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萬事開頭難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造民宅跟李複在莊子上給自己蓋豪宅那是兩碼事。
民宅嘛,地基打好了之後,把牆壘起來,最後上梁,屋頂用稻草鋪起來,簡單的房子就這樣搭建好了。
這就能住了,比現在外頭的破爛棚子就強多了。
而且,即便是以前,尋常老百姓們,住的也是這種房子。
這種房子造價低,因為材料隨處可見。
泥土,稻草,最主要的就是用來做房梁的木頭,那也可以自己帶上斧頭去樹林子裏砍。
村裏誰家要蓋房子了,招呼一聲,鄉親父老的幫幫忙,就能把砍好的樹給運回來,多跑個幾趟,那就齊活了。
這年頭誰家過日子,手上沒點手藝,就算是那點手藝不能夠靠著其吃飯,至少顧著自家,給自家幹活是綽綽有餘了。
沒有那麽高的要求。
次日一早,李複和閻立德帶著抽簽的箱子來到了災民這裏。
事情已經跟裏正商議過了,裏正也同意李複的說法。
各家出來一個人,抽簽決定入住房子的順序。
有幸運的,一大家子都活下來的,還有不幸的,就剩下了女人帶著孩子。
也有的,老婆孩子都死了,光棍一個。
不管是一家好幾個人也好,還是一家一個也好,抽簽落定了順序,誰也別說多餘的話。
順序靠後了,那隻能說明是自己手氣不好,怨不得別人。
抓鬮之後的統計,李複就讓伍良夜在這邊看著,讓裏正他們來做了。
裏正是這些人當中最德高望重的,他說的話,這些人都得聽。
房子第一天開始建造,人多到底是效率高,幾棟房子一塊建造,三天就蓋完了六處房子。
隻是這新房子蓋完了,也得先晾上幾天才能住進去。
門窗,家具,都沒有。
就隻是個房子。
但是即便是這樣,也比住棚子要好太多了。
人閑住進去,至於其他東西,往後再慢慢置辦嘛。
在所有人的歡欣雀躍中,第一批人住進了房子裏。
沒有床,李複讓人在屋子裏盤了炕,炕通著正間的鍋台。
晚上,李複等人聚在了營帳裏。
“眼下見著成果了,不管是對於咱們來說,還是對於外頭的百姓來說,都是一件提氣的事啊。”李複笑道:“忙活到今天,我總算是能鬆口氣了。”
主要是百姓的情緒安定下來了,一切都按部就班的發展著。
而且,長安城那邊也送了信過來,調派到這邊的糧食,馬上就要到了。
李複這邊也不會麵臨著糧食用完了,無以為繼的現狀。
“是啊,能鬆口氣了。”閻立德說道:“現在這些人看著,跟之前可是大不一樣了,有生氣兒了。”
早前剛開始來的時候,這邊的災民,麵黃肌瘦的,拿著樹皮草根充饑。
早前誰家孩子要是沒了,那都得趕緊找地方處理了掩埋了。
那周圍的人,看著死了的孩子,眼神都泛著綠光呢,要是不處理了,指不定出什麽事呢。
別說是死了的孩子,就算是活著的,換著孩子吃,那就是鍋裏的一堆肉。
若是糧食不到,李複絲毫不懷疑那天晚上羅家娘子的孩子,會被人給下了鍋。
莫要說肉,這些災民,已經很長時間連油花兒都沒見到了。
“接下來咱們還得繼續啊。”李複說道:“糧食的事情是重中之重,咱們也不能隻管了眼下不管長遠。”
“朝廷是能運送過來糧食,做救急之用,但是長遠了,這些糧食,就遠遠不夠了。”李複說道:“眼下時節剛合適,冬小麥得種上。”
“可是現在田畝盡毀,想要種地的話,得需要將原先的田地,都清理出來才是,可是,咱們現在,連房子都還沒蓋好呢。”閻立德說道。
“這麽多天過去了,河堤那邊怎麽樣了?”李複看向薑確:“若是那邊沒有什麽要緊的事,我想,能否先撤下一批人。”
薑確想了想。
“可以撤下三分之二的人來,剩下的人,我帶著他們慢慢幹就是了。”薑確說道:“眼下往後,下官觀摩著,不會再有大雨了,潁河自然也就不會再出問題,加上這些天的疏通和修補河堤,更不會再有決堤之患。”
“那好,那就先抽調出一部分人手,集中精力,把所有的房子都蓋完,先將災民,都徹底安置好,這樣,他們才更放心,能夠全力投入到種地當中。”李複說道。
“那些能幹活的婦人們,還有原先身體不太好,已經將養的差不多的男子們,可以先行讓他們去地裏。”閻立德說道:“能做多少算多少。”
蓋房子全都是出大力氣的活兒,能用到婦人的地方不多,她們大多也隻是去製作土坯泥磚,去踩泥。
剩下的,還是男子做起來,更輕鬆一些。
李複點點頭。
“妥。”
商議妥當之後,次日就可以安排下去了。
等人都走了之後,李複開始提筆給李世民寫奏報,主要是說說這邊賑災的情況。
還有他跟周邊官府借了不少東西,這筆債,得李世民操持著去還才是。
至於怎麽還,那李複就不管了,他隻管借。
長安城,李世民收到李複的奏報,看完之後遞給了身邊的長孫無忌。
“看看,這小子,事情讓他辦了,功勞讓他得了,最後的賬,都算到朕的頭上來了!”李世民沒好氣的說道。
“原先以為,臨潁的事情,是棘手的,但是涇陽王殿下帶人過去之後,倒是沒有鬧出什麽亂子來,至於當中的不妥之處,也就無妨了。”長孫無忌笑道。
“是啊,大水這麽一衝,什麽都沒有了,他在那邊想著重建臨潁,可不是什麽都缺嘛,他倒是聰明,知道跟周邊的官府去借。
還打著朕的名義去借,借了讓朕還。”
李世民歎息一聲。
也就是他,膽子真大。
換了別的官員過去,哪兒敢把這堆賬都算在皇帝頭上?
肯定是自己去想辦法了。
就像高士廉,雖然也是以朝廷的名義,在周邊調集物資。
但是他可沒有這麽明目張膽的拿著皇帝的名頭說事兒。
民宅嘛,地基打好了之後,把牆壘起來,最後上梁,屋頂用稻草鋪起來,簡單的房子就這樣搭建好了。
這就能住了,比現在外頭的破爛棚子就強多了。
而且,即便是以前,尋常老百姓們,住的也是這種房子。
這種房子造價低,因為材料隨處可見。
泥土,稻草,最主要的就是用來做房梁的木頭,那也可以自己帶上斧頭去樹林子裏砍。
村裏誰家要蓋房子了,招呼一聲,鄉親父老的幫幫忙,就能把砍好的樹給運回來,多跑個幾趟,那就齊活了。
這年頭誰家過日子,手上沒點手藝,就算是那點手藝不能夠靠著其吃飯,至少顧著自家,給自家幹活是綽綽有餘了。
沒有那麽高的要求。
次日一早,李複和閻立德帶著抽簽的箱子來到了災民這裏。
事情已經跟裏正商議過了,裏正也同意李複的說法。
各家出來一個人,抽簽決定入住房子的順序。
有幸運的,一大家子都活下來的,還有不幸的,就剩下了女人帶著孩子。
也有的,老婆孩子都死了,光棍一個。
不管是一家好幾個人也好,還是一家一個也好,抽簽落定了順序,誰也別說多餘的話。
順序靠後了,那隻能說明是自己手氣不好,怨不得別人。
抓鬮之後的統計,李複就讓伍良夜在這邊看著,讓裏正他們來做了。
裏正是這些人當中最德高望重的,他說的話,這些人都得聽。
房子第一天開始建造,人多到底是效率高,幾棟房子一塊建造,三天就蓋完了六處房子。
隻是這新房子蓋完了,也得先晾上幾天才能住進去。
門窗,家具,都沒有。
就隻是個房子。
但是即便是這樣,也比住棚子要好太多了。
人閑住進去,至於其他東西,往後再慢慢置辦嘛。
在所有人的歡欣雀躍中,第一批人住進了房子裏。
沒有床,李複讓人在屋子裏盤了炕,炕通著正間的鍋台。
晚上,李複等人聚在了營帳裏。
“眼下見著成果了,不管是對於咱們來說,還是對於外頭的百姓來說,都是一件提氣的事啊。”李複笑道:“忙活到今天,我總算是能鬆口氣了。”
主要是百姓的情緒安定下來了,一切都按部就班的發展著。
而且,長安城那邊也送了信過來,調派到這邊的糧食,馬上就要到了。
李複這邊也不會麵臨著糧食用完了,無以為繼的現狀。
“是啊,能鬆口氣了。”閻立德說道:“現在這些人看著,跟之前可是大不一樣了,有生氣兒了。”
早前剛開始來的時候,這邊的災民,麵黃肌瘦的,拿著樹皮草根充饑。
早前誰家孩子要是沒了,那都得趕緊找地方處理了掩埋了。
那周圍的人,看著死了的孩子,眼神都泛著綠光呢,要是不處理了,指不定出什麽事呢。
別說是死了的孩子,就算是活著的,換著孩子吃,那就是鍋裏的一堆肉。
若是糧食不到,李複絲毫不懷疑那天晚上羅家娘子的孩子,會被人給下了鍋。
莫要說肉,這些災民,已經很長時間連油花兒都沒見到了。
“接下來咱們還得繼續啊。”李複說道:“糧食的事情是重中之重,咱們也不能隻管了眼下不管長遠。”
“朝廷是能運送過來糧食,做救急之用,但是長遠了,這些糧食,就遠遠不夠了。”李複說道:“眼下時節剛合適,冬小麥得種上。”
“可是現在田畝盡毀,想要種地的話,得需要將原先的田地,都清理出來才是,可是,咱們現在,連房子都還沒蓋好呢。”閻立德說道。
“這麽多天過去了,河堤那邊怎麽樣了?”李複看向薑確:“若是那邊沒有什麽要緊的事,我想,能否先撤下一批人。”
薑確想了想。
“可以撤下三分之二的人來,剩下的人,我帶著他們慢慢幹就是了。”薑確說道:“眼下往後,下官觀摩著,不會再有大雨了,潁河自然也就不會再出問題,加上這些天的疏通和修補河堤,更不會再有決堤之患。”
“那好,那就先抽調出一部分人手,集中精力,把所有的房子都蓋完,先將災民,都徹底安置好,這樣,他們才更放心,能夠全力投入到種地當中。”李複說道。
“那些能幹活的婦人們,還有原先身體不太好,已經將養的差不多的男子們,可以先行讓他們去地裏。”閻立德說道:“能做多少算多少。”
蓋房子全都是出大力氣的活兒,能用到婦人的地方不多,她們大多也隻是去製作土坯泥磚,去踩泥。
剩下的,還是男子做起來,更輕鬆一些。
李複點點頭。
“妥。”
商議妥當之後,次日就可以安排下去了。
等人都走了之後,李複開始提筆給李世民寫奏報,主要是說說這邊賑災的情況。
還有他跟周邊官府借了不少東西,這筆債,得李世民操持著去還才是。
至於怎麽還,那李複就不管了,他隻管借。
長安城,李世民收到李複的奏報,看完之後遞給了身邊的長孫無忌。
“看看,這小子,事情讓他辦了,功勞讓他得了,最後的賬,都算到朕的頭上來了!”李世民沒好氣的說道。
“原先以為,臨潁的事情,是棘手的,但是涇陽王殿下帶人過去之後,倒是沒有鬧出什麽亂子來,至於當中的不妥之處,也就無妨了。”長孫無忌笑道。
“是啊,大水這麽一衝,什麽都沒有了,他在那邊想著重建臨潁,可不是什麽都缺嘛,他倒是聰明,知道跟周邊的官府去借。
還打著朕的名義去借,借了讓朕還。”
李世民歎息一聲。
也就是他,膽子真大。
換了別的官員過去,哪兒敢把這堆賬都算在皇帝頭上?
肯定是自己去想辦法了。
就像高士廉,雖然也是以朝廷的名義,在周邊調集物資。
但是他可沒有這麽明目張膽的拿著皇帝的名頭說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