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內憂外患?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紙作坊?清醬?”李淵好奇了:“這倆還真是一點都不挨著。”
“這不重要,反正,都在研究中,這倆作坊啊,就算是建好了,暫時也不掙錢,但是能解決很多就業問題。”李複說道。
“就業?”
這對於李淵來說,是個新鮮詞。
“就是就某種行業賺錢的意思,說白了,就是給老百姓提供一個賺錢的活兒,他們在作坊裏幹活,掙錢,收入就提高了,家裏的日子就過得好了,日子過好了,他們就願意生孩子,就養活的起孩子了,這樣,莊子上的人口,也就會越來越多了。
其實目的都是一樣的,讓百姓過好日子。”
李淵點點頭,理解了李複的話。
“如此看來,你在莊子上砸錢折騰,也是為了大唐好。”李淵感慨說道:“若是朝中的人,都與你一樣,懷著這樣一顆心,那咱們大唐,何愁不興旺啊。”
李複眼神裏帶著笑意。
要的就是您這句話啊。
“是啊,咱們大唐立國,也才九年,接過了前隋的爛攤子,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啊。”李複臉上故作憂愁:“可謂是內憂外患啊。”
“內憂外患?外患是突厥,這內憂,又從何處而來啊?”李淵疑惑道。
他在位的時候,可沒有覺得有什麽內憂,朝堂上的諸位臣子,都忠心的很。
“內憂也起於外患啊。”李複說道:“叔,當初您執政的時候,北方突厥人反反複複,總是南下侵犯咱們大唐,因為咱們大唐國力衰弱,每次都是給他們金銀財帛和糧食,將他們給搪塞回去,這一給,就是很多年。
可是,每年都給,也不見突厥人信守承諾,與咱們大唐互不侵犯不是,就這短短一年之內,他們已經兵臨長安兩次了,兩次啊。”
“這兩次,侄兒都親身參與進去過。”李複感慨說道:“結果是好的,但是這當中凶險,卻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不是每一次,咱們的運氣都這麽好啊。”
“總不能每一次都這般應對突厥,咱們大唐的國庫很受傷啊,那都是咱們大唐百姓的賦稅啊,除卻供養朝中袞袞諸公之外,這些錢,最是應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此,大唐方可強盛,太上皇與陛下,亦能成為青史留名的明君,賢君。”
李淵最是知道國庫的情況,畢竟,那些分封出去的爵位,靠著國庫供養的勳貴,國庫的錢,都是他賞賜出去了。
李複這樣一說,他心裏跟明鏡似的。
朝堂要運轉,要做事情,哪兒能離得開錢?
想要國庫充足,無非便是開源節流。
國庫錢財,多依靠百姓稅收........
問題就回到了李複說的,令大唐人口增加的問題了。
至於節流。
李淵微微蹙眉,內廷縮減開支,裁撤宮女......
這是一個辦法,隻是,他心裏,不太願意接受這個辦法。
他已經太上皇了,已經退位了,若是連身邊侍奉的宮女都要裁撤,那他還有個太上皇的樣子嗎?
李淵臉上略帶笑意,看向李複。
“啊,我知道你今日是想來說什麽了。”李淵一臉我看穿你的得意表情:“你啊,是給你二哥來當說客來了。”
李複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叔,小侄這點小聰明在您麵前,真是一點都不夠看啊。”李複嘿嘿笑著。
李淵指著李複,臉上得意神色更甚。
他隻是退位了,又不是傻了,人老了而已,腦子還沒有不靈光。
“二哥就此事,跟嫂子和幾位朝臣都商議過,宮中裁撤三千宮女,放出宮去,許她們婚配成家,十年的時間,這三千宮女,能為大唐增添多少人口.......”李複掰著手指頭算:“十年,就算一個宮女生三個孩子,那便是九千人啊。”
李淵沉思一會兒,點點頭。
是這麽個道理。
“這便是你說的,人口問題,人多了,稅收便多了,國力便能增長恢複,到時候,大唐可以有更多辦法,更好的解決外患,那你說的內憂呢?”李淵問道。
他更在意這個問題。
畢竟,突厥的事情,都是很多年積累下來的了,這麽多年過去了,沒能更好的解決,而在這麽多年的時間裏,李淵也是一門心思的,應對中原的事情。
所以,他的重點,還是在內而不在外。
“叔,這兩天,裴相一直來您這邊,陪著您吧?”李複問道。
李淵點點頭:“是啊,他是經常過來啊,這你也知道,朕身邊的這幫老臣啊,現如今,能陪著朕的,也就隻有他們了,人老了,很多地方啊,摻和不進去了。”
“宮中要裁撤宮女的事情,裴相他們是什麽意見?老臣們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宮中事,也關乎到天下事,有分歧,這很正常,甚至說是吵起來,也再正常不過了,朝堂上哪天不吵架,爭著爭著,解決的辦法不就出來了嘛。”李複笑道。
“你所說的內憂,是指的,那幫老臣與其他支持內廷裁撤宮女的人,持相反的意見,因此而導致的爭執?”李淵看著李複,詢問自己的疑惑。
“僅僅隻是這個問題的話,這就不是問題了。”李複說道:“叔,您應該清楚,那些老臣們,目的是什麽。”
他們不是站在李淵身邊,支持李淵,而是站在他們自己的利益這一邊,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
誰能幫助他們保有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支持誰。
從當初隋末爭天下,他們站隊李家,到後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爭,他們站隊,所有的指向性,都是合乎自家利益。
“身為大唐的臣子,他們應該站在什麽樣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他們做事,是該為了自己,還是該為了國家。”李複說道:“小侄雖然是在鄉野長大,但是也懂得一句話,在其位,謀其政,人在什麽樣的位置上,就應該做對得起這個位置的事。”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杆秤,為公,還為私,對於官員來說,這很重要,對國家來說,很重要,對百姓來說,更重要。”李複神色嚴肅的說道。
“這不重要,反正,都在研究中,這倆作坊啊,就算是建好了,暫時也不掙錢,但是能解決很多就業問題。”李複說道。
“就業?”
這對於李淵來說,是個新鮮詞。
“就是就某種行業賺錢的意思,說白了,就是給老百姓提供一個賺錢的活兒,他們在作坊裏幹活,掙錢,收入就提高了,家裏的日子就過得好了,日子過好了,他們就願意生孩子,就養活的起孩子了,這樣,莊子上的人口,也就會越來越多了。
其實目的都是一樣的,讓百姓過好日子。”
李淵點點頭,理解了李複的話。
“如此看來,你在莊子上砸錢折騰,也是為了大唐好。”李淵感慨說道:“若是朝中的人,都與你一樣,懷著這樣一顆心,那咱們大唐,何愁不興旺啊。”
李複眼神裏帶著笑意。
要的就是您這句話啊。
“是啊,咱們大唐立國,也才九年,接過了前隋的爛攤子,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啊。”李複臉上故作憂愁:“可謂是內憂外患啊。”
“內憂外患?外患是突厥,這內憂,又從何處而來啊?”李淵疑惑道。
他在位的時候,可沒有覺得有什麽內憂,朝堂上的諸位臣子,都忠心的很。
“內憂也起於外患啊。”李複說道:“叔,當初您執政的時候,北方突厥人反反複複,總是南下侵犯咱們大唐,因為咱們大唐國力衰弱,每次都是給他們金銀財帛和糧食,將他們給搪塞回去,這一給,就是很多年。
可是,每年都給,也不見突厥人信守承諾,與咱們大唐互不侵犯不是,就這短短一年之內,他們已經兵臨長安兩次了,兩次啊。”
“這兩次,侄兒都親身參與進去過。”李複感慨說道:“結果是好的,但是這當中凶險,卻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不是每一次,咱們的運氣都這麽好啊。”
“總不能每一次都這般應對突厥,咱們大唐的國庫很受傷啊,那都是咱們大唐百姓的賦稅啊,除卻供養朝中袞袞諸公之外,這些錢,最是應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如此,大唐方可強盛,太上皇與陛下,亦能成為青史留名的明君,賢君。”
李淵最是知道國庫的情況,畢竟,那些分封出去的爵位,靠著國庫供養的勳貴,國庫的錢,都是他賞賜出去了。
李複這樣一說,他心裏跟明鏡似的。
朝堂要運轉,要做事情,哪兒能離得開錢?
想要國庫充足,無非便是開源節流。
國庫錢財,多依靠百姓稅收........
問題就回到了李複說的,令大唐人口增加的問題了。
至於節流。
李淵微微蹙眉,內廷縮減開支,裁撤宮女......
這是一個辦法,隻是,他心裏,不太願意接受這個辦法。
他已經太上皇了,已經退位了,若是連身邊侍奉的宮女都要裁撤,那他還有個太上皇的樣子嗎?
李淵臉上略帶笑意,看向李複。
“啊,我知道你今日是想來說什麽了。”李淵一臉我看穿你的得意表情:“你啊,是給你二哥來當說客來了。”
李複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叔,小侄這點小聰明在您麵前,真是一點都不夠看啊。”李複嘿嘿笑著。
李淵指著李複,臉上得意神色更甚。
他隻是退位了,又不是傻了,人老了而已,腦子還沒有不靈光。
“二哥就此事,跟嫂子和幾位朝臣都商議過,宮中裁撤三千宮女,放出宮去,許她們婚配成家,十年的時間,這三千宮女,能為大唐增添多少人口.......”李複掰著手指頭算:“十年,就算一個宮女生三個孩子,那便是九千人啊。”
李淵沉思一會兒,點點頭。
是這麽個道理。
“這便是你說的,人口問題,人多了,稅收便多了,國力便能增長恢複,到時候,大唐可以有更多辦法,更好的解決外患,那你說的內憂呢?”李淵問道。
他更在意這個問題。
畢竟,突厥的事情,都是很多年積累下來的了,這麽多年過去了,沒能更好的解決,而在這麽多年的時間裏,李淵也是一門心思的,應對中原的事情。
所以,他的重點,還是在內而不在外。
“叔,這兩天,裴相一直來您這邊,陪著您吧?”李複問道。
李淵點點頭:“是啊,他是經常過來啊,這你也知道,朕身邊的這幫老臣啊,現如今,能陪著朕的,也就隻有他們了,人老了,很多地方啊,摻和不進去了。”
“宮中要裁撤宮女的事情,裴相他們是什麽意見?老臣們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宮中事,也關乎到天下事,有分歧,這很正常,甚至說是吵起來,也再正常不過了,朝堂上哪天不吵架,爭著爭著,解決的辦法不就出來了嘛。”李複笑道。
“你所說的內憂,是指的,那幫老臣與其他支持內廷裁撤宮女的人,持相反的意見,因此而導致的爭執?”李淵看著李複,詢問自己的疑惑。
“僅僅隻是這個問題的話,這就不是問題了。”李複說道:“叔,您應該清楚,那些老臣們,目的是什麽。”
他們不是站在李淵身邊,支持李淵,而是站在他們自己的利益這一邊,想要維護自己的利益。
誰能幫助他們保有他們的利益,他們就支持誰。
從當初隋末爭天下,他們站隊李家,到後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爭,他們站隊,所有的指向性,都是合乎自家利益。
“身為大唐的臣子,他們應該站在什麽樣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他們做事,是該為了自己,還是該為了國家。”李複說道:“小侄雖然是在鄉野長大,但是也懂得一句話,在其位,謀其政,人在什麽樣的位置上,就應該做對得起這個位置的事。”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杆秤,為公,還為私,對於官員來說,這很重要,對國家來說,很重要,對百姓來說,更重要。”李複神色嚴肅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