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不困了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在此之前,讓蕭相公暫且離開長安城,也沒什麽不妥當,正好,先遠離這個漩渦,也表明了蕭相公的態度。”李複笑道:“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朝廷再用誠意,請蕭相公回長安,回到朝廷,委以重任,如此一來,二哥所對謠言者施加的懲罰,也就更合情合理了。
一點都顯示不出來,二哥您是小心眼兒想要......”
“咳咳......”李世民清了清自己的嗓子眼。
“咳咳。”李複也止住了自己的話頭。
李世民琢磨了一下,認同的點點頭。
“還是有那麽點道理的,行,那過了上元節之後,就讓蕭瑀先去你那莊子上好好休息兩天吧,不差這幾天的時間了。”李世民笑道。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想要問問你,你怎麽就這麽相信蕭瑀他是清白的呢?”李世民問道。
“蕭相公的人品,眾所周知,而且,臣弟也聽說過蕭相公的出身,還有一些他的經曆,都是陸博士跟臣弟說的。”李複說道:“若是當初蕭相公有那等誌向,隋朝滅亡的時候,未嚐不能以蘭陵蕭家的底蘊,在亂世中搏一搏,毛驢變駿馬啊。”
“蕭相公的人品,性格,陸博士深知,甚至是與陸博士一樣,都是當世大儒的人,都信得過,蕭相公那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咂麽著這這兩句話。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這話說的貼切,自己也是這麽想的呢........
李複低頭,抿嘴笑。
用你自己的話打敗你自己.......
“臣弟看著不會錯,那些經曆過諸多世事的大儒們,就算一個看錯了,還能全都看錯了?而且當初臣弟在朝堂上的時候,蕭相公可是支持陛下您革除弊政的人,就衝著這一點,蕭相公就不會是那些告狀的人所說的那樣,如果是那樣的話,按照以前朝堂的政策,對蕭相公這等老臣,可是有利的,他幹嘛要支持呢?做個朝堂混子不好嗎?有名有利又有錢,還不會得罪以往同朝為臣的老友。”
李世民默默點頭。
他想起了當初在中書省,蕭瑀懟封德彝的場景。
李世民長長的呼出一口氣。
李複的話,也解了他心中的煩悶啊。
“你很聰明,朝堂上缺少你這樣頭腦靈活的人才,你真的就不想試一試嗎?”李世民認真的問道。
他很希望李複能夠參政,能夠進入朝堂,這樣,他身邊也能多一個助力。
“二哥,朝堂上人才很多,不缺臣弟一個,而且,臣弟對比起那些朝臣們,還差得遠呢,偶爾有這麽一會兒腦子靈光的時候,也都是餿主意,治國理政,不能依靠臣弟的小聰明,臣弟不在朝堂上,能做的,反而更多,也不會限製臣弟的想法。”李複也是認真的回答著李世民的這個問題:“就讓臣弟在莊子上,盡自己所能的發揚自己的小聰明,若是對朝廷有益,對百姓有益,朝廷可以盡管借用,挪用,若是對朝廷對百姓沒有好處,糟踐的也無非就是臣弟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您說是不是。”
李世民被李複的這個理由說動了。
的確也是這樣。
“你還真是,頗有自知之明啊。”李世民說道:“就是太過於小心謹慎了,在自家人的麵前,也是這樣!我可以再次跟你說一遍,不管你心裏有什麽疑慮,你大可以不必害怕,你二哥,絕對不是你所想的那樣的人。”
“那您要是這麽說的話,在臣弟所想當中,您是高大威猛,英明神武,天縱奇才,龍章鳳姿,天日之表的。”
“滾蛋!”李世民怒斥。
“得嘞,臣弟遵旨!”李複拱手,起身就跑了。
事兒說完了,趕緊走。
溜之大吉。
李世民看著李複逃跑的背影,臉上露出了笑容。
“來人。”李世民對著殿外朗聲呼喚。
李世民的貼身內侍走了進來。
.......
李複出了兩儀殿,站在台階上,神清氣爽。
蕭瑀的事情,算是搞定了。
在離開長安城之前,就隻剩下了一件事。
當初的白衣少年。
那位叫李韶年的“兄台”。
事情已經委托給長孫皇後了,不知道查的怎麽樣了,一切,就等著上元節吧。
過了初十之後,宮中也就開始準備上元節宴飲的事了。
前麵朝堂是男人們的聚會,內廷宴飲,則是長孫皇後帶領長安城中高官顯貴家的女眷們在一起的聚會了。
去年李複沒有參加宮中的宴會,就是想要看看長安城裏的熱鬧景象。
今年他不想看了,進宮參加宴會雖然無聊,但是勝在安全。
而且,聽太上皇的意思,今年宮中的宴會舉辦的也格外的盛大,尤其是內廷那邊.......
為了幫自己確定那位李韶年兄台是否是女兒身,今年內廷上元節宴飲,邀請的人也格外的多。
所以過了正月初十,內廷就開始拾掇了。
立政殿時不時的便有宮人進出,詢問長孫皇後布置的事情。
長孫皇後則是在看前一天記錄下來的花銷,然後讓人歸總到一塊去。
陛下已經說了,賬本要一式三份,他要過目的。
以往內廷舉辦上元燈節,包括宴飲,內廷操辦過後,陛下都不會在意的,今年怎麽還要看賬本了。
晚上,李世民回到立政殿,長孫皇後將手上的賬本交給了一邊侍奉的宮人,她連忙起身去迎接李世民。
“二郎,今日處理政務,可還順利?”長孫皇後問道。
“沒什麽大事,都還順利。”李世民說道,他拉著長孫皇後的手,來到榻邊坐下:“你這是在看什麽?”
“馬上就是上元節了,內廷之中的布置,消耗,花費的錢糧,每日都記錄在冊,最後要匯總賬本,二郎你不是說要看嗎?所以我檢查一下,記錄的是否仔細。”長孫皇後溫柔的說著。
“哦?賬本?”李世民一聽這個,他可就不困了。
“拿來給我先看看。”李世民說道。
長孫皇後招呼宮人過來,拿過了賬本。
一點都顯示不出來,二哥您是小心眼兒想要......”
“咳咳......”李世民清了清自己的嗓子眼。
“咳咳。”李複也止住了自己的話頭。
李世民琢磨了一下,認同的點點頭。
“還是有那麽點道理的,行,那過了上元節之後,就讓蕭瑀先去你那莊子上好好休息兩天吧,不差這幾天的時間了。”李世民笑道。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想要問問你,你怎麽就這麽相信蕭瑀他是清白的呢?”李世民問道。
“蕭相公的人品,眾所周知,而且,臣弟也聽說過蕭相公的出身,還有一些他的經曆,都是陸博士跟臣弟說的。”李複說道:“若是當初蕭相公有那等誌向,隋朝滅亡的時候,未嚐不能以蘭陵蕭家的底蘊,在亂世中搏一搏,毛驢變駿馬啊。”
“蕭相公的人品,性格,陸博士深知,甚至是與陸博士一樣,都是當世大儒的人,都信得過,蕭相公那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李世民咂麽著這這兩句話。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這話說的貼切,自己也是這麽想的呢........
李複低頭,抿嘴笑。
用你自己的話打敗你自己.......
“臣弟看著不會錯,那些經曆過諸多世事的大儒們,就算一個看錯了,還能全都看錯了?而且當初臣弟在朝堂上的時候,蕭相公可是支持陛下您革除弊政的人,就衝著這一點,蕭相公就不會是那些告狀的人所說的那樣,如果是那樣的話,按照以前朝堂的政策,對蕭相公這等老臣,可是有利的,他幹嘛要支持呢?做個朝堂混子不好嗎?有名有利又有錢,還不會得罪以往同朝為臣的老友。”
李世民默默點頭。
他想起了當初在中書省,蕭瑀懟封德彝的場景。
李世民長長的呼出一口氣。
李複的話,也解了他心中的煩悶啊。
“你很聰明,朝堂上缺少你這樣頭腦靈活的人才,你真的就不想試一試嗎?”李世民認真的問道。
他很希望李複能夠參政,能夠進入朝堂,這樣,他身邊也能多一個助力。
“二哥,朝堂上人才很多,不缺臣弟一個,而且,臣弟對比起那些朝臣們,還差得遠呢,偶爾有這麽一會兒腦子靈光的時候,也都是餿主意,治國理政,不能依靠臣弟的小聰明,臣弟不在朝堂上,能做的,反而更多,也不會限製臣弟的想法。”李複也是認真的回答著李世民的這個問題:“就讓臣弟在莊子上,盡自己所能的發揚自己的小聰明,若是對朝廷有益,對百姓有益,朝廷可以盡管借用,挪用,若是對朝廷對百姓沒有好處,糟踐的也無非就是臣弟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您說是不是。”
李世民被李複的這個理由說動了。
的確也是這樣。
“你還真是,頗有自知之明啊。”李世民說道:“就是太過於小心謹慎了,在自家人的麵前,也是這樣!我可以再次跟你說一遍,不管你心裏有什麽疑慮,你大可以不必害怕,你二哥,絕對不是你所想的那樣的人。”
“那您要是這麽說的話,在臣弟所想當中,您是高大威猛,英明神武,天縱奇才,龍章鳳姿,天日之表的。”
“滾蛋!”李世民怒斥。
“得嘞,臣弟遵旨!”李複拱手,起身就跑了。
事兒說完了,趕緊走。
溜之大吉。
李世民看著李複逃跑的背影,臉上露出了笑容。
“來人。”李世民對著殿外朗聲呼喚。
李世民的貼身內侍走了進來。
.......
李複出了兩儀殿,站在台階上,神清氣爽。
蕭瑀的事情,算是搞定了。
在離開長安城之前,就隻剩下了一件事。
當初的白衣少年。
那位叫李韶年的“兄台”。
事情已經委托給長孫皇後了,不知道查的怎麽樣了,一切,就等著上元節吧。
過了初十之後,宮中也就開始準備上元節宴飲的事了。
前麵朝堂是男人們的聚會,內廷宴飲,則是長孫皇後帶領長安城中高官顯貴家的女眷們在一起的聚會了。
去年李複沒有參加宮中的宴會,就是想要看看長安城裏的熱鬧景象。
今年他不想看了,進宮參加宴會雖然無聊,但是勝在安全。
而且,聽太上皇的意思,今年宮中的宴會舉辦的也格外的盛大,尤其是內廷那邊.......
為了幫自己確定那位李韶年兄台是否是女兒身,今年內廷上元節宴飲,邀請的人也格外的多。
所以過了正月初十,內廷就開始拾掇了。
立政殿時不時的便有宮人進出,詢問長孫皇後布置的事情。
長孫皇後則是在看前一天記錄下來的花銷,然後讓人歸總到一塊去。
陛下已經說了,賬本要一式三份,他要過目的。
以往內廷舉辦上元燈節,包括宴飲,內廷操辦過後,陛下都不會在意的,今年怎麽還要看賬本了。
晚上,李世民回到立政殿,長孫皇後將手上的賬本交給了一邊侍奉的宮人,她連忙起身去迎接李世民。
“二郎,今日處理政務,可還順利?”長孫皇後問道。
“沒什麽大事,都還順利。”李世民說道,他拉著長孫皇後的手,來到榻邊坐下:“你這是在看什麽?”
“馬上就是上元節了,內廷之中的布置,消耗,花費的錢糧,每日都記錄在冊,最後要匯總賬本,二郎你不是說要看嗎?所以我檢查一下,記錄的是否仔細。”長孫皇後溫柔的說著。
“哦?賬本?”李世民一聽這個,他可就不困了。
“拿來給我先看看。”李世民說道。
長孫皇後招呼宮人過來,拿過了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