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語凝的效率很高,用一天的時間便集齊了參與討論的專家。
專家經過三天的研究,很快就討論出一個初步的方案出來。
專家團聚集在足協的會議室。
“劉老師,好久不見啊,最近研究什麽呢?”
“沒研究啥,還是足球教育那些東西,看看怎麽弄個去西班牙考察的機會。”
“那你可得跟魏處長好好交流,他們中足基金可是有不少出國考察的機會的。”
“你說協會搞這個青訓補償,是想幹啥?這方麵好像不歸魏長纓管吧。”
“誒,你知道協會現在誰最紅嗎?魏長纓。那是有總局劉局站台的人物,他想管,還能不讓他管。我們就負責把方案完善就行了。你說是不是?”
就在眾人閑聊的時候,北體大管理學院的教授,丁兆成走了進來。這是萬語凝請來拿錢挨罵,鎮場麵的人選。
“怎麽把他請過來了?”
“他呀,是魏處長的老師。這次研討團的負責人就是他了。”
眾人紛紛了然。瞅瞅人家,登上高位還不忘老師,不怪人家現在發展的好。
丁兆成可不這麽認為,魏長纓在他的一眾學生中並不是出類拔萃的那種,唯一讓他印象深刻的一次卻是參與打架。
據說是到學校偷女生宿舍內衣的小偷,恰好被半夜溜達到女生宿舍樓下的魏長纓撞見,然後魏長纓把小偷揍了一頓。要不是110來的及時,那小偷估計得缺點什麽。這就很詭異,魏長纓對自己去女生宿舍樓下溜達的行為其實挺難解釋的。
沒想到啊,沒到三十年,河東河西的局麵已經變了。
此時他聽到遠遠傳來爽朗的笑聲:“丁老師,您來了。照顧不周,您多擔待。”
魏長纓小跑著上前,握住了丁兆成的手,用力的握了握。
“小魏同學,您好。”丁兆成微笑著跟自己“最得意”的門生握了握手。
專家的意見稿,主要分了兩個部分:
一,青訓球員怎麽界定。
二,青訓的補償方案。
首先是界定方麵。什麽樣的算是青訓?
小學放學後,參加的興趣班算青訓嗎?
那些退役球員成立的青訓營算青訓嗎?
按照俱樂部的想法,隻要不是俱樂部培養的都不算青訓。不過,這個貪婪的想法立刻就被專家們駁回了。
想什麽好事呢?你俱樂部能從12歲管到23歲就不錯了。還想把12歲以前都管了?
“我們還是要走體教結合路線的。如果你把學校拋出去,後麵的路就要難走咯。”有識之士發言。
最後,大家在這方麵達成共識:隻要是在當地足協注冊開辦的青少年訓練班、訓練營都屬於青訓。
那些與足協共建的足球中小學,也屬於青訓。但是如果是中小學又納入到了某些俱樂部的梯隊中,從俱樂部拿培養經費,那就要算俱樂部的人了。
這一舉措,可以想見的是,不管是興趣班也好,個人青訓公司也好,都會到當地足協注冊掛號。他們會成為球員的第一課堂,會參與到球員的轉會分潤當中。
當歸屬問題塵埃落定的時候,一直在旁聽沒怎麽說話的魏長纓說道:
“各位老師,我想在這個歸屬的設定上,加一個互聯網的概念——推薦人機製。”
眾人大多露出了茫然的神情。什麽叫推薦人機製,還互聯網概念。大部分專家都是理論型的選手,很少有站在一線的經驗。
“每一個球員,在6歲、12歲、15歲、18歲的時候都可以填寫一個推薦人,這個推薦人一般來講應該是他的教練。
作為推薦人當然拿不到轉會分潤,但是有了這個製度後,他們推薦的球員將會因為職業成就的增長,給他們賺取積分。此處就要用到之前我們一直在進行的球員積分係統了。
每一個進球,每一次助攻,每一場的跑動距離等等數據都會變成積分,球員本身的積分影響到他進不進國家隊,而積分產生的另外一項隱形數值則結算到推薦人的賬戶。這種推薦獲利的模式,在很多互聯網產品裏都有,都是鼓勵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推廣。
我們球員的上升通道太少了,而我們的青訓教練數十年如一日的在基層,得不到任何的收益,全靠一腔熱情在做事,我覺得應該給他們一些回報了。”
魏長纓忘不了那個浸淫青訓三十幾年的馬木生教練(第三章)。他可以培養成就了很多球員。人心好的,有時間回去看看他,帶點或輕或重的禮物,但大部分人恐怕從走出足校那天起,便已經成了路人。
青訓教練不應該這樣。
魏長纓說完,讓在座的專家也不僅有些動容。他們還從沒見過一個足協的官員能夠設身處地的為青訓教練考慮。
暫且不說是否能夠落實,就這個出發點,就能超過全國99%的足協官員。
“這個積分最終能兌換什麽?”一個專家問道。
魏長纓沉吟了片刻:“我的想法還不成熟,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我準備以中足基金的名義建立一個中國青訓名人堂。剛才說到的積分,首先是為入選名人堂起到一個參考的作用。
另外,積分可以換到相應的資金補貼。這個補貼分為一次性的補貼和持續補貼。一次性補貼就是按照從事青訓的時間,一次性的補貼給教練。另一個持續性的則是按照積分評級,然後以津貼的形式發放。這個大家放心,中足基金不缺錢。”
眾人心中暗歎一聲:中國人講究的是名利雙收。魏長纓的第一步就是給名,讓那些在青訓一線的教練進入名人堂,讓全國都知道他的事跡。第二步則是給利,有錢好辦事,現在魏長纓最不被掣肘的就是錢的問題。
相信隻要有這兩方麵針對青訓的製度,才會有更多的教練走向青訓。
丁兆成突然想起有一次上課,曾經有個學生問他:我國體育體製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衝突,到底是什麽?那個問問題的年輕臉龐似乎與眼前這個足協的處長重疊的起來。
青訓補償方案則相對簡單了。
專家們在參考了國際足聯的青訓補償機製,製定了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機製。那就是,按照俱樂部的級別進行補償。
第一類別(中超俱樂部)50萬\/年,第二、三、四類(中甲、中乙、中丙俱樂部,8-11歲按照第四類機構計算,12-15歲按照三類機構算)分別是25萬、10萬和2萬\/年。
魏長纓問道:“這是大家的意見嗎?”
丁兆成接過話頭:“我們也是參考了國際足聯的政策,按照他們的規則去劃定的俱樂部類別。一般歐洲的三類俱樂部要3萬歐\/年,我們算是收的比較少的了。”
魏長纓點點頭,說道:“那就落實一點,我們按照今年的轉會窗球員,做個計算,看看這個政策合理不合理吧。”
專家經過三天的研究,很快就討論出一個初步的方案出來。
專家團聚集在足協的會議室。
“劉老師,好久不見啊,最近研究什麽呢?”
“沒研究啥,還是足球教育那些東西,看看怎麽弄個去西班牙考察的機會。”
“那你可得跟魏處長好好交流,他們中足基金可是有不少出國考察的機會的。”
“你說協會搞這個青訓補償,是想幹啥?這方麵好像不歸魏長纓管吧。”
“誒,你知道協會現在誰最紅嗎?魏長纓。那是有總局劉局站台的人物,他想管,還能不讓他管。我們就負責把方案完善就行了。你說是不是?”
就在眾人閑聊的時候,北體大管理學院的教授,丁兆成走了進來。這是萬語凝請來拿錢挨罵,鎮場麵的人選。
“怎麽把他請過來了?”
“他呀,是魏處長的老師。這次研討團的負責人就是他了。”
眾人紛紛了然。瞅瞅人家,登上高位還不忘老師,不怪人家現在發展的好。
丁兆成可不這麽認為,魏長纓在他的一眾學生中並不是出類拔萃的那種,唯一讓他印象深刻的一次卻是參與打架。
據說是到學校偷女生宿舍內衣的小偷,恰好被半夜溜達到女生宿舍樓下的魏長纓撞見,然後魏長纓把小偷揍了一頓。要不是110來的及時,那小偷估計得缺點什麽。這就很詭異,魏長纓對自己去女生宿舍樓下溜達的行為其實挺難解釋的。
沒想到啊,沒到三十年,河東河西的局麵已經變了。
此時他聽到遠遠傳來爽朗的笑聲:“丁老師,您來了。照顧不周,您多擔待。”
魏長纓小跑著上前,握住了丁兆成的手,用力的握了握。
“小魏同學,您好。”丁兆成微笑著跟自己“最得意”的門生握了握手。
專家的意見稿,主要分了兩個部分:
一,青訓球員怎麽界定。
二,青訓的補償方案。
首先是界定方麵。什麽樣的算是青訓?
小學放學後,參加的興趣班算青訓嗎?
那些退役球員成立的青訓營算青訓嗎?
按照俱樂部的想法,隻要不是俱樂部培養的都不算青訓。不過,這個貪婪的想法立刻就被專家們駁回了。
想什麽好事呢?你俱樂部能從12歲管到23歲就不錯了。還想把12歲以前都管了?
“我們還是要走體教結合路線的。如果你把學校拋出去,後麵的路就要難走咯。”有識之士發言。
最後,大家在這方麵達成共識:隻要是在當地足協注冊開辦的青少年訓練班、訓練營都屬於青訓。
那些與足協共建的足球中小學,也屬於青訓。但是如果是中小學又納入到了某些俱樂部的梯隊中,從俱樂部拿培養經費,那就要算俱樂部的人了。
這一舉措,可以想見的是,不管是興趣班也好,個人青訓公司也好,都會到當地足協注冊掛號。他們會成為球員的第一課堂,會參與到球員的轉會分潤當中。
當歸屬問題塵埃落定的時候,一直在旁聽沒怎麽說話的魏長纓說道:
“各位老師,我想在這個歸屬的設定上,加一個互聯網的概念——推薦人機製。”
眾人大多露出了茫然的神情。什麽叫推薦人機製,還互聯網概念。大部分專家都是理論型的選手,很少有站在一線的經驗。
“每一個球員,在6歲、12歲、15歲、18歲的時候都可以填寫一個推薦人,這個推薦人一般來講應該是他的教練。
作為推薦人當然拿不到轉會分潤,但是有了這個製度後,他們推薦的球員將會因為職業成就的增長,給他們賺取積分。此處就要用到之前我們一直在進行的球員積分係統了。
每一個進球,每一次助攻,每一場的跑動距離等等數據都會變成積分,球員本身的積分影響到他進不進國家隊,而積分產生的另外一項隱形數值則結算到推薦人的賬戶。這種推薦獲利的模式,在很多互聯網產品裏都有,都是鼓勵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推廣。
我們球員的上升通道太少了,而我們的青訓教練數十年如一日的在基層,得不到任何的收益,全靠一腔熱情在做事,我覺得應該給他們一些回報了。”
魏長纓忘不了那個浸淫青訓三十幾年的馬木生教練(第三章)。他可以培養成就了很多球員。人心好的,有時間回去看看他,帶點或輕或重的禮物,但大部分人恐怕從走出足校那天起,便已經成了路人。
青訓教練不應該這樣。
魏長纓說完,讓在座的專家也不僅有些動容。他們還從沒見過一個足協的官員能夠設身處地的為青訓教練考慮。
暫且不說是否能夠落實,就這個出發點,就能超過全國99%的足協官員。
“這個積分最終能兌換什麽?”一個專家問道。
魏長纓沉吟了片刻:“我的想法還不成熟,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我準備以中足基金的名義建立一個中國青訓名人堂。剛才說到的積分,首先是為入選名人堂起到一個參考的作用。
另外,積分可以換到相應的資金補貼。這個補貼分為一次性的補貼和持續補貼。一次性補貼就是按照從事青訓的時間,一次性的補貼給教練。另一個持續性的則是按照積分評級,然後以津貼的形式發放。這個大家放心,中足基金不缺錢。”
眾人心中暗歎一聲:中國人講究的是名利雙收。魏長纓的第一步就是給名,讓那些在青訓一線的教練進入名人堂,讓全國都知道他的事跡。第二步則是給利,有錢好辦事,現在魏長纓最不被掣肘的就是錢的問題。
相信隻要有這兩方麵針對青訓的製度,才會有更多的教練走向青訓。
丁兆成突然想起有一次上課,曾經有個學生問他:我國體育體製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衝突,到底是什麽?那個問問題的年輕臉龐似乎與眼前這個足協的處長重疊的起來。
青訓補償方案則相對簡單了。
專家們在參考了國際足聯的青訓補償機製,製定了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機製。那就是,按照俱樂部的級別進行補償。
第一類別(中超俱樂部)50萬\/年,第二、三、四類(中甲、中乙、中丙俱樂部,8-11歲按照第四類機構計算,12-15歲按照三類機構算)分別是25萬、10萬和2萬\/年。
魏長纓問道:“這是大家的意見嗎?”
丁兆成接過話頭:“我們也是參考了國際足聯的政策,按照他們的規則去劃定的俱樂部類別。一般歐洲的三類俱樂部要3萬歐\/年,我們算是收的比較少的了。”
魏長纓點點頭,說道:“那就落實一點,我們按照今年的轉會窗球員,做個計算,看看這個政策合理不合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