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惦記上了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是朝廷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還要考慮更多,不僅僅隻是南糧北運這麽簡單。”李複笑著說道:“你已經做的很好了。”
“好了,你們幾個,先在後宅安置下,若是累了,就先睡一會兒休息休息,明日一早,我要帶你們去書院。”
“雖然來到莊子上,但是課業不可懈怠,書院裏有很多學識淵博的先生,教導你們也綽綽有餘。”李複說道:“雖然不似在宮中那般,能夠單獨對你們的課業進行嚴格的管理,但是適當的融入到集體中,也是必須要學會的,人從來不是什麽孤狼。”
“王叔,去年跟我們一起讀書的同窗,還在書院裏嗎?”李泰問道。
“還在呢,哪兒會這麽早就畢業,還早著呢。”李複笑道。
確定下這件事之後,孩子們顯然更高興了。
就算是去了書院,也是有熟人啊。
李複讓小桃帶著孩子們去各自的屋子裏休息去了,他自己也回到了屋裏,想躺下歇會兒。
李韶端了解酒的湯給李複。
“夫君可是累了?”李韶坐在床邊,看著李複將湯喝了下去。
“還好,中午喝酒心裏有數,沒喝多,就是多少有些感慨。”李複笑道:“陛下他心裏一直都惦記著突厥呢,哪怕現在大唐這般模樣,還是放不下想要打回去。”
“當年在渭水的盟約,對於咱們這位陛下來說,可是恥辱,父親說過,陛下帶兵打仗這麽多年,沒受過這窩囊氣。”李韶接過空碗,放在了一旁侍女端著的托盤上。
“受不受氣且不說,主要是,自貞觀年來,災禍太多,明麵上雖然沒人敢置喙什麽,可是陛下心裏不好受啊。”李複說道:“武德年的時候,雖然大唐偶爾有些地方老天爺不賞臉,但是沒有這般頻繁,規模也比不上貞觀年,加上曾經宮中諸多事情,陛下心裏壓力大,肯定是想要通過一些事情,樹立起威信的,國內找不到突破口,就隻能將目光放在北方草原上了,如果能打一場揚眉吐氣的仗,腰杆也能硬起來不是。”
“陛下心中鬱結,便是在此。”
“可是現在國力艱難,支撐不住大軍行動。”李韶說道:“所以,還是要等。”
“等吧,機會不遠了。”李複笑道:“咱們這邊年頭不好,草原上同樣,老天爺對於這一片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並不存在什麽懲罰之說。”
大唐這邊隻是關中地區天災,而草原上,那可是天災加人禍。
“貞觀之初,陛下問群臣,什麽是新朝的頭等大事,朝臣說,草原上的突厥人是頭等大事。”李複說道:“直到現在,仍舊朝臣這般認為,尤其是武將,這仗,要打,誰都摁不住了啊。”
八月裏,九成宮。
李世民在涇陽縣莊子上談起了草原上的事情之後,心裏就一直惦記著,草原上什麽時候能有消息送過來。
也想方設法的讓百騎司去聯絡草原上的密探。
李世民召見了李靖。
“貞觀初年,你跟朕說,草原上的突厥人,是優先要解決的大事。”
李靖點頭。
“至今為止,我仍舊是這樣認為的。”
“當時,朕心裏是同意的,不過這兩年,忙於朝廷的調換,不過現在,大事已定,突厥的問題,可以議論了。”李世民說道:“你們說,如果打突厥,首要問題是什麽?”
“兵員。”李靖立馬回應。
“恩,朝廷的兵力,加起來一共是十七萬人。”
李靖略加思索,隨後拱手應聲。
“十七萬人,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能分開打,不能多出發動,發動之後,不能持久。”
正在商議之際,外麵內侍進來了。
“陛下,去涼州的使者求見。”
“讓他進來。”
“是。”
涼州的使者從殿外走了進來,手捧卷軸。
“陛下,臣帶回涼州都督的密信。”
“呈上來。”
王德上前將密信接過,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查過了蠟封後,這才拆開來看。
“都督沒有跟你說什麽嗎?”
“沒有,隻是讓臣帶回密信給陛下。”
李世民抬起頭來看向使者。
“你,很喜歡獵鷹嗎?”李世民問道。
“這.......涼州都督府上確實是養了十幾隻獵鷹,臣想進獻給陛下。”
“這麽說,你是在投我所好了。”李世民麵色不愉:“來人,將其帶下去,交給大理寺。”
等人被帶走後,李世民的臉上才露出笑意。
“這個李大亮,眼裏真是揉不得沙子。”李世民笑道:“不過,朕用他,還真是用對了。”
想要打突厥,繞不開的涼州,涼州是門戶,有這等忠勇的直臣守著,朝廷就能放心了。
“武德年間,李大亮有功,太上皇賜給他上百的奴婢,可是他說,這些奴婢,本來都是好人家的子女,因為種種不幸,成為了奴婢,結果,他就將這一百奴婢全都遣送回家了。”李世民笑道:“你說,朕賞他點好東西,怎麽樣?”
“陛下,不妥。”張公瑾笑道:“您前腳賞賜給他,後腳他還能把您賞賜的東西給賣了。”
“當年咱們晉陽起兵,李大亮從洛陽投奔咱們,正好趕上饑荒,李大亮就將自己的戰馬給賣了,把錢分給了老百姓,不過,李大亮那邊就是個豐收。”
“哈哈哈哈哈。”
殿內眾人笑了起來。
“好好好,都隨他了。”李世民笑道,他看向張公瑾:“你們代州最是臨近草原,你怎麽看?”
“陛下,我認為,時機到了。”
“哦?怎麽講?”李世民問道。
“陛下,我的理由有六.......”
李世民止住了張公瑾的話語。
“左仆射,右仆射,尚書右丞參與朝政來了嗎?”
“回陛下,都在等候。”
“宣他們進來。”李世民說道。
“是。”
房玄齡等人從殿外進來,跪坐在軟墊上。
“來來來,代州都督,打突厥有建議,聽聽他的。”李世民招呼著眾人。
張公瑾娓娓道來。
“好了,你們幾個,先在後宅安置下,若是累了,就先睡一會兒休息休息,明日一早,我要帶你們去書院。”
“雖然來到莊子上,但是課業不可懈怠,書院裏有很多學識淵博的先生,教導你們也綽綽有餘。”李複說道:“雖然不似在宮中那般,能夠單獨對你們的課業進行嚴格的管理,但是適當的融入到集體中,也是必須要學會的,人從來不是什麽孤狼。”
“王叔,去年跟我們一起讀書的同窗,還在書院裏嗎?”李泰問道。
“還在呢,哪兒會這麽早就畢業,還早著呢。”李複笑道。
確定下這件事之後,孩子們顯然更高興了。
就算是去了書院,也是有熟人啊。
李複讓小桃帶著孩子們去各自的屋子裏休息去了,他自己也回到了屋裏,想躺下歇會兒。
李韶端了解酒的湯給李複。
“夫君可是累了?”李韶坐在床邊,看著李複將湯喝了下去。
“還好,中午喝酒心裏有數,沒喝多,就是多少有些感慨。”李複笑道:“陛下他心裏一直都惦記著突厥呢,哪怕現在大唐這般模樣,還是放不下想要打回去。”
“當年在渭水的盟約,對於咱們這位陛下來說,可是恥辱,父親說過,陛下帶兵打仗這麽多年,沒受過這窩囊氣。”李韶接過空碗,放在了一旁侍女端著的托盤上。
“受不受氣且不說,主要是,自貞觀年來,災禍太多,明麵上雖然沒人敢置喙什麽,可是陛下心裏不好受啊。”李複說道:“武德年的時候,雖然大唐偶爾有些地方老天爺不賞臉,但是沒有這般頻繁,規模也比不上貞觀年,加上曾經宮中諸多事情,陛下心裏壓力大,肯定是想要通過一些事情,樹立起威信的,國內找不到突破口,就隻能將目光放在北方草原上了,如果能打一場揚眉吐氣的仗,腰杆也能硬起來不是。”
“陛下心中鬱結,便是在此。”
“可是現在國力艱難,支撐不住大軍行動。”李韶說道:“所以,還是要等。”
“等吧,機會不遠了。”李複笑道:“咱們這邊年頭不好,草原上同樣,老天爺對於這一片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並不存在什麽懲罰之說。”
大唐這邊隻是關中地區天災,而草原上,那可是天災加人禍。
“貞觀之初,陛下問群臣,什麽是新朝的頭等大事,朝臣說,草原上的突厥人是頭等大事。”李複說道:“直到現在,仍舊朝臣這般認為,尤其是武將,這仗,要打,誰都摁不住了啊。”
八月裏,九成宮。
李世民在涇陽縣莊子上談起了草原上的事情之後,心裏就一直惦記著,草原上什麽時候能有消息送過來。
也想方設法的讓百騎司去聯絡草原上的密探。
李世民召見了李靖。
“貞觀初年,你跟朕說,草原上的突厥人,是優先要解決的大事。”
李靖點頭。
“至今為止,我仍舊是這樣認為的。”
“當時,朕心裏是同意的,不過這兩年,忙於朝廷的調換,不過現在,大事已定,突厥的問題,可以議論了。”李世民說道:“你們說,如果打突厥,首要問題是什麽?”
“兵員。”李靖立馬回應。
“恩,朝廷的兵力,加起來一共是十七萬人。”
李靖略加思索,隨後拱手應聲。
“十七萬人,不是不能打,而是不能分開打,不能多出發動,發動之後,不能持久。”
正在商議之際,外麵內侍進來了。
“陛下,去涼州的使者求見。”
“讓他進來。”
“是。”
涼州的使者從殿外走了進來,手捧卷軸。
“陛下,臣帶回涼州都督的密信。”
“呈上來。”
王德上前將密信接過,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查過了蠟封後,這才拆開來看。
“都督沒有跟你說什麽嗎?”
“沒有,隻是讓臣帶回密信給陛下。”
李世民抬起頭來看向使者。
“你,很喜歡獵鷹嗎?”李世民問道。
“這.......涼州都督府上確實是養了十幾隻獵鷹,臣想進獻給陛下。”
“這麽說,你是在投我所好了。”李世民麵色不愉:“來人,將其帶下去,交給大理寺。”
等人被帶走後,李世民的臉上才露出笑意。
“這個李大亮,眼裏真是揉不得沙子。”李世民笑道:“不過,朕用他,還真是用對了。”
想要打突厥,繞不開的涼州,涼州是門戶,有這等忠勇的直臣守著,朝廷就能放心了。
“武德年間,李大亮有功,太上皇賜給他上百的奴婢,可是他說,這些奴婢,本來都是好人家的子女,因為種種不幸,成為了奴婢,結果,他就將這一百奴婢全都遣送回家了。”李世民笑道:“你說,朕賞他點好東西,怎麽樣?”
“陛下,不妥。”張公瑾笑道:“您前腳賞賜給他,後腳他還能把您賞賜的東西給賣了。”
“當年咱們晉陽起兵,李大亮從洛陽投奔咱們,正好趕上饑荒,李大亮就將自己的戰馬給賣了,把錢分給了老百姓,不過,李大亮那邊就是個豐收。”
“哈哈哈哈哈。”
殿內眾人笑了起來。
“好好好,都隨他了。”李世民笑道,他看向張公瑾:“你們代州最是臨近草原,你怎麽看?”
“陛下,我認為,時機到了。”
“哦?怎麽講?”李世民問道。
“陛下,我的理由有六.......”
李世民止住了張公瑾的話語。
“左仆射,右仆射,尚書右丞參與朝政來了嗎?”
“回陛下,都在等候。”
“宣他們進來。”李世民說道。
“是。”
房玄齡等人從殿外進來,跪坐在軟墊上。
“來來來,代州都督,打突厥有建議,聽聽他的。”李世民招呼著眾人。
張公瑾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