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16支球隊
賽製為主客場雙循環,每支球隊共賽30場,整個賽季共進行240場比賽。
外援政策:聯賽外援4+1,每場比賽可登場4名外援。
注冊政策:一線隊注冊人數不得超過30人(25國內+5外援)
換人政策:三次換人,共計可換5人
升降級規則:降二。
聯賽最後2名降入中甲聯賽,參加新賽季中甲聯賽。
……
中甲:16支球隊
賽製為主客場雙循環,每支球隊共賽30場,整個賽季共進行240場比賽。
外援政策:聯賽外援3+1,每場比賽可登場3名外援。
換人政策:三次換人,共計可換5人
升降級規則:升二降二
聯賽前2名升入中超聯賽,參加新賽季中超聯賽。
聯賽最後2名降入中乙聯賽,參加新賽季中乙聯賽。
……
中乙:32支球隊
分區:32支參賽球隊首先被平均分配在兩個大區內,每個大區16支球隊。
常規賽(3-7月):首階段將在賽區進行相互間30輪主客場比賽。
季後賽(8-10月):兩個大區前8名球隊(共16隊)、後8名球隊(共16隊)將分別參加第2階段爭冠組、保級組賽事。
賽製為主客場淘汰賽。
外援政策:聯賽外援2,每場比賽可登場2名外援。
換人政策:三次換人,共計可換3人
升降級規則:升四降二
……
中冠:
資格賽:
根據往屆參賽表現,及俱樂部在中國足協積分。由中國足協競賽部確定球隊是否參加資格賽。
資格賽為主客場淘汰賽。
分區:分為東西南北四個賽區。
東部賽區:包括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省份。(14)
南部賽區: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等省份。(14)
西部賽區:包括四川、重慶、雲南、西藏、青海、新疆、寧夏、甘肅、陝西、貴州等省份。(20)
北部賽區:包括北京、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山西等省份。(16)
賽區根據實際情況14-20支球隊。
常規賽:賽區內,進行主客場淘汰賽。
季後賽:四個賽區4強球隊,共16支,進行跨區主客場淘汰賽。
注:淘汰賽無客場進球多原則,踢平比賽,直接進行點球。
外援政策:聯賽外援2,每場比賽可登場2名外援。
如一方無外援,則比賽時另一方外援禁止登場。
升降級規則:升二
……
省級(小中超)聯賽:12支球隊
賽製為主客場雙循環,每支球隊共賽22場,整個賽季共進行132場比賽。
外援政策:聯賽外援2,每場比賽可登場2名外援。
升降級規則:降二
……
市級聯賽:
權利下放至市足協,根據地區情況組織比賽。
建議賽製為主客場雙循環。
……
【必要說明】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就在研究中國的聯賽賽製。我看到書評區,書圈裏,也有很多老鐵發表了個人的見解。
包括我也看到了“小鱷哥”對於聯賽改製的一些觀點(比如什麽打散下麵的聯賽,直接分成大區之類)
下麵對於我設計的這個聯賽賽製進行一個必要的說明。
1)首先足協不都是些傻子,至少部分製定規則的人不是。拋掉某些屁股決定腦袋的人的亂命。我們現在的聯賽體製,從總體框架上是沒有問題的。
2)一味的擴展頂層聯賽規模,或者是擴展底層聯賽規模,或者增加職業聯賽層級都是草率且錯誤的。x
因為,你首先要考慮的是有沒有那麽多球隊參加比賽。
3)打破原有體係,把全國聯賽變成歐冠比賽的方式是錯誤的。x
一個整體的全國性聯賽才有更大的商業價值。而歐冠的賽製在明年也將進行攤大餅式的改製。
並不是各個省的第一名,去比賽就會贏得更多的觀眾。因為省市足球資源是不平衡的,到時候又變成了一家獨大,或者某幾個省市獨大的局麵。人才浪費和水平停滯不前又會成為問題。
4)上述的賽製是基於平行世界中可實操性來的。當然你也可以代入到目前的環境中。
目前的環境比書中要惡劣很多。不止貪腐,還有整個經濟形勢的問題。
5)中超聯賽的外援規模,並不是恒定不變的。
今年中超的外援政策就從原來的7654,變成了7655。很明顯足協在拉動中超的觀賞性,同時在球員成長和外援帶動這兩個角度進行平衡。
外援注冊人數,使用人數是根據當前情況進行變化的,書中不可能一步到位。
6)中乙的作用,在書中已經提到過了——作為半職業聯賽向職業聯賽過渡的聯賽。
它需要承擔入門審核,財政公平起點審計的作用。
之所以不采用全國大賽製,其實就是給半職業俱樂部預熱。
如果你有財力可以承擔中乙大區賽的30場比賽的吃喝拉撒,能接受季後賽3個客場比賽的費用,那你就要對中甲15個客場比賽的消費有了思想準備。中甲的消費至少是中乙的五倍左右。
所以在一個俱樂部在中乙隻是一個適應中甲的過程。沒錢真的玩不了中甲,更加玩不了中超。
7)中冠聯賽。在我研究這個聯賽的時候走了很多彎路,回過頭來,我還得跟足協設計這個賽製的明白人道個歉。
剛開始我理解的中冠聯賽,是所有半職業球隊在一起踢主客場聯賽的賽製,然後決出幾個踢中乙的資格。
其實不是,它其實仍然是一個過濾器、一個篩選的比賽。
它不是一個聯賽,而是一個杯賽。(這塊劃個重點!!!)
中冠聯賽的參賽隊,由各省級聯賽的冠亞軍球隊組成(書中如此,現實是各個區域足協選派)。
它的賽製跟省級聯賽的時間是錯開的——相當於,我踢完了今年的省市聯賽,拿了冠軍。我才有資格參加第二年的中冠聯賽。
經過中冠聯賽的篩選,決出幾支球隊。這些球隊仍然是覺得自己可以承擔中乙的運營費用,決定走職業路線的半職業球隊。
所以中冠聯賽隻有升級沒有降級。比賽踢完,被淘汰的球隊繼續回去踢各自的省級聯賽。
拿到升級名額的,用半年的時間招兵買馬,備戰明年的中乙聯賽。
所以,這是個短時間,淘汰性的賽事。
8)省市聯賽。在我的心目中照著村超做就可以。
我說的村超是人家組織的正經村級聯賽,不是卡卡來踢得那種友誼賽。兩者功能不一樣。
一個是夯實足球土壤,挖掘人才的比賽,另一個是擴大知名度,拉流量拉資金的比賽。
當然,小火看運營,大火看命。不是誰都可以做成村超,但總需要有人去做。
9)本來想變成故事的情節寫出來,最後一想還是整體性的說一下吧。
省的說的比較零散,我回頭找也費勁。
【此處歡迎大家繼續留言】
賽製為主客場雙循環,每支球隊共賽30場,整個賽季共進行240場比賽。
外援政策:聯賽外援4+1,每場比賽可登場4名外援。
注冊政策:一線隊注冊人數不得超過30人(25國內+5外援)
換人政策:三次換人,共計可換5人
升降級規則:降二。
聯賽最後2名降入中甲聯賽,參加新賽季中甲聯賽。
……
中甲:16支球隊
賽製為主客場雙循環,每支球隊共賽30場,整個賽季共進行240場比賽。
外援政策:聯賽外援3+1,每場比賽可登場3名外援。
換人政策:三次換人,共計可換5人
升降級規則:升二降二
聯賽前2名升入中超聯賽,參加新賽季中超聯賽。
聯賽最後2名降入中乙聯賽,參加新賽季中乙聯賽。
……
中乙:32支球隊
分區:32支參賽球隊首先被平均分配在兩個大區內,每個大區16支球隊。
常規賽(3-7月):首階段將在賽區進行相互間30輪主客場比賽。
季後賽(8-10月):兩個大區前8名球隊(共16隊)、後8名球隊(共16隊)將分別參加第2階段爭冠組、保級組賽事。
賽製為主客場淘汰賽。
外援政策:聯賽外援2,每場比賽可登場2名外援。
換人政策:三次換人,共計可換3人
升降級規則:升四降二
……
中冠:
資格賽:
根據往屆參賽表現,及俱樂部在中國足協積分。由中國足協競賽部確定球隊是否參加資格賽。
資格賽為主客場淘汰賽。
分區:分為東西南北四個賽區。
東部賽區:包括山東、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省份。(14)
南部賽區: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等省份。(14)
西部賽區:包括四川、重慶、雲南、西藏、青海、新疆、寧夏、甘肅、陝西、貴州等省份。(20)
北部賽區:包括北京、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山西等省份。(16)
賽區根據實際情況14-20支球隊。
常規賽:賽區內,進行主客場淘汰賽。
季後賽:四個賽區4強球隊,共16支,進行跨區主客場淘汰賽。
注:淘汰賽無客場進球多原則,踢平比賽,直接進行點球。
外援政策:聯賽外援2,每場比賽可登場2名外援。
如一方無外援,則比賽時另一方外援禁止登場。
升降級規則:升二
……
省級(小中超)聯賽:12支球隊
賽製為主客場雙循環,每支球隊共賽22場,整個賽季共進行132場比賽。
外援政策:聯賽外援2,每場比賽可登場2名外援。
升降級規則:降二
……
市級聯賽:
權利下放至市足協,根據地區情況組織比賽。
建議賽製為主客場雙循環。
……
【必要說明】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其實就在研究中國的聯賽賽製。我看到書評區,書圈裏,也有很多老鐵發表了個人的見解。
包括我也看到了“小鱷哥”對於聯賽改製的一些觀點(比如什麽打散下麵的聯賽,直接分成大區之類)
下麵對於我設計的這個聯賽賽製進行一個必要的說明。
1)首先足協不都是些傻子,至少部分製定規則的人不是。拋掉某些屁股決定腦袋的人的亂命。我們現在的聯賽體製,從總體框架上是沒有問題的。
2)一味的擴展頂層聯賽規模,或者是擴展底層聯賽規模,或者增加職業聯賽層級都是草率且錯誤的。x
因為,你首先要考慮的是有沒有那麽多球隊參加比賽。
3)打破原有體係,把全國聯賽變成歐冠比賽的方式是錯誤的。x
一個整體的全國性聯賽才有更大的商業價值。而歐冠的賽製在明年也將進行攤大餅式的改製。
並不是各個省的第一名,去比賽就會贏得更多的觀眾。因為省市足球資源是不平衡的,到時候又變成了一家獨大,或者某幾個省市獨大的局麵。人才浪費和水平停滯不前又會成為問題。
4)上述的賽製是基於平行世界中可實操性來的。當然你也可以代入到目前的環境中。
目前的環境比書中要惡劣很多。不止貪腐,還有整個經濟形勢的問題。
5)中超聯賽的外援規模,並不是恒定不變的。
今年中超的外援政策就從原來的7654,變成了7655。很明顯足協在拉動中超的觀賞性,同時在球員成長和外援帶動這兩個角度進行平衡。
外援注冊人數,使用人數是根據當前情況進行變化的,書中不可能一步到位。
6)中乙的作用,在書中已經提到過了——作為半職業聯賽向職業聯賽過渡的聯賽。
它需要承擔入門審核,財政公平起點審計的作用。
之所以不采用全國大賽製,其實就是給半職業俱樂部預熱。
如果你有財力可以承擔中乙大區賽的30場比賽的吃喝拉撒,能接受季後賽3個客場比賽的費用,那你就要對中甲15個客場比賽的消費有了思想準備。中甲的消費至少是中乙的五倍左右。
所以在一個俱樂部在中乙隻是一個適應中甲的過程。沒錢真的玩不了中甲,更加玩不了中超。
7)中冠聯賽。在我研究這個聯賽的時候走了很多彎路,回過頭來,我還得跟足協設計這個賽製的明白人道個歉。
剛開始我理解的中冠聯賽,是所有半職業球隊在一起踢主客場聯賽的賽製,然後決出幾個踢中乙的資格。
其實不是,它其實仍然是一個過濾器、一個篩選的比賽。
它不是一個聯賽,而是一個杯賽。(這塊劃個重點!!!)
中冠聯賽的參賽隊,由各省級聯賽的冠亞軍球隊組成(書中如此,現實是各個區域足協選派)。
它的賽製跟省級聯賽的時間是錯開的——相當於,我踢完了今年的省市聯賽,拿了冠軍。我才有資格參加第二年的中冠聯賽。
經過中冠聯賽的篩選,決出幾支球隊。這些球隊仍然是覺得自己可以承擔中乙的運營費用,決定走職業路線的半職業球隊。
所以中冠聯賽隻有升級沒有降級。比賽踢完,被淘汰的球隊繼續回去踢各自的省級聯賽。
拿到升級名額的,用半年的時間招兵買馬,備戰明年的中乙聯賽。
所以,這是個短時間,淘汰性的賽事。
8)省市聯賽。在我的心目中照著村超做就可以。
我說的村超是人家組織的正經村級聯賽,不是卡卡來踢得那種友誼賽。兩者功能不一樣。
一個是夯實足球土壤,挖掘人才的比賽,另一個是擴大知名度,拉流量拉資金的比賽。
當然,小火看運營,大火看命。不是誰都可以做成村超,但總需要有人去做。
9)本來想變成故事的情節寫出來,最後一想還是整體性的說一下吧。
省的說的比較零散,我回頭找也費勁。
【此處歡迎大家繼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