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臣弟膽小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複先將這個考慮說給李世民聽,反正到最後,是否如此做,得聽皇帝陛下。
李世民好奇的看著李複。
“你為什麽,要拉上我一同參與進去呢?”李世民問道。
茶葉的事情,如今想想,倒是可以理解,掙錢,且招人惦記,有當今陛下和太上皇參與進去,其他人不敢妄動。
但是這服務區.......
說白了就是一個小型市集和客棧的結合,這隻是普通的買賣,誰都可以做得。
李複微微一笑,脖子一縮,看上去有些.......膽小、內向、害羞、臉皮薄。
“臣弟怕啊。”
“你怕什麽?”李世民更不解了。
雖然明麵上,朝廷公卿不能做生意,經商乃是賤業。
但誰家裏沒有產業,不經營?誰會嫌棄錢?
一個個嘴上說著錢財是糞土,是身外之物,但是沒有這身外之物,如何保身?
連朝廷,都離不開錢。
治國打仗,樣樣都耗費錢糧。
便說今年關中發大水,朝廷沒錢沒糧的話,這事兒能過去嗎?
不知道得多死多少人呢。
“臣弟怕,掙錢太多了。”李複無奈說道。
莫要以為這是玩笑話,李複是真怕啊。
一個茶葉的買賣,自己就隻拿了五成的利潤,那銅錢絲帛的,家裏的倉庫都放不下,那都要往地窖裏挪,這要是再開辟了別的買賣,掙那麽多錢,擱在手裏,必定會惹人猜忌啊。
現如今李世民是不會想那麽多的,他不想那麽多,別人會想,會天天在皇帝跟前上眼藥。
皇帝年輕的時候還好,等到歲數大了,疑心病來了,到那時候自己再打算其他,那來得及嗎?
人上了歲數,那腦子想的跟年輕的時候可就不一樣了。
漢武帝,年輕的時候,雄才大略,老了連自己的親兒子都殺。
還有唐玄宗,但凡少活二十年,千古一帝這個行列也就讓他擠進去了,自己眼前這位也隻是因為救命之恩,納了弟媳婦,人家沒隔輩欺要媳婦。
所以,自己還是縮脖子不去充那大頭,錢嘛,夠花就行,大頭讓李世民去拿。
反正不行到時候自己實在是要用錢了,可以開辟新買賣嘛。
像服務區這種,在整個大唐境內大動土木的事兒,鬧動靜的事兒,就得拉上李世民。
“掙錢太多?”李世民被李複的這個說法給氣笑了:“恩,是,你茶葉的買賣和家具的買賣的確是掙了不少錢,但是還沒有到需要你怕的時候,更別說,那茶葉的買賣裏頭還有太上皇和我的份呢,你怕什麽?”
“現在是不算多,但是臣弟家裏的庫房已經滿了,都開始往地窖裏挪了。”李複說道:“這樣下去,家裏錢越來越多,臣弟害怕。”
李複依舊是向李世民表達著自己膽小,慫。
而李世民也回過味兒來了。
李複身為皇室宗親,其他人倒是不用怕,他怕誰?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他怕的是自己,怕自己看到他掙錢掙得多了,手裏錢“富可敵國”了,就要對他動刀子了。
“李複,你覺得,你二哥我是那樣的人?”李世民笑著問道。
李複連忙搖頭。
“不不不,二哥您龍章鳳姿,天日之表,那肯定不能是那樣的人,臣弟知道的。”李複趕緊送上馬屁:“也是臣弟以小人之心度您君子之腹了,但是吧,臣弟還是擔心,您是不在意,可是......”
“承乾也不會在意。”李世民端起一邊的茶盞,輕飲一口茶。
李複是承乾的老師,還是承乾的叔叔,雖然不是親叔,可是眼下看起來,比親叔還要親近幾分。
另外,令人放心的還有一點。
李複隻是太上皇的侄子,而不是太上皇的兒子,對大位沒有威脅,畢竟,名不正言不順。
李複在朝中沒有根基,隻有太上皇的寵愛,自己的信任,他也沒有在成為涇陽王之後就與朝臣來往過密,結黨營私。
甚至做了太子少傅.......
說起這個,李世民想起來,自從當了這官之後,李複是一次都沒有給太子上過課。
“是,咱們自家人,沒在意的,可是朝堂上......”李複擔憂的說著:“架不住在您麵前給臣弟上眼藥的多啊。”
“你還真是......”李世民語塞,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該怎麽形容這位堂弟。
“行行行,就算如此,這樣吧,跟茶葉的買賣一樣,服務器的事,我與你,五五分,總行了吧?”李世民說道。
這事兒就不適合再讓太上皇參與到裏頭去了,李世民直接拿五成。
李複搖了搖頭。
“不行。”
“那我隻拿三成,七成歸你?”李世民試探著問道。
李複這才開口:“三七分也行,您七,臣弟三。”
“瞧你這慫樣!一點錢財,把你嚇成這樣,這可不像咱們李家的兒郎。”李世民的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
“將來都是朝廷的,臣弟拿三分,就已經很不錯了。”李複說道:“若是往後沒有什麽大的變動,便是子孫後代,也夠吃夠用的了,臣弟不貪。”
“恩,你確實不貪。”李世民應聲:“你若是不舍得,那茶葉的生意,你也不能如此分賬,我想著,你應該早就料到了茶葉的買賣掙錢了吧?”
李複笑了笑:“料到過,不然的話,臣弟也不能提前半年就開始做準備了,茶葉的生意,隻要名聲出去了,往後就是純掙錢了,這買賣臣弟能獨攬多久,就不可知了,所以臣弟琢磨著,在這筆買賣還隻有臣弟在做的時候,朝廷應該製定專門針對茶葉的稅收了。”
“專門針對茶葉的稅收?這不好吧?”李世民蹙眉。
李複這小子,怎麽說她胖還喘上了?針對茶葉的稅收?
天底下做買賣的商人多了去了,賣茶葉的就涇陽王一家,結果因為看著這買賣太掙錢,就專門設置茶稅,如此,朝廷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往後做生意的,誰家生意做的好,掙錢多,就專門給它製定個稅法?
這不像話。
李世民好奇的看著李複。
“你為什麽,要拉上我一同參與進去呢?”李世民問道。
茶葉的事情,如今想想,倒是可以理解,掙錢,且招人惦記,有當今陛下和太上皇參與進去,其他人不敢妄動。
但是這服務區.......
說白了就是一個小型市集和客棧的結合,這隻是普通的買賣,誰都可以做得。
李複微微一笑,脖子一縮,看上去有些.......膽小、內向、害羞、臉皮薄。
“臣弟怕啊。”
“你怕什麽?”李世民更不解了。
雖然明麵上,朝廷公卿不能做生意,經商乃是賤業。
但誰家裏沒有產業,不經營?誰會嫌棄錢?
一個個嘴上說著錢財是糞土,是身外之物,但是沒有這身外之物,如何保身?
連朝廷,都離不開錢。
治國打仗,樣樣都耗費錢糧。
便說今年關中發大水,朝廷沒錢沒糧的話,這事兒能過去嗎?
不知道得多死多少人呢。
“臣弟怕,掙錢太多了。”李複無奈說道。
莫要以為這是玩笑話,李複是真怕啊。
一個茶葉的買賣,自己就隻拿了五成的利潤,那銅錢絲帛的,家裏的倉庫都放不下,那都要往地窖裏挪,這要是再開辟了別的買賣,掙那麽多錢,擱在手裏,必定會惹人猜忌啊。
現如今李世民是不會想那麽多的,他不想那麽多,別人會想,會天天在皇帝跟前上眼藥。
皇帝年輕的時候還好,等到歲數大了,疑心病來了,到那時候自己再打算其他,那來得及嗎?
人上了歲數,那腦子想的跟年輕的時候可就不一樣了。
漢武帝,年輕的時候,雄才大略,老了連自己的親兒子都殺。
還有唐玄宗,但凡少活二十年,千古一帝這個行列也就讓他擠進去了,自己眼前這位也隻是因為救命之恩,納了弟媳婦,人家沒隔輩欺要媳婦。
所以,自己還是縮脖子不去充那大頭,錢嘛,夠花就行,大頭讓李世民去拿。
反正不行到時候自己實在是要用錢了,可以開辟新買賣嘛。
像服務區這種,在整個大唐境內大動土木的事兒,鬧動靜的事兒,就得拉上李世民。
“掙錢太多?”李世民被李複的這個說法給氣笑了:“恩,是,你茶葉的買賣和家具的買賣的確是掙了不少錢,但是還沒有到需要你怕的時候,更別說,那茶葉的買賣裏頭還有太上皇和我的份呢,你怕什麽?”
“現在是不算多,但是臣弟家裏的庫房已經滿了,都開始往地窖裏挪了。”李複說道:“這樣下去,家裏錢越來越多,臣弟害怕。”
李複依舊是向李世民表達著自己膽小,慫。
而李世民也回過味兒來了。
李複身為皇室宗親,其他人倒是不用怕,他怕誰?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他怕的是自己,怕自己看到他掙錢掙得多了,手裏錢“富可敵國”了,就要對他動刀子了。
“李複,你覺得,你二哥我是那樣的人?”李世民笑著問道。
李複連忙搖頭。
“不不不,二哥您龍章鳳姿,天日之表,那肯定不能是那樣的人,臣弟知道的。”李複趕緊送上馬屁:“也是臣弟以小人之心度您君子之腹了,但是吧,臣弟還是擔心,您是不在意,可是......”
“承乾也不會在意。”李世民端起一邊的茶盞,輕飲一口茶。
李複是承乾的老師,還是承乾的叔叔,雖然不是親叔,可是眼下看起來,比親叔還要親近幾分。
另外,令人放心的還有一點。
李複隻是太上皇的侄子,而不是太上皇的兒子,對大位沒有威脅,畢竟,名不正言不順。
李複在朝中沒有根基,隻有太上皇的寵愛,自己的信任,他也沒有在成為涇陽王之後就與朝臣來往過密,結黨營私。
甚至做了太子少傅.......
說起這個,李世民想起來,自從當了這官之後,李複是一次都沒有給太子上過課。
“是,咱們自家人,沒在意的,可是朝堂上......”李複擔憂的說著:“架不住在您麵前給臣弟上眼藥的多啊。”
“你還真是......”李世民語塞,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該怎麽形容這位堂弟。
“行行行,就算如此,這樣吧,跟茶葉的買賣一樣,服務器的事,我與你,五五分,總行了吧?”李世民說道。
這事兒就不適合再讓太上皇參與到裏頭去了,李世民直接拿五成。
李複搖了搖頭。
“不行。”
“那我隻拿三成,七成歸你?”李世民試探著問道。
李複這才開口:“三七分也行,您七,臣弟三。”
“瞧你這慫樣!一點錢財,把你嚇成這樣,這可不像咱們李家的兒郎。”李世民的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
“將來都是朝廷的,臣弟拿三分,就已經很不錯了。”李複說道:“若是往後沒有什麽大的變動,便是子孫後代,也夠吃夠用的了,臣弟不貪。”
“恩,你確實不貪。”李世民應聲:“你若是不舍得,那茶葉的生意,你也不能如此分賬,我想著,你應該早就料到了茶葉的買賣掙錢了吧?”
李複笑了笑:“料到過,不然的話,臣弟也不能提前半年就開始做準備了,茶葉的生意,隻要名聲出去了,往後就是純掙錢了,這買賣臣弟能獨攬多久,就不可知了,所以臣弟琢磨著,在這筆買賣還隻有臣弟在做的時候,朝廷應該製定專門針對茶葉的稅收了。”
“專門針對茶葉的稅收?這不好吧?”李世民蹙眉。
李複這小子,怎麽說她胖還喘上了?針對茶葉的稅收?
天底下做買賣的商人多了去了,賣茶葉的就涇陽王一家,結果因為看著這買賣太掙錢,就專門設置茶稅,如此,朝廷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往後做生意的,誰家生意做的好,掙錢多,就專門給它製定個稅法?
這不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