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屍那揭羅,又稱拘屍那迦,拘屍[那]城,意思是茅城,是古印度末羅國的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戈勒克布爾鎮卡西亞(kasia)村,相傳釋迦牟尼在間此涅盤。是佛教的四大聖地之一。


    一、曆史由來


    公元前486年,釋迦牟尼佛八十歲時,佛陀在毗舍離城坐雨安居,宣布將在三個月後般涅盤,偕弟子向西北行走,後食用鐵匠純陀(周那)奉獻的世間奇珍栴檀樹耳(sukara-maddava),重病發作(南傳記載為痢疾,北傳記載為背痛)。釋迦牟尼口渴,讓阿難去給他打水喝。釋迦牟尼佛喝完,同弟子們繼續向前走。走到拘屍那醯連尼耶跋提河的岸邊,佛告知弟子們將入涅盤,命阿難在兩棵娑羅樹中間鋪下臥具(《雜阿含經》記載為“繩床”),頭部向北,佛陀躺下,向右側偃臥,左足置右足上,弟子們都守候在身邊,聆聽佛陀的最後教誨。這一夜有位120歲的老人名須跋陀羅,聞佛欲滅度,前往雙樹間,見佛聞法,當夜受具足戒,是釋迦牟尼住世最後弟子。釋迦牟尼側臥在上,佛安慰道:\"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實危脆無堅牢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語畢,安詳的離開了世間。雙樹慘然變白。


    據另一種傳說,相傳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最後一年,離摩揭陀國,北渡恒河,經毗舍離,至波婆城,受金工純陀之供養,因食蘇迦拉摩達伐(即栴檀樹茸)而罹病。臨終前於拘孫河作最後之沐浴,複至拘屍那揭羅城沙羅雙樹林,頭北麵西呈吉祥臥。夜半,釋迦牟尼佛將舍壽前,對諸弟子作最後的教誡,而後平靜地入滅。為紀念釋迦牟尼佛入滅,佛教稱每年此日為佛涅盤日。


    東晉高僧法顯在《佛國記》中稱為拘夷那竭城:\"到拘夷那竭城。城北雙樹間希連河邊,世尊於此北首而般泥洹。及須跋最後得道處,以金棺供養世尊七日處,金剛力士放金杵處,八王分舍利處。諸處皆起塔,有僧伽藍,今悉現在。城中人民亦稀曠,隻有眾僧民戶。\"。8世紀時高僧慧超亦到過此地,在所著《往五天竺國傳》中稱為拘屍那國:\"拘屍那國。佛入涅盤處。其城荒蕪。無人住也。佛入涅盤處置塔。有禪師在此掃灑。每年八月八日,僧尼道俗,就彼大設供養。\"


    釋迦牟尼之所以選擇在拘屍那揭羅涅盤,可能與該地的自然環境和曆史背景有關。拘屍那揭羅是一個相對寧靜的地方,適合修行和靜養,這可能符合釋迦牟尼在生命末期尋求平靜和內心安寧的需求?。此外,佛教徒對釋迦牟尼的尊敬和紀念活動也可能促使他選擇在這裏結束自己的生命?。


    二、主要遺跡


    1、臥佛殿(mahaparinirvana temple)


    又稱為大涅盤堂或大涅盤寺,是一座白灰、四周開了小窗戶的圓筒狀建築。內有一尊六尺長的黑色石質但是全身貼金的臥佛。


    唐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述:\"拘屍那揭羅國城郭頹廢,邑裏蕭條,故城磚基,周十餘裏。居人稀曠,閭巷荒蕪。城西三四裏,渡恃多伐底河。西岸不遠,至娑羅 林。其樹類槲,而皮青白,葉甚光潤。四樹特高,如來寂滅之所也。其大磚精舍中,作如來涅盤之像,北首而臥。傍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基雖傾陷,尚高二百餘尺。 前建石柱,以記如來寂滅之事。\"


    大涅盤寺(nirvana temple)和大涅盤塔(maha nirvana stupa)是兩座白色的建築,給人一種聖潔和莊嚴感。寺廟裏供奉著一尊巨大的金色的世尊涅盤像。據專家考證該塑像建造於公元5世紀。佛像長61米,用整塊石頭雕成,枕右手側身而臥,麵朝西方,象征佛陀到西天往生。佛像睡在7.32米長、1.71米寬、0.64米高的睡榻上,榻與像原為一塊整石,現改由磚和石混合砌成,上麵雕刻了佛弟子阿難、蘇婆達和摩拉酋長瓦吉拉婆尼及另外不知姓名的五人像以及銘文。麵雕刻了佛弟子阿難、蘇婆達等的身像,人人均雙手合十,神情哀傷。 臥佛全身被虔誠的信眾貼滿了金箔,又在佛像身上覆蓋金色袈裟,如今朝拜者隻能看到臥佛莊嚴的麵容和尊貴的雙足。


    這尊臥佛在雕刻藝術上最有特點的是頭部的表情,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座佛像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從頭頂往腳部看,佛陀的表情是微微笑著;如果站在中間看,就會發現佛陀的表情轉為安靜的沉思;若是從腳部往頭部看,佛陀的麵容又變為莊嚴肅穆。


    大涅盤寺的庭院及中央參拜道上,種植了許多無優樹,而大涅盤寺前有兩株娑羅樹,樹齡大約30多年,長得十分茂盛。庭院裏的一方水池裏盛開著紫色的荷花。池水將大涅盤寺投影在水裏,如同將佛法投射在人們的心裏。夕陽下的庭院分外安靜,鳥鳴花香。落日的餘暉將寺院、樹木鍍上了金邊,世界充滿了祥和、安寧。


    大涅盤寺內供奉著一尊呈吉祥臥的世尊涅盤像。根據諸經記載,佛陀將入涅盤時,頭北麵西呈吉祥臥,臥床四邊各有同根娑羅樹一雙,其樹每邊一雙中之一株,因悲傷而慘然變白逐漸枯萎,另一株則保存下來,故此雙樹亦稱四枯四榮樹——以東方雙樹為“常與無常“,西方雙樹為”我與無我“,南方雙樹為”樂與無樂“,北方雙樹為”淨與不淨“等譬喻。 佛陀的出生和涅盤都是在娑羅樹下,娑羅樹因此成為佛教的聖樹。但此娑羅雙樹如今已無跡可尋,大涅盤寺前現存的兩株是後人所種。


    2、大涅盤塔


    距離大涅盤寺不遠。據《大唐西域記》卷六記載,佛陀在此涅盤後,阿育王在此建塔紀念,高200餘尺,前建有石柱,塔基雖傾陷,但上麵鐫刻了如來寂滅之事。以後有過多次修葺,但卻隨著印度佛教衰滅而毀壞。1927年緬甸佛教熱心發願重新修複。新塔高50.9米,塔身上下遍體懸掛鍍金片,陽光下金光燦燦,輝煌莊嚴,像一團火焰發出光芒。


    3、荼毗塔


    大涅盤寺東方1.5公裏處,有一座磚造的荼毗塔(ramabal stupa),為佛陀入滅後火化的地方。相傳, 佛陀示現涅盤後,弟子們用金棺收殮聖體,欲點燃香木荼毗時,火竟不燃。這時大迦葉尊者率500比丘從王舍城晝夜不歇、含淚泣血趕來,向佛陀聖體頂禮時,香木不點自燃。尊者手撫金棺痛哭失聲,佛陀從金棺中伸足出來以示安慰。聆聽了尊者的發願後,佛足收回金棺,弟子們再次號哭時,荼毗之火自行燃起,留下八萬四千舍利。


    據《大唐西域記》卷六載\"城北渡河三百餘步,有翠堵坡(即佛塔),是如來焚身之處,地今黃黑土,雜灰炭,至誠求精,或得舍利。\"基壇的直徑約46米,高度大約15米,原來是天冠寺的遺跡。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安放在拘屍那揭羅的精舍供奉,和佛陀有因緣的國家都要求分配舍利,最後均分成八份,給八個國家帶回去供奉。 出麵斡旋分配一事的頭那則自己留下裝舍利的瓶子,建起了一座瓶塔。畢缽的使者來遲一步,隻好將骨灰(一說荼毗地的焦灰)帶回建起一座灰塔。這10座塔,是為佛塔及舍利崇拜的緣起。


    相傳佛陀入滅後兩百多年,阿育王統一印度時,將分配給八個國家的舍利起出,仿效佛陀的八萬四千法門,細分舍利,在各地建立佛塔。如今的火化塔看上去是一堆光禿禿的弧形磚石遺跡。磚塊上有朝聖者貼金的痕跡。塔周圍的翠綠的草坪上長著高大的熱帶樹木。朝聖者們在塔前跪拜,繞塔經行或者在塔前禪坐或長跪不起。


    在大涅盤寺南方100米,有精舍遺跡,現在建了一座小寺廟,安放著降魔成道,解觸地印的佛陀雕像是11世紀的作品,這裏是佛陀最後說法處的遺跡。


    4、中國的雙林寺


    聖園裏還有許多國家建造的寺廟,如日本本妙法蓮華寺、韓國寺、泰國寺、斯裏蘭卡寺、緬甸寺,中國雙林寺等。每座寺廟都代表了該國的建築風格,有的寺廟建造豪華,有的寺廟建造簡單。


    中國的雙林寺(linh-son temple)。該寺在20世紀上半葉時由中國湖南瀏陽尼僧果蓮尼師發心施造。除了寺門是中式風格的建築外,寺廟裏的其他建築都不太像中國的寺廟。每座建築物上用中文鐫刻了發心捐建者的姓名。從銘文上看大多由馬來西亞人捐建。寺廟裏沒有中國的出家人,也沒有人會講漢語。


    三、釋迦牟尼選擇在拘屍那揭羅涅磐的主要意義


    佛祖涅盤時說了些什麽,佛經是有記載的。當時,佛祖涅盤前,弟子阿難向世尊請示四事:“一、佛滅後依誰為師?二、依何安居?三、如何調伏惡性比丘?四、如何結集經典令人證信?”世尊指示說:“第一依戒為師;第二依四念處為安住;第三惡性比丘默擯;第四在經典前冠以‘如是我聞’四字令人證信。”


    翻譯過來就是:佛陀臨入涅盤時,承侍在旁的阿難問道:“第一,佛陀住世時,我們以佛陀為師,佛陀涅盤後,依誰為師?第二,佛陀住世時,我們依佛陀安住,佛陀涅盤後,依什麽安住?第三,佛陀住世時,惡人有佛陀調伏,佛陀涅盤後,惡人如何調伏?第四,佛陀住世時,佛陀的言教,眾人易生信解,佛陀涅盤後,經典的結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陀說:“阿難!你的問題很好,你們要好好記住:第一,你問我涅盤後,依誰為師,應依戒為師;第二,你問我涅盤後,依何安住,應依四念處安住,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第三,你問我涅盤後,惡人如何調伏,不與他爭辯,不要理他,以沉默對待之;第四,你問我涅盤後,經典如何叫人起信,在一切經前加‘如是我聞’為開始。”


    由此可見,佛陀選擇涅盤地點的意義主要體現在精神解脫、曆史意義和宗教象征三個方麵。?


    首先,?精神解脫?是佛陀選擇涅盤地點的核心意義。佛陀在拘屍那羅城的娑羅雙樹間入滅,達到了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狀態。這種解脫不僅是對個人痛苦的超越,也是對眾生痛苦的終結,象征著佛教教義中關於生死輪回和最終解脫的核心理念?。佛陀在娑婆世界示現涅盤,是為了展示生老病死的真實麵貌,以及因果循環的鐵律。佛陀本可以活到一百歲,但他選擇在八十歲涅盤,這表明他在這個世界傳法的使命已經圓滿,無需再傳授任何法義。 佛陀以身作則,示現涅盤,是為了讓弟子們和眾生明白,不應再對他產生依賴。他鼓勵眾生自行覺悟和自助解脫。


    其次,?曆史意義?方麵,佛陀的涅盤地點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拘屍那羅城的娑羅雙樹林中,佛陀的圓寂寶塔至今仍存在,成為佛教徒朝拜的重要地點。曆史上,許多著名的佛教旅行家和學者如東晉法顯和唐玄奘都曾到訪此地,記錄了其衰敗和荒蕪的現狀,反映了佛教曆史的發展和變遷?。


    最後,?宗教象征?方麵,佛陀的涅盤地點象征著佛教的終極目標和信仰的核心。佛教徒通過朝拜佛陀的涅盤地點,尋求精神上的覺醒和內在的平靜。菩提伽耶的菩提樹和王舍城的初轉法輪地等地點,都是佛教信徒尋求精神覺醒和內在平靜的重要聖地?。


    綜上所述,佛陀選擇涅盤地點的意義深遠,不僅體現了佛教教義中的精神解脫,還在曆史和宗教象征方麵具有重要意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就是印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開心可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開心可可並收藏這就是印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