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聖人的話對嗎?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院子裏安靜了下來,但是外麵依舊有燈火。
主人家安然入睡,院子裏的護衛卻是不敢懈怠,不僅僅是李複宅子裏的護衛,還有從宮中來的金吾衛,都兢兢業業的在院子內外,宅子內外,值守巡邏,保證整個院子的安全。
李複這個郡王也跟著享受了一把待遇。
次日清晨一早。
三個孩子起的比李複都早,在宮女丫鬟的服侍下穿戴整齊後,便出了房間在院子裏鬧騰著玩耍。
這個年紀的孩子,脫離了宮中嚴格的管束,本性還是天真爛漫活潑的。
當李複出了房間之後,見到滿院子撒歡的這三個孩子,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才是這個年紀該有的色彩。
而不是平日裏的小大人。
尤其是李承乾,他已經有了不屬於這個年紀的成熟心態了。
皇家出身的孩子,必定是早熟的,即便不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那不同尋常的環境中,心智也並非尋常孩子可比的。
“承乾,青雀,麗質。”李複喚了一聲。
“王叔。”
三個孩子見到李複出來,紛紛奔向了李複的身邊。
“什麽時候起來的?”李複問道。
“起來有一會兒了,等著王叔一起用早膳呢。”李承乾說道。
“行,走,咱們去前廳,用早飯。”李複哈哈一笑,帶著三個孩子往前廳走。
這個點,閻立德早就已經吃完飯去工地了。
昨天陸德明也喝了不少酒,不知道這時候睡醒了沒有。
按理說,以陸德明的年紀,應該不會睡太久。
歲數大了,覺少。
李複吩咐了小桃,讓院子裏的丫鬟們注意著點陸德明,若是他起來了,到時候問問人家是要來廳中用飯呢,還是在自個的房間裏對付著吃兩口。
“王叔,咱們今天要去哪兒玩啊。”李泰好奇的問道。
來了莊子上,總不能一天天還蹲在家裏吧?
可是話又說回來,這涇陽縣的莊子,來的時候在馬車上也見過周圍了,周圍好像也沒有什麽好玩的東西。
也不繁華,也不熱鬧,跟長安城中,那是一天上一個地下。
“今天上午咱們不出門。”李複說道:“昨天你們剛到莊子上,今日可不能玩的太過,何況,陸博士還在,雖然對於你們的課業管的不似在宮中那般嚴格,人家的態度拿出來了,你們做學生的,態度也要拿出來,人與人之間,相互的。”
“你父皇也說過,臣下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君臣可謂一體,君臣之間,相互信任,這是道義。”
“那今日咱們就在宅子裏讀書嗎?”李承乾問道。
“那王叔就跟你們說說今日的安排吧,上午王叔要帶你們親自動手製作一樣吃食,下午午休過後,你們要讀書,聽陸博士講一個時辰的課業,之後剩下的時間,就是休息了。”
“也就是說,我們今日的課業,就隻有一個時辰。”李承乾聞言,眼睛一亮。
這比起在宮中,上午學晚了下午學,可要輕鬆多了。
李承乾身為太子,課業之重,常人無法想象,讀書,習武,君子六藝,一樣也不能落下。
“沒錯,正兒八經的聽課時間,就隻有一個時辰,但是你們要跟王叔保證,這一個時辰的時間,要專心,要集中注意力。”李複說道:“什麽時間,做什麽事情,不可分心,不可糊弄,我會讓人告訴陸博士,準備一個時辰的課程,若是這一個時辰內,因為你的分心,心不在焉而講不完。
那這一個時辰,可就不是一個時辰了。
至於陸博士尋常時候是如何講課,一個時辰要學多少,我想,你們心裏也比我清楚吧。”
李複的語氣認真,態度也認真,看著三個孩子。
三個孩子點點頭,認真應聲。
就隻有一個時辰而已,對他們來說,這不算什麽。
“好,那既然你們應下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走吧,王叔帶你們去廚房。”李複笑道。
宅子裏廚房的院子很大,如今宅子裏人手多,廚房也不指望一個廚子忙活了,一個大廚,還有幾個幫廚,逢年過節實在是忙的話,還會有其他院子裏的人來幫忙。
今日,李複隻讓廚房留了兩個人在一邊伺候。
按照李複所說的,將東西都準備齊全,他要帶著三位小殿下來廚房這邊,親自動手。
以前也不是沒進過廚房的院子,當初在長安城涇陽王宅的時候,不就親手做過糖葫蘆。
“王叔問你們,君子遠庖廚,是出自哪裏,又是什麽意思呢?”李複看向仨孩子。
“我知道,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李泰說道:“是孟子勸誡齊宣王實行仁術。”
李複點點頭。
其實,他也不知道這句話出自哪兒,就問問而已。
但是李泰這小子行啊,在文學上有奇才,難怪曆史上李世民讓他建文學館呢。
這孩子,打小在讀書背書上就有些天賦在身上的。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李承乾也說道。
“恩,但是孟子真正要講的,是實施仁政,他所奉行的是反對霸權主義的儒學,不講霸道,而講王道,也就是,不講武力,靠軍事力量,靠戰爭稱霸天下,而是講用道德,靠教化的力量,靠仁政統一天下,使天下人心歸服。”
三個孩子認真聽著,也認真點頭。
對,老師也是這麽說的。
“別光點頭啊,你們自己覺得如何?承乾,你是太子,你說說,孟夫子說的對嗎?”李複問道。
這就是他給李承乾拋出的第一個考驗。
看看這娃,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是否敢於去反思所謂的“聖人之道”是不是準確無誤的。
前人的話,前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可聽從,可汲取的道理。
但是,不一定全是對的。
不然最後統一天下的為什麽是秦國而不是齊國呢。
李承乾一愣。
還沒有人問過他這種問題呢。
孟子,亞聖,聖人之道,對還是不對?
主人家安然入睡,院子裏的護衛卻是不敢懈怠,不僅僅是李複宅子裏的護衛,還有從宮中來的金吾衛,都兢兢業業的在院子內外,宅子內外,值守巡邏,保證整個院子的安全。
李複這個郡王也跟著享受了一把待遇。
次日清晨一早。
三個孩子起的比李複都早,在宮女丫鬟的服侍下穿戴整齊後,便出了房間在院子裏鬧騰著玩耍。
這個年紀的孩子,脫離了宮中嚴格的管束,本性還是天真爛漫活潑的。
當李複出了房間之後,見到滿院子撒歡的這三個孩子,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才是這個年紀該有的色彩。
而不是平日裏的小大人。
尤其是李承乾,他已經有了不屬於這個年紀的成熟心態了。
皇家出身的孩子,必定是早熟的,即便不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那不同尋常的環境中,心智也並非尋常孩子可比的。
“承乾,青雀,麗質。”李複喚了一聲。
“王叔。”
三個孩子見到李複出來,紛紛奔向了李複的身邊。
“什麽時候起來的?”李複問道。
“起來有一會兒了,等著王叔一起用早膳呢。”李承乾說道。
“行,走,咱們去前廳,用早飯。”李複哈哈一笑,帶著三個孩子往前廳走。
這個點,閻立德早就已經吃完飯去工地了。
昨天陸德明也喝了不少酒,不知道這時候睡醒了沒有。
按理說,以陸德明的年紀,應該不會睡太久。
歲數大了,覺少。
李複吩咐了小桃,讓院子裏的丫鬟們注意著點陸德明,若是他起來了,到時候問問人家是要來廳中用飯呢,還是在自個的房間裏對付著吃兩口。
“王叔,咱們今天要去哪兒玩啊。”李泰好奇的問道。
來了莊子上,總不能一天天還蹲在家裏吧?
可是話又說回來,這涇陽縣的莊子,來的時候在馬車上也見過周圍了,周圍好像也沒有什麽好玩的東西。
也不繁華,也不熱鬧,跟長安城中,那是一天上一個地下。
“今天上午咱們不出門。”李複說道:“昨天你們剛到莊子上,今日可不能玩的太過,何況,陸博士還在,雖然對於你們的課業管的不似在宮中那般嚴格,人家的態度拿出來了,你們做學生的,態度也要拿出來,人與人之間,相互的。”
“你父皇也說過,臣下輔佐君王治理天下,君臣可謂一體,君臣之間,相互信任,這是道義。”
“那今日咱們就在宅子裏讀書嗎?”李承乾問道。
“那王叔就跟你們說說今日的安排吧,上午王叔要帶你們親自動手製作一樣吃食,下午午休過後,你們要讀書,聽陸博士講一個時辰的課業,之後剩下的時間,就是休息了。”
“也就是說,我們今日的課業,就隻有一個時辰。”李承乾聞言,眼睛一亮。
這比起在宮中,上午學晚了下午學,可要輕鬆多了。
李承乾身為太子,課業之重,常人無法想象,讀書,習武,君子六藝,一樣也不能落下。
“沒錯,正兒八經的聽課時間,就隻有一個時辰,但是你們要跟王叔保證,這一個時辰的時間,要專心,要集中注意力。”李複說道:“什麽時間,做什麽事情,不可分心,不可糊弄,我會讓人告訴陸博士,準備一個時辰的課程,若是這一個時辰內,因為你的分心,心不在焉而講不完。
那這一個時辰,可就不是一個時辰了。
至於陸博士尋常時候是如何講課,一個時辰要學多少,我想,你們心裏也比我清楚吧。”
李複的語氣認真,態度也認真,看著三個孩子。
三個孩子點點頭,認真應聲。
就隻有一個時辰而已,對他們來說,這不算什麽。
“好,那既然你們應下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走吧,王叔帶你們去廚房。”李複笑道。
宅子裏廚房的院子很大,如今宅子裏人手多,廚房也不指望一個廚子忙活了,一個大廚,還有幾個幫廚,逢年過節實在是忙的話,還會有其他院子裏的人來幫忙。
今日,李複隻讓廚房留了兩個人在一邊伺候。
按照李複所說的,將東西都準備齊全,他要帶著三位小殿下來廚房這邊,親自動手。
以前也不是沒進過廚房的院子,當初在長安城涇陽王宅的時候,不就親手做過糖葫蘆。
“王叔問你們,君子遠庖廚,是出自哪裏,又是什麽意思呢?”李複看向仨孩子。
“我知道,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李泰說道:“是孟子勸誡齊宣王實行仁術。”
李複點點頭。
其實,他也不知道這句話出自哪兒,就問問而已。
但是李泰這小子行啊,在文學上有奇才,難怪曆史上李世民讓他建文學館呢。
這孩子,打小在讀書背書上就有些天賦在身上的。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李承乾也說道。
“恩,但是孟子真正要講的,是實施仁政,他所奉行的是反對霸權主義的儒學,不講霸道,而講王道,也就是,不講武力,靠軍事力量,靠戰爭稱霸天下,而是講用道德,靠教化的力量,靠仁政統一天下,使天下人心歸服。”
三個孩子認真聽著,也認真點頭。
對,老師也是這麽說的。
“別光點頭啊,你們自己覺得如何?承乾,你是太子,你說說,孟夫子說的對嗎?”李複問道。
這就是他給李承乾拋出的第一個考驗。
看看這娃,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是否敢於去反思所謂的“聖人之道”是不是準確無誤的。
前人的話,前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可聽從,可汲取的道理。
但是,不一定全是對的。
不然最後統一天下的為什麽是秦國而不是齊國呢。
李承乾一愣。
還沒有人問過他這種問題呢。
孟子,亞聖,聖人之道,對還是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