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盧冬菱一起從停車場坐電梯上樓,在一層的時候那個追魏長纓尾的女孩也走上了電梯。
女孩露出了一副驚訝的表情,微微點了點頭。
9層,魏長纓發現他和那個姑娘去的居然是一個樓層。
走出電梯,魏長纓和郭思欣異口同聲的說道:“這麽巧?”
魏長纓道:“你是來辦事的?”
郭思欣搖頭:“不是,我是來銷假的。”
“銷假?你在這上班?我怎麽沒見過你?”
“啊,是啊,我請了兩年多的假。我在競賽部。我說怎麽看你有點眼熟,你是那個青少部的……”
魏長纓心裏驚訝,我靠,你這假請的夠久的,居然沒被開除?
“我是魏長纓,現在不在了青少部了,在中超公司。”
魏長纓此時也想起這個姑娘是誰了,那個在足協美女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郭思欣。
“魏總早。”迎麵而來不少人在跟魏長纓打招呼。
郭思欣在一個岔道跟魏長纓分開:“對不起啊魏總,別忘了修車後把賬單寄給我。”
魏長纓摸摸鼻子,看著郭思欣的背影,真是無巧不成書。
“聽說你車子撞了。”魏長纓背後一個聲音響起,回頭一看正是冷鳶。
魏長纓笑:“冬菱這丫頭嘴真的快,比電梯都快。”
“誰撞的?”
“就剛才那位。郭思欣。頭一次見,就給我送了個大禮,讓我可以換車了。”
冷鳶沒接魏長纓的茬,道:“汪豐來了,跟你匯報一下小中超落地的事情。”
進了辦公室,汪豐已經等在了那裏,魏長纓給郭豐倒了杯水。
“最近辛苦了。”
汪豐平平無奇的臉上笑了笑,道:“沒什麽辛苦的,漲了見識,也鍛煉了自己的承受力,跟著他們胡吃海喝,沒吃什麽苦。”
汪豐說的是福特寶那塊的工作,的確是跟著賀曉峰胡吃海喝了一段時間。
不過在新疆、湖北、廣西好幾個省份來回奔波也確實是辛苦的。
“哈哈,好,那說說小中超的事吧……”
胡風是廣西柳州人,今年25歲。
當他的好友白昊坤找到他說廣西要辦一個省級足球賽事的時候,胡風手裏還拿著一個修車的扳手蹲在一輛法拉利的旁邊。
“老胡,怎麽樣?要不要搞起?”白昊坤和胡風是柳州體校的同學,後來曾經被挑選去了上海中遠隊,這支球隊就是後來的“仁和流浪者”。
在23歲的時候,踢職業無望的他決定還是回家繼承家業。沒辦法,踢球不掙錢,索幸他老爸開了這個修車店,有一技之長傍身,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表哥,我出來了喔?”一個讓人身體發酥的廣西普通話從車底傳來,一個穿著工裝的女孩鑽了出來。
“呦,表妹也在啊。”白昊坤打了個招呼。
“表哥你要去踢球嗎?”
胡風咧咧嘴:“不踢了,沒意思。”
“踢嘛踢嘛,表哥踢球很帥的。”表妹挽住了胡風的胳膊。
“真特麽受不了你倆。要是閑著沒事就把事辦了,然後把孩子生了。成天喂我狗糧煩不煩?你倆待著吧,這是參賽報名簡章,截止到9月底。合計合計吧,我先找找其他人。”
看著好友離開。胡風陷入了沉思。
足球真是個奢侈的運動啊,現在自己每年掙個二三十萬沒問題,可是要弄個俱樂部踢省級賽事,沒有個幾百萬可弄不下來。
沒事燒這錢幹啥?一周踢個野球不挺好的嗎?踢完了喝酒擼串嗦粉不香嗎?想不開搞個球隊出來?
看著《球報》上關於武漢長江隊的報道,原《球報》的記者賈蕾仕回憶起這一年多來的點點滴滴。
從前年謝亞龍、南勇等人被抓捕起,賈蕾仕就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足球該怎麽辦?
當記者這麽多年,賈蕾仕看到了中國足球中的蠅營狗苟,但這些都不是他能改變的,作為一個記者,除了寫花團錦簇或是針砭時弊的報道,他還能做什麽?
作為足球從業者,有的人想得是眼前的生活和升遷,有的人卻希望能為中國足球做出一些貢獻。
忽然有一天,他聽到了一個消息:中足基金,中超公司準備在個別省份試行小中超計劃。
這真的是一個很好很踏實的想法。
順著這個計劃,賈蕾仕搜索到了魏長纓的名字——中國足協終於有明白人了啊。
現在的中國足球,有中超中甲中乙,但是業餘聯賽之下,有的地方省級聯賽還是空白。
賈蕾仕終於做出了他的決定,他決定辭掉自己的工作,去實現這個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想法,做一個廣西的省級聯賽。
辭職在很多人看來是大膽且冒險的想法。沒有球報的穩定工作,你靠什麽賺錢,你靠什麽養家糊口。
但是更多的是不理解和反對,你幹點什麽不好,非要繼續趟足球那攤渾水,不隻是同事好友不理解他,就連家人也表示反對。
辦省級聯賽何其困難?需要打通的關節太多了,你一無錢二無權,怎麽推動這件事?
2011年的北京。春天的街頭,兩個腦子好使的策劃人在路邊打車。
正值周五,又是晚高峰交班的時候,他們站在料峭的春風中聊起了打車的事情。
一個人說:“我要弄個軟件,讓北京的出租車都按上,到時候我手機下個單,就有人能來接了。”
另一個說:“我不僅讓出租車司機幹這事,我還可以讓私家車也幹,這就能解決車不夠的問題。”
“這個叫車軟件,到時候還可以叫拚車,叫搬家,隻要能運營的車都能叫。”
“這個公司隻需要維護軟件即可,不需要太多的運維人員,人力成本很低。”
“隻要用戶基數足夠大,我們隻要收很小一部分的服務費就行,比出租車公司收的少也能盈利。”
“問題來了,怎麽獲得用戶呢?”
“得雙向補貼,讓兩端的人都用起來。”
“北京有上千台出租車,每台車每天補200塊錢,雙向補貼,那絕對是個天價了。”
兩個聰明人沉默了。他們發現,他們想通了所有的事情,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錢。
想法戛然而止。
一年之後,滴滴打車上線。因為他們解決了錢的問題。
中國足球的省級聯賽也是如此。當賈蕾仕想要回到家鄉搞一個省級聯賽的時候,他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錢從哪裏來?
開始他想的很簡單,隻要各個地方派出代表隊,然後每個球隊收點報名費,再去廣西足協白嫖點裁判,這個省級聯賽就可以搞起來了。
可是,算下來,報名費收多了就沒人比賽,收少了根本覆蓋不了宣傳推廣、包裝運營、商務等等的事情。
而且每個球隊18個人,每年的運營成本至少需要20萬以上。(因為是業餘足球性質,這些球隊是不給球員發工資的。)
20萬,純粹是情懷的錢。
走投無路之下,賈蕾仕利用在《球報》的關係,找到了負責此事的汪豐。
不僅確認了“小中超計劃”的確定信息,而且他還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中足基金會給參賽球隊每年補貼10萬元,幫助維持球隊的運營。
除此之外,所有配套的費用都由中足基金來出,中超公司負責商務運營。
就像滴滴打車一樣,整個事情就這樣迎刃而解了。
唯一要解決的就是參賽球隊的問題了。
【不知道看這個書的讀者年齡到底是什麽樣的,這本書裏會講一些商業運作、商業模式上的事情,一點皮毛,希望書友們喜歡。】
女孩露出了一副驚訝的表情,微微點了點頭。
9層,魏長纓發現他和那個姑娘去的居然是一個樓層。
走出電梯,魏長纓和郭思欣異口同聲的說道:“這麽巧?”
魏長纓道:“你是來辦事的?”
郭思欣搖頭:“不是,我是來銷假的。”
“銷假?你在這上班?我怎麽沒見過你?”
“啊,是啊,我請了兩年多的假。我在競賽部。我說怎麽看你有點眼熟,你是那個青少部的……”
魏長纓心裏驚訝,我靠,你這假請的夠久的,居然沒被開除?
“我是魏長纓,現在不在了青少部了,在中超公司。”
魏長纓此時也想起這個姑娘是誰了,那個在足協美女排行榜上位列第一的郭思欣。
“魏總早。”迎麵而來不少人在跟魏長纓打招呼。
郭思欣在一個岔道跟魏長纓分開:“對不起啊魏總,別忘了修車後把賬單寄給我。”
魏長纓摸摸鼻子,看著郭思欣的背影,真是無巧不成書。
“聽說你車子撞了。”魏長纓背後一個聲音響起,回頭一看正是冷鳶。
魏長纓笑:“冬菱這丫頭嘴真的快,比電梯都快。”
“誰撞的?”
“就剛才那位。郭思欣。頭一次見,就給我送了個大禮,讓我可以換車了。”
冷鳶沒接魏長纓的茬,道:“汪豐來了,跟你匯報一下小中超落地的事情。”
進了辦公室,汪豐已經等在了那裏,魏長纓給郭豐倒了杯水。
“最近辛苦了。”
汪豐平平無奇的臉上笑了笑,道:“沒什麽辛苦的,漲了見識,也鍛煉了自己的承受力,跟著他們胡吃海喝,沒吃什麽苦。”
汪豐說的是福特寶那塊的工作,的確是跟著賀曉峰胡吃海喝了一段時間。
不過在新疆、湖北、廣西好幾個省份來回奔波也確實是辛苦的。
“哈哈,好,那說說小中超的事吧……”
胡風是廣西柳州人,今年25歲。
當他的好友白昊坤找到他說廣西要辦一個省級足球賽事的時候,胡風手裏還拿著一個修車的扳手蹲在一輛法拉利的旁邊。
“老胡,怎麽樣?要不要搞起?”白昊坤和胡風是柳州體校的同學,後來曾經被挑選去了上海中遠隊,這支球隊就是後來的“仁和流浪者”。
在23歲的時候,踢職業無望的他決定還是回家繼承家業。沒辦法,踢球不掙錢,索幸他老爸開了這個修車店,有一技之長傍身,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表哥,我出來了喔?”一個讓人身體發酥的廣西普通話從車底傳來,一個穿著工裝的女孩鑽了出來。
“呦,表妹也在啊。”白昊坤打了個招呼。
“表哥你要去踢球嗎?”
胡風咧咧嘴:“不踢了,沒意思。”
“踢嘛踢嘛,表哥踢球很帥的。”表妹挽住了胡風的胳膊。
“真特麽受不了你倆。要是閑著沒事就把事辦了,然後把孩子生了。成天喂我狗糧煩不煩?你倆待著吧,這是參賽報名簡章,截止到9月底。合計合計吧,我先找找其他人。”
看著好友離開。胡風陷入了沉思。
足球真是個奢侈的運動啊,現在自己每年掙個二三十萬沒問題,可是要弄個俱樂部踢省級賽事,沒有個幾百萬可弄不下來。
沒事燒這錢幹啥?一周踢個野球不挺好的嗎?踢完了喝酒擼串嗦粉不香嗎?想不開搞個球隊出來?
看著《球報》上關於武漢長江隊的報道,原《球報》的記者賈蕾仕回憶起這一年多來的點點滴滴。
從前年謝亞龍、南勇等人被抓捕起,賈蕾仕就在思考一個問題:中國足球該怎麽辦?
當記者這麽多年,賈蕾仕看到了中國足球中的蠅營狗苟,但這些都不是他能改變的,作為一個記者,除了寫花團錦簇或是針砭時弊的報道,他還能做什麽?
作為足球從業者,有的人想得是眼前的生活和升遷,有的人卻希望能為中國足球做出一些貢獻。
忽然有一天,他聽到了一個消息:中足基金,中超公司準備在個別省份試行小中超計劃。
這真的是一個很好很踏實的想法。
順著這個計劃,賈蕾仕搜索到了魏長纓的名字——中國足協終於有明白人了啊。
現在的中國足球,有中超中甲中乙,但是業餘聯賽之下,有的地方省級聯賽還是空白。
賈蕾仕終於做出了他的決定,他決定辭掉自己的工作,去實現這個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想法,做一個廣西的省級聯賽。
辭職在很多人看來是大膽且冒險的想法。沒有球報的穩定工作,你靠什麽賺錢,你靠什麽養家糊口。
但是更多的是不理解和反對,你幹點什麽不好,非要繼續趟足球那攤渾水,不隻是同事好友不理解他,就連家人也表示反對。
辦省級聯賽何其困難?需要打通的關節太多了,你一無錢二無權,怎麽推動這件事?
2011年的北京。春天的街頭,兩個腦子好使的策劃人在路邊打車。
正值周五,又是晚高峰交班的時候,他們站在料峭的春風中聊起了打車的事情。
一個人說:“我要弄個軟件,讓北京的出租車都按上,到時候我手機下個單,就有人能來接了。”
另一個說:“我不僅讓出租車司機幹這事,我還可以讓私家車也幹,這就能解決車不夠的問題。”
“這個叫車軟件,到時候還可以叫拚車,叫搬家,隻要能運營的車都能叫。”
“這個公司隻需要維護軟件即可,不需要太多的運維人員,人力成本很低。”
“隻要用戶基數足夠大,我們隻要收很小一部分的服務費就行,比出租車公司收的少也能盈利。”
“問題來了,怎麽獲得用戶呢?”
“得雙向補貼,讓兩端的人都用起來。”
“北京有上千台出租車,每台車每天補200塊錢,雙向補貼,那絕對是個天價了。”
兩個聰明人沉默了。他們發現,他們想通了所有的事情,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錢。
想法戛然而止。
一年之後,滴滴打車上線。因為他們解決了錢的問題。
中國足球的省級聯賽也是如此。當賈蕾仕想要回到家鄉搞一個省級聯賽的時候,他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錢從哪裏來?
開始他想的很簡單,隻要各個地方派出代表隊,然後每個球隊收點報名費,再去廣西足協白嫖點裁判,這個省級聯賽就可以搞起來了。
可是,算下來,報名費收多了就沒人比賽,收少了根本覆蓋不了宣傳推廣、包裝運營、商務等等的事情。
而且每個球隊18個人,每年的運營成本至少需要20萬以上。(因為是業餘足球性質,這些球隊是不給球員發工資的。)
20萬,純粹是情懷的錢。
走投無路之下,賈蕾仕利用在《球報》的關係,找到了負責此事的汪豐。
不僅確認了“小中超計劃”的確定信息,而且他還得到了一個好消息:中足基金會給參賽球隊每年補貼10萬元,幫助維持球隊的運營。
除此之外,所有配套的費用都由中足基金來出,中超公司負責商務運營。
就像滴滴打車一樣,整個事情就這樣迎刃而解了。
唯一要解決的就是參賽球隊的問題了。
【不知道看這個書的讀者年齡到底是什麽樣的,這本書裏會講一些商業運作、商業模式上的事情,一點皮毛,希望書友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