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返程
崇禎:朕兒子這麽強,為何上吊? 作者:喬木葉落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南京城外,兩隊人馬整齊的停留。
在兩隊人馬之前,正是朱慈烺和鄭芝龍。
鄭芝龍的心情非常的好,他這次南京之行,收獲頗豐,不僅鄭家的前途問題得到了非常好的解決,同時也獲得了朱慈烺的巨大支持。
縱使鄭芝龍老謀深算,此時臉上的笑容也是按耐不住,嘴巴都快咧到耳後根了。
同時,對於朱慈烺能夠親自送他這次到城外也是感到了莫大的榮幸。
雖然說他知道朱慈烺並不是專程來送他的,而是要啟程出發返回北京。
甚至說鄭芝龍和朱慈烺並不順路,但是鄭芝龍不惜要繞路而行,也要和朱慈烺一起。
然後自己心裏還厚著臉皮的意淫說朱慈烺送他。
簡直是不要逼臉。
“殿下,此去一行,來日方長,臣恭祝殿下能夠再創輝煌,讓我大明昌盛繁榮!”
鄭芝龍麵帶笑意,拱手行禮。
朱慈烺此次南京之行也是收獲頗豐,絕對是滿載而歸,所以此時的心情自然也是不錯。
聽到鄭芝龍送上的彩虹屁後,也沒有駁了鄭芝龍的麵子,微笑而親切的回道。
“鄭總兵,本宮借你吉言,同時,本宮更希望我們能同心協力,讓大明子民都能過上富足的生活,讓大明的龍旗飄揚在這個世界的所有角落!”
朱慈烺的話讓鄭芝龍更加興奮。
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能夠可以和太子殿下並肩奮鬥!
這絕對是來自己未來皇帝的絕對恩寵。
鄭家未來可期!
“殿下,臣惶恐,臣一定盡心盡力辦好太子殿下吩咐的事情,請殿下放心!”
鄭芝龍內心雖然很興奮,但是態度依舊很謙遜恭敬。
“好!那本宮就聽候你的好消息了!”
說完之後,朱慈烺在楊天等人的護衛下,向北而去。
鄭芝龍目送朱慈烺等人背影消失之後,也是翻身上馬,大喝一聲:“出發!”
隨後,策馬揚鞭,向南而去。
孫傳庭和曹變蛟兩人並沒有同朱慈烺同行。
朱慈烺在楊天等人的護衛下,準備乘坐船隻,沿運河北上。
親衛營和驍騎營人手太多,尤其是驍騎營還有不少馬匹,沒有辦法乘坐船隻。
所以,朱慈烺便讓孫傳庭和曹變蛟分別率領親衛營和驍騎營,陸地行軍,沿運河北上,向北京城而去。
朱慈烺為了不驚擾沿途的官府,同時也視察一番民情,所以他的出行並沒有大張旗鼓,而是選擇隱藏身份,便裝而行。
楊天也隻帶領了就是六十個親兵護送,而且六十名親兵也是隱藏在朱慈烺周圍,隻有楊天帶領四個好手對朱慈烺進行貼身保護。
在如今的大明,道路交通網尚未完善,雖然朝廷也出資修建管道,但是修建官道大都使用三合土,並不堅固。
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這官道立刻就會化身為“水泥路”,行走困難。
加上崇禎朝,朝廷財政困難,發軍餉都不夠,更不可能有閑錢來維護官道了。
所以現在的官道那是一塌糊塗。
相比於官道,水路運輸就曉得優越不少,所以此時的大運河是非常的繁忙的。
河麵上來來往往的全是滿載貨物的貨船,也有不少像朱慈烺他們乘坐的商船。
船隻在大運河中分成南北兩個航道。
從南向北的船隻上大都裝載這糧食、絲綢、茶葉等貨物。
而從北往南的船隻上大多裝載這五瓊漿、肥皂甚至還有水泥等物品。
自從皇家製造局成立以後,從北向南的貨船都多上了很多。
兩京十三省的民亂被徹底平定後,商業變得更加繁榮起來,此時的大運河是繁忙,被稱為黃金水道那是當之無愧的。
而明朝時期管理大運河的衙門是河道總督衙門,衙門的辦公地點設在淮安府,最高長官是河道總督。
河道總督這個官職那可謂是位高權重,油水豐厚,畢竟掌管這黃金水道大運河。
來來往往的貨船商船,那都是受到河道總督的管理的。
同時,河南總督還負責運河的疏浚,這也是一個大工程。
大家都清楚,無論什麽時候,隻要和工程沾邊的官職,那必定是吃的滿嘴流油。
河道總督不僅有工程,還管交通運輸,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交通運輸,這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現在大明朝的河南總督名為蔡士英。
在原來的曆史上,這個人在崇禎十三年就投降了滿清建奴,後來稱為了清朝的第一任河道總督。
而由於朱慈烺的出現,蔡士英自然是沒有機會投降了。
蔡士英原本是明朝的守備,是一個武將,崇禎十四年,大運河上匪患頻繁,朝廷為了保障大運河漕運安全,畢竟漕運是明朝糧食輸送的大動脈,絕對是不能有任何差池的。
所以便將蔡士英調任河道總兵,負責清剿水患。
蔡士英的能力還是有德,在他擔任之後,整頓軍備,訓練水師,經過一年多的清剿,大運河上的匪患算是被平定了,蔡士英也因此得到提拔,出任河道總督,正式成為大運河一哥。
朱慈烺並不清楚這蔡士英有什麽門路,竟然能夠從一個守備被提拔到如此重要的崗位。
朱慈烺猜測可能是因為蔡士英和東林黨有瓜葛,在東林黨的扶持下,才有今天的官職。
畢竟在東林黨的眼裏,大運河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東林黨背後的財團可都是需要依靠運河來運輸貨物,賺取銀子。
對於蔡士英,朱慈,沒有多少意見,畢竟東林黨老巢都被自己滅了,隻要蔡士英能夠恪守職責,認真辦差,朱慈烺並不準備為難他。
書歸正傳。
朱慈烺坐在船的窗戶邊,看著外麵水麵上,來往的船隻,不禁想到了唐代詩人皮日休的一首詩。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裏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這首詩就充分展現了運河的重要性,自唐朝以來都是千裏賴通波。
至於隋朝是不是因為這條河滅亡了的,如今已經無法考證。
正在朱慈烺感慨之間,突然自己乘坐的船隻一頓晃動,隨後便傳來了一陣嘈雜的聲音。
在兩隊人馬之前,正是朱慈烺和鄭芝龍。
鄭芝龍的心情非常的好,他這次南京之行,收獲頗豐,不僅鄭家的前途問題得到了非常好的解決,同時也獲得了朱慈烺的巨大支持。
縱使鄭芝龍老謀深算,此時臉上的笑容也是按耐不住,嘴巴都快咧到耳後根了。
同時,對於朱慈烺能夠親自送他這次到城外也是感到了莫大的榮幸。
雖然說他知道朱慈烺並不是專程來送他的,而是要啟程出發返回北京。
甚至說鄭芝龍和朱慈烺並不順路,但是鄭芝龍不惜要繞路而行,也要和朱慈烺一起。
然後自己心裏還厚著臉皮的意淫說朱慈烺送他。
簡直是不要逼臉。
“殿下,此去一行,來日方長,臣恭祝殿下能夠再創輝煌,讓我大明昌盛繁榮!”
鄭芝龍麵帶笑意,拱手行禮。
朱慈烺此次南京之行也是收獲頗豐,絕對是滿載而歸,所以此時的心情自然也是不錯。
聽到鄭芝龍送上的彩虹屁後,也沒有駁了鄭芝龍的麵子,微笑而親切的回道。
“鄭總兵,本宮借你吉言,同時,本宮更希望我們能同心協力,讓大明子民都能過上富足的生活,讓大明的龍旗飄揚在這個世界的所有角落!”
朱慈烺的話讓鄭芝龍更加興奮。
自己何德何能,竟然能夠可以和太子殿下並肩奮鬥!
這絕對是來自己未來皇帝的絕對恩寵。
鄭家未來可期!
“殿下,臣惶恐,臣一定盡心盡力辦好太子殿下吩咐的事情,請殿下放心!”
鄭芝龍內心雖然很興奮,但是態度依舊很謙遜恭敬。
“好!那本宮就聽候你的好消息了!”
說完之後,朱慈烺在楊天等人的護衛下,向北而去。
鄭芝龍目送朱慈烺等人背影消失之後,也是翻身上馬,大喝一聲:“出發!”
隨後,策馬揚鞭,向南而去。
孫傳庭和曹變蛟兩人並沒有同朱慈烺同行。
朱慈烺在楊天等人的護衛下,準備乘坐船隻,沿運河北上。
親衛營和驍騎營人手太多,尤其是驍騎營還有不少馬匹,沒有辦法乘坐船隻。
所以,朱慈烺便讓孫傳庭和曹變蛟分別率領親衛營和驍騎營,陸地行軍,沿運河北上,向北京城而去。
朱慈烺為了不驚擾沿途的官府,同時也視察一番民情,所以他的出行並沒有大張旗鼓,而是選擇隱藏身份,便裝而行。
楊天也隻帶領了就是六十個親兵護送,而且六十名親兵也是隱藏在朱慈烺周圍,隻有楊天帶領四個好手對朱慈烺進行貼身保護。
在如今的大明,道路交通網尚未完善,雖然朝廷也出資修建管道,但是修建官道大都使用三合土,並不堅固。
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這官道立刻就會化身為“水泥路”,行走困難。
加上崇禎朝,朝廷財政困難,發軍餉都不夠,更不可能有閑錢來維護官道了。
所以現在的官道那是一塌糊塗。
相比於官道,水路運輸就曉得優越不少,所以此時的大運河是非常的繁忙的。
河麵上來來往往的全是滿載貨物的貨船,也有不少像朱慈烺他們乘坐的商船。
船隻在大運河中分成南北兩個航道。
從南向北的船隻上大都裝載這糧食、絲綢、茶葉等貨物。
而從北往南的船隻上大多裝載這五瓊漿、肥皂甚至還有水泥等物品。
自從皇家製造局成立以後,從北向南的貨船都多上了很多。
兩京十三省的民亂被徹底平定後,商業變得更加繁榮起來,此時的大運河是繁忙,被稱為黃金水道那是當之無愧的。
而明朝時期管理大運河的衙門是河道總督衙門,衙門的辦公地點設在淮安府,最高長官是河道總督。
河道總督這個官職那可謂是位高權重,油水豐厚,畢竟掌管這黃金水道大運河。
來來往往的貨船商船,那都是受到河道總督的管理的。
同時,河南總督還負責運河的疏浚,這也是一個大工程。
大家都清楚,無論什麽時候,隻要和工程沾邊的官職,那必定是吃的滿嘴流油。
河道總督不僅有工程,還管交通運輸,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交通運輸,這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現在大明朝的河南總督名為蔡士英。
在原來的曆史上,這個人在崇禎十三年就投降了滿清建奴,後來稱為了清朝的第一任河道總督。
而由於朱慈烺的出現,蔡士英自然是沒有機會投降了。
蔡士英原本是明朝的守備,是一個武將,崇禎十四年,大運河上匪患頻繁,朝廷為了保障大運河漕運安全,畢竟漕運是明朝糧食輸送的大動脈,絕對是不能有任何差池的。
所以便將蔡士英調任河道總兵,負責清剿水患。
蔡士英的能力還是有德,在他擔任之後,整頓軍備,訓練水師,經過一年多的清剿,大運河上的匪患算是被平定了,蔡士英也因此得到提拔,出任河道總督,正式成為大運河一哥。
朱慈烺並不清楚這蔡士英有什麽門路,竟然能夠從一個守備被提拔到如此重要的崗位。
朱慈烺猜測可能是因為蔡士英和東林黨有瓜葛,在東林黨的扶持下,才有今天的官職。
畢竟在東林黨的眼裏,大運河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東林黨背後的財團可都是需要依靠運河來運輸貨物,賺取銀子。
對於蔡士英,朱慈,沒有多少意見,畢竟東林黨老巢都被自己滅了,隻要蔡士英能夠恪守職責,認真辦差,朱慈烺並不準備為難他。
書歸正傳。
朱慈烺坐在船的窗戶邊,看著外麵水麵上,來往的船隻,不禁想到了唐代詩人皮日休的一首詩。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裏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這首詩就充分展現了運河的重要性,自唐朝以來都是千裏賴通波。
至於隋朝是不是因為這條河滅亡了的,如今已經無法考證。
正在朱慈烺感慨之間,突然自己乘坐的船隻一頓晃動,隨後便傳來了一陣嘈雜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