,老趙心裏就擔心了多久。
那畢竟是戰場,戰場上刀槍無眼的,自家郎君又沒有武藝傍身,全靠著護衛保護周全。
要是磕著碰著,傷著蹭著,那得多遭罪啊。
尉遲恭帶人在涇河穀埋伏突厥人大勝的消息傳回長安城,長安城的百姓們也知道了這一好消息,王宅中的人自然也就知道了。
自家郎君他們打了勝仗,這是好事,但是他們關心的不是這個,而是他們家小郎君是否平安。
自家郎君平安,對他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李複回長安,到了長安之後也著人回宅子裏送信,告訴老趙今天在宮中議事完畢之後他就能回家。
老趙帶著宅子裏的一幫人,趕緊將大門內外重新灑掃一番,而後宅子裏也都灑掃的幹幹淨淨,即便是早上的時候宅子裏的仆役們這些事情都已經做過了,但是自家郎君回來,他們還是仔細的又重新灑掃了一遍。
當李複回來的時候,剛剛走到坊門口,涇陽王宅的仆從遠遠的望著,就趕緊上前迎接李複,另外還有其他人回去報信。
自家郎君回來了。
涇陽王府的大門敞開,老趙帶著府上的人,都在盼望著李複回家。
李複騎著高頭大馬,宅子裏的仆從為他牽馬,一同回家。
到了家門口,李複翻身下馬。
“恭迎郎君回家。”
“郎君。”老趙上前,拱手行禮。
“整這麽大陣仗?”李複笑道:“老趙啊老趙,有心了。”
“郎君為大唐征戰,凱旋而歸,身為涇陽王宅的人,我們也為郎君高興。”老趙說道:“郎君,請。”
李複臉上掛著笑意,在眾人的簇擁下,回到了家裏。
家裏也準備了豐盛的菜肴,為李複接風洗塵。
真別說,在家裏,才能吃上一頓像模像樣的飯。
這些日子在軍中,吃的東西,還真是粗糙。
但是連尉遲恭這個大總管,都跟將士們一同吃大鍋飯,更別說他這個副總管了。
在吃的上,著實讓李複腦殼疼。
食不下咽,但是不吃吧,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李複回家之後的第一頓飯,吃的是狼吞虎咽。
回到長安城了,心情也放鬆下來了,所謂的渭水之盟的,也被一戰扭轉了結局,突厥人退了,接下來,也就不用擔心北方草原上的事情了。
安安穩穩的掙錢,發展自家莊子上,這才是正道。
明年改年號,一改年號,就離著蝗災不遠了。
晚上吃飽喝足,李複來到書房,老趙將最近莊子上和宅子裏的事情一一匯報給李複。
家具作坊那邊收了不少錢,但是涇陽縣那邊,因為跟突厥人打仗的事情,原本已經開工了,但是中間停下了,現在突厥人退回草原了,蓋房子的事情也能繼續下去了,將人再重新招回來就是了。
突厥人來勢洶洶,直奔著涇陽縣來了,但是他們始終沒能跨過渭水一步,沒有進入到李複的封地範圍內。
“大安宮那邊情況怎麽樣了?”李複問道。
大安宮的工地上一直都在忙活呢,即便是跟突厥人打仗期間,也沒有停下。
那地方早點忙完,太上皇就能早點遷移過去,對於李世民來說,也能了卻一樁心事。
李世民目光越發的堅定。
“等著吧,咱們後會有期。”
突厥人走了,涇陽縣境內的兵,也要撤了。
李複是隨著李世民的隊伍一同回長安。
他到時想要留在涇陽縣幾天,畢竟這段日子,涇陽縣這邊的人也是提心吊膽的,他的家底可還在這邊呢,不回家看看,他也放心不下。
至少得知道家裏是個什麽情況。
他人在軍中,老周他們的信,是送不進來的。
因此,家裏的事情,李複也就無從得知了。
從涇陽縣回長安,路上便隻是他們幾個人,然後便是李五他們幾個護衛。
“涇陽縣也是經曆過兩次突厥兵臨的地方了。”李世民說道:“雖然都沒有大規模的打起來,但是突厥人在大唐的地界上,也並不老實,這一次,誅殺了他們三千人,也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那頡利一心想著跟咱們要錢,要糧食,這回把他的囂張氣焰打回去了,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得安安分分的在草原上,不會再南下襲擾咱們了。”
“是啊,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有了時間,我們就有了治理國家的機會。”房玄齡應聲:“咱們大唐就能夠恢複國力,恢複民力。”
“若非一戰大捷,不知要送出多少東西,才能滿足頡利的胃口,對於大唐來說,是屈辱啊,本來,我已經想好了,忍辱負重,以一時的屈辱,換取長久的和平,如今看來,就像涇陽郡王所說的這般,凡事有了突破,往後,可就大不一樣了。”
“朕在外麵走這一趟,看看這邊的情況,其實,也不僅僅隻是這邊,從大業年,到如今,武德九年,天下戰事不斷,咱們也說了無數次,百姓渴望安定,想要安定,偃武修文,瞧瞧這地上的骸骨......”
李世民瞧著眼前的場景,再次感慨。
“治理國家,千頭萬緒,倒不如從眼前開始。”
“陛下是打算.......”房玄齡看向李世民。
“打獵,本來是為了訓練軍士,可是現在畢竟天下統一了,天下統一,就是天下太平,可是十幾年過去了,依舊是骸骨遍野,這不是太平景象,難免讓人心生悲痛啊。
回去,我要下詔,收骸骨。”
這是朝廷要向老百姓們表決心了。
突厥人退了,朝廷那邊不管怎麽忙碌,李複都沒管,那也不是他該管的事情,他自己的事兒還沒忙完呢。
回到長安之後,他被李世民帶回了宮中,在路上說起收骸骨的事兒,他要與群臣討論,還要辦法會。
商議完之後,李複才匆匆回了涇陽王宅。
家裏的人都擔心壞了,李複領兵出去多久,老趙心裏就擔心了多久。
那畢竟是戰場,戰場上刀槍無眼的,自家郎君又沒有武藝傍身,全靠著護衛保護周全。
要是磕著碰著,傷著蹭著,那得多遭罪啊。
尉遲恭帶人在涇河穀埋伏突厥人大勝的消息傳回長安城,長安城的百姓們也知道了這一好消息,王宅中的人自然也就知道了。
自家郎君他們打了勝仗,這是好事,但是他們關心的不是這個,而是他們家小郎君是否平安。
自家郎君平安,對他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今日李複回長安,到了長安之後也著人回宅子裏送信,告訴老趙今天在宮中議事完畢之後他就能回家。
老趙帶著宅子裏的一幫人,趕緊將大門內外重新灑掃一番,而後宅子裏也都灑掃的幹幹淨淨,即便是早上的時候宅子裏的仆役們這些事情都已經做過了,但是自家郎君回來,他們還是仔細的又重新灑掃了一遍。
當李複回來的時候,剛剛走到坊門口,涇陽王宅的仆從遠遠的望著,就趕緊上前迎接李複,另外還有其他人回去報信。
自家郎君回來了。
涇陽王府的大門敞開,老趙帶著府上的人,都在盼望著李複回家。
李複騎著高頭大馬,宅子裏的仆從為他牽馬,一同回家。
到了家門口,李複翻身下馬。
“恭迎郎君回家。”
“郎君。”老趙上前,拱手行禮。
“整這麽大陣仗?”李複笑道:“老趙啊老趙,有心了。”
“郎君為大唐征戰,凱旋而歸,身為涇陽王宅的人,我們也為郎君高興。”老趙說道:“郎君,請。”
李複臉上掛著笑意,在眾人的簇擁下,回到了家裏。
家裏也準備了豐盛的菜肴,為李複接風洗塵。
真別說,在家裏,才能吃上一頓像模像樣的飯。
這些日子在軍中,吃的東西,還真是粗糙。
但是連尉遲恭這個大總管,都跟將士們一同吃大鍋飯,更別說他這個副總管了。
在吃的上,著實讓李複腦殼疼。
食不下咽,但是不吃吧,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李複回家之後的第一頓飯,吃的是狼吞虎咽。
回到長安城了,心情也放鬆下來了,所謂的渭水之盟的,也被一戰扭轉了結局,突厥人退了,接下來,也就不用擔心北方草原上的事情了。
安安穩穩的掙錢,發展自家莊子上,這才是正道。
明年改年號,一改年號,就離著蝗災不遠了。
晚上吃飽喝足,李複來到書房,老趙將最近莊子上和宅子裏的事情一一匯報給李複。
家具作坊那邊收了不少錢,但是涇陽縣那邊,因為跟突厥人打仗的事情,原本已經開工了,但是中間停下了,現在突厥人退回草原了,蓋房子的事情也能繼續下去了,將人再重新招回來就是了。
突厥人來勢洶洶,直奔著涇陽縣來了,但是他們始終沒能跨過渭水一步,沒有進入到李複的封地範圍內。
“大安宮那邊情況怎麽樣了?”李複問道。
大安宮的工地上一直都在忙活呢,即便是跟突厥人打仗期間,也沒有停下。
那地方早點忙完,太上皇就能早點遷移過去,對於李世民來說,也能了卻一樁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