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這場失敗,不是為了沉浸在失敗的痛苦中,而是要將它轉化為前行的力量。
我們經曆的每一個低穀,都將鑄造我們堅不可摧的意誌;
我們承受的每一次打擊,都將錘煉我們無懈可擊的毅力。
記住這場失敗,讓它成為我們破繭成蝶的催化劑,讓我們在逆境中蛻變,展現出更加耀眼的自己。
今天我們是亞青賽的亞軍,但誰能說我們不能成為世青賽的冠軍?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我們的目標是世界杯冠軍。
所有的失敗都是通往那裏的墊腳石。
直到成功的那一刻,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做到了,我們戰勝了失敗,我們贏得了勝利!”
中國國青隊最後還是輸掉了比賽,隻拿到一個亞軍。
但是比起比賽本身,劉紹炎覺得收獲更多。
有韋世豪的成長,有團隊的凝聚,有對於足球之道的理解……
在賽後演講時,他看到每個球員都若有所思。但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有多少人能記得初心,有多少人抵得住誘惑呢?
從沈陽回來,魏長纓聽取了國青隊的匯報。
聽完匯報,魏長纓道:“成績還是不錯的。我們就按照計劃夯實我們的青訓。成績自然水到渠成。
有個事我問一下:範九龍,還有受傷的程進、陳科睿準備如何補償的?”
這幾個人在打亞青賽時受傷了,傷情有大有小,範九龍大概要恢複30天,程進和陳科睿隻要10幾天就能恢複。
“呃……”劉紹炎沉吟了一下,“之前我們好像出台了一個受傷球員補償條例?我記不太清了。”
“萬語凝,叫下法務部的萬主任,還有競賽部呂海洋,那個負責規則調研製定的耿海也叫一下。”
不多時,幾個人到了會議室。
問清了開會的緣由,呂海洋道:“2011年我們製定了一個傷病補償條例。對於在國家隊受傷的球員。按照場次予以補償。
一般進入國家隊的都是中超球員,每缺席一場比賽3萬元,如果缺席全年比賽,補償100萬封頂。對於海外球員,補償5萬元,封頂200萬。”
魏長纓轉向耿海:“小耿覺得這個政策怎麽樣?”
耿海咧嘴,這政策不知道是哪位領導定下來的,我能怎麽說?
“咳咳,這個條例還是挺好的,能夠解決球員和俱樂部的一些後顧之憂。”
“所以很完美不用調整了?”魏長纓問道。
“那倒不是……”耿海低頭。“根據球員的薪資,還有他們在球隊的情況要做調整。國青隊的球員有些是中甲的,有些是留洋的,不能一概而論。”
“好,把這個事當做最近的一個議題研究吧。我的建議是中超球員,缺戰補償提升到5萬一場,全年的補償180萬封頂。中甲球員3萬一場,全年補償你們自己研究。把中乙的球員也考慮進來,一旦有奇葩的俱樂部奇葩的球員呢?”
眾人都笑,確實,一旦出現一個像武漢長江的怪胎呢?成天破壞規則。
“至於留洋球員,根據聯賽級別來,把各個聯賽按照國際足聯的聯賽排名捋一下。在五大聯賽留洋球員一周1萬吧,其他的聯賽酌減。”
“啊?1萬是不是有點少了?比國內的還低,誰還留洋啊?”耿海道。
但是他立刻發現周圍的人都像看傻子一樣看自己。
呂海洋道:“1萬是歐元。一個月至少4萬歐,有的球員恐怕工資都沒有這個高。這麽算,如果重傷一年不參賽,至少要發48萬歐。”
“50萬封頂。每年根據市場價格進行調整,形成慣例。”
“好的,明白了。魏部,我這就安排。那這次範九龍他們是按照新規來還是按照老條例來?”呂海洋問完一笑,“我盡快出政策,走流程,按新規來。”
萬小平道:“我這邊盡快整理法律條文,結合現行法律做條例的補充。”
熟悉魏長纓的人,自然知道他要幹什麽。
中國足協此時已經形成了一種高效的工作習慣。
魏長纓這一舉措不僅彌補了球員的經濟損失,更加符合各個俱樂部的利益。
一層可以鼓勵球員留洋,二層可以鼓勵球員為國效力,三層是告訴歐洲的俱樂部,我們中國球員有保障,用了不白用,還能幫你分擔工資壓力。
簡直是一舉多得。
耿海抬眼看了一下坐在對麵做會議紀要的萬語凝,女孩滿眼崇拜的看著魏長纓,是那種眼中隻有他的感覺。
……
武漢長江俱樂部訓練場。
一隻綠色的螞蚱蹲在草葉上悠閑的望著天空。
十月的季節,氣候涼爽,而這隻綠色的小東西也將走完它短暫的一生。
草坪上小球員已經排隊站好了,準備接下來的試訓比賽。
今天是武漢長江俱樂部每月一次的精英海選。
之所以成為精英海選,是因為在大連、新疆、貴州、沈陽等地都有武漢長江設置的選拔點。
每月隨時都會考察球員,並予以篩選。經過選拔點的認證,才會向俱樂部推薦,從而進入到第二輪的海選環節。
這是一個優中選優的過程。
家長們把孩子送到了這裏,希望他們能在職業足球的道路上走下去。
當然,武漢長江俱樂部能讓他們放心把孩子放在這裏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俱樂部擁有九年一貫製的學校作為支持。
在踢球的同時,他們的孩子不會耽誤了學業,不會因為踢球成為街溜子。
訓練場上,負責考核的是肇俊哲,以及一眾的青訓教練。
以貝拉為首的青訓教練,把小球員們分成幾組,進行對抗訓練,通過賽後的技術統計和分析,還有他們主觀的經驗,從中挑出合適的球員。
一次試訓大概也隻會留下兩三個孩子。
“今天來的是多大的孩子?”肇俊哲問。
“04年的孩子。10歲左右。”
“我看到還有不少之前參加過選拔的?”
“對,每個孩子在我們這都有三次機會來選拔,我們建議家長6歲,8歲,10歲的時候都來試試。
馮總說:這些孩子都是小樹苗,難免有些開花結果晚些的,但未必不能成才。隻要他們喜歡足球就不應該放棄他們。”
“話是這麽說,不過10歲進職業隊,要付出的努力要翻倍了。”作為過來人的肇俊哲感歎道。
“但總有願意付出努力的人嘛。”
我們經曆的每一個低穀,都將鑄造我們堅不可摧的意誌;
我們承受的每一次打擊,都將錘煉我們無懈可擊的毅力。
記住這場失敗,讓它成為我們破繭成蝶的催化劑,讓我們在逆境中蛻變,展現出更加耀眼的自己。
今天我們是亞青賽的亞軍,但誰能說我們不能成為世青賽的冠軍?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我們的目標是世界杯冠軍。
所有的失敗都是通往那裏的墊腳石。
直到成功的那一刻,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做到了,我們戰勝了失敗,我們贏得了勝利!”
中國國青隊最後還是輸掉了比賽,隻拿到一個亞軍。
但是比起比賽本身,劉紹炎覺得收獲更多。
有韋世豪的成長,有團隊的凝聚,有對於足球之道的理解……
在賽後演講時,他看到每個球員都若有所思。但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有多少人能記得初心,有多少人抵得住誘惑呢?
從沈陽回來,魏長纓聽取了國青隊的匯報。
聽完匯報,魏長纓道:“成績還是不錯的。我們就按照計劃夯實我們的青訓。成績自然水到渠成。
有個事我問一下:範九龍,還有受傷的程進、陳科睿準備如何補償的?”
這幾個人在打亞青賽時受傷了,傷情有大有小,範九龍大概要恢複30天,程進和陳科睿隻要10幾天就能恢複。
“呃……”劉紹炎沉吟了一下,“之前我們好像出台了一個受傷球員補償條例?我記不太清了。”
“萬語凝,叫下法務部的萬主任,還有競賽部呂海洋,那個負責規則調研製定的耿海也叫一下。”
不多時,幾個人到了會議室。
問清了開會的緣由,呂海洋道:“2011年我們製定了一個傷病補償條例。對於在國家隊受傷的球員。按照場次予以補償。
一般進入國家隊的都是中超球員,每缺席一場比賽3萬元,如果缺席全年比賽,補償100萬封頂。對於海外球員,補償5萬元,封頂200萬。”
魏長纓轉向耿海:“小耿覺得這個政策怎麽樣?”
耿海咧嘴,這政策不知道是哪位領導定下來的,我能怎麽說?
“咳咳,這個條例還是挺好的,能夠解決球員和俱樂部的一些後顧之憂。”
“所以很完美不用調整了?”魏長纓問道。
“那倒不是……”耿海低頭。“根據球員的薪資,還有他們在球隊的情況要做調整。國青隊的球員有些是中甲的,有些是留洋的,不能一概而論。”
“好,把這個事當做最近的一個議題研究吧。我的建議是中超球員,缺戰補償提升到5萬一場,全年的補償180萬封頂。中甲球員3萬一場,全年補償你們自己研究。把中乙的球員也考慮進來,一旦有奇葩的俱樂部奇葩的球員呢?”
眾人都笑,確實,一旦出現一個像武漢長江的怪胎呢?成天破壞規則。
“至於留洋球員,根據聯賽級別來,把各個聯賽按照國際足聯的聯賽排名捋一下。在五大聯賽留洋球員一周1萬吧,其他的聯賽酌減。”
“啊?1萬是不是有點少了?比國內的還低,誰還留洋啊?”耿海道。
但是他立刻發現周圍的人都像看傻子一樣看自己。
呂海洋道:“1萬是歐元。一個月至少4萬歐,有的球員恐怕工資都沒有這個高。這麽算,如果重傷一年不參賽,至少要發48萬歐。”
“50萬封頂。每年根據市場價格進行調整,形成慣例。”
“好的,明白了。魏部,我這就安排。那這次範九龍他們是按照新規來還是按照老條例來?”呂海洋問完一笑,“我盡快出政策,走流程,按新規來。”
萬小平道:“我這邊盡快整理法律條文,結合現行法律做條例的補充。”
熟悉魏長纓的人,自然知道他要幹什麽。
中國足協此時已經形成了一種高效的工作習慣。
魏長纓這一舉措不僅彌補了球員的經濟損失,更加符合各個俱樂部的利益。
一層可以鼓勵球員留洋,二層可以鼓勵球員為國效力,三層是告訴歐洲的俱樂部,我們中國球員有保障,用了不白用,還能幫你分擔工資壓力。
簡直是一舉多得。
耿海抬眼看了一下坐在對麵做會議紀要的萬語凝,女孩滿眼崇拜的看著魏長纓,是那種眼中隻有他的感覺。
……
武漢長江俱樂部訓練場。
一隻綠色的螞蚱蹲在草葉上悠閑的望著天空。
十月的季節,氣候涼爽,而這隻綠色的小東西也將走完它短暫的一生。
草坪上小球員已經排隊站好了,準備接下來的試訓比賽。
今天是武漢長江俱樂部每月一次的精英海選。
之所以成為精英海選,是因為在大連、新疆、貴州、沈陽等地都有武漢長江設置的選拔點。
每月隨時都會考察球員,並予以篩選。經過選拔點的認證,才會向俱樂部推薦,從而進入到第二輪的海選環節。
這是一個優中選優的過程。
家長們把孩子送到了這裏,希望他們能在職業足球的道路上走下去。
當然,武漢長江俱樂部能讓他們放心把孩子放在這裏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俱樂部擁有九年一貫製的學校作為支持。
在踢球的同時,他們的孩子不會耽誤了學業,不會因為踢球成為街溜子。
訓練場上,負責考核的是肇俊哲,以及一眾的青訓教練。
以貝拉為首的青訓教練,把小球員們分成幾組,進行對抗訓練,通過賽後的技術統計和分析,還有他們主觀的經驗,從中挑出合適的球員。
一次試訓大概也隻會留下兩三個孩子。
“今天來的是多大的孩子?”肇俊哲問。
“04年的孩子。10歲左右。”
“我看到還有不少之前參加過選拔的?”
“對,每個孩子在我們這都有三次機會來選拔,我們建議家長6歲,8歲,10歲的時候都來試試。
馮總說:這些孩子都是小樹苗,難免有些開花結果晚些的,但未必不能成才。隻要他們喜歡足球就不應該放棄他們。”
“話是這麽說,不過10歲進職業隊,要付出的努力要翻倍了。”作為過來人的肇俊哲感歎道。
“但總有願意付出努力的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