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東林黨
崇禎:朕兒子這麽強,為何上吊? 作者:喬木葉落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王飛的匯報後,朱慈烺對於這個劉本深簡直無語了。
人才,確實是一個人才。
“楊天何在?”
朱慈烺大喊一聲。
廳外的楊天立刻快步進來。
“殿下,有何吩咐?”
楊天拱手行禮,請示朱慈烺。
“去,把這個劉本深也交給錦衣衛,本宮要他說實話。”
朱慈烺並不想多費精力,他相信經過整頓後的錦衣衛能夠撬開劉本深的嘴。
對於朱慈烺的命令,楊天向來是沒有任何質疑的
,朱慈烺怎麽說,他就怎麽幹,而且是一絲不苟的幹。
“遵命!”
楊天領命轉身而去。
“殿下,卑職還有一事要稟報!”
王飛看到楊天離開後,又開口說道。
朱慈烺一聽,王飛主動要向他稟報的事情,必然不是小事,也不禁正襟危坐,認真對待。
“說說什麽事?”
朱慈烺問向了王飛。
“殿下,根據特情科密探的情報,有人對殿下抓捕王鐸和劉本深不滿,並有鼓動文人書生遊行抗議的苗頭!”
特情科的密探也僅僅是聽到風聲,所以王飛說的比較保守。
朱慈烺一聽便明白了其中的情況。
這是有些人坐不住了啊!
至於是那些人坐不住了,自然也不用多說,這王鐸和劉本深看來都是東林黨的人,坐不住的自然也是東林黨的一些人了。
朱慈烺心中冷哼,自己還沒有去找他們,他們竟然自己送上門了。
東林黨的前身實際上是東林書社,明萬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顧憲成等人修複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人在其中講學,東林書社成立。同年十月,顧憲成會同顧允成、高攀龍、安希範、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時稱東林八君子)等人,發起東林大會,製定了《東林會約》,規定每年舉行大會一、二次,每月小會一次。
東林學派的興起初期,標榜氣節,崇尚實學,對於扭轉士風起了積極的作用。他們在講學中經常觸及社會現實問題,議論如何改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狀況。
高攀龍曾經指出:“此時民不聊生,大亂即將來臨。”顧憲成也感到,危機四伏的政治形勢已如同“抱柴於烈火之上”;他因而認為,在朝廷做官的不考慮朝政,在地方做官的不留心民生,隱退鄉裏的不關心世道,都是不足取的。他們把讀書、講學同關心國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東林書院既講學又議政,吸引著許多有誌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評朝政而被貶斥的官吏。他們不顧路途遙遠,紛來遝至,人數之多,竟使東林書院的學舍都容不下。
一部分在朝任職的正直官員,也同東林講學者遙相應合。東林書院實際上成了一個輿論中心,這裏的人們逐漸由一個學術團體形成為一個政治派別,從而被稱為“東林黨”。
而東林黨的形成,也是明末黨政的根源,東林黨人的初心也開始改變,從仗義執言變成了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從議論如何改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狀況,到議論如何從百姓身上攫取更大的利益。
東林黨在朝廷中一家獨大,開始左右朝綱,把持皇權,並且東林黨人貪得無厭,損公肥私,導致朝廷稅收困難,財政緊張。
天啟年間,為了對付日益壯大的東林黨,天啟皇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賢等宦官,開征礦稅等稅賦,天啟皇帝的這個行為,雖然有利於充實國庫,但是卻極大的損害了東林黨的利益,所以年輕力壯的天啟皇帝在落水後竟然莫名其妙的駕崩了。
現在看來,天啟皇帝的駕崩可能和東林黨脫不了幹係。
到了崇禎初年,東林黨和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鬥爭激烈,形成黨爭派鬥。
朱慈烺也不知道自己的便宜皇帝老子崇禎是怎麽想的,竟然一登基就自廢武功,把能夠壓製東林黨的魏忠賢給解決了。
導致東林黨又是一家獨大,沒人能夠製衡約束了。
沒有了顧忌,東林黨人自然就放飛天性,放飛自我了,做事情也越來越沒有底線。
如今,自己身為大明太子,而且還是手握實權的監國太子,這南京城的東林黨竟然都敢通過煽動遊行向自己施壓。
難怪曆史上李自成破了北京城後,崇禎寧願吊死煤山,也不願意遷都南京了。
可能崇禎是有氣節的,但是朱慈烺覺得更有可能是因為崇禎知道,這南京甚至整個江南都是東林黨的地盤。
自己在北京都要處處受到東林黨的掣肘,要是落荒逃難到了南京,那還不得受東林黨擺布嘛。
想及至此,朱慈烺內心非常氣憤。
既然這群人作死,那自己就送送他們。
“恩,這件事本宮知道了,王飛你帶領特情科給本宮密切關注這些人,一旦有什麽動靜,立刻向本宮匯報!”
朱慈烺這次來南京一方麵是為了造船,另外一方麵就是為了滅了東林黨,不然自己的船造的肯定不順利。
“殿下放心,卑職已經安排人密切盯著幾個帶頭煽動的人了,殿下是否要抓捕?”
王飛小心翼翼的問道,因為這件事真的不是小事,處理不好的話,那可是要得罪天下讀書人的,以及很多官員。
朱慈烺想了一番後,決定說道:“不用抓,讓他們鬧,你隻要盯住他們就行,他們想做什麽就讓他們去做!”
朱慈烺已經想好了,必須放手讓這些人去鬧,不然自己怎麽一窩端,怎麽來個一網打盡!
王飛領命而去。
朱慈烺在大廳中踱步,思索著如何處理這件事。
如果這些個東林黨人僅僅煽動書生文人遊行,自己還真不好動手。
雖然說太祖皇帝曾下令嚴禁士人學子議論朝事,幹涉朝政,但是二百多年過去了,這條禁令現在也起不到什麽作用。
很難從這上麵做文章,即使做文章了也鬧不出什麽大動靜。
這不是朱慈烺想要的結果,朱慈烺要的是斬草除根,徹底端了東林黨,同時滅滅這大明讀書人的氣焰。
認識幾個字就感覺自己能上天了,欺負這個欺負那個的,必須教訓一下。
來回踱步間,一個計劃在朱慈烺腦海中形成了。
人才,確實是一個人才。
“楊天何在?”
朱慈烺大喊一聲。
廳外的楊天立刻快步進來。
“殿下,有何吩咐?”
楊天拱手行禮,請示朱慈烺。
“去,把這個劉本深也交給錦衣衛,本宮要他說實話。”
朱慈烺並不想多費精力,他相信經過整頓後的錦衣衛能夠撬開劉本深的嘴。
對於朱慈烺的命令,楊天向來是沒有任何質疑的
,朱慈烺怎麽說,他就怎麽幹,而且是一絲不苟的幹。
“遵命!”
楊天領命轉身而去。
“殿下,卑職還有一事要稟報!”
王飛看到楊天離開後,又開口說道。
朱慈烺一聽,王飛主動要向他稟報的事情,必然不是小事,也不禁正襟危坐,認真對待。
“說說什麽事?”
朱慈烺問向了王飛。
“殿下,根據特情科密探的情報,有人對殿下抓捕王鐸和劉本深不滿,並有鼓動文人書生遊行抗議的苗頭!”
特情科的密探也僅僅是聽到風聲,所以王飛說的比較保守。
朱慈烺一聽便明白了其中的情況。
這是有些人坐不住了啊!
至於是那些人坐不住了,自然也不用多說,這王鐸和劉本深看來都是東林黨的人,坐不住的自然也是東林黨的一些人了。
朱慈烺心中冷哼,自己還沒有去找他們,他們竟然自己送上門了。
東林黨的前身實際上是東林書社,明萬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顧憲成等人修複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人在其中講學,東林書社成立。同年十月,顧憲成會同顧允成、高攀龍、安希範、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時稱東林八君子)等人,發起東林大會,製定了《東林會約》,規定每年舉行大會一、二次,每月小會一次。
東林學派的興起初期,標榜氣節,崇尚實學,對於扭轉士風起了積極的作用。他們在講學中經常觸及社會現實問題,議論如何改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狀況。
高攀龍曾經指出:“此時民不聊生,大亂即將來臨。”顧憲成也感到,危機四伏的政治形勢已如同“抱柴於烈火之上”;他因而認為,在朝廷做官的不考慮朝政,在地方做官的不留心民生,隱退鄉裏的不關心世道,都是不足取的。他們把讀書、講學同關心國事緊緊地聯係在一起。
東林書院既講學又議政,吸引著許多有誌之士,包括一些因批評朝政而被貶斥的官吏。他們不顧路途遙遠,紛來遝至,人數之多,竟使東林書院的學舍都容不下。
一部分在朝任職的正直官員,也同東林講學者遙相應合。東林書院實際上成了一個輿論中心,這裏的人們逐漸由一個學術團體形成為一個政治派別,從而被稱為“東林黨”。
而東林黨的形成,也是明末黨政的根源,東林黨人的初心也開始改變,從仗義執言變成了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從議論如何改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狀況,到議論如何從百姓身上攫取更大的利益。
東林黨在朝廷中一家獨大,開始左右朝綱,把持皇權,並且東林黨人貪得無厭,損公肥私,導致朝廷稅收困難,財政緊張。
天啟年間,為了對付日益壯大的東林黨,天啟皇帝朱由校重用魏忠賢等宦官,開征礦稅等稅賦,天啟皇帝的這個行為,雖然有利於充實國庫,但是卻極大的損害了東林黨的利益,所以年輕力壯的天啟皇帝在落水後竟然莫名其妙的駕崩了。
現在看來,天啟皇帝的駕崩可能和東林黨脫不了幹係。
到了崇禎初年,東林黨和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鬥爭激烈,形成黨爭派鬥。
朱慈烺也不知道自己的便宜皇帝老子崇禎是怎麽想的,竟然一登基就自廢武功,把能夠壓製東林黨的魏忠賢給解決了。
導致東林黨又是一家獨大,沒人能夠製衡約束了。
沒有了顧忌,東林黨人自然就放飛天性,放飛自我了,做事情也越來越沒有底線。
如今,自己身為大明太子,而且還是手握實權的監國太子,這南京城的東林黨竟然都敢通過煽動遊行向自己施壓。
難怪曆史上李自成破了北京城後,崇禎寧願吊死煤山,也不願意遷都南京了。
可能崇禎是有氣節的,但是朱慈烺覺得更有可能是因為崇禎知道,這南京甚至整個江南都是東林黨的地盤。
自己在北京都要處處受到東林黨的掣肘,要是落荒逃難到了南京,那還不得受東林黨擺布嘛。
想及至此,朱慈烺內心非常氣憤。
既然這群人作死,那自己就送送他們。
“恩,這件事本宮知道了,王飛你帶領特情科給本宮密切關注這些人,一旦有什麽動靜,立刻向本宮匯報!”
朱慈烺這次來南京一方麵是為了造船,另外一方麵就是為了滅了東林黨,不然自己的船造的肯定不順利。
“殿下放心,卑職已經安排人密切盯著幾個帶頭煽動的人了,殿下是否要抓捕?”
王飛小心翼翼的問道,因為這件事真的不是小事,處理不好的話,那可是要得罪天下讀書人的,以及很多官員。
朱慈烺想了一番後,決定說道:“不用抓,讓他們鬧,你隻要盯住他們就行,他們想做什麽就讓他們去做!”
朱慈烺已經想好了,必須放手讓這些人去鬧,不然自己怎麽一窩端,怎麽來個一網打盡!
王飛領命而去。
朱慈烺在大廳中踱步,思索著如何處理這件事。
如果這些個東林黨人僅僅煽動書生文人遊行,自己還真不好動手。
雖然說太祖皇帝曾下令嚴禁士人學子議論朝事,幹涉朝政,但是二百多年過去了,這條禁令現在也起不到什麽作用。
很難從這上麵做文章,即使做文章了也鬧不出什麽大動靜。
這不是朱慈烺想要的結果,朱慈烺要的是斬草除根,徹底端了東林黨,同時滅滅這大明讀書人的氣焰。
認識幾個字就感覺自己能上天了,欺負這個欺負那個的,必須教訓一下。
來回踱步間,一個計劃在朱慈烺腦海中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