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酒
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作者:錢富貴er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茶葉盒子往台子上一放,這玩意兒都用不著章德元多做解釋,底下的人就開始躁動了,紛紛開始出價。
很快,茶葉的價錢就已經被頂到了五千貫。
這是上一回拍賣會,十盒茶葉當中,成交價最便宜的一個價錢。
而此時,這個價錢是打不住的。
也都知道,十盒茶葉,是越往後,價錢越貴。
這東西,根本就是普通人買不起的。
而且,茶葉這東西買回去之後,還不能長久放置,尤其是這花茶,買回去就是要立馬享用的,想要收藏?
時間越久,品質下降的厲害,就越不值錢。
所以沒有收藏價值,隻是因為新茶品質出挑,工藝複雜,產量稀少而珍貴。
“六千貫!”
“六千兩百貫。”
“六千三百貫。”
價錢上去了,但是加價的幅度並不算高,眾人也都在琢磨,都在觀望。
基本上這一次拍賣會,特等茶的茶葉禮盒,價錢或許就要定下來了,定下之後,往後的價錢,都是大差不差的。
三樓雅間。
“說起來,特等茶的茶葉禮盒,後勁不算很足啊,上一次體驗過的人,想要繼續買,沒有體驗過的人,想要長長見識,按理說,價錢爬升的不應該這麽慢。”李複說道:“而且,酒水禮盒的價錢比茶葉便宜了一半,這倒是我沒想過的。”
“茶葉是今年的新茶,而那酒水禮盒,裏麵的武德酒,最多也才不過放了一年多,酒還是要越陳越值錢啊。”李淵笑道:“放了一年的酒,跟放了十年的酒,價錢可是天差地別的。”
“等到往後,你莊子上有放置了十年二十年的陳年老釀,那價錢,可就比茶葉貴了,不過啊,你莊子上有了這樣的陳年老酒,別人家裏,可能也購置了一批,回去藏於窖中。”
“大戶人家,不差這點錢的,人家都是自己窖藏。”
李淵給李複解釋了幾句。
李複點頭。
“也是這麽個道理。”李複笑了笑:“有這財力的,人家或許不屑於從外麵購置什麽陳年老酒,自家地窖裏每年都會存上一大批,等個十年二十年之後,每年都能夠喝到以往自家存下的老酒。”
“難怪乎莊子上來采購的人,也有那些世家大族派來的,他們采購的酒水量,一點都不比長安城裏的那些酒樓飯館少多少,甚至更多,每回都是一車一車的往回拉。”
“那些高門大戶,家中人多,一旦舉行宴飲的話,一車酒水都是不夠的,平日裏有機會藏酒的話,必定是要多準備一些的,你那莊子上的酒水,也不是說去了就有。”李淵笑道:“聽他們說,還要先交錢排隊?”
李複雙手一攤。
“您知道的,我那莊子上,酒水作坊就一個,就那麽大的地方,一年的產量,就那些,涇陽王府消耗的還算是少的,畢竟小侄平日裏不怎麽喝酒,刨去給宮中送的,剩下的,這麽多人來預定,還真是不夠分的。”
“甚至連宮中,二哥也不是說敞開了用武德酒來待客的。”
若是如此,一場宮中的宴飲,足夠將作坊三個月的產量全都造進去。
想想就是了,比如說宮中的中秋節宴飲,舉行這樣一場宴飲,參加宮宴的官員就有上百人,敞開了喝,喝多少?
一年到頭,宮中大大小小的宴飲,好幾場呢,
“現在莊子上武德酒的預定,已經排到了明年,訂單靠後的,甚至到年底都交不了貨。”李複說道:“明年新的酒作坊開起來之後,就能加快不少。”
李淵微微頷首。
“市麵上因為武德酒的供貨不足,價錢可是一路飆升啊。”李淵笑道:“你那莊子上,說起來還真是好東西不少。”
李複笑了笑。
可不是,不拿點好東西出來,涇陽王府怎麽在長安城立足,偌大的家業,靠著什麽來維持?
靠著宮中的賞賜可自己的俸祿,可是做不成事情的。
更別說本來自己這等閑散郡王,按照朝廷製度,賞賜和俸祿就不算多。
貞觀元年還削了一波。
當初反對削減封王,賞賜的,大多都是像李複這樣的。
他們或許有點功勞,但是又不多。
享受了武德一朝朝廷對他們的供養,到了貞觀朝,朝廷困難,李世民就不想以厚祿養著他們了。
“東西是好,但是也給小侄帶來了諸多麻煩啊。”李複感慨一聲:“多少人都盯著小侄的身家性命呢,但凡小侄外出,都得隨同不少護衛一起,每次離開長安城,都會有點什麽事情發生。”
說起這個,李淵也生氣。
就說今年春天長安城斬首了不少人,這事兒也傳到了李淵的耳朵了。
關鍵是,傳到他這裏的時候,並非是說那些被殺了的人做了什麽,而是來找他哭訴,說李世民如何心狠手辣,一天之內,在長安街頭斬首了上百人。
對於他們犯下的過錯,卻是隻字不提。
還是長孫皇後來請安的時候,李淵問起了,長孫皇後這才說,那些被殺的人,七成都是刺客,剩下的則是派遣刺客的幕後主使,還有他們的家人。
至於刺殺的目標是誰。
當然是您那離開長安的好大侄了。
李淵一聽這個,來氣了。
好家夥,在老子麵前說兒子的壞話,給刺殺皇室宗親的人求情,就是不說這些人是因為對涇陽王圖謀不軌才導致被斬首的。
好好好,一個個的,拿著自己當傻子忽悠是吧?
覺得自己在大安宮,對外麵就什麽都不知道了是吧?
李淵生氣了。
這幫老臣,曾經還是看在原本有的情誼上,他們來大安宮坐坐,一塊喝喝酒,打打麻將下下棋什麽的,也算是陪伴吧。
這家夥明擺著挑撥父子關係了,這幫老東西,敢把黑的說成白的。
再見麵的時候,李淵劈頭蓋臉的給他們一頓罵,沒給一點好臉色,直言這等事情要是放在自己這裏,莫說是這上百人了,一大家子,都不會放過。
涇陽王遇事,這是第幾次了?
很快,茶葉的價錢就已經被頂到了五千貫。
這是上一回拍賣會,十盒茶葉當中,成交價最便宜的一個價錢。
而此時,這個價錢是打不住的。
也都知道,十盒茶葉,是越往後,價錢越貴。
這東西,根本就是普通人買不起的。
而且,茶葉這東西買回去之後,還不能長久放置,尤其是這花茶,買回去就是要立馬享用的,想要收藏?
時間越久,品質下降的厲害,就越不值錢。
所以沒有收藏價值,隻是因為新茶品質出挑,工藝複雜,產量稀少而珍貴。
“六千貫!”
“六千兩百貫。”
“六千三百貫。”
價錢上去了,但是加價的幅度並不算高,眾人也都在琢磨,都在觀望。
基本上這一次拍賣會,特等茶的茶葉禮盒,價錢或許就要定下來了,定下之後,往後的價錢,都是大差不差的。
三樓雅間。
“說起來,特等茶的茶葉禮盒,後勁不算很足啊,上一次體驗過的人,想要繼續買,沒有體驗過的人,想要長長見識,按理說,價錢爬升的不應該這麽慢。”李複說道:“而且,酒水禮盒的價錢比茶葉便宜了一半,這倒是我沒想過的。”
“茶葉是今年的新茶,而那酒水禮盒,裏麵的武德酒,最多也才不過放了一年多,酒還是要越陳越值錢啊。”李淵笑道:“放了一年的酒,跟放了十年的酒,價錢可是天差地別的。”
“等到往後,你莊子上有放置了十年二十年的陳年老釀,那價錢,可就比茶葉貴了,不過啊,你莊子上有了這樣的陳年老酒,別人家裏,可能也購置了一批,回去藏於窖中。”
“大戶人家,不差這點錢的,人家都是自己窖藏。”
李淵給李複解釋了幾句。
李複點頭。
“也是這麽個道理。”李複笑了笑:“有這財力的,人家或許不屑於從外麵購置什麽陳年老酒,自家地窖裏每年都會存上一大批,等個十年二十年之後,每年都能夠喝到以往自家存下的老酒。”
“難怪乎莊子上來采購的人,也有那些世家大族派來的,他們采購的酒水量,一點都不比長安城裏的那些酒樓飯館少多少,甚至更多,每回都是一車一車的往回拉。”
“那些高門大戶,家中人多,一旦舉行宴飲的話,一車酒水都是不夠的,平日裏有機會藏酒的話,必定是要多準備一些的,你那莊子上的酒水,也不是說去了就有。”李淵笑道:“聽他們說,還要先交錢排隊?”
李複雙手一攤。
“您知道的,我那莊子上,酒水作坊就一個,就那麽大的地方,一年的產量,就那些,涇陽王府消耗的還算是少的,畢竟小侄平日裏不怎麽喝酒,刨去給宮中送的,剩下的,這麽多人來預定,還真是不夠分的。”
“甚至連宮中,二哥也不是說敞開了用武德酒來待客的。”
若是如此,一場宮中的宴飲,足夠將作坊三個月的產量全都造進去。
想想就是了,比如說宮中的中秋節宴飲,舉行這樣一場宴飲,參加宮宴的官員就有上百人,敞開了喝,喝多少?
一年到頭,宮中大大小小的宴飲,好幾場呢,
“現在莊子上武德酒的預定,已經排到了明年,訂單靠後的,甚至到年底都交不了貨。”李複說道:“明年新的酒作坊開起來之後,就能加快不少。”
李淵微微頷首。
“市麵上因為武德酒的供貨不足,價錢可是一路飆升啊。”李淵笑道:“你那莊子上,說起來還真是好東西不少。”
李複笑了笑。
可不是,不拿點好東西出來,涇陽王府怎麽在長安城立足,偌大的家業,靠著什麽來維持?
靠著宮中的賞賜可自己的俸祿,可是做不成事情的。
更別說本來自己這等閑散郡王,按照朝廷製度,賞賜和俸祿就不算多。
貞觀元年還削了一波。
當初反對削減封王,賞賜的,大多都是像李複這樣的。
他們或許有點功勞,但是又不多。
享受了武德一朝朝廷對他們的供養,到了貞觀朝,朝廷困難,李世民就不想以厚祿養著他們了。
“東西是好,但是也給小侄帶來了諸多麻煩啊。”李複感慨一聲:“多少人都盯著小侄的身家性命呢,但凡小侄外出,都得隨同不少護衛一起,每次離開長安城,都會有點什麽事情發生。”
說起這個,李淵也生氣。
就說今年春天長安城斬首了不少人,這事兒也傳到了李淵的耳朵了。
關鍵是,傳到他這裏的時候,並非是說那些被殺了的人做了什麽,而是來找他哭訴,說李世民如何心狠手辣,一天之內,在長安街頭斬首了上百人。
對於他們犯下的過錯,卻是隻字不提。
還是長孫皇後來請安的時候,李淵問起了,長孫皇後這才說,那些被殺的人,七成都是刺客,剩下的則是派遣刺客的幕後主使,還有他們的家人。
至於刺殺的目標是誰。
當然是您那離開長安的好大侄了。
李淵一聽這個,來氣了。
好家夥,在老子麵前說兒子的壞話,給刺殺皇室宗親的人求情,就是不說這些人是因為對涇陽王圖謀不軌才導致被斬首的。
好好好,一個個的,拿著自己當傻子忽悠是吧?
覺得自己在大安宮,對外麵就什麽都不知道了是吧?
李淵生氣了。
這幫老臣,曾經還是看在原本有的情誼上,他們來大安宮坐坐,一塊喝喝酒,打打麻將下下棋什麽的,也算是陪伴吧。
這家夥明擺著挑撥父子關係了,這幫老東西,敢把黑的說成白的。
再見麵的時候,李淵劈頭蓋臉的給他們一頓罵,沒給一點好臉色,直言這等事情要是放在自己這裏,莫說是這上百人了,一大家子,都不會放過。
涇陽王遇事,這是第幾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