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天的集訓,武漢長江隊返回了大本營。
新援們這才被俱樂部完備的設施和實力徹底震撼到。
饒是在德國踢過球的鄭大世,也對俱樂部的配套讚不絕口。
“我靠,十年前有這配置,我去英格蘭跟吉格斯搞一下也不是沒可能啊。”權磊感歎道。
每個人都穿上了阿迪公司定製的全套運動裝備。定製的球衣,定製的球鞋——那感覺是不一樣的。有人感覺自己前半輩子的球白踢了。
亞冠前的最後一場熱身,武漢長江隊對武漢高校聯隊。
在武漢長江俱樂部的支持下,如今的武漢足球已經有了形成體係的賽事雛形。
首先是社區聯賽。這項覆蓋武漢全市包括遠郊區縣的群眾足球賽事,在大力的宣傳下,獲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參與。
年齡分組日趨清晰,對於6-15歲年齡段的獎勵尤其豐厚。
社區聯賽之上是武漢足協主辦的企業足球聯賽。現在已經不再是各大機關單位踢人情世故球的比賽,而是分為ab兩層,有升降關係的足球聯賽。
聯賽被命名為武漢xx業餘足球聯賽(ab組),xx是給冠名單位留下的位置。
a組14支球隊,b組16支球隊。社區足球聯賽裏發揮出色的前四球隊可以報名參加b級聯賽,以滿足他們想要更高水平比賽的願望。
同時,三十支球隊還有類似於足協杯的交叉淘汰賽可以踢。
在給新隊員的介紹中,武漢的足球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坐在替補席上的董方卓趁著空閑,給幾個大連的隊友介紹道。
“他們踢得這麽熱鬧有啥用啊,水平也就那樣,頂多有一兩個職業隊下來的簍子能看看。”權磊有些不屑一顧。
“當然,職業足球肯定不能靠他們。可你們的工資是靠他們發的。”董方卓開始看到業餘聯賽的時候也跟權磊一個想法,不過此時他卻有了很多自己的思考。
“啥意思?”
“你身上穿的球衣哪來的?”
“讚助商給的。”
“讚助商憑啥給你讚助?”
“這……因為我們踢得好。”
“踢得好是怎麽體現的?”
“拿了冠軍唄,亞軍也算。然後就有球迷追了……然後……”權磊似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這樣兩層聯賽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青訓,而是為了培養足球文化和足球興趣。
“對,我們拿了冠軍,如果武漢人對足球不感興趣,或者他們生活裏根本就沒有足球,他們會為足球付費嗎?他們會為相關的體育用品付費嗎?不會。讚助商讚助我們也是因為我們可以吸引這麽多的人來看球。
所以社區聯賽也好,企業業餘聯賽也好,都是足球的土壤。你看還有那麽多的小朋友踢球,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是下一個馬文哲,權磊……”董方卓斜睨了權磊一眼,“下一個權磊還是算了。”
“董哥,你這樣說就有點傷人了。咱不是幼兒失學嘛,道理還是懂的。”
“今天我們要踢的大學生聯隊,是武漢的第三層級聯賽。他們這波球員的訓練更加的專業。全武漢82所高校,分了四個組別,進行升降級比賽。”
球場上首發的球員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劉棟把一幹國腳都放在了替補席上,相當於上了一個次主力陣容。
這次劉棟甚至派上了三前鋒——範九龍、陸北、鄭大世,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意思。
“去年的分段賽分了兩個大組,每個組41支球隊,一周一場,一支球隊要踢40場比賽,最後看40場的累計積分,根據分數劃分級別。聯賽是足協牽頭,大學生們按照英超的賽製搞得——武漢高校超級聯賽,下麵是高校冠軍聯賽、甲、乙三個組。超級18支,高冠20支,甲、乙各22支。
“嘿,有模有樣的啊。”
“去年9月份,大學開學就開始聯賽的比賽了。今天比賽的球員是通過數據評分選出來的球員,各個學校的人都有,所以球場上才會來這麽多人。”
足球公園1號場地9000人的看台被坐的滿滿當當,各個學校的球迷協會自然不會缺席。好在武漢長江對於這種人山人海的場景已經有了充分的預案。保安們悉數到崗,維持秩序。
武漢大學生聯隊的主教練暫時由長江隊的青訓教練貝拉擔任。
“這些人,平時在大學裏讀書,但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每周都會參加俱樂部四次訓練,同時也注冊在俱樂部旗下,有俱樂部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作為預備隊存在的。”
“三胖你小學畢業那會就知道自己能成為職業球員嗎?”朱挺問道。
“那哪知道去,不過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就隻剩踢球一條道了。踢唄,走到那算哪,索性運氣還不錯。不過,確實有太多人踢不出來了,都在社會上混呢。”
董方卓道:“馮總曾經跟我說過,大學生聯賽就是為了尋找一些職業足球的漏網之魚,而且這樣的漏網之魚往往更有前途。
原來的球員是小米加步槍,拚身體,拚精神,現在越來越需要知識,需要的是頭腦清醒,戰術能力強的球員。
如果大學聯賽辦好了,能讓很多19-22歲的球員湧現出來,而這些球員在俱樂部梯隊,在聯賽裏往往沒有足夠的比賽提升自己。
現在日本有很多球員,19-22歲之間打不上比賽,他們就在大學裏邊讀書邊踢比賽。像長友佑都就是從大學聯賽中重新踢出來的。現在的孩子,太需要這樣的路了。”
“沒錯,足夠有質量的比賽是關鍵。”
就在這時,武漢長江1-0領先了。17歲的範九龍力壓對手頭球得分。但高校聯隊並不是毫無還手之力。
“九龍踢得好!”替補席上的幾個人給場上的球員加油。
武漢。塔子湖體育局。
武漢足協主席杜文才在新的一年工作展望中,信心十足的向領導們說道:
“去年,我們組織了12個組別的賽事,共有230多支球隊參加,總共踢了680多場比賽。在2013年,我們將繼續促進社區足球的影響力,讓足球紮根社區。同時不斷完善、增加賽事組別,讓足球在武漢生根發芽。
同時我們將積極參加湖北省超級聯賽,積極與兄弟城市交流,力爭取得好成績。
2013年,我們將深化足球進校園,擴大足球試點學校範圍,將原有的50所試點學校擴容到80所。”
北京。足協總部。
新一年的工作會議,吳笛對著台下足協的各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說道:“今年我們將啟動中國足球發展試點城市的工作,青島、成都、廣州、大連和武漢,這五個城市是首批試點城市。
足球要以點帶麵,點麵結合,城市足球是點,國家隊的成績是麵。隻有點被我們抓起來了,麵才能有成果。
另外,我們的目光也不能光停留在國家隊的成績上,中國足球目光應該向下看,未來和希望在校園足球上。
我們要不斷向下打好基礎,中國足球才有未來。”
新援們這才被俱樂部完備的設施和實力徹底震撼到。
饒是在德國踢過球的鄭大世,也對俱樂部的配套讚不絕口。
“我靠,十年前有這配置,我去英格蘭跟吉格斯搞一下也不是沒可能啊。”權磊感歎道。
每個人都穿上了阿迪公司定製的全套運動裝備。定製的球衣,定製的球鞋——那感覺是不一樣的。有人感覺自己前半輩子的球白踢了。
亞冠前的最後一場熱身,武漢長江隊對武漢高校聯隊。
在武漢長江俱樂部的支持下,如今的武漢足球已經有了形成體係的賽事雛形。
首先是社區聯賽。這項覆蓋武漢全市包括遠郊區縣的群眾足球賽事,在大力的宣傳下,獲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和參與。
年齡分組日趨清晰,對於6-15歲年齡段的獎勵尤其豐厚。
社區聯賽之上是武漢足協主辦的企業足球聯賽。現在已經不再是各大機關單位踢人情世故球的比賽,而是分為ab兩層,有升降關係的足球聯賽。
聯賽被命名為武漢xx業餘足球聯賽(ab組),xx是給冠名單位留下的位置。
a組14支球隊,b組16支球隊。社區足球聯賽裏發揮出色的前四球隊可以報名參加b級聯賽,以滿足他們想要更高水平比賽的願望。
同時,三十支球隊還有類似於足協杯的交叉淘汰賽可以踢。
在給新隊員的介紹中,武漢的足球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坐在替補席上的董方卓趁著空閑,給幾個大連的隊友介紹道。
“他們踢得這麽熱鬧有啥用啊,水平也就那樣,頂多有一兩個職業隊下來的簍子能看看。”權磊有些不屑一顧。
“當然,職業足球肯定不能靠他們。可你們的工資是靠他們發的。”董方卓開始看到業餘聯賽的時候也跟權磊一個想法,不過此時他卻有了很多自己的思考。
“啥意思?”
“你身上穿的球衣哪來的?”
“讚助商給的。”
“讚助商憑啥給你讚助?”
“這……因為我們踢得好。”
“踢得好是怎麽體現的?”
“拿了冠軍唄,亞軍也算。然後就有球迷追了……然後……”權磊似乎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這樣兩層聯賽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青訓,而是為了培養足球文化和足球興趣。
“對,我們拿了冠軍,如果武漢人對足球不感興趣,或者他們生活裏根本就沒有足球,他們會為足球付費嗎?他們會為相關的體育用品付費嗎?不會。讚助商讚助我們也是因為我們可以吸引這麽多的人來看球。
所以社區聯賽也好,企業業餘聯賽也好,都是足球的土壤。你看還有那麽多的小朋友踢球,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是下一個馬文哲,權磊……”董方卓斜睨了權磊一眼,“下一個權磊還是算了。”
“董哥,你這樣說就有點傷人了。咱不是幼兒失學嘛,道理還是懂的。”
“今天我們要踢的大學生聯隊,是武漢的第三層級聯賽。他們這波球員的訓練更加的專業。全武漢82所高校,分了四個組別,進行升降級比賽。”
球場上首發的球員已經開始做準備了。
劉棟把一幹國腳都放在了替補席上,相當於上了一個次主力陣容。
這次劉棟甚至派上了三前鋒——範九龍、陸北、鄭大世,有點殺雞用牛刀的意思。
“去年的分段賽分了兩個大組,每個組41支球隊,一周一場,一支球隊要踢40場比賽,最後看40場的累計積分,根據分數劃分級別。聯賽是足協牽頭,大學生們按照英超的賽製搞得——武漢高校超級聯賽,下麵是高校冠軍聯賽、甲、乙三個組。超級18支,高冠20支,甲、乙各22支。
“嘿,有模有樣的啊。”
“去年9月份,大學開學就開始聯賽的比賽了。今天比賽的球員是通過數據評分選出來的球員,各個學校的人都有,所以球場上才會來這麽多人。”
足球公園1號場地9000人的看台被坐的滿滿當當,各個學校的球迷協會自然不會缺席。好在武漢長江對於這種人山人海的場景已經有了充分的預案。保安們悉數到崗,維持秩序。
武漢大學生聯隊的主教練暫時由長江隊的青訓教練貝拉擔任。
“這些人,平時在大學裏讀書,但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每周都會參加俱樂部四次訓練,同時也注冊在俱樂部旗下,有俱樂部給他們發工資,他們是作為預備隊存在的。”
“三胖你小學畢業那會就知道自己能成為職業球員嗎?”朱挺問道。
“那哪知道去,不過我就知道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就隻剩踢球一條道了。踢唄,走到那算哪,索性運氣還不錯。不過,確實有太多人踢不出來了,都在社會上混呢。”
董方卓道:“馮總曾經跟我說過,大學生聯賽就是為了尋找一些職業足球的漏網之魚,而且這樣的漏網之魚往往更有前途。
原來的球員是小米加步槍,拚身體,拚精神,現在越來越需要知識,需要的是頭腦清醒,戰術能力強的球員。
如果大學聯賽辦好了,能讓很多19-22歲的球員湧現出來,而這些球員在俱樂部梯隊,在聯賽裏往往沒有足夠的比賽提升自己。
現在日本有很多球員,19-22歲之間打不上比賽,他們就在大學裏邊讀書邊踢比賽。像長友佑都就是從大學聯賽中重新踢出來的。現在的孩子,太需要這樣的路了。”
“沒錯,足夠有質量的比賽是關鍵。”
就在這時,武漢長江1-0領先了。17歲的範九龍力壓對手頭球得分。但高校聯隊並不是毫無還手之力。
“九龍踢得好!”替補席上的幾個人給場上的球員加油。
武漢。塔子湖體育局。
武漢足協主席杜文才在新的一年工作展望中,信心十足的向領導們說道:
“去年,我們組織了12個組別的賽事,共有230多支球隊參加,總共踢了680多場比賽。在2013年,我們將繼續促進社區足球的影響力,讓足球紮根社區。同時不斷完善、增加賽事組別,讓足球在武漢生根發芽。
同時我們將積極參加湖北省超級聯賽,積極與兄弟城市交流,力爭取得好成績。
2013年,我們將深化足球進校園,擴大足球試點學校範圍,將原有的50所試點學校擴容到80所。”
北京。足協總部。
新一年的工作會議,吳笛對著台下足協的各個職能部門的負責人說道:“今年我們將啟動中國足球發展試點城市的工作,青島、成都、廣州、大連和武漢,這五個城市是首批試點城市。
足球要以點帶麵,點麵結合,城市足球是點,國家隊的成績是麵。隻有點被我們抓起來了,麵才能有成果。
另外,我們的目光也不能光停留在國家隊的成績上,中國足球目光應該向下看,未來和希望在校園足球上。
我們要不斷向下打好基礎,中國足球才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