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瞌睡來了送枕頭
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 作者:禿然好像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春耕期間,江東最關注的事情不是春耕,也不是唐谘之亂。
而是一場性質相當惡劣的刑事案件。
沒錯,又是典校郎呂壹在作妖。
他誣告故江夏太守刁嘉毀訕誹謗國家政事,孫權大怒,收捕刁嘉關進監獄。
一個兩千石的封疆大吏,還是軍防邊郡。
僅僅因為說了些政策的壞話就被大怒下獄,還是在沒有證據僅憑呂壹一麵之詞的情況下。
這太諷刺了,顯然十分不對勁。
表麵上審問的是刁嘉一次宴會聚眾飲酒說了些不看好江東政局的話。
實際上是孫權對刁嘉的表現不滿,已經不信任他了。
當時關羽派向寵率領漢軍去打文聘的時候,刁嘉積極協助配合。
據說他似乎跟向寵這個小年輕相處的很好,結成忘年交。
現在的孫權很敏感,很多疑,他懷疑很多人對他都有了不臣之心想要叛變。
於是對被關進監獄的刁嘉進行了十分全麵的詳細審問驗證。
呂壹再次發揮自己專長,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嚴重化。
一些說過的,沒說過的話都按在對方頭上。
而這些新添加上的話,跟題反詩的性質也差不多。
眼瞅著是要朝著流放或砍頭定罪的方向去了。
在此期間,當時與此事有關係的人皆畏懼呂壹的恐嚇,於是都聲稱聽過刁嘉說那些話。
唯獨是儀說沒有聽過。
當年,孫權繼位執政後,用文辭優美的詔書征召是儀。
是儀到後受到孫權親信重用,專門負責機要事務,被授予騎都尉之職。
是儀隨從孫權征討荊州,被任命為忠義校尉。
雖然最後戰敗,但是是儀受到孫權重用。
而是儀一直覺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忠於孫權,麵對嚴苛的審訊問心無愧。
之後是儀被連續審訊多日。
孫權下令嚴厲審問,群臣為之屏息。
是儀僅僅是因為不願意配合誣告刁嘉就受到如此苛刻的對待。
而晉宗長期駐守戲口,跟上司刁嘉的關係比是儀更加親密。
因此他也更加惶恐,也就是因為他手裏掌握著兵權以至於呂壹暫時有些投鼠忌器。
不過針對他的罪證收集已經開始了,顯然,呂壹並沒有打算放過這麽一位嫌疑人。
現在呂壹已經臭名昭著,群臣口誅筆伐,能夠保下他的唯有孫權。
因此他必須時時刻刻向孫權證明自己是有用的,如此孫權才會一直保下去。
他現在就像是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他的攀咬之下,晉宗不認為自己會如是儀一樣隻是軟禁審問這麽簡單。
更何況他先前本就跟曹休暗中通信,一旦落到呂壹手裏,不死也得脫層皮。
而在呂壹的攛掇下,孫權顯然不會隻是拿下一個江夏太守那麽簡單。
當孫權下令讓晉宗換到內地駐防,而派遣將領王直接替他駐守戲口的時候,矛盾徹底激發。
晉宗知道自己不能真傻愣愣的去內地,否則就是九死一生。
顯然,孫權還是忌憚自己手裏的兵權的。
而這,儼然已經成為了他手裏最後的倚仗。
於是在王直進入他的地界後,他果斷發起進攻。
經過一番慘烈的廝殺,成功將王直殺死。
據地自守,然後他向季漢和曹魏都派出了信使尋求援助。
其實曹休退走之後,他最先考慮的是關羽,這是能最迅速支援他的勢力。
不過他也沒有徹底放棄曹魏那邊,畢竟多條選擇多條路嘛。
關羽的回應比較冷淡,一副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的冷淡態度。
關羽高傲,顯然是有些瞧不起晉宗的為人。
雖然有被逼迫的受害者形象,但他之前也確實對孫權不怎麽忠誠。
但關羽個人的好惡不代表季漢的態度。
相反,六扇門將此事匯報給劉禪之後,立刻就得到他的高度重視。
洞庭湖水匪彭虎重出江湖,並與晉宗結為同盟。
劉禪是實用主義者,英雄和小人,在他看來都是有價值的,隻不過是用法不同而已。
關於實施北伐關中還於舊都的戰略,在季漢高層已經達成共識。
而在北伐的時候如何保證東邊的孫權不要趁機捅刀子,這一直是大家沒有明言但一直在慎重考慮的事情。
孫權顯然在季漢這邊是沒有多少良好信譽的。
雖然季漢上下對自己兵精糧足頗為自信。
但同時打兩場戰爭的豪賭還是無人敢輕易嚐試的。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能穩一手還是要盡量穩一手的。
仿佛是瞌睡來了送枕頭,就像唐谘叛亂讓曹丕無暇顧及淮南一般。
晉宗的叛亂也能讓孫權一時間無法對荊州做什麽妖。
而為了避免這家夥太快被滅掉或者失控,劉禪便安排彭虎去當個保險。
晉宗的叛亂像一盆冷水忽然澆在孫權頭上,讓他意識到到自己玩過火了。
夏口、戲口的對漢聯合防線竟然崩了。
孫權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小心謹慎了。
沒有對晉宗下手,僅僅是想把他調到內地,用王直將他換防而已。
如今其發動叛亂殺死王直,孫權如臨大敵。
漢軍對他本就占有上遊優勢,若是趁機來襲,江東恐怕麵臨滅頂之災。
不,準確來說是他孫氏麵臨滅頂之災,其他人還是可以投降過去做順民的。
這時孫權已經不想再興大獄了。
最後是儀言辭懇切的給孫權上書說:
“現在刀鋸已架在臣的脖子上,臣怎敢替刁嘉隱瞞而自取滅族之禍,成為不忠之鬼?隻是為了讓至尊了解這件事的真實本源。”
他根據實情一一答問,言辭毫無變化。
孫權於是順水推舟放棄對他的審訊。
刁嘉也得以釋放。
呂壹自掌權以來,多次誣陷告發將相大臣,有的人竟被他告發有罪達四次之多。
至今唯獨沒有借口告發是儀。
孫權對身邊人感歎:“如果人人都像是儀那樣,還到哪裏去施用法律條令呢?”
二人的接連釋放,宣告孫權的高壓政策失敗。
但是有些傷害造成之後,被破壞的關係就再也回不到從前。
在豫章、臨川活動的豪強董嗣,因為不滿官府橫征暴斂以及強征男丁為軍卒,聚眾萬人發動叛亂。
而是一場性質相當惡劣的刑事案件。
沒錯,又是典校郎呂壹在作妖。
他誣告故江夏太守刁嘉毀訕誹謗國家政事,孫權大怒,收捕刁嘉關進監獄。
一個兩千石的封疆大吏,還是軍防邊郡。
僅僅因為說了些政策的壞話就被大怒下獄,還是在沒有證據僅憑呂壹一麵之詞的情況下。
這太諷刺了,顯然十分不對勁。
表麵上審問的是刁嘉一次宴會聚眾飲酒說了些不看好江東政局的話。
實際上是孫權對刁嘉的表現不滿,已經不信任他了。
當時關羽派向寵率領漢軍去打文聘的時候,刁嘉積極協助配合。
據說他似乎跟向寵這個小年輕相處的很好,結成忘年交。
現在的孫權很敏感,很多疑,他懷疑很多人對他都有了不臣之心想要叛變。
於是對被關進監獄的刁嘉進行了十分全麵的詳細審問驗證。
呂壹再次發揮自己專長,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嚴重化。
一些說過的,沒說過的話都按在對方頭上。
而這些新添加上的話,跟題反詩的性質也差不多。
眼瞅著是要朝著流放或砍頭定罪的方向去了。
在此期間,當時與此事有關係的人皆畏懼呂壹的恐嚇,於是都聲稱聽過刁嘉說那些話。
唯獨是儀說沒有聽過。
當年,孫權繼位執政後,用文辭優美的詔書征召是儀。
是儀到後受到孫權親信重用,專門負責機要事務,被授予騎都尉之職。
是儀隨從孫權征討荊州,被任命為忠義校尉。
雖然最後戰敗,但是是儀受到孫權重用。
而是儀一直覺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他忠於孫權,麵對嚴苛的審訊問心無愧。
之後是儀被連續審訊多日。
孫權下令嚴厲審問,群臣為之屏息。
是儀僅僅是因為不願意配合誣告刁嘉就受到如此苛刻的對待。
而晉宗長期駐守戲口,跟上司刁嘉的關係比是儀更加親密。
因此他也更加惶恐,也就是因為他手裏掌握著兵權以至於呂壹暫時有些投鼠忌器。
不過針對他的罪證收集已經開始了,顯然,呂壹並沒有打算放過這麽一位嫌疑人。
現在呂壹已經臭名昭著,群臣口誅筆伐,能夠保下他的唯有孫權。
因此他必須時時刻刻向孫權證明自己是有用的,如此孫權才會一直保下去。
他現在就像是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他的攀咬之下,晉宗不認為自己會如是儀一樣隻是軟禁審問這麽簡單。
更何況他先前本就跟曹休暗中通信,一旦落到呂壹手裏,不死也得脫層皮。
而在呂壹的攛掇下,孫權顯然不會隻是拿下一個江夏太守那麽簡單。
當孫權下令讓晉宗換到內地駐防,而派遣將領王直接替他駐守戲口的時候,矛盾徹底激發。
晉宗知道自己不能真傻愣愣的去內地,否則就是九死一生。
顯然,孫權還是忌憚自己手裏的兵權的。
而這,儼然已經成為了他手裏最後的倚仗。
於是在王直進入他的地界後,他果斷發起進攻。
經過一番慘烈的廝殺,成功將王直殺死。
據地自守,然後他向季漢和曹魏都派出了信使尋求援助。
其實曹休退走之後,他最先考慮的是關羽,這是能最迅速支援他的勢力。
不過他也沒有徹底放棄曹魏那邊,畢竟多條選擇多條路嘛。
關羽的回應比較冷淡,一副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的冷淡態度。
關羽高傲,顯然是有些瞧不起晉宗的為人。
雖然有被逼迫的受害者形象,但他之前也確實對孫權不怎麽忠誠。
但關羽個人的好惡不代表季漢的態度。
相反,六扇門將此事匯報給劉禪之後,立刻就得到他的高度重視。
洞庭湖水匪彭虎重出江湖,並與晉宗結為同盟。
劉禪是實用主義者,英雄和小人,在他看來都是有價值的,隻不過是用法不同而已。
關於實施北伐關中還於舊都的戰略,在季漢高層已經達成共識。
而在北伐的時候如何保證東邊的孫權不要趁機捅刀子,這一直是大家沒有明言但一直在慎重考慮的事情。
孫權顯然在季漢這邊是沒有多少良好信譽的。
雖然季漢上下對自己兵精糧足頗為自信。
但同時打兩場戰爭的豪賭還是無人敢輕易嚐試的。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能穩一手還是要盡量穩一手的。
仿佛是瞌睡來了送枕頭,就像唐谘叛亂讓曹丕無暇顧及淮南一般。
晉宗的叛亂也能讓孫權一時間無法對荊州做什麽妖。
而為了避免這家夥太快被滅掉或者失控,劉禪便安排彭虎去當個保險。
晉宗的叛亂像一盆冷水忽然澆在孫權頭上,讓他意識到到自己玩過火了。
夏口、戲口的對漢聯合防線竟然崩了。
孫權覺得自己已經足夠小心謹慎了。
沒有對晉宗下手,僅僅是想把他調到內地,用王直將他換防而已。
如今其發動叛亂殺死王直,孫權如臨大敵。
漢軍對他本就占有上遊優勢,若是趁機來襲,江東恐怕麵臨滅頂之災。
不,準確來說是他孫氏麵臨滅頂之災,其他人還是可以投降過去做順民的。
這時孫權已經不想再興大獄了。
最後是儀言辭懇切的給孫權上書說:
“現在刀鋸已架在臣的脖子上,臣怎敢替刁嘉隱瞞而自取滅族之禍,成為不忠之鬼?隻是為了讓至尊了解這件事的真實本源。”
他根據實情一一答問,言辭毫無變化。
孫權於是順水推舟放棄對他的審訊。
刁嘉也得以釋放。
呂壹自掌權以來,多次誣陷告發將相大臣,有的人竟被他告發有罪達四次之多。
至今唯獨沒有借口告發是儀。
孫權對身邊人感歎:“如果人人都像是儀那樣,還到哪裏去施用法律條令呢?”
二人的接連釋放,宣告孫權的高壓政策失敗。
但是有些傷害造成之後,被破壞的關係就再也回不到從前。
在豫章、臨川活動的豪強董嗣,因為不滿官府橫征暴斂以及強征男丁為軍卒,聚眾萬人發動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