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朝廷名聲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起來,李淵還真有些迫不及待呢。
不僅僅是競技館的議論傳到了大安宮,還有世家大族們準備馬球隊的消息,他也知道。
看到大家對這件事積極性這麽高,他心裏也高興。
“因為這件事,長安城中百姓議論,對父親的舉措多有讚賞,順帶著對朝廷,也更加有信心了。”李世民說道:“這都是父親的決定英明。”
“你啊,就別給我戴高帽了,說白了,又出錢又出力的,是懷仁,他也隻是為了哄我高興,至於是不是順帶著給咱們父子倆賺名聲,那就不好說了。”
李世民微微頷首。
李複的這些小聰明,你別說,你還真別說,也是足夠討人喜歡。
“不過現在看來,結果是好的,各方都高興了,這便是好事。”李淵笑道。
“父親要組建馬球隊參與進去嗎?”李世民問道。
李淵搖了搖頭。
“朕隻看熱鬧,而且朕是舉辦方,自己弄個馬球隊參與進去算什麽?為了保證長安杯的公平性,朕肯定不能參與,朕就看著他們爭奪就是了。”李淵說道。
弄這麽個比賽,樂子就已經足夠了,現在人老了,也沒那個精力去親自弄個什麽馬球隊了。
長安杯要舉辦的消息傳出去之後,估摸著長安城裏打馬球的好手,一下子就成了香餑餑了,得被各家爭破了頭。
李淵記得,李複說這場館後續是能掙錢的。
李淵想了想,也沒想明白如何掙錢。
最便宜的門票就隻有一文錢,場館後期的維護,要花費的錢,就不止這一些。
後來,從莊子上回來的人跟他說,長安杯什麽廣告,讚助,門票,報名費什麽的.......亂七八糟的,都是錢。
自己也是聽得迷迷糊糊。
什麽廣告?讚助又是什麽?
難不成旁人還能平白給錢不成?
那可不行,要是收了錢,所謂的比賽,還有公平公正可言嗎?
拿錢買個獎杯回去就是了,臉還要不要了?
所以李淵暫且拒絕了這些想法,說先辦一次長安杯看看情況如何。
至於後續花錢的問題,大安宮還缺這點錢嗎?
隻要能維持收支平衡,一切都好說。
至於什麽廣告,讚助,等弄明白了再決定要不要再說。
報名費肯定要收的。
李淵心裏深知,這些來參加比賽的人,不差這點錢。
但凡打馬球的,都不差錢。
這兩天李淵閑著沒事的時候就跟莊子上回來的這倆人研究長安杯的章程呢,那倆人回來,也帶來了李複所擬定的章程,可以給李淵作為一個參考,細節方麵,也寫了許多,最終如何,還是要聽李淵的。
太上皇說要怎麽定,那就怎麽定。
包括現在李淵坐在這裏釣魚也是,腦子裏想的全是長安杯的事情。
要籌備一個大規模的比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這還是第一次,這是以往從來都沒有過的。
“雖說這件事是打著朕的名義去做的,可是朕親自參與進去的事情,目前來看,還是很少的,圖紙有閻家兄弟,大概的想法是懷仁出的,幹活的事,更是匠作監的人在主持著。”
“父親統籌全局,這才是最重要的,若是沒有父親,這一整個大攤子,可就支撐不起來了。”李世民淡淡的笑著回應。
恩,還是大安宮的茶葉香。
李複那小子,是不是給這邊的茶葉和給太極宮那邊的茶葉不一樣啊?
搞區別對待嗎?
過分!
“也就是懷仁如今忙活著他莊子上的事情,若是他在長安一直住著,該多好啊。”李淵感慨說道:“這些事啊,他最是明白了。”
“他住莊子上,也是因為莊子上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他忙,不過,自他得爵後,也是鮮少住在長安,也隻是長安城這邊有什麽事情,他才來這邊小住幾日,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莊子上,可能,從小在那邊莊子上長大,還是喜歡那裏吧。”李世民猜測著:“加上那邊莊子上有他的那麽多產業,且十分重要,多少還是自己看著點,才放心。”
“他那莊子,與大唐其他的地方不一樣。”李淵笑道:“他曾經跟朕說,他要是想到什麽新鮮的東西,就先在他莊子上折騰,等到折騰成功了,就能夠挪到別的地方去,讓別的莊子也跟著發展,也跟著沾光,這樣一來,大唐就會有更多的百姓一同跟著富裕起來,過好日子了,朕覺得,他的這份心意,才是最難得的。”
“說到這裏,朕才想起一件事來,二郎啊,他那莊子上,既然有這麽多要緊的東西,估摸著也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管是明裏的暗裏的,可要多加防範,他身邊的人手不多,你暗中多幫襯著點。”李淵叮囑著。
“父親放心,兒臣明白的,自打懷仁把茶葉生意交給內廷之後,兒臣就一直關注著呢,這一塊,是咱們李家人的東西,外人,誰都不能動。”李世民神色認真的說著。
李淵滿意的點點頭。
“在世家之中,咱們李家,不算是實力最強,名聲最大的,可是如今不一樣了,咱們現在是皇家,跟世家可是有區別了,以往的那些種種,可不能說咱們還不如人家了。”李淵說道:“李家的經營,也是要上心的,不管是家裏,還是朝廷,辦事,說白了就隻有兩個字,實力。”
錢,權,最重要的,兵。
“沒有實力,在朝堂上多有顧忌,隻能盡力的去平衡,但若是有了實力,什麽平衡,咱們說什麽,底下的人就要聽。”李淵擲地有聲的說著。
他做皇帝的這八年半,在朝堂上盡力的平衡各方,可是吃夠了平衡的苦,想想都覺得憋屈。
結果到最後,兩撥人,平衡也沒平衡好。
一撥站在建成身邊,一撥站在世民身邊。
身邊留著幾個老臣,也是牆頭草隨風倒。
“真正坐在這個位子上,越是日久,越是理解父親當初的不容易啊。”李世民感歎說道:“也更能理解當初父親的苦心。”
不僅僅是競技館的議論傳到了大安宮,還有世家大族們準備馬球隊的消息,他也知道。
看到大家對這件事積極性這麽高,他心裏也高興。
“因為這件事,長安城中百姓議論,對父親的舉措多有讚賞,順帶著對朝廷,也更加有信心了。”李世民說道:“這都是父親的決定英明。”
“你啊,就別給我戴高帽了,說白了,又出錢又出力的,是懷仁,他也隻是為了哄我高興,至於是不是順帶著給咱們父子倆賺名聲,那就不好說了。”
李世民微微頷首。
李複的這些小聰明,你別說,你還真別說,也是足夠討人喜歡。
“不過現在看來,結果是好的,各方都高興了,這便是好事。”李淵笑道。
“父親要組建馬球隊參與進去嗎?”李世民問道。
李淵搖了搖頭。
“朕隻看熱鬧,而且朕是舉辦方,自己弄個馬球隊參與進去算什麽?為了保證長安杯的公平性,朕肯定不能參與,朕就看著他們爭奪就是了。”李淵說道。
弄這麽個比賽,樂子就已經足夠了,現在人老了,也沒那個精力去親自弄個什麽馬球隊了。
長安杯要舉辦的消息傳出去之後,估摸著長安城裏打馬球的好手,一下子就成了香餑餑了,得被各家爭破了頭。
李淵記得,李複說這場館後續是能掙錢的。
李淵想了想,也沒想明白如何掙錢。
最便宜的門票就隻有一文錢,場館後期的維護,要花費的錢,就不止這一些。
後來,從莊子上回來的人跟他說,長安杯什麽廣告,讚助,門票,報名費什麽的.......亂七八糟的,都是錢。
自己也是聽得迷迷糊糊。
什麽廣告?讚助又是什麽?
難不成旁人還能平白給錢不成?
那可不行,要是收了錢,所謂的比賽,還有公平公正可言嗎?
拿錢買個獎杯回去就是了,臉還要不要了?
所以李淵暫且拒絕了這些想法,說先辦一次長安杯看看情況如何。
至於後續花錢的問題,大安宮還缺這點錢嗎?
隻要能維持收支平衡,一切都好說。
至於什麽廣告,讚助,等弄明白了再決定要不要再說。
報名費肯定要收的。
李淵心裏深知,這些來參加比賽的人,不差這點錢。
但凡打馬球的,都不差錢。
這兩天李淵閑著沒事的時候就跟莊子上回來的這倆人研究長安杯的章程呢,那倆人回來,也帶來了李複所擬定的章程,可以給李淵作為一個參考,細節方麵,也寫了許多,最終如何,還是要聽李淵的。
太上皇說要怎麽定,那就怎麽定。
包括現在李淵坐在這裏釣魚也是,腦子裏想的全是長安杯的事情。
要籌備一個大規模的比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這還是第一次,這是以往從來都沒有過的。
“雖說這件事是打著朕的名義去做的,可是朕親自參與進去的事情,目前來看,還是很少的,圖紙有閻家兄弟,大概的想法是懷仁出的,幹活的事,更是匠作監的人在主持著。”
“父親統籌全局,這才是最重要的,若是沒有父親,這一整個大攤子,可就支撐不起來了。”李世民淡淡的笑著回應。
恩,還是大安宮的茶葉香。
李複那小子,是不是給這邊的茶葉和給太極宮那邊的茶葉不一樣啊?
搞區別對待嗎?
過分!
“也就是懷仁如今忙活著他莊子上的事情,若是他在長安一直住著,該多好啊。”李淵感慨說道:“這些事啊,他最是明白了。”
“他住莊子上,也是因為莊子上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他忙,不過,自他得爵後,也是鮮少住在長安,也隻是長安城這邊有什麽事情,他才來這邊小住幾日,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莊子上,可能,從小在那邊莊子上長大,還是喜歡那裏吧。”李世民猜測著:“加上那邊莊子上有他的那麽多產業,且十分重要,多少還是自己看著點,才放心。”
“他那莊子,與大唐其他的地方不一樣。”李淵笑道:“他曾經跟朕說,他要是想到什麽新鮮的東西,就先在他莊子上折騰,等到折騰成功了,就能夠挪到別的地方去,讓別的莊子也跟著發展,也跟著沾光,這樣一來,大唐就會有更多的百姓一同跟著富裕起來,過好日子了,朕覺得,他的這份心意,才是最難得的。”
“說到這裏,朕才想起一件事來,二郎啊,他那莊子上,既然有這麽多要緊的東西,估摸著也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不管是明裏的暗裏的,可要多加防範,他身邊的人手不多,你暗中多幫襯著點。”李淵叮囑著。
“父親放心,兒臣明白的,自打懷仁把茶葉生意交給內廷之後,兒臣就一直關注著呢,這一塊,是咱們李家人的東西,外人,誰都不能動。”李世民神色認真的說著。
李淵滿意的點點頭。
“在世家之中,咱們李家,不算是實力最強,名聲最大的,可是如今不一樣了,咱們現在是皇家,跟世家可是有區別了,以往的那些種種,可不能說咱們還不如人家了。”李淵說道:“李家的經營,也是要上心的,不管是家裏,還是朝廷,辦事,說白了就隻有兩個字,實力。”
錢,權,最重要的,兵。
“沒有實力,在朝堂上多有顧忌,隻能盡力的去平衡,但若是有了實力,什麽平衡,咱們說什麽,底下的人就要聽。”李淵擲地有聲的說著。
他做皇帝的這八年半,在朝堂上盡力的平衡各方,可是吃夠了平衡的苦,想想都覺得憋屈。
結果到最後,兩撥人,平衡也沒平衡好。
一撥站在建成身邊,一撥站在世民身邊。
身邊留著幾個老臣,也是牆頭草隨風倒。
“真正坐在這個位子上,越是日久,越是理解父親當初的不容易啊。”李世民感歎說道:“也更能理解當初父親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