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死去的生物課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叔說過,是因為春天不下雨,書上也是這麽寫的,久旱必蝗。”李承乾率先說道:“所以說,因為不下雨導致的幹旱,才出現了蝗災,而長安周圍大片地方,從過了年到現在,都沒下雨,如果說,在蝗蟲卵孵化之前,還不下雨,地裏仍舊幹旱的話,蝗蟲就會出現。”
李複滿意的點點頭。
不錯,是個認真聽課的好孩子。
“那麽,從書上記錄的,包括現在在田間地頭看到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麽樣的結論呢?”李複再次問道。
“蝗蟲卵的孵化條件就是,幹旱。”李承乾再次接話。
“優秀!”李複誇讚:“你們知道,蝗蟲的敵人是什麽嗎?就是,能夠捕食蝗蟲的動物。”
“家禽。”李恪說道:“百姓家裏養的雞鴨鵝,還有就是天上飛的鳥,它們也是吃蟲子的。”
“對。”李複笑道:“除卻這些之外,還有水裏的青蛙,幹旱的天氣,導致河道溝渠水位下降,甚至幹涸,在這種情況下,不利於青蛙的繁衍,蝗蟲的天敵的數量減少,沒有能夠消滅捕食蝗蟲的動物了,也會造成蝗蟲的泛濫。”
李複一邊跟孩子們說著,一邊走到了幹燥的土地,拿起伍良業遞過來的工具,挖開淺層土壤。
“你們看,這土壤裏,這些米粒一樣的東西,就是蝗蟲卵,將來會孵化出蝗蟲來。”李複說道:“但凡是下過雨了,也不至於有這般數量。”
“蝗災,是成片成片的蝗蟲聚在一起,這也說明了蝗蟲的生活習性就是以群居為主,打個比方來說,人也是群居性的,村落,小鎮,城池。”李複一邊說一邊扒拉著腳底下的土壤:“蝗蟲群居,如果不及時控製它們的數量,以他們的繁殖速度,是很恐怖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幹旱氣候導致生態鏈遭到了破壞。
“蝗蟲的食性非常雜,能夠以各種植物為食。而且蝗蟲在產卵的時候,都會將卵藏在地下,你看,如果咱們不帶著工具出來扒拉地底下,咱們是看不見的。”李複說道:“這樣一來,蝗蟲的產卵,很難被破壞。”
“這些蝗蟲真狡猾。”李麗質皺眉說道:“把自己藏起來,偷偷的長大,然後出來禍害莊稼。”
“是啊,不僅如此,蝗蟲可是會飛的。”李複接著說道:“蝗蟲一旦成片的飛起來,它們就會聚集在一起朝著同一個地方飛,而且,沿途還會不斷的有新的蝗蟲加入。”
李複站起身來,帶著孩子們繼續往別的地方走去。
接下來,他要帶著孩子們去河邊,看看河道的水位,而且,還要在河邊比較濕潤的地方挖開土壤,查看那裏是否有蝗蟲卵。
“這樣豈不是沒完沒了?”李泰說道。
“是啊,沒完沒了。”李複說道:“所以很難治理,加上蕭相公說的那些原因,所以說,起了蝗災之後,地方上,根本就沒有辦法去管。”
“今年春天天氣還算暖和,這一暖和,在這種情況下,更是要命啊。”李複無奈搖頭:“還不如倒春寒來的更厲害一些。”
天氣寒冷的話,多少也有點抑製作用。
但是說白了,涇陽縣境內,植被覆蓋率還是有問題的。
能種地的地方被開墾出來種地了,一些山坡野地裏,很難見到樹木。
長安城周圍是個好地方,人口密度比起其他地方來,也更大一些,居住的人多了,對於當地的自然生態,也是一種考驗。
尋常人家裏生火做飯,劈柴砍樹,一切都是就近原則。
李複一邊走一邊琢磨,他想起了自己的那個“關於涇陽縣工坊區域內環境保護優化布局圖1.0版本”。
沒錯,現在初版已經被否決了,優化成1.0版本了。
如今看來,僅僅隻是工坊周圍,不夠了,隨著莊子上進一步被開發,綠化工作也要更加到位才行。
至少往後不能讓蝗蟲在這邊翻了天了!
當然,如果是別的地方的蝗蟲飛過來,那沒辦法了,就隻能寄希望於莊子上的那些雞鴨鵝了。
或者是將環境改善好之後,引得更多鳥類在這邊聚集,加強生物防治,這也是最有效的。
李複來到河邊,用工具挖開河邊濕潤的土壤。
“你們看,這邊就沒有了。”李複說道:“這裏原先是河道區域,現在雖然沒有水,但是土壤的濕潤度比剛才咱們見到的那地方要高很多。”
“濕潤的地方不適合蝗蟲孵化。”李承乾說道:“那問題還是出在水上麵,還要指望老天爺下雨啊。”
李承乾的小臉上滿麵愁容:“那萬一真的不下雨,怎麽辦,豈不是蝗災必定要起。”
“現在蝗災起不起,已經是不是人力能夠控製的了,就算是人力能控製,也來不及的。”李複說道:“剛才咱們說起,蝗蟲的天敵,鳥啊,青蛙啊,家禽啊,上哪兒整去。”
李複也愁。
“這邊十裏八村的,家裏都養了家禽,但是我擔心,這還遠遠不夠。”李複說道:“等回到莊子上,再想想辦法,讓更多人家去養這些東西吧。”
接下來,李複又帶著他們到植被密集的地方去采集土壤樣本。
“有植物覆蓋的地方,蝗蟲也不會選擇產卵。”李複說道:“綠化也是個問題,將來這些荒山,可以種點果樹什麽的,找點種子,種出一片草地來也行,總比荒著好,還美觀好看。”
李泰拿著紙筆,在馬車車架上簡單記錄著。
等到回去之後,再仔細整理。
今天跟著王叔出來,還真是大有所獲。
原先他們還從來不知道,關於蝗蟲的事兒,更別說摸清楚蝗蟲的繁衍和生活習性了。
這些知識,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新奇的。
另外,孩子們覺得自己學會了這些,說不定回宮之後,就能幫著阿耶解決問題呢。
“王叔,那今年的話........”李承乾滿臉擔憂。
“莊子上這邊,盡人事,聽天命了。”李複歎息一聲說道。
李複滿意的點點頭。
不錯,是個認真聽課的好孩子。
“那麽,從書上記錄的,包括現在在田間地頭看到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什麽樣的結論呢?”李複再次問道。
“蝗蟲卵的孵化條件就是,幹旱。”李承乾再次接話。
“優秀!”李複誇讚:“你們知道,蝗蟲的敵人是什麽嗎?就是,能夠捕食蝗蟲的動物。”
“家禽。”李恪說道:“百姓家裏養的雞鴨鵝,還有就是天上飛的鳥,它們也是吃蟲子的。”
“對。”李複笑道:“除卻這些之外,還有水裏的青蛙,幹旱的天氣,導致河道溝渠水位下降,甚至幹涸,在這種情況下,不利於青蛙的繁衍,蝗蟲的天敵的數量減少,沒有能夠消滅捕食蝗蟲的動物了,也會造成蝗蟲的泛濫。”
李複一邊跟孩子們說著,一邊走到了幹燥的土地,拿起伍良業遞過來的工具,挖開淺層土壤。
“你們看,這土壤裏,這些米粒一樣的東西,就是蝗蟲卵,將來會孵化出蝗蟲來。”李複說道:“但凡是下過雨了,也不至於有這般數量。”
“蝗災,是成片成片的蝗蟲聚在一起,這也說明了蝗蟲的生活習性就是以群居為主,打個比方來說,人也是群居性的,村落,小鎮,城池。”李複一邊說一邊扒拉著腳底下的土壤:“蝗蟲群居,如果不及時控製它們的數量,以他們的繁殖速度,是很恐怖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幹旱氣候導致生態鏈遭到了破壞。
“蝗蟲的食性非常雜,能夠以各種植物為食。而且蝗蟲在產卵的時候,都會將卵藏在地下,你看,如果咱們不帶著工具出來扒拉地底下,咱們是看不見的。”李複說道:“這樣一來,蝗蟲的產卵,很難被破壞。”
“這些蝗蟲真狡猾。”李麗質皺眉說道:“把自己藏起來,偷偷的長大,然後出來禍害莊稼。”
“是啊,不僅如此,蝗蟲可是會飛的。”李複接著說道:“蝗蟲一旦成片的飛起來,它們就會聚集在一起朝著同一個地方飛,而且,沿途還會不斷的有新的蝗蟲加入。”
李複站起身來,帶著孩子們繼續往別的地方走去。
接下來,他要帶著孩子們去河邊,看看河道的水位,而且,還要在河邊比較濕潤的地方挖開土壤,查看那裏是否有蝗蟲卵。
“這樣豈不是沒完沒了?”李泰說道。
“是啊,沒完沒了。”李複說道:“所以很難治理,加上蕭相公說的那些原因,所以說,起了蝗災之後,地方上,根本就沒有辦法去管。”
“今年春天天氣還算暖和,這一暖和,在這種情況下,更是要命啊。”李複無奈搖頭:“還不如倒春寒來的更厲害一些。”
天氣寒冷的話,多少也有點抑製作用。
但是說白了,涇陽縣境內,植被覆蓋率還是有問題的。
能種地的地方被開墾出來種地了,一些山坡野地裏,很難見到樹木。
長安城周圍是個好地方,人口密度比起其他地方來,也更大一些,居住的人多了,對於當地的自然生態,也是一種考驗。
尋常人家裏生火做飯,劈柴砍樹,一切都是就近原則。
李複一邊走一邊琢磨,他想起了自己的那個“關於涇陽縣工坊區域內環境保護優化布局圖1.0版本”。
沒錯,現在初版已經被否決了,優化成1.0版本了。
如今看來,僅僅隻是工坊周圍,不夠了,隨著莊子上進一步被開發,綠化工作也要更加到位才行。
至少往後不能讓蝗蟲在這邊翻了天了!
當然,如果是別的地方的蝗蟲飛過來,那沒辦法了,就隻能寄希望於莊子上的那些雞鴨鵝了。
或者是將環境改善好之後,引得更多鳥類在這邊聚集,加強生物防治,這也是最有效的。
李複來到河邊,用工具挖開河邊濕潤的土壤。
“你們看,這邊就沒有了。”李複說道:“這裏原先是河道區域,現在雖然沒有水,但是土壤的濕潤度比剛才咱們見到的那地方要高很多。”
“濕潤的地方不適合蝗蟲孵化。”李承乾說道:“那問題還是出在水上麵,還要指望老天爺下雨啊。”
李承乾的小臉上滿麵愁容:“那萬一真的不下雨,怎麽辦,豈不是蝗災必定要起。”
“現在蝗災起不起,已經是不是人力能夠控製的了,就算是人力能控製,也來不及的。”李複說道:“剛才咱們說起,蝗蟲的天敵,鳥啊,青蛙啊,家禽啊,上哪兒整去。”
李複也愁。
“這邊十裏八村的,家裏都養了家禽,但是我擔心,這還遠遠不夠。”李複說道:“等回到莊子上,再想想辦法,讓更多人家去養這些東西吧。”
接下來,李複又帶著他們到植被密集的地方去采集土壤樣本。
“有植物覆蓋的地方,蝗蟲也不會選擇產卵。”李複說道:“綠化也是個問題,將來這些荒山,可以種點果樹什麽的,找點種子,種出一片草地來也行,總比荒著好,還美觀好看。”
李泰拿著紙筆,在馬車車架上簡單記錄著。
等到回去之後,再仔細整理。
今天跟著王叔出來,還真是大有所獲。
原先他們還從來不知道,關於蝗蟲的事兒,更別說摸清楚蝗蟲的繁衍和生活習性了。
這些知識,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新奇的。
另外,孩子們覺得自己學會了這些,說不定回宮之後,就能幫著阿耶解決問題呢。
“王叔,那今年的話........”李承乾滿臉擔憂。
“莊子上這邊,盡人事,聽天命了。”李複歎息一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