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有著各種各樣不同於我們國家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大家一想到印度就會想到印度的美食、印度的美女還有印度的宗教文化。印度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它的宗教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經常會在新聞上看到印度有很多的人在苦修,而且還有很多的苦行僧,那原因到底是什麽呢?
一、苦修及苦行僧的曆史由來
苦行僧(sadhu)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為修行手段的僧人。“苦行”一詞,梵文原意為“熱”,因為印度氣候炎熱,宗教徒便把受熱作為苦行的主要手段。一般比喻為實踐某種信仰而實行自我節製、自我磨練、拒絕物質和肉體的引誘,忍受惡劣環境壓迫的人。印度教認為,人需要經過多次輪回才能進入天堂,得到神的關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徑,在此生就得到神諭和真經,苦行僧就被認為是這樣一條捷徑。
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已有數千年的曆史。苦行僧是印度盛行的修煉方式,他們通常衣衫襤褸,流落街頭,帶著象征濕婆神的三叉杖,邊走邊吟誦古經文,通過做讓自己痛苦的事情來折磨自己,就類似於《孟子》裏所說的“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身體看做是罪孽的載體,是臭皮囊,必須通過懲罰自己的身體,才能獲得精神的自由和靈魂的解脫。苦行僧的主要任務就是冥想修行,通過把物質生活降到最為簡單的程度來追求心靈的解脫,擺脫無盡的輪回之苦。正因如此,苦行僧經千年而不衰。他們被許多人看成是來凡塵普渡眾生的“神的使者”。
二、苦行僧要修煉什麽
初入門道的苦行僧必須舉行加入某一派的儀式,表示“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未來種種譬如今日生”。他們要像出家人一樣剃度削發。他們此後的年齡計算要從削發後的新生開始。按照行規,苦行僧必須做到“三不”,即不性交、不撒謊、不殺生。據說,修行者通過修煉瑜伽能把體內的潛能調動和激發出來。有的修行者能兩手同時打兩麵鼓,且兩手擊打節奏不同,沒有高度的注意力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至於在刀尖上行走,在荊棘上睡覺,在火上賽跑,也都是瑜伽大師們的絕活。
有些苦行僧的眼睛是紅的,這是因為他們吸了大量的大麻脂,他們認為這可以獲得洞悉別人心思的能力,即所謂的“神功”。印度苦行僧每隔12年在印度的哈瑞德瓦都會舉辦大壺節,屆時全印度的巴巴都會聚集到哈瑞德瓦。大壺節會舉辦104天。
苦行僧在修煉時必須忍受常人認為是痛苦且不合常理的事情,比如長期居無定所、漂泊流浪,不吃飯甚至不喝水、躺在布滿釘子的床上、赤裸雙腳行走在火堆上,他們通過做這些常人無法理解的事來鍛煉出超凡的忍耐力和肉欲。
印度苦行僧的修行方式也是十分奇特。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冥想修行,在他們的修行過程中,清心寡欲是最基本的,並且他們通過把物質生活簡化到極致來追求心靈的解脫,擺脫無盡的輪回之苦。但是,就算是這樣的折磨自己,印度的苦行僧卻也經千年而不衰。因為他們不斷地折磨自己的身體,把人的欲望壓縮到極為簡陋的地步,所以他們被許多人看成是來凡塵普渡眾生的“神的使者”,當地人都會尊稱他們為“baba”,意思是“聖人”。
古代印度苦修的著名故事之一是婆吉羅特的故事。?婆吉羅特是日族王子,他因堅持苦修而出名。他的曾曾祖父薩格爾祈求神諭賜予子嗣,梵天賜予了他個兒子,其中個是從一個葫蘆中裂變出來的。薩格爾舉行了一場巨大的馬祭,但因陀羅大王無法打敗他,於是將馬兒變到了地府。薩格爾派這六萬個葫蘆兒子刨地到地府,最終見到了迦毗羅仙人。這個故事展示了婆吉羅特堅持苦修的背景和動機?。
現代印度最有名的苦行僧阿馬爾·巴拉蒂,曾經右手舉向天空維持了近44年之久,在這44年的期間,他的右手一直都沒有放下來過。阿馬爾·巴拉蒂原本是一名大型銀行員工,擁有幸福的家庭。然而,他突然頓悟,決定放棄一切,成為一名苦行僧,於是開始了這種極端的修行,不顧家人們的反對,右手成為了他對印度教的信仰。無論在什麽時候什麽地點,無論刮風還是下雨,他都非常癡迷於這種修行,直到最後,他的右手萎縮,失去了使用的功能,從此他的右手再也放不下來。但是他這樣卻被很多教徒視為榜樣。在生活中,這種 “勞其體膚”的苦行僧,也許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但是他們並不在乎別人對他們的看法,他們也不重視物質生活,他們隻為自己靈魂而去修行,用堅定的毅力來升華靈魂。
還有一個著名的苦行僧叫皮拉拉德·傑尼。如今的皮拉拉德已經有90多高齡,據報道他在13歲的時候就采取了絕食,78年的時間裏他不吃喝也不排泄,成為了轟動世界的宗教人物之一。數十年來皮拉拉德如何正常的生存下來,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雖然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皮拉拉德是依靠別具一格的印度瑜伽保持生命體征,但這明顯不具有說服力。皮拉拉德本人居住於深山之中很少與外界聯係,他外貌奇瘦無比,人們不知道他靠什麽生存。印度軍方曾把他關入一個封閉的環境中不讓他吃喝,但皮拉拉德依舊十分正常的活了下來,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過經過仔細觀察,人們發現皮拉拉德其實是將少量的食物藏在袖子裏,偷偷的進食,所以一直沒被發現。軍方的做法引發了人們對於印度教的興趣,甚至世界上還有不少人熱衷於研究印度傳統的瑜伽運動。而科學界則把皮拉拉德創造的“奇跡”歸結為古印度詞條六大哲學派係中的一係,他們認為通過意識上的提升,可以激發人體內的巨大潛能。
三、苦行僧都是些什麽人?
印度的苦行僧約有400至50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0.5%,其中女性占10%。有學者分析,苦行僧的興起是為了對抗種姓製度。三四千年前,一些主張廢除種姓製度的人希望通過加入不分尊卑貴賤的苦行僧行列,來達到種姓平等的大同世界。經過多年發展,苦行僧內部分很多派別,各有自己的教主、教義和教規。從大的角度劃分,可以分為兩大派,一派信奉毗濕奴神,一派信奉濕婆神。過去他們之間還因門戶之見多年兵戎相見。
苦行僧中絕大部分都是窮人,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中產階級甚至百萬富翁。很多人都是早上還在家中和妻兒吃著美食,下午就一朝頓悟,覺得什麽都不重要了,因此便散盡家財,遠離父母妻兒,外出流浪,放棄所有,從此過著居無定所、漂泊無依的生活。也有的背著簡單的行囊向深山進發,找到自己心儀的精神領袖,拜在他的門下,從此過著居無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一些苦行僧一般居住在遠離塵囂的喜馬拉雅山上,或寄居在某個廟裏苦行修煉。
一般來說,苦行僧的性格都是溫柔順從的,待人隨和謙讓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好勇鬥狠的武裝分子,因為他們曾經跟其他的宗教門派和曾經的英國殖民統治者進行過武裝抗爭,所以看起來凶狠無比。由於他們置之生死於度外,因此戰鬥起來勇猛剛強,令人十分畏懼。他們原先的武器有棍棒、長矛、佩劍和三角鐵叉。苦行僧也還攜帶棍棒或三角鐵叉,但僅僅是個象征了。
一般來說人到中年,結束修行期進入苦行期才會選擇去當苦行僧,但也有些人在年少時就願意過上這種流浪的苦行生活。苦行僧對年齡的限製很小,大概從6歲到65歲都可加入這個特殊的行列。
苦行僧的一生是浪漫的,自由的,他們無拘無束,將精神的升華當做畢生追求。他們一旦選擇這條苦行的路,就很少有回頭的。其實,選擇當一個苦行的和尚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讓自己不要太累,長壽,如果你一直這樣生活,那麽你就不會體驗到生活的幸福,這種生活也是浪費的。
按衣著來分,苦行僧又可分天衣派和青衣派。天衣派即為裸體派,全身一絲不掛,最多用一條窄窄的布條遮住下身的敏感部位。天衣派與崇拜濕婆神有關。濕婆神是破壞之神和創造之神,總是裸著身體,表示追求原始狀態,遠離凡塵,與世無爭。身上總是塗抹著灰燼,表示罪孽、死亡和再生。青衣派則穿衣服,一般都是黃色的棉布服。
那麽苦行僧為何要自甘遭受這些極端之苦?其實這隻是他們為了能夠進入天堂而走的一條捷徑。其實印度教並非佛教,雖然印度也一直在把他們打造成佛教聖地之形象,但此舉無疑令尼泊爾人很是不爽。印度教認為,人是需要經過多次的輪回才能進入天堂,而有些人則希望能夠早日進入天堂,所以便加入了苦行僧的行列。每當苦行僧們感覺自己的大限將至時,就會來到他們心目的“聖河”恒河岸邊,靜靜的坐在岸邊等待那一時刻的來臨。所以,苦行僧們自甘遭受這些極端之苦的目的,其實隻是為了能夠順利進入天堂而走的一條捷徑。
四、苦行僧的主要境界
苦行僧作為一種特殊的修行方式,其境界的劃分在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從一般意義上來說,苦行僧的修行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境界,這些境界反映了修行者從初步接觸苦行到深入內心、追求解脫的不同階段。
1、初入苦行——物質舍棄與身心磨礪
?核心特點?:物質生活的極度簡化?:苦行僧通過放棄世俗的享受,如美食、舒適的住所等,將物質生活降到最為簡單的程度。
?身心的初步磨礪?:他們可能經曆斷食、行走於火炭、躺在布滿釘子的床上等極端考驗,以此來鍛煉忍耐力和離欲之心。
?精神追求的覺醒?:在這一階段,苦行僧開始意識到物質追求的虛幻,轉而追求心靈的解脫和精神的升華。
2、深入苦行——內心淨化與智慧開啟
?核心特點?:?內心的深度淨化?:隨著修行的深入,苦行僧逐漸擺脫外界的幹擾和內心的雜念,達到一種內心的平靜與純淨。
?智慧的啟迪?:在長時間的冥想和修行中,他們可能獲得某種形式的智慧或洞見,對生命和宇宙有更深的理解。
?修行的深化?:此階段的苦行僧可能不再僅僅依賴外在的磨礪,而是更加注重內心的修煉和精神的提升。
3、至高境界——心靈解脫與普度眾生
?核心特點?:?心靈的徹底解脫?:經過長時間的修行,苦行僧可能達到一種心靈的徹底解脫狀態,擺脫一切煩惱和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普度眾生的使命?:達到至高境界的苦行僧,往往會被視為“神的使者”或“聖人”,他們不僅追求個人的解脫,還承擔著普度眾生的使命。
?超越世俗的視野?:在這一境界,苦行僧的視野已經超越了世俗的局限,他們以更加廣闊和深遠的視角看待生命和宇宙,展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總之,苦行僧從初入苦行的物質舍棄與身心磨礪,到深入苦行的內心淨化與智慧開啟,再到至高境界的心靈解脫與普度眾生,體現了他們不斷追求心靈升華和精神解脫的修行之路。這些境界的劃分並非絕對,而是根據修行者的體驗和感悟而有所不同。然而,無論具體如何劃分,苦行僧的修行之路都充滿了艱辛與挑戰,需要極大的毅力和決心才能走完全程。
一、苦修及苦行僧的曆史由來
苦行僧(sadhu)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為修行手段的僧人。“苦行”一詞,梵文原意為“熱”,因為印度氣候炎熱,宗教徒便把受熱作為苦行的主要手段。一般比喻為實踐某種信仰而實行自我節製、自我磨練、拒絕物質和肉體的引誘,忍受惡劣環境壓迫的人。印度教認為,人需要經過多次輪回才能進入天堂,得到神的關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徑,在此生就得到神諭和真經,苦行僧就被認為是這樣一條捷徑。
苦行僧也叫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已有數千年的曆史。苦行僧是印度盛行的修煉方式,他們通常衣衫襤褸,流落街頭,帶著象征濕婆神的三叉杖,邊走邊吟誦古經文,通過做讓自己痛苦的事情來折磨自己,就類似於《孟子》裏所說的“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身體看做是罪孽的載體,是臭皮囊,必須通過懲罰自己的身體,才能獲得精神的自由和靈魂的解脫。苦行僧的主要任務就是冥想修行,通過把物質生活降到最為簡單的程度來追求心靈的解脫,擺脫無盡的輪回之苦。正因如此,苦行僧經千年而不衰。他們被許多人看成是來凡塵普渡眾生的“神的使者”。
二、苦行僧要修煉什麽
初入門道的苦行僧必須舉行加入某一派的儀式,表示“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未來種種譬如今日生”。他們要像出家人一樣剃度削發。他們此後的年齡計算要從削發後的新生開始。按照行規,苦行僧必須做到“三不”,即不性交、不撒謊、不殺生。據說,修行者通過修煉瑜伽能把體內的潛能調動和激發出來。有的修行者能兩手同時打兩麵鼓,且兩手擊打節奏不同,沒有高度的注意力是做不到這一點的。至於在刀尖上行走,在荊棘上睡覺,在火上賽跑,也都是瑜伽大師們的絕活。
有些苦行僧的眼睛是紅的,這是因為他們吸了大量的大麻脂,他們認為這可以獲得洞悉別人心思的能力,即所謂的“神功”。印度苦行僧每隔12年在印度的哈瑞德瓦都會舉辦大壺節,屆時全印度的巴巴都會聚集到哈瑞德瓦。大壺節會舉辦104天。
苦行僧在修煉時必須忍受常人認為是痛苦且不合常理的事情,比如長期居無定所、漂泊流浪,不吃飯甚至不喝水、躺在布滿釘子的床上、赤裸雙腳行走在火堆上,他們通過做這些常人無法理解的事來鍛煉出超凡的忍耐力和肉欲。
印度苦行僧的修行方式也是十分奇特。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冥想修行,在他們的修行過程中,清心寡欲是最基本的,並且他們通過把物質生活簡化到極致來追求心靈的解脫,擺脫無盡的輪回之苦。但是,就算是這樣的折磨自己,印度的苦行僧卻也經千年而不衰。因為他們不斷地折磨自己的身體,把人的欲望壓縮到極為簡陋的地步,所以他們被許多人看成是來凡塵普渡眾生的“神的使者”,當地人都會尊稱他們為“baba”,意思是“聖人”。
古代印度苦修的著名故事之一是婆吉羅特的故事。?婆吉羅特是日族王子,他因堅持苦修而出名。他的曾曾祖父薩格爾祈求神諭賜予子嗣,梵天賜予了他個兒子,其中個是從一個葫蘆中裂變出來的。薩格爾舉行了一場巨大的馬祭,但因陀羅大王無法打敗他,於是將馬兒變到了地府。薩格爾派這六萬個葫蘆兒子刨地到地府,最終見到了迦毗羅仙人。這個故事展示了婆吉羅特堅持苦修的背景和動機?。
現代印度最有名的苦行僧阿馬爾·巴拉蒂,曾經右手舉向天空維持了近44年之久,在這44年的期間,他的右手一直都沒有放下來過。阿馬爾·巴拉蒂原本是一名大型銀行員工,擁有幸福的家庭。然而,他突然頓悟,決定放棄一切,成為一名苦行僧,於是開始了這種極端的修行,不顧家人們的反對,右手成為了他對印度教的信仰。無論在什麽時候什麽地點,無論刮風還是下雨,他都非常癡迷於這種修行,直到最後,他的右手萎縮,失去了使用的功能,從此他的右手再也放不下來。但是他這樣卻被很多教徒視為榜樣。在生活中,這種 “勞其體膚”的苦行僧,也許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但是他們並不在乎別人對他們的看法,他們也不重視物質生活,他們隻為自己靈魂而去修行,用堅定的毅力來升華靈魂。
還有一個著名的苦行僧叫皮拉拉德·傑尼。如今的皮拉拉德已經有90多高齡,據報道他在13歲的時候就采取了絕食,78年的時間裏他不吃喝也不排泄,成為了轟動世界的宗教人物之一。數十年來皮拉拉德如何正常的生存下來,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雖然很大一部分人認為皮拉拉德是依靠別具一格的印度瑜伽保持生命體征,但這明顯不具有說服力。皮拉拉德本人居住於深山之中很少與外界聯係,他外貌奇瘦無比,人們不知道他靠什麽生存。印度軍方曾把他關入一個封閉的環境中不讓他吃喝,但皮拉拉德依舊十分正常的活了下來,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不過經過仔細觀察,人們發現皮拉拉德其實是將少量的食物藏在袖子裏,偷偷的進食,所以一直沒被發現。軍方的做法引發了人們對於印度教的興趣,甚至世界上還有不少人熱衷於研究印度傳統的瑜伽運動。而科學界則把皮拉拉德創造的“奇跡”歸結為古印度詞條六大哲學派係中的一係,他們認為通過意識上的提升,可以激發人體內的巨大潛能。
三、苦行僧都是些什麽人?
印度的苦行僧約有400至500萬人,占全國人口的0.5%,其中女性占10%。有學者分析,苦行僧的興起是為了對抗種姓製度。三四千年前,一些主張廢除種姓製度的人希望通過加入不分尊卑貴賤的苦行僧行列,來達到種姓平等的大同世界。經過多年發展,苦行僧內部分很多派別,各有自己的教主、教義和教規。從大的角度劃分,可以分為兩大派,一派信奉毗濕奴神,一派信奉濕婆神。過去他們之間還因門戶之見多年兵戎相見。
苦行僧中絕大部分都是窮人,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中產階級甚至百萬富翁。很多人都是早上還在家中和妻兒吃著美食,下午就一朝頓悟,覺得什麽都不重要了,因此便散盡家財,遠離父母妻兒,外出流浪,放棄所有,從此過著居無定所、漂泊無依的生活。也有的背著簡單的行囊向深山進發,找到自己心儀的精神領袖,拜在他的門下,從此過著居無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一些苦行僧一般居住在遠離塵囂的喜馬拉雅山上,或寄居在某個廟裏苦行修煉。
一般來說,苦行僧的性格都是溫柔順從的,待人隨和謙讓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好勇鬥狠的武裝分子,因為他們曾經跟其他的宗教門派和曾經的英國殖民統治者進行過武裝抗爭,所以看起來凶狠無比。由於他們置之生死於度外,因此戰鬥起來勇猛剛強,令人十分畏懼。他們原先的武器有棍棒、長矛、佩劍和三角鐵叉。苦行僧也還攜帶棍棒或三角鐵叉,但僅僅是個象征了。
一般來說人到中年,結束修行期進入苦行期才會選擇去當苦行僧,但也有些人在年少時就願意過上這種流浪的苦行生活。苦行僧對年齡的限製很小,大概從6歲到65歲都可加入這個特殊的行列。
苦行僧的一生是浪漫的,自由的,他們無拘無束,將精神的升華當做畢生追求。他們一旦選擇這條苦行的路,就很少有回頭的。其實,選擇當一個苦行的和尚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讓自己不要太累,長壽,如果你一直這樣生活,那麽你就不會體驗到生活的幸福,這種生活也是浪費的。
按衣著來分,苦行僧又可分天衣派和青衣派。天衣派即為裸體派,全身一絲不掛,最多用一條窄窄的布條遮住下身的敏感部位。天衣派與崇拜濕婆神有關。濕婆神是破壞之神和創造之神,總是裸著身體,表示追求原始狀態,遠離凡塵,與世無爭。身上總是塗抹著灰燼,表示罪孽、死亡和再生。青衣派則穿衣服,一般都是黃色的棉布服。
那麽苦行僧為何要自甘遭受這些極端之苦?其實這隻是他們為了能夠進入天堂而走的一條捷徑。其實印度教並非佛教,雖然印度也一直在把他們打造成佛教聖地之形象,但此舉無疑令尼泊爾人很是不爽。印度教認為,人是需要經過多次的輪回才能進入天堂,而有些人則希望能夠早日進入天堂,所以便加入了苦行僧的行列。每當苦行僧們感覺自己的大限將至時,就會來到他們心目的“聖河”恒河岸邊,靜靜的坐在岸邊等待那一時刻的來臨。所以,苦行僧們自甘遭受這些極端之苦的目的,其實隻是為了能夠順利進入天堂而走的一條捷徑。
四、苦行僧的主要境界
苦行僧作為一種特殊的修行方式,其境界的劃分在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從一般意義上來說,苦行僧的修行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境界,這些境界反映了修行者從初步接觸苦行到深入內心、追求解脫的不同階段。
1、初入苦行——物質舍棄與身心磨礪
?核心特點?:物質生活的極度簡化?:苦行僧通過放棄世俗的享受,如美食、舒適的住所等,將物質生活降到最為簡單的程度。
?身心的初步磨礪?:他們可能經曆斷食、行走於火炭、躺在布滿釘子的床上等極端考驗,以此來鍛煉忍耐力和離欲之心。
?精神追求的覺醒?:在這一階段,苦行僧開始意識到物質追求的虛幻,轉而追求心靈的解脫和精神的升華。
2、深入苦行——內心淨化與智慧開啟
?核心特點?:?內心的深度淨化?:隨著修行的深入,苦行僧逐漸擺脫外界的幹擾和內心的雜念,達到一種內心的平靜與純淨。
?智慧的啟迪?:在長時間的冥想和修行中,他們可能獲得某種形式的智慧或洞見,對生命和宇宙有更深的理解。
?修行的深化?:此階段的苦行僧可能不再僅僅依賴外在的磨礪,而是更加注重內心的修煉和精神的提升。
3、至高境界——心靈解脫與普度眾生
?核心特點?:?心靈的徹底解脫?:經過長時間的修行,苦行僧可能達到一種心靈的徹底解脫狀態,擺脫一切煩惱和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普度眾生的使命?:達到至高境界的苦行僧,往往會被視為“神的使者”或“聖人”,他們不僅追求個人的解脫,還承擔著普度眾生的使命。
?超越世俗的視野?:在這一境界,苦行僧的視野已經超越了世俗的局限,他們以更加廣闊和深遠的視角看待生命和宇宙,展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
總之,苦行僧從初入苦行的物質舍棄與身心磨礪,到深入苦行的內心淨化與智慧開啟,再到至高境界的心靈解脫與普度眾生,體現了他們不斷追求心靈升華和精神解脫的修行之路。這些境界的劃分並非絕對,而是根據修行者的體驗和感悟而有所不同。然而,無論具體如何劃分,苦行僧的修行之路都充滿了艱辛與挑戰,需要極大的毅力和決心才能走完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