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帝國北方的胡人在悄然崛起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作者:禿然好像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前,馮翊地區的叛賊鄭甘、王照揭竿造反。
曹丕命令郭淮率軍前去平定叛亂。
雖然郭淮麾下主要是雍涼地方軍,但是武器裝備和訓練度到底是比這些豪強的平民武裝先進不少的。
所以經過兩個月的征戰,便將二人的部隊擊敗,將他們的老家圍住。
他們認為沒有援軍,守城是沒有希望的,因此便開城投降。
或許是想著千金市馬骨,給其他叛亂分子樹立一個榜樣。
曹丕很高興,將投降的鄭甘與王照二人皆封為列侯。
司馬懿知道,鄭甘、王照並不是想趁天下大亂割據一方的野心家。
他們本就是被官府逼迫而落草為寇。
曹魏立國之後,人口不足,為了恢複經濟生產,便要求這些人走出山林,屯田種地。
可能是聽聞官府收稅七成而擔心,又或許是魏軍手段有些粗魯。
他們拒絕配合,甚至揭竿而起。
嚴格意義上講,鄭甘、王照算是反抗封建朝廷壓迫的農民起義,具有相當程度的正義性。
不過,農民起義嘛,一般情況下,意誌不強且見識淺薄,很容易被榮華富貴收買。
然而,這鄭甘竟然辜負了曹丕的期望,再次起兵造反。
幸而王照並沒有跟著他一起降而複叛,否則真就相當於是在啪啪的狂抽曹丕的臉。
既然出現了叛亂,自然是要發兵清剿的。
也不用費心思考慮其他人,郭淮能平定一次,那就能再平定第二次。
隻是,這件事終究是要跟曹丕匯報的……
司馬懿捏著奏章盯著看,幾個呼吸後便將其放下。
然後又拿起一份新的奏章。
“嘖,”司馬懿眉頭再次皺起來,這份奏疏並沒有符合他的心意,依舊是個壞消息。
司馬懿用心的瀏覽上麵的內容:
‘鮮卑大人軻比能,將住在鮮卑的五百餘戶魏國人驅遣出來,讓他們回代郡居住。’
軻比能是誰,司馬懿自然清楚。
當初得知曹操薨逝的消息後,軻比能便派人向曹丕獻馬。
剛繼位的魏王曹丕大筆一揮,直接封軻比能為附義王。
他的部落居住在塞外草原、代郡、上古郡一帶。
其實,如今的曹魏北方,幽州、並州北部邊郡幾乎都是處於漢胡雜居的狀態。
雖然依舊是漢人官府在管理,但境內漢人數量占比在下降,胡人數量在不斷增加。
而且胡人入了漢地後,積極的學習漢人的先進生產技術。
木工、冶鐵、鍛造、政府組織方式、軍隊組織方式……
他們的總體實力正在不斷變強。
回到眼前這份奏疏,這句話表麵上沒什麽的,但是政治敏感的司馬懿立刻就發現其中危機。
魏國的民眾,想住哪就住哪,何時輪到他一個鮮卑部落首領遷徙了?
更何況,那五百戶人是朝廷管轄的屯田民。
這些人居住在鮮卑領地便是朝廷的釘子,既能讓朝廷將勢力伸到當地,又能起到監視鮮卑人的作用。
軻比能擅自將他們驅逐出去,嚴肅點說,可以視為對朝廷的挑釁。
若是他在謀劃什麽不利於朝廷的事,就更其心可誅了。
對於軻比能此人,司馬懿還是很了解的。
深知此人是個有野心的梟雄,因此他覺得有必要提醒朝廷重點關注此人。
軻比能本來是鮮卑的一個小部落的人,出身並不高貴。
但因為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所以眾人推舉他作為首領。
因為其部落靠近邊塞,當初袁紹占據河北,有很多漢人逃奔軻比能。
軻比能將他們收編到自己部落,勢力迅速壯大。
並且他非常重視學習,一方麵教會漢人使用草原人作戰的兵器,讓他們習慣鮮卑人的生活習俗。
並鼓勵漢人與鮮卑人通婚,生下來的孩子自然也是鮮卑人,逐步將這些投靠來的漢人鮮卑化。
同時他自己也學到不少中原文化。
他摹效中原王朝的製度改造自己的部落,建立正規軍。
常常借助外出打獵來操練軍隊,高舉軍旗,以擊鼓作為進退的口令。
但是軻比能一直收斂鋒芒,采取‘侍大策略’,不斷壯大自己,早先通過護烏丸校尉閻柔向朝廷進貢。
後來曹操征討關中諸侯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出動三千鮮卑騎兵助戰。
建安二十三年的時候,代北烏桓無臣氐(一作能臣氐)等反叛,想要歸順扶羅韓。
但是無臣氐等部落走到半路一商量,都認為:“扶羅韓的威信並不很高,恐怕不能成就事業。”
於是,他們另外派人向軻比能送信,邀請他來舉行三巨頭同盟。
軻比能趁著盟誓的機會,殺死了沒有什麽威望的扶羅韓。
然後吞並他的部眾,成為鮮卑各部落中最強大者。
扶羅韓的爺爺,便是曾經一統草原、雄踞北方,令東漢朝廷頭痛不已,堪比匈奴冒頓單於的鮮卑單於檀石槐。
檀石槐勇敢健壯,富有謀略,選為部落首領。
桓帝時期,他在彈汗山建立王庭。
向南掠奪東漢,向北抗拒丁零,向東擊退扶餘,向西進擊烏孫,完全占據匈奴故土,甚至一度攻至東邊的倭國。
國土十分廣大,東西達一萬四千餘裏,南北達七千餘裏。
多次攻打漢朝的“緣邊九郡”及遼東屬國。
拒絕漢桓帝“封王與和親”,建立三部,各置大人統領。
是鮮卑族公認的首領,但是他的繼任者和連遠不及自己父親的英明神武。
和連不僅才幹和能力不如他的父親,而且貪財好色,後來在進攻北地時,被北地人射死。
和連死後,他的兒子騫曼年齡太小,於是他的侄子魁頭繼位。
後來,騫曼長大了,壯則有變,與魁頭爭奪鮮卑首領的身份。
自此鮮卑族各部落徹底分裂,彼此互不統屬。
魁頭死後,中部鮮卑部落最大的兩部,分別是他哥哥扶羅韓,和弟弟步度根。
軻比能在他們麵前隻能算小弟。
軻比能把握時機,殺死扶羅韓並吞並他的部眾後,便與步度根結為仇敵。
二人在雁門郡、代郡一帶互相攻伐。
曹魏的烏丸校尉田豫樂意見到鮮卑部眾之間互相攻殺,同時也在小心翼翼的維持著彼此之間勢力的對等。
因此實力較弱的步度根,經常能從地上撿到不少刀槍弓矢,其本人也非常親魏。
這件事自然瞞不過軻比能。
所以,軻比能將自己領地內的魏國人趕走,也有可能是出於報複心理。
如今形勢下,要不要嚴厲問責,隻能讓曹丕來做決定了。
司馬懿又翻找了一會,終於找到一份關於兗州糧食豐收的好消息。
隨後便帶著三份奏章步入了洛陽皇宮。
曹丕命令郭淮率軍前去平定叛亂。
雖然郭淮麾下主要是雍涼地方軍,但是武器裝備和訓練度到底是比這些豪強的平民武裝先進不少的。
所以經過兩個月的征戰,便將二人的部隊擊敗,將他們的老家圍住。
他們認為沒有援軍,守城是沒有希望的,因此便開城投降。
或許是想著千金市馬骨,給其他叛亂分子樹立一個榜樣。
曹丕很高興,將投降的鄭甘與王照二人皆封為列侯。
司馬懿知道,鄭甘、王照並不是想趁天下大亂割據一方的野心家。
他們本就是被官府逼迫而落草為寇。
曹魏立國之後,人口不足,為了恢複經濟生產,便要求這些人走出山林,屯田種地。
可能是聽聞官府收稅七成而擔心,又或許是魏軍手段有些粗魯。
他們拒絕配合,甚至揭竿而起。
嚴格意義上講,鄭甘、王照算是反抗封建朝廷壓迫的農民起義,具有相當程度的正義性。
不過,農民起義嘛,一般情況下,意誌不強且見識淺薄,很容易被榮華富貴收買。
然而,這鄭甘竟然辜負了曹丕的期望,再次起兵造反。
幸而王照並沒有跟著他一起降而複叛,否則真就相當於是在啪啪的狂抽曹丕的臉。
既然出現了叛亂,自然是要發兵清剿的。
也不用費心思考慮其他人,郭淮能平定一次,那就能再平定第二次。
隻是,這件事終究是要跟曹丕匯報的……
司馬懿捏著奏章盯著看,幾個呼吸後便將其放下。
然後又拿起一份新的奏章。
“嘖,”司馬懿眉頭再次皺起來,這份奏疏並沒有符合他的心意,依舊是個壞消息。
司馬懿用心的瀏覽上麵的內容:
‘鮮卑大人軻比能,將住在鮮卑的五百餘戶魏國人驅遣出來,讓他們回代郡居住。’
軻比能是誰,司馬懿自然清楚。
當初得知曹操薨逝的消息後,軻比能便派人向曹丕獻馬。
剛繼位的魏王曹丕大筆一揮,直接封軻比能為附義王。
他的部落居住在塞外草原、代郡、上古郡一帶。
其實,如今的曹魏北方,幽州、並州北部邊郡幾乎都是處於漢胡雜居的狀態。
雖然依舊是漢人官府在管理,但境內漢人數量占比在下降,胡人數量在不斷增加。
而且胡人入了漢地後,積極的學習漢人的先進生產技術。
木工、冶鐵、鍛造、政府組織方式、軍隊組織方式……
他們的總體實力正在不斷變強。
回到眼前這份奏疏,這句話表麵上沒什麽的,但是政治敏感的司馬懿立刻就發現其中危機。
魏國的民眾,想住哪就住哪,何時輪到他一個鮮卑部落首領遷徙了?
更何況,那五百戶人是朝廷管轄的屯田民。
這些人居住在鮮卑領地便是朝廷的釘子,既能讓朝廷將勢力伸到當地,又能起到監視鮮卑人的作用。
軻比能擅自將他們驅逐出去,嚴肅點說,可以視為對朝廷的挑釁。
若是他在謀劃什麽不利於朝廷的事,就更其心可誅了。
對於軻比能此人,司馬懿還是很了解的。
深知此人是個有野心的梟雄,因此他覺得有必要提醒朝廷重點關注此人。
軻比能本來是鮮卑的一個小部落的人,出身並不高貴。
但因為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所以眾人推舉他作為首領。
因為其部落靠近邊塞,當初袁紹占據河北,有很多漢人逃奔軻比能。
軻比能將他們收編到自己部落,勢力迅速壯大。
並且他非常重視學習,一方麵教會漢人使用草原人作戰的兵器,讓他們習慣鮮卑人的生活習俗。
並鼓勵漢人與鮮卑人通婚,生下來的孩子自然也是鮮卑人,逐步將這些投靠來的漢人鮮卑化。
同時他自己也學到不少中原文化。
他摹效中原王朝的製度改造自己的部落,建立正規軍。
常常借助外出打獵來操練軍隊,高舉軍旗,以擊鼓作為進退的口令。
但是軻比能一直收斂鋒芒,采取‘侍大策略’,不斷壯大自己,早先通過護烏丸校尉閻柔向朝廷進貢。
後來曹操征討關中諸侯的時候,他已經能夠出動三千鮮卑騎兵助戰。
建安二十三年的時候,代北烏桓無臣氐(一作能臣氐)等反叛,想要歸順扶羅韓。
但是無臣氐等部落走到半路一商量,都認為:“扶羅韓的威信並不很高,恐怕不能成就事業。”
於是,他們另外派人向軻比能送信,邀請他來舉行三巨頭同盟。
軻比能趁著盟誓的機會,殺死了沒有什麽威望的扶羅韓。
然後吞並他的部眾,成為鮮卑各部落中最強大者。
扶羅韓的爺爺,便是曾經一統草原、雄踞北方,令東漢朝廷頭痛不已,堪比匈奴冒頓單於的鮮卑單於檀石槐。
檀石槐勇敢健壯,富有謀略,選為部落首領。
桓帝時期,他在彈汗山建立王庭。
向南掠奪東漢,向北抗拒丁零,向東擊退扶餘,向西進擊烏孫,完全占據匈奴故土,甚至一度攻至東邊的倭國。
國土十分廣大,東西達一萬四千餘裏,南北達七千餘裏。
多次攻打漢朝的“緣邊九郡”及遼東屬國。
拒絕漢桓帝“封王與和親”,建立三部,各置大人統領。
是鮮卑族公認的首領,但是他的繼任者和連遠不及自己父親的英明神武。
和連不僅才幹和能力不如他的父親,而且貪財好色,後來在進攻北地時,被北地人射死。
和連死後,他的兒子騫曼年齡太小,於是他的侄子魁頭繼位。
後來,騫曼長大了,壯則有變,與魁頭爭奪鮮卑首領的身份。
自此鮮卑族各部落徹底分裂,彼此互不統屬。
魁頭死後,中部鮮卑部落最大的兩部,分別是他哥哥扶羅韓,和弟弟步度根。
軻比能在他們麵前隻能算小弟。
軻比能把握時機,殺死扶羅韓並吞並他的部眾後,便與步度根結為仇敵。
二人在雁門郡、代郡一帶互相攻伐。
曹魏的烏丸校尉田豫樂意見到鮮卑部眾之間互相攻殺,同時也在小心翼翼的維持著彼此之間勢力的對等。
因此實力較弱的步度根,經常能從地上撿到不少刀槍弓矢,其本人也非常親魏。
這件事自然瞞不過軻比能。
所以,軻比能將自己領地內的魏國人趕走,也有可能是出於報複心理。
如今形勢下,要不要嚴厲問責,隻能讓曹丕來做決定了。
司馬懿又翻找了一會,終於找到一份關於兗州糧食豐收的好消息。
隨後便帶著三份奏章步入了洛陽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