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裏是印度這個國家充滿魅力和神秘感的首都,它占地 1485 平方公裏,擁有著約 2500 萬常住居民(截至 2021 年 12 月統計數據)。這裏不僅是整個國家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活動的核心區域,還是至關重要的鐵路及航空運輸樞紐所在地。


    德裏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坐落在恒河支流——美麗的朱穆拿河畔。這座城市獨具特色,由風格迥異的新城和舊城兩個部分共同構成。漫步於此,仿佛置身於一個時空交錯的奇妙世界:古老的曆史遺跡與現代化高樓大廈交相輝映;傳統文化韻味與時尚潮流氣息相互交融;昔日的容顏與今朝的風貌完美結合。


    早在 12 世紀末期,英勇善戰的穆斯林征服者們便選擇在德裏建立他們的王朝都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 19 世紀中葉,當強大的英國殖民統治者占領印度之後,他們決定將首都遷往加爾各答。直到 1911 年,德裏才重新奪回了其作為印度首都的地位,並自此開啟了一段嶄新的發展曆程。此後不久,在德裏的西南部地區,一座全新的城市逐漸崛起,這便是如今我們所熟知的新德裏。而在 1947 年,印度終於贏得了獨立,新德裏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這個新興國家的首都。


    關於“德裏”一名的來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一些學者主張,德裏之名源自孔雀王朝的某位君主——“德魯”,乃是其名讀音轉變所致;然而,亦有部分學者堅信,早在公元前 10 世紀,這座城市已憑借著因陀羅·婆勒斯特聲名遠揚,彼時國王阿恩格巴爾更將其易名為拉勒高德,並豎起眾多鐵柱。無奈這些鐵柱豎立得並不穩固,盡管後續采取了加固措施,卻依舊鬆動不堪。而在印地語中,“不牢”讀作“梯裏”,於是乎此城便得了“梯裏”(即德裏)這麽個稱謂。


    不過,最為正統且具權威性的看法則指出,“德裏”一詞源於波斯語,意為“門檻”或是“門戶”,當然,還有人將之解讀為“山岡”、“高地”、“盡頭”甚或“流沙”等意,此類釋義均可溯及古印度語。


    德裏的主要景點包括:


    甘地墓,這座莊嚴而神聖的地方,承載著一段令人痛心的曆史。1948 年 1 月 30 日下午 5 點 17 分,偉大的領袖甘地在前往寺院祈禱的路上,遭遇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悲劇——他被一名瘋狂的印度教右翼青年暗殺。


    按照印度古老的傳統習俗,次日清晨,甘地的遺體在德裏的朱穆拿河岸上火化。他的骨灰如同一粒粒珍貴的明珠,灑向了印度的各大河流之中,仿佛要將他的智慧與勇氣傳遞給每一滴水、每一片土地。


    為了紀念這位偉人,人們在甘地遺體火化之地建造了一座宏偉的陵墓。走進陵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黑色大理石,它宛如一麵鏡子,映照出甘地那堅毅而慈祥的麵容。在這塊大理石的正中央,擺放著一盞永不熄滅的長明燈,熊熊火焰跳躍不止,象征著甘地的精神永遠長存於世。


    陵墓的出口處豎立著一塊石碑,上麵鐫刻著甘地於 1925 年撰寫的《年輕的印度》一書中列舉的“七大社會罪惡”:搞政治卻不講原則,積累財富卻不付出勞動,追求享樂卻不顧及他人,擁有知識卻缺乏品德,經商卻喪失道德底線,鑽研科學卻忽視人性關懷,膜拜神靈卻不願奉獻自我。


    這些文字猶如一把利劍,刺破了世間的虛偽與醜陋,喚醒著人們內心深處對於正義、公平和善良的渴望。而在大理石的兩側,各自放置著一個募捐箱,它們默默地收集著來自世界各地善心人士的捐款。這些善款將用於援助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飽受苦難折磨的人們,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關愛。


    甘地墓不僅是一座紀念建築,更是一種精神符號。它時刻提醒著,要堅守真理、關愛他人;要以實際行動踐行甘地的理念,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


    庫特布高塔,在印度首都新德裏的南郊,有一座巍峨聳立的庫特布高塔。這座高塔總共有五層之高,仿佛是一座矗立於天地之間的巨人。


    它的底部直徑達到了令人驚歎的 14.5 米,給人一種沉穩而堅固的感覺。下麵三層塔身完全由紅色砂岩建造而成,顯得古樸而莊重;而上方的兩層則采用了紅砂岩與大理石混合修築的方式,增添了一份典雅與華貴。


    塔身表麵布滿了精美的雕刻,這些雕刻全部使用阿拉伯文精心雕琢而成。其中不僅刻有《古蘭經》中的經文,還描繪了各種繁複而美麗的花紋圖案。每一層的花紋都別具一格、獨具匠心,展現出極高的藝術水準和細膩程度。


    整座高塔高達 72.5 米,內部設有多達 397 級的石階,沿著樓梯盤旋而上,可以感受到這座建築的宏偉與壯觀。這座高塔乃是奴隸王朝時期(公元 1206 年至 1290 年)第一位皈依伊斯蘭教的國王——庫特布所下令興建的。其建造初衷旨在紀念他戰勝印度教,並展示伊斯蘭教的勝利。


    如今,庫特布高塔已成為印度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每年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參觀瞻仰。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築瑰寶,更是印度教文化與伊斯蘭教文化相互交融的傑出典範,見證了兩個不同宗教和文明之間的和諧共存。站在塔頂遠眺四周風景時,人們不禁會對古代工匠們的智慧和技藝發出由衷的讚歎。


    斯瓦米納拉揚神廟,這座宏偉壯麗的建築坐落在朱穆拿河畔,宛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大地之上。它占地 1500 畝之廣,規模宏大,令人歎為觀止。


    這座神廟凝聚了無數工匠們的心血與智慧,曆經整整五年時間才得以竣工完成。共有多達 1.1 萬名技藝精湛的工匠參與其中,耗費資金高達 20 億盧比(約合 4000 萬美元)!整座廟宇以赭紅砂石和潔白無瑕的大理石為主要材料精心構築而成,色彩鮮明對比,彰顯出獨特的魅力。


    主殿氣勢磅礴,長達 113 米,寬度達 96 米,高度更是達到了驚人的 29 米!其頂部共有九個巨大的穹頂,如蒼穹般籠罩著下方;而支撐起這些穹頂的,則是那 239 根精雕細琢的裝飾柱,它們仿佛在默默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變遷。主殿內部供奉著一尊高達 3 米的納拉揚鍍金神像以及超過兩千尊其他印度教神像,金光閃耀,莊重肅穆。


    主殿四周被兩層精致的柱廊所環繞,柱子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印度史詩故事圖案,每一幅都蘊含著深厚的曆史底蘊和文化內涵。這些雕刻作品細膩入微、巧奪天工,讓人不禁為之傾倒。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神廟巧妙地融合了現代科技元素。大量運用高清電影、電動機械以及聲光效果等先進手段,使得參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宗教儀式的莊嚴氛圍,並深入了解納拉揚神的傳奇故事。


    此外,遊客們還有機會觀看關於納拉揚生平事跡的精彩影片,或者乘坐小船悠然自得地遊覽印度文化展覽,盡情領略古老文明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就是印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開心可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開心可可並收藏這就是印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