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複也是有真本事,經過這麽長時間的相處,閻立德哪兒還看不出來啊,從修繕大安宮,到現如今這莊子上的種種。


    若他隻是個靠著身份混爵位,混官職的人,那陛下也不會如此看重他了。


    當今的陛下,眼睛可亮著呢。


    與太上陛下可是大不相同的。


    如此看來,將來的涇陽王,更會前途無量啊。


    太子少傅,等到太子登基成為皇帝,他就是帝師,在朝中地位,就更加尊崇了。


    閻立德放下書信,臉上露出笑容。


    與涇陽王交好,一點都不虧啊。


    自己真是走了運了。


    長安城,最近李世民在宮中見到陸德明,總覺得陸德明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樣了。


    這天,陸德明在動工給太子講完學之後,收拾了東西,正要離開,李世民帶著人過來了。


    李世民還是會偶爾來東宮,看看李承乾上課的情況如何的。


    當了皇帝之後,他心中更是重視起了對太子的培養。


    他是一心想要避免將來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誰讓自己在玄武門,開了個不好的頭呢。


    如同李複所說,盡心盡力培養太子,讓太子的地位穩固,穩固到讓其他皇子生不出不該有的心思,或許將來就能避免兄弟相爭,也就不會兄弟相殘了。


    天家兄弟之間親情淡薄,無非是因為大位之爭,倘若沒有可爭的餘地,是否就會好一些呢?


    所以,如今李世民對李承乾的教育和培養,更加上心了。


    “臣參見陛下。”陸德明見到李世民,趕忙行禮。


    “陸博士無需多禮,今日太子的課業如何?”李世民問道。


    “和往常一樣,太子殿下依舊刻苦用功,無不妥之處。”陸德明說道。


    “恩,太子和往常一樣,但是陸博士你,朕這段時日,觀陸博士,怎麽感覺陸博士比以往,憔悴了不少?”李世民好奇的問道:“陸博士這段時間,在忙活什麽?”


    李世民可是聽國子監的人說了,說以前陸德明到國子監授課的時候,從來不會講聖人先賢以外的東西,如今,也給國子監的學生們,講起了耕種什麽的。


    李世民也好奇啊,難不成,去了一趟涇陽縣的莊子上,這陸德明,也改了性子了?


    “回陛下,臣不敢撒謊,臣最近在家裏,平整了後院,在家種地呢。”陸德明拱手說道。


    李世民愣住了。


    種地?


    誰?


    陸德明?


    國子博士陸德明,大儒,讀書人,研究學問的。


    在家種地?


    這李複的莊子上,這麽邪門嗎?


    誰去了都得種地。


    讓孩子們種地體驗民生之艱辛也就罷了。


    這陸德明都七十了!老頭子一個了,這老胳膊老腿的,李複也敢讓他去莊子上體驗種地?


    是真不怕陸德明把自己栽地裏去?


    那天李複進宮,就應該好好問問他,在莊子上怎麽折騰人的。


    “陸愛卿,你說什麽?你在家種地?”李世民再次詢問。


    “是,臣在家裏,將家裏後院的空地平整出來,臣在家裏,親自耕種。”陸德明拱手說道。


    “以陸愛卿的年歲,回家本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為何要在家中,親自耕種呢?”李世民問道。


    “回陛下,臣親自去做了,也就更能理解,百姓維生之艱了,聖人之道,非在書中,而在現實。”陸德明說道:“臣親自體會,至於說,臣如今的年歲,當初在涇陽縣的時候,涇陽王殿下帶著三位小殿下在田中勞作,臣原本也想一起來著,隻是後來被涇陽王殿下拒絕了,臣明白,涇陽王殿下是擔心臣出事。


    但是,後來臣一打聽,那在田中勞作的老翁,比臣還要年長兩歲。”


    這件事,給了陸德明很大的觸動。


    所以,他也要嚐試著自己在家耕種,後院的地,雖然沒有那麽大,但是他要親力親為,以自身做榜樣,如此在授課的時候,他的言論,也就足夠有重量了。


    另外,陸德明思考李複的話,聖人之道,對內,對外,是否是一樣的。


    李複說,對外,對異族,不可用聖人之道,因為異族不認。


    他想了很久,覺得,李複說的是對的。


    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文化。


    戰爭,打到最後,輸贏,也是文化的存亡。


    異族禍亂中原的時候,他們是會把他們的文化,帶到中原的,若是中原不抵,豈不是要被外族斷了中原的文化之根?


    那不行!


    設想到聖人之道的存亡,陸德明就更是覺得自己肩上擔著重要的擔子,有萬斤重。


    儒道若要長興,那必定要順應時代而做出對應的改變,而不是一直照搬先賢。


    文化思想,也是要順勢而為的。


    這些都是陸德明自己在家一邊種地一邊思索出來的。


    也就是,聖人傳承下來的道理,要研究,而時代的變化,也要研究。


    二者結合,才是最合適的,並不能照搬。


    什麽都照搬,那就是紙上談兵,會敗的。


    “臣觀百姓生活,有所感慨,因此,才會想著在自家種種地,親身體會。”陸德明說道:“國子監的學生,讀書人,什麽都很好,但是,始終是少了幾分尋常的人情味兒,隻是嘴上說著體惜民生之艱難,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去體驗過呢?”


    “未曾體驗過,將來入仕,入朝為官,也是高高在上的官員,朝廷的政令,法度,也是高高在上的,於百姓而言,若不貼切實際,便不算是好的政令。”陸德明說道:“如今朝廷改善法度,政令清明,皆是因為,大唐於大亂之中建立,朝中諸多官員,皆是曆經過天下戰亂,有親身體會之人,若是往後,天下承平,與如今,怕是不一樣了。”


    李世民微微頷首。


    朝堂上的官員,往後十幾年,幾十年,也是會更新迭代的。


    陸德明有此考慮,也是正常。


    隻是如今,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能有如此思考,也是大善。


    “因此,當初臣舉薦涇陽王為太子師,也有如此考慮,涇陽王生長於民間,比起宮中人,朝中官員,更能教導太子,以百姓為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錢富貴er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錢富貴er並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