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號院的名聲
四合院:係統逼迫下和眾禽獸惡鬥 作者:飄零八世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搬家的時候,通過鄰居們的問話,知道了這哥倆的一部分情況,父母早逝,王立民和王立柱接了父母的工作。
在機床廠工作,家裏有套老房子,不算太大,就20多平。跟一大媽交換的房間大小差不多,要說住得好好的,怎麽還搬家呢!
這就得從北京市政府規劃開始了,解放以後,北京各個廠子都成立了,但是成立以後為了便於管理,就把重工業廠子都搬到了東直門。
機床廠前幾年也開始搬家了,搬到了東直門。
這一搬家他們哥倆上班就難了,不像別的工人,可以買自行車,或者坐公交車上班。
家裏父母去世以後,留下的那點錢,早就讓這小哥倆花沒了。
兩人幹了三年學徒工,手裏沒攢下什麽錢,生活費都是勉強夠用,每天上班走路都得2個多點,晚上下班還得走這麽遠的路。
熬了快小兩年了,兩人實在是受不了。
就跟街道辦張羅著換房,市麵上換房的比較少,看了幾家,跟他倆住的位置都差不多,就沒換。
正巧趕上一大媽,想找個稍微遠點的地方,去街道辦做了登記,登記上以後,街道辦就聯係了這小哥倆。
小哥倆一聽南鑼鼓巷,好地方啊!離著東直門不遠,上班可比以前省心多了。
這哥倆都沒打聽清楚,就滿口答應了,在街道辦做了換房協議。
不過得等元旦過後的,才有時間搬家,一大媽正好想回老家看看,就同意了。
這不,趁著機床廠不忙,這哥倆就著急忙慌的把家搬了。
張明輝在中院沒多待,幫著稍微搬了一會就撤了。看著忙忙碌碌的兩人,張明輝忍不住搖了搖頭,歎了口長氣。
“哎,不知道這哥倆,將來會不會後悔,這院可不是他們想得那麽簡單的。一不小心就會遭了算計的,得盡快適應才行。”
回到家,看到豆豆正在認真的寫著,張明輝心裏感到一陣安慰。上前摸了摸豆豆的小腦瓜,和聲細語的說著。
“先休息一會,出去玩會吧!”
這時的豆豆放下了鉛筆,揉了揉有些發酸的胳膊,歡呼雀躍起來,飛奔著跑出了屋外,找小朋友去玩了。
...
中院
易中海家裏。
新搬來的王立民哥倆,正在收拾著屋子,把所有包裹都放在屋裏以後,哥倆就坐在椅子上先休息了會,回想著剛才的情景。
小哥倆剛才找到街道辦,去拿房屋的鑰匙。順便了解下院裏的基本情況,聽到房屋的情況,兩人都有些發懵。
街道辦的張大爺,問清楚王立民哥倆來的目的以後,一邊拿著鑰匙,一邊開始介紹了起來。
“這個房子跟你們家的一樣,都被買斷了。現在的房子還沒有做隔斷,還是連在一起的,等開春以後你們得找人做個隔斷。”
“要不然另外一半屋子的主人,回來以後沒法住人。”
聽得小哥倆都怔住了,沒想到搬來之後不是直接入住,還得做隔斷。王立民笑著開口了。
“張大爺,那另外屋子的主人,什麽時候回來,怎麽這麽麻煩啊!”
張大爺詫異的看著小哥倆,納悶的問著。
“你們兩個換房子的時候,沒有打聽清楚嗎?連屋子的主人是誰都不知道?”
王立民哥倆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
“張大爺,您不知道,我們家離廠裏太遠了,每天來回走路得四五個小時,我們哥倆實在是熬不住了。”
“街道辦聯係我們的時候,說南鑼鼓巷這有個房子可以置換,我們哥倆一聽,沒有猶豫就直接同意了,還真是不清楚裏麵的事。”
張大爺一臉同情的看著二人,神色不斷地變幻著,心裏雖然替他們兩個擔心,但是房子都換了,能有什麽辦法。張嘴說了起來。
“哎,那我就跟你們兩個小哥倆說道說道。你們聽過易中海這個名字嗎?”
王立民一聽這個名字就覺得有些耳熟,但是一著急就是想不起來在哪裏聽過。
王立柱思考了一下,突然張大了嘴巴,結結巴巴的說了起來。
“張..張...大爺,您說的是不是...95...號院的...易中海。”
王立民立馬醒悟了過來,嘴巴裂開了,眼睛瞪得溜圓,緊盯著張大爺看去,盼望著張大爺說不是。
看到小哥倆的反應,張大爺臉上的苦澀是越來越多,現在的南鑼鼓巷95號院,那是鼎鼎有名,冠絕整個四九城的四合院。
從今年夏天易中海欺負烈士家屬開始,這個院的熱點新聞是層出不窮,直到前段時間的斷胳膊斷腿事件。
讓整個大院的名聲,更是達到了頂峰。
一句話,要是在四九城沒有聽過95號院的名字,就證明你是外地人,來四九城的日子還短,沒有打入群眾內部。
這個院子讓街道辦是操碎了心,別說95號院了,就連街道辦都跟著出名了,上級都問過了好多次,為什麽那個院的人,事那麽多。
問得街道辦王主任是啞口無言,無言以對。
街道辦的人坐在一起,經常聊那個院的事,95號院的人現在是越來越皮實了,有錯就認,認完以後再犯,還不是同一個類型的錯誤。
氣的王主任都想把這個院裏的人拆開了,打散居住,但是別的院,人家不同意啊!
上級領導也不讚成采用這種辦法。說這個院的人,就是想日子過得好些,還是可以教育好的,讓王主任多多費費心。
看著眼前兩人的反應,就知道院裏的名聲有多大。張大爺無奈的點了點頭,有些愧疚的說著。
“你們哥倆猜的很對,就是95號院,你們將要入住的院子。”
這話說完以後,王立柱吧唧一下,坐到了地上,哭喪著臉。大聲的喊著。
“哥,這回完了,咱哥倆這輩子是結不上婚了。怎麽跑這個院子來了。”
說完之後,啪的一下,給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兒。
張大爺一看,連忙勸著。
“立柱,不至於,你這擔心有些過了。”
在機床廠工作,家裏有套老房子,不算太大,就20多平。跟一大媽交換的房間大小差不多,要說住得好好的,怎麽還搬家呢!
這就得從北京市政府規劃開始了,解放以後,北京各個廠子都成立了,但是成立以後為了便於管理,就把重工業廠子都搬到了東直門。
機床廠前幾年也開始搬家了,搬到了東直門。
這一搬家他們哥倆上班就難了,不像別的工人,可以買自行車,或者坐公交車上班。
家裏父母去世以後,留下的那點錢,早就讓這小哥倆花沒了。
兩人幹了三年學徒工,手裏沒攢下什麽錢,生活費都是勉強夠用,每天上班走路都得2個多點,晚上下班還得走這麽遠的路。
熬了快小兩年了,兩人實在是受不了。
就跟街道辦張羅著換房,市麵上換房的比較少,看了幾家,跟他倆住的位置都差不多,就沒換。
正巧趕上一大媽,想找個稍微遠點的地方,去街道辦做了登記,登記上以後,街道辦就聯係了這小哥倆。
小哥倆一聽南鑼鼓巷,好地方啊!離著東直門不遠,上班可比以前省心多了。
這哥倆都沒打聽清楚,就滿口答應了,在街道辦做了換房協議。
不過得等元旦過後的,才有時間搬家,一大媽正好想回老家看看,就同意了。
這不,趁著機床廠不忙,這哥倆就著急忙慌的把家搬了。
張明輝在中院沒多待,幫著稍微搬了一會就撤了。看著忙忙碌碌的兩人,張明輝忍不住搖了搖頭,歎了口長氣。
“哎,不知道這哥倆,將來會不會後悔,這院可不是他們想得那麽簡單的。一不小心就會遭了算計的,得盡快適應才行。”
回到家,看到豆豆正在認真的寫著,張明輝心裏感到一陣安慰。上前摸了摸豆豆的小腦瓜,和聲細語的說著。
“先休息一會,出去玩會吧!”
這時的豆豆放下了鉛筆,揉了揉有些發酸的胳膊,歡呼雀躍起來,飛奔著跑出了屋外,找小朋友去玩了。
...
中院
易中海家裏。
新搬來的王立民哥倆,正在收拾著屋子,把所有包裹都放在屋裏以後,哥倆就坐在椅子上先休息了會,回想著剛才的情景。
小哥倆剛才找到街道辦,去拿房屋的鑰匙。順便了解下院裏的基本情況,聽到房屋的情況,兩人都有些發懵。
街道辦的張大爺,問清楚王立民哥倆來的目的以後,一邊拿著鑰匙,一邊開始介紹了起來。
“這個房子跟你們家的一樣,都被買斷了。現在的房子還沒有做隔斷,還是連在一起的,等開春以後你們得找人做個隔斷。”
“要不然另外一半屋子的主人,回來以後沒法住人。”
聽得小哥倆都怔住了,沒想到搬來之後不是直接入住,還得做隔斷。王立民笑著開口了。
“張大爺,那另外屋子的主人,什麽時候回來,怎麽這麽麻煩啊!”
張大爺詫異的看著小哥倆,納悶的問著。
“你們兩個換房子的時候,沒有打聽清楚嗎?連屋子的主人是誰都不知道?”
王立民哥倆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
“張大爺,您不知道,我們家離廠裏太遠了,每天來回走路得四五個小時,我們哥倆實在是熬不住了。”
“街道辦聯係我們的時候,說南鑼鼓巷這有個房子可以置換,我們哥倆一聽,沒有猶豫就直接同意了,還真是不清楚裏麵的事。”
張大爺一臉同情的看著二人,神色不斷地變幻著,心裏雖然替他們兩個擔心,但是房子都換了,能有什麽辦法。張嘴說了起來。
“哎,那我就跟你們兩個小哥倆說道說道。你們聽過易中海這個名字嗎?”
王立民一聽這個名字就覺得有些耳熟,但是一著急就是想不起來在哪裏聽過。
王立柱思考了一下,突然張大了嘴巴,結結巴巴的說了起來。
“張..張...大爺,您說的是不是...95...號院的...易中海。”
王立民立馬醒悟了過來,嘴巴裂開了,眼睛瞪得溜圓,緊盯著張大爺看去,盼望著張大爺說不是。
看到小哥倆的反應,張大爺臉上的苦澀是越來越多,現在的南鑼鼓巷95號院,那是鼎鼎有名,冠絕整個四九城的四合院。
從今年夏天易中海欺負烈士家屬開始,這個院的熱點新聞是層出不窮,直到前段時間的斷胳膊斷腿事件。
讓整個大院的名聲,更是達到了頂峰。
一句話,要是在四九城沒有聽過95號院的名字,就證明你是外地人,來四九城的日子還短,沒有打入群眾內部。
這個院子讓街道辦是操碎了心,別說95號院了,就連街道辦都跟著出名了,上級都問過了好多次,為什麽那個院的人,事那麽多。
問得街道辦王主任是啞口無言,無言以對。
街道辦的人坐在一起,經常聊那個院的事,95號院的人現在是越來越皮實了,有錯就認,認完以後再犯,還不是同一個類型的錯誤。
氣的王主任都想把這個院裏的人拆開了,打散居住,但是別的院,人家不同意啊!
上級領導也不讚成采用這種辦法。說這個院的人,就是想日子過得好些,還是可以教育好的,讓王主任多多費費心。
看著眼前兩人的反應,就知道院裏的名聲有多大。張大爺無奈的點了點頭,有些愧疚的說著。
“你們哥倆猜的很對,就是95號院,你們將要入住的院子。”
這話說完以後,王立柱吧唧一下,坐到了地上,哭喪著臉。大聲的喊著。
“哥,這回完了,咱哥倆這輩子是結不上婚了。怎麽跑這個院子來了。”
說完之後,啪的一下,給了自己一個大嘴巴兒。
張大爺一看,連忙勸著。
“立柱,不至於,你這擔心有些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