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鈞,字德衡,扶風人。


    年幼時家境貧寒,又因為有口吃的毛病,不擅言談因此並不被人重視,連他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才華。


    馬鈞早年生活比較貧困,所以長時間住在鄉間。


    從小口吃,不善言談。但是他很喜歡思索,善於動腦,同時注重實踐,勤於動手,尤其喜歡鑽研機械方麵的問題。


    沒有足夠的資本去學習經傳,幸而他本人也是比較關心生產工具的改革,最熱愛的是器物製作方麵的事。


    不夠優越的家庭環境,因而讓父母放棄了讓他讀書入仕方麵的幻想。


    這樣一來,反而能沉浸下來研究自己的興趣愛好。


    因為他在傳動機械方麵有很深的造詣,所以鄉裏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稱他為“天下之名巧”。


    當然,這一方麵是因為他的不少發明創造對此時的生產力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另一方麵則是家裏人想要借此為他揚名,畢竟有了名聲好做官。


    這個時代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


    不過想要打造名聲,需要有上位者賞識,不然依舊得不到中正官一個高品的評價。


    可惜的是,馬鈞的出身太低,郡中青年才俊排隊等中正官點評,他已經排到了五年以後。


    五年,誰能保證五年裏不會發生什麽意外?!


    沒人能保證,因此先前曹丕下令四方進獻造紙工藝的時候,馬鈞也嚐試借此為官。


    不過,術業有專攻,馬鈞擅長的機械製作,而不是工藝改造。


    再然後便是張零、張柒等人進獻雕版印刷術。


    讓剛剛有了這方麵的想法的馬鈞直接戛然而止。


    馬鈞決定背井離鄉出去闖蕩闖蕩。


    蜀道難走,剛進入蜀中他身上的盤纏就花完了。


    差一點他就混不下去要回家了,不過,幸好劉禪下令各地要加強普法宣傳。


    所以各地審案子的時候,官府是鼓勵百姓來旁聽的。


    通過判決案例來進行宣傳,要比天天給他們念叨法律條文管用。


    為了吸引老百姓去聽,官府給旁聽的民眾提供免費的午餐。


    又能聽故事又能吃飽飯,因此各地反響不錯。


    所以馬鈞到了一地,便常常去地方官府旁聽審案。


    因為是不限量,所以馬鈞往往會吃個頂嗓子眼,有時候一天隻需要吃這一頓。


    當然,這個行為自從他離開綿竹縣後便再也不做了。


    當時他正在美滋滋的旁聽,就等著一會去蹭頓午飯。


    被告是一個凶神惡煞的黑社會頭頭,當場被判了十年。


    此人相當的不服啊,一臉橫肉,惡狠狠的說:


    “在座的每一位,我出來後一個都不放過!”


    馬鈞被這十年之約嚇了一跳,不過他雖然口吃不善言辭,但腦子還是很靈光的。


    犯人隻說了在座的,沒說站著的,馬鈞登時就站起來了。


    然後犯人注意到這個小動作,眉頭一皺:“好小子,到時候第一個找你!”


    當天,馬鈞是第一次蹭飯卻沒胃口吃。


    幸而,饑一頓飽一頓的,總算是來到了成都。


    尚方令十二時辰有人值班,專門招待從四方趕來的工匠。


    根據劉禪製定的人才引進法令,尚方令將為每一位新來成都的工匠人才提供免費一個月的吃住。


    一個月內隻要他能證明自己的才能,便可應聘成為一名工部有編製的匠人。


    這方麵,便是馬鈞擅長的領域了,他經過自己的觀察,很快就發現了可以展現自己價值的地方。


    他要改進織綾機。


    綾、羅、綢、緞、錦、絹是六種不同紡織方法製作的紡織品。


    目前朝廷壟斷的“錦”,即用彩色經緯絲織出各種圖案花紋的紡織品,泛指具有多種彩色花紋的絲織物。


    錦的生產工藝要求高,織造難度大,是古代最貴重的織物。


    男耕女織是自古以來小農經濟的核心。


    紡織技術要求較低的綾和絹,始終是民間百姓重要的經濟來源。


    其中,綾是一種表麵光潔的提花絲織品。


    中國作為世界上生產絲織品最早的國家,沒有之一。


    但一開始的生產效率還很低,勞動人民在漫長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明了簡單的織綾機。


    這種織綾機在先秦時期有一百二十個躡(踏具),人們用腳踏躡管理它,織一匹花綾得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此後,織綾機雖經多次簡化,但到了漢末三國時期,仍然是五十根經線的織綾機五十躡,六十根經線的織統機六十躡,非常笨拙。


    織一匹花綾還需要接近一個月的時間。


    馬鈞看到工人在這種織綾機上操作,累得滿身流汗,生產效率很低。


    於是決定改良這種織綾機,以追求省力而高效。


    於是,他深入到生產過程中,對舊式織綾機進行了認真研究。


    一個月的時間裏,經過幾次失敗後,終於重新設計了一種新式織綾機。


    新織綾機簡化了踏具,改造了桄運動機件(即開口運動機件)。


    原來的織綾機五十根經線的五十躡,六十根經線的六十躡,綜控製著經線的分組、上下開合,以便梭子來回穿織。


    馬鈞將舊有的織綾機改成十二躡後,整個機器變得更為精致,而且還降低了操作難度。


    它的生產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相比之前提高了四至五倍。


    同時,由於操作更加靈活,新織綾機還能織出更為複雜的提花綾,其花紋圖案奇特,花型更是變化多端,讓人驚歎不已。


    這些特點使得新織綾機深受一眾絲織工人的喜愛和讚賞。


    考慮到當初劉禪曾大力推廣改良紡織機,工部的官吏們對於類似的發明不敢有絲毫懈怠。


    他們迅速將馬鈞的發明層層上報,不久之後,這件事就傳到了劉禪的耳中。


    此前,劉禪前往視察浦元修築在江邊的兵器加工廠。


    路上見到的底層老百姓還是有破衣爛衫,甚至是衣不蔽體的。


    所以也在思考著如何提高百姓衣食住行的生活水平。


    新織綾機的出現,劉禪覺得很有意義,這比絕大多數工匠的發明厲害的多。


    若是這種機器普及開來,將大大加快當代絲織工業的發展速度,並為中國家庭手工業織布機奠定基礎。


    所以劉禪給了個上佳的評價,並要求尚方立刻趕製推廣出去。


    而馬鈞,也憑借此成功出仕為官,擔任尚書待治,即尚方令的署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禿然好像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禿然好像你並收藏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