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裏有錢,還怕沒底氣嗎?


    即便是現在內廷把大安宮的宮女全撤走了又如何?


    太上皇有錢啊,花錢再招啊。


    自己的錢花出去了,誰也管不著。


    李淵的日子過的更舒心了。


    侄兒給他送錢,兒子給他送女人,又要遷移到新的宮殿中。


    至於那幫老臣,不管說什麽了,李淵的回應就隻有一套說辭。


    他已經退位了,是太上皇了,前朝的事情,他管不著,他就隻管管大安宮的事情就是了。


    大安宮,一個養老的地方,又能有什麽大事呢?


    裴寂依舊是隔三差五的就進宮去找李淵。


    因為內廷裁撤宮女的事兒,他在李世民麵前吃了大虧,也是被李世民給惦記上了,他心裏有種不好的感覺。


    於是,他就隻能趕緊繼續抱緊李淵的大腿了。


    自從李複成了涇陽郡王之後,從春天到如今入了冬,莊子上都沒再發生什麽事情,尤其是跟隔壁莊子的爭端,對方也不敢有什麽動靜了。


    李複是平民的時候,他們敢欺負欺負人,李複成了大唐的郡王,他們要是還敢鬧事,那就是嫌命長了。


    別說一個莊子的主事的,現在就算是見了他們主家,裴家的人,見到李複也得規規矩矩的行禮。


    在太極宮遇到裴寂的時候,那老登再怎麽看不慣李複,麵上也不敢表露出什麽來。


    就這節骨眼,裴家上趕著去得罪朝中新貴,是嫌棄自己在朝堂上日子過的太舒坦了嗎?


    眼下,他們那些武德老臣,在抱團。


    李世民要拾掇的,都是那些武德年間封出去的,沒有功勞,隻有名頭的勳貴,自然,他們在朝中也沒有什麽權利,以往靠著李淵的賞賜生活。


    現在李世民要砍掉這些賞賜,他們心中自然是不願意的。


    隻是,即便是不願意,他們在朝堂上也沒有話語權。


    權利就那麽多,在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後,該分給誰的,都都已經分完了。


    那些有名無實的勳貴,就要走走門路了。


    新貴們都是站在皇帝一邊的,他們,就隻能去找那些老臣子了。


    如今長安城中,雖然還沒有到元日,但是勳貴們之間的走動,可比元日的時候,更熱鬧。


    涇陽縣莊子上,李複正在新蓋好的作坊裏巡視。


    這邊工匠都已經撤了,也算是趁著上凍之前,把活都攆出來了。


    馬十三已經從長安城回到了莊子上,莊子上蓋的那些宅子裏,也有他的一棟,他將家裏人也接過來了,作坊不忙的時候,他每天都回家住,作坊這邊事情多的時候,他就住在作坊裏了。


    “殿下,您交給屬下的醬油釀造的方子,屬下已經著人去按照方子上的原料準備了,隻是若是發酵的話,恐怕這時候天氣寒冷,不一定能成。”馬十三說道。


    李複總共給了他三張釀造醬油的方子。


    “專門發酵的屋子裏不是通了地龍嗎?冬日的話,地龍熱起來,屋子裏就暖和了。”李複說道:“到了冬日,大家沒多少活做,看看莊子裏誰家肯上山砍柴,收些柴回來,也算是多給他們一個賺錢的門路了,往後再賣柴賣炭,用不著到長安城去了。”


    莊子上,不管是變蛋作坊還是現在嚐試釀造醬油的作坊,都需要大量的用到鹽。


    之前變蛋作坊用的鹽,都是從外麵買回來大量的粗鹽,回來自家用石臼再搗一遍,再篩出來。


    因為不是直接放到飯菜裏,隻是作為原材料醃製變蛋,所以,品質好壞,也就那樣了。


    但是醬油就不一樣了。


    醬油的原材料,需要用精細一些的鹽。


    因此,隻是買回來那些大塊的粗鹽再搗碎,就達不到要求了。


    大唐主要的鹽也是因地製宜,靠海用海鹽,內地的是井鹽和池鹽。


    大唐如今有池鹽十八處,汾州府蒲州池鹽產量最大,主要供應了長安,汾州府鹽池也被稱為兩池,也就是河東鹽池。


    這是國之大寶,河東鹽池也有千古中條一池雪的說法。


    初製的食鹽當中有很多雜質。


    多是從鹽湖鹵水池中撈出的自然結晶食鹽,塊狀,發黃,又苦又澀,被叫做石鹽。


    這種鹽,在沒有去除雜質的製鹽技術之前,也是人們能夠利用的主要食鹽資源。


    市麵上的“精鹽”也是相當珍貴的。


    在北魏時期,開始了引水曬鹽,通過日光,風力等自然手段蒸發鹵水,這是曬鹽法在世界上最早的應用。


    人的日常飲食是離不開鹽的,大唐的軍隊中,以醬菜和醋布作為鹽的替代品,在煮飯的時候,隨之一起放進鍋裏調味。


    李複嚐過那種味道,反正他是吃不下去的。


    家裏廚房裏的鹽,也都是買回來之後,自家偷摸再進行二次加工,李複才會用的。


    那也僅僅隻是給他這個一家之主做飯的時候,才會用自家二次加工的精鹽。


    現在的大唐對鹽是不收稅的,隻要地方上每年將一定數量的鹽當成貢品,運送到長安即可,這種寬鬆的管理製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對現在製鹽技術的發展。


    想起了鹽的事情,李複倒是覺得,有可以施為的餘地。


    從春秋時期,官方就對食鹽有管製,私自製鹽是違法的。


    但是私鹽這種東西,卻也是屢禁不止。


    大唐朝廷對於鹽利的支配權,主要集中在官府手上,而朝廷又對鹽業施行專賣製度,因此,如今的鹽商大都是官府的“私商”。因為規定鹽為官府壟斷經營,在各地設有鹽課司,由都鹽鐵使、戶部尚書等官領之。


    由於官府對鹽業的壟斷,各地鹽課收入往往占當地財政收入的絕大部分,從而成為一筆巨大的財富,所以,朝廷不收鹽稅。


    但是,這當中的利益,卻是肥了一大幫人。


    如今大唐管鹽的有兩類人,但是這兩類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背後全是世家。


    畢竟這麽大的利益,世家能不捏在手裏?


    所以說白了,世家對整個大唐的鹽的控製力和支配力極強,他們從中能撈多少,皇帝也不清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錢富貴er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錢富貴er並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