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老三叔本來的意思,是要把譚震送去村裏的幼兒園,可是譚震堅決不答應。
看到幼兒園那一堆哭泣的小屁孩,再看看忙的四處亂竄的幼兒園老師,譚震實在沒有心情跟這些奶味還沒幹淨的小屁孩呆在一起。
他可不想這邊看著書,那頭就有小孩在拉粑粑、噓噓,甚至撿地上的“豆豆”…
不要以為這是開玩笑,在幼兒園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可以說,在幼兒園除了沒有讀書聲,孩子們的嬉戲聲、吵鬧聲、哭喊聲、阿姨的嗬斥聲,就像一出現實版的話劇,絕對聲聲入耳。
其實說白了,幼兒園就是一個托兒所,幼兒園的老師跟家裏的保姆沒多大區別,她們唯一的區別就是空閑之餘會教小朋友們認認字。
幼兒園的小屁孩正處在狗都嫌棄的年齡,跟他們待在一起,譚震擔心自己會生無可戀。
在譚震的一再要求下,老三叔決定帶他去村裏的小學。
村裏的小學離譚震所在的村莊也就幾百米,一條彎彎的小河把學校和村莊分隔開來,學校和村莊四周都是碧綠的田野。
父親回來後的第二天,就帶著他找到了村裏小學的負責人汪校長,汪校長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父親把來意一說,汪校長顯得有些為難。
“老三叔,你這個時候入學,有點晚了,要不等九月份吧?你這個時候上學,又沒上過學前班,一下子來上一年級,怕跟不上學習進度…”。
“汪老師,我可以的,你可以考我呀”,譚震一看汪老師的臉色,擔心上學的事情要黃,趕緊墊著小短腿出來賣萌。
“呦,你膽子不小呀,這麽大口氣?”汪校長被譚震給逗樂了。
“好!那老師就考考你,一加一等於幾呀?”汪校長笑眯眯的看著他。
“2…”,譚震大聲說道。
“那二加二又等於幾呀?”
“4…”
“那四加四又等於幾呀?”
“8…”
“呦,可以呀,孺子可教!”,鄧校長愈發驚喜,又接連考了幾個問題,譚震都順利的答了出來。
汪校長的神色變得激動起來,一個沒上過學的小孩居然能輕易回答出,哪怕是一年級的學生也要冥思苦想才能解答的問題,這讓他有一種發現瑰寶的感覺。
“小朋友,你是怎麽知道計算的?有誰教過你嗎?”,聽到譚震準確的回答,校長也是十分的好奇,他很想知道譚震到底是怎樣做到的。
“我是聽哥哥姐姐說的,聽多了就知道了呀”,譚震裝傻,一臉萌萌噠的樣子,他總不能說自己是“穿”過來的吧。
他把自己的“聰明”歸咎於自己的旁聽,而師傅就是自己的堂哥堂姐們。
至於說老師會不會去真的調查,譚震也不擔心,因為他確實在堂哥堂姐看書的時候去旁聽過。
汪校長眼前一亮,人才呀!
“小陳老師,你過來一下”,汪校長衝窗外喊了一聲。
“校長,你找我?”一個相貌英俊,眉清目秀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陳老師,我跟你介紹一下,這個是村裏老譚家的小孫子,今年三歲,你別看他小,人很聰明,自學成才,一點也不比你們班裏的學生差,你安排一下進你們班上一年級”。
“這…能行嗎?”陳老師看著像個小豆丁一樣的譚震,滿心不情願。
也是,這都一年級下學期了,突然塞進一個奶味未幹的小屁孩,陳老師心裏舒服才有鬼呢。
“你這樣…你把上學期的語文,數學卷子給他做,隻要能及格,就收下他,怎麽樣?”,汪校長也看出了陳老師的不爽,沉吟了一下說道。
“可以,隻要他能及格我肯定收!”陳老師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在他看來,一個連幼兒園都沒上過的小屁孩,怎麽可能通過一年級的考試呢。
很快,陳老師拿了兩張卷子進來,放到辦公桌上,譚震年紀尚小,老師的桌椅對他來說顯得有些高大,自己爬起來有點費勁。
所幸老三叔看見他尷尬的表情,趕忙上前把譚震抱起放在凳子上,譚震這才有機會坐上高高的辦公桌,查看陳老師帶來的試卷。
說實話,那個時候的小學知識還沒有後世的那麽複雜,一年級試卷,真的很簡單!
語文就是一些簡單的拚寫,填空,造句之類,數學就是基本的數字計算,不會超過百位數。
如果不是怕表現過於突出,引起老師的驚駭,譚震幾分鍾就可以搞定。
他想了想,不能表現太過,還是低調一點的好,考過七八十分就行了,就這樣在兩位老師的“關注”下,譚震同學開始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次考試。
他拿著鉛筆,像個小大人似的開始凝神思考,時而咬著筆尖,時而抓耳撓腮。
當然,這都是做給老師們看的,為的就是不要表現的過於突出,在兩位老師的現場監考下,譚震終於在半個小時的時間裏完成了考試。
兩位老師很認真,直接就現場改卷,成績還不錯,在半個小時的考試中,譚震同學取得了語文七十,數學六十五的好成績,光榮的成為村小學一年級一班的一名學生。
接下來的日子,譚震同學徹底放飛了自己,雖然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實在太簡單,他還是努力的學習著。
離開了家來到了學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徹底告別了開襠褲,再也不用擔心母親用帶刺的杉樹枝打小屁屁了。
一年級有三十多名同學,除去譚震,最小的也有七歲,最大的都十歲了。
沒辦法,那個年代的小孩普遍讀書比較晚,像譚震這樣的三歲小孩讀一年級的哪怕後世也是少見,更不用說是在七十年代了。
譚震記得自己上輩子就是八歲才上的學前班,擱現在得被人罵死,可那個年代不一樣,幹活才是本分,有書讀就已經很不錯了。
再說小孩上學是要收學費的,農村掙點錢是真心不容易,都是靠男人農閑時打零工,女人平時養個雞賣個雞蛋掙的一點辛苦錢。
或許是因為前世的蹉跎,譚震特別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雖然小學的知識比較簡單,他還是認真的學習著。
當別的小孩都在玩泥巴,踢毽子的時候,他在看書。
當別的小朋友都去河邊洗澡,釣魚的時候,他還在孜孜不倦的看書。
也因為這個原因,村裏人都戲稱老三叔家裏有個“書呆子”。
很快,“書呆子”的外號傳遍了全村,而與此同時,他開始向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借書看,二年級的看完了,看三年級,三年級的看完了,看四年級的。
到七月期末結束的時候,他已經看完了小學所有的課本,毫不意外的在一年級期末考試中,譚震考了雙一百,榮獲年級第一,讓班主任陳老師驚喜莫名。
在他的強烈的要求下,他還參加了二年級的期末考試,同樣也取得雙一百的好成績。
汪校長聽說後倍感欣慰,為自己的“慧眼識珠”欣喜不已,特批他下學期開始進三年級學習,還買了一個筆記本給他以資鼓勵。
年級第一名的噱頭還是有效果的,獎狀貼在家裏最顯眼的牆麵上,母親的杉樹枝也被他扔進了灶台,父親的笑聲更大聲了,自己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也不知道是哪個大舌頭,說起劉英懷胎十一月的事情,說的有鼻子有眼,聰明,好學,早慧…
於是,譚震-這個老譚家的小孫子,瞬間成了大家眼裏的神童。
看到幼兒園那一堆哭泣的小屁孩,再看看忙的四處亂竄的幼兒園老師,譚震實在沒有心情跟這些奶味還沒幹淨的小屁孩呆在一起。
他可不想這邊看著書,那頭就有小孩在拉粑粑、噓噓,甚至撿地上的“豆豆”…
不要以為這是開玩笑,在幼兒園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可以說,在幼兒園除了沒有讀書聲,孩子們的嬉戲聲、吵鬧聲、哭喊聲、阿姨的嗬斥聲,就像一出現實版的話劇,絕對聲聲入耳。
其實說白了,幼兒園就是一個托兒所,幼兒園的老師跟家裏的保姆沒多大區別,她們唯一的區別就是空閑之餘會教小朋友們認認字。
幼兒園的小屁孩正處在狗都嫌棄的年齡,跟他們待在一起,譚震擔心自己會生無可戀。
在譚震的一再要求下,老三叔決定帶他去村裏的小學。
村裏的小學離譚震所在的村莊也就幾百米,一條彎彎的小河把學校和村莊分隔開來,學校和村莊四周都是碧綠的田野。
父親回來後的第二天,就帶著他找到了村裏小學的負責人汪校長,汪校長是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父親把來意一說,汪校長顯得有些為難。
“老三叔,你這個時候入學,有點晚了,要不等九月份吧?你這個時候上學,又沒上過學前班,一下子來上一年級,怕跟不上學習進度…”。
“汪老師,我可以的,你可以考我呀”,譚震一看汪老師的臉色,擔心上學的事情要黃,趕緊墊著小短腿出來賣萌。
“呦,你膽子不小呀,這麽大口氣?”汪校長被譚震給逗樂了。
“好!那老師就考考你,一加一等於幾呀?”汪校長笑眯眯的看著他。
“2…”,譚震大聲說道。
“那二加二又等於幾呀?”
“4…”
“那四加四又等於幾呀?”
“8…”
“呦,可以呀,孺子可教!”,鄧校長愈發驚喜,又接連考了幾個問題,譚震都順利的答了出來。
汪校長的神色變得激動起來,一個沒上過學的小孩居然能輕易回答出,哪怕是一年級的學生也要冥思苦想才能解答的問題,這讓他有一種發現瑰寶的感覺。
“小朋友,你是怎麽知道計算的?有誰教過你嗎?”,聽到譚震準確的回答,校長也是十分的好奇,他很想知道譚震到底是怎樣做到的。
“我是聽哥哥姐姐說的,聽多了就知道了呀”,譚震裝傻,一臉萌萌噠的樣子,他總不能說自己是“穿”過來的吧。
他把自己的“聰明”歸咎於自己的旁聽,而師傅就是自己的堂哥堂姐們。
至於說老師會不會去真的調查,譚震也不擔心,因為他確實在堂哥堂姐看書的時候去旁聽過。
汪校長眼前一亮,人才呀!
“小陳老師,你過來一下”,汪校長衝窗外喊了一聲。
“校長,你找我?”一個相貌英俊,眉清目秀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陳老師,我跟你介紹一下,這個是村裏老譚家的小孫子,今年三歲,你別看他小,人很聰明,自學成才,一點也不比你們班裏的學生差,你安排一下進你們班上一年級”。
“這…能行嗎?”陳老師看著像個小豆丁一樣的譚震,滿心不情願。
也是,這都一年級下學期了,突然塞進一個奶味未幹的小屁孩,陳老師心裏舒服才有鬼呢。
“你這樣…你把上學期的語文,數學卷子給他做,隻要能及格,就收下他,怎麽樣?”,汪校長也看出了陳老師的不爽,沉吟了一下說道。
“可以,隻要他能及格我肯定收!”陳老師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在他看來,一個連幼兒園都沒上過的小屁孩,怎麽可能通過一年級的考試呢。
很快,陳老師拿了兩張卷子進來,放到辦公桌上,譚震年紀尚小,老師的桌椅對他來說顯得有些高大,自己爬起來有點費勁。
所幸老三叔看見他尷尬的表情,趕忙上前把譚震抱起放在凳子上,譚震這才有機會坐上高高的辦公桌,查看陳老師帶來的試卷。
說實話,那個時候的小學知識還沒有後世的那麽複雜,一年級試卷,真的很簡單!
語文就是一些簡單的拚寫,填空,造句之類,數學就是基本的數字計算,不會超過百位數。
如果不是怕表現過於突出,引起老師的驚駭,譚震幾分鍾就可以搞定。
他想了想,不能表現太過,還是低調一點的好,考過七八十分就行了,就這樣在兩位老師的“關注”下,譚震同學開始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次考試。
他拿著鉛筆,像個小大人似的開始凝神思考,時而咬著筆尖,時而抓耳撓腮。
當然,這都是做給老師們看的,為的就是不要表現的過於突出,在兩位老師的現場監考下,譚震終於在半個小時的時間裏完成了考試。
兩位老師很認真,直接就現場改卷,成績還不錯,在半個小時的考試中,譚震同學取得了語文七十,數學六十五的好成績,光榮的成為村小學一年級一班的一名學生。
接下來的日子,譚震同學徹底放飛了自己,雖然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實在太簡單,他還是努力的學習著。
離開了家來到了學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徹底告別了開襠褲,再也不用擔心母親用帶刺的杉樹枝打小屁屁了。
一年級有三十多名同學,除去譚震,最小的也有七歲,最大的都十歲了。
沒辦法,那個年代的小孩普遍讀書比較晚,像譚震這樣的三歲小孩讀一年級的哪怕後世也是少見,更不用說是在七十年代了。
譚震記得自己上輩子就是八歲才上的學前班,擱現在得被人罵死,可那個年代不一樣,幹活才是本分,有書讀就已經很不錯了。
再說小孩上學是要收學費的,農村掙點錢是真心不容易,都是靠男人農閑時打零工,女人平時養個雞賣個雞蛋掙的一點辛苦錢。
或許是因為前世的蹉跎,譚震特別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雖然小學的知識比較簡單,他還是認真的學習著。
當別的小孩都在玩泥巴,踢毽子的時候,他在看書。
當別的小朋友都去河邊洗澡,釣魚的時候,他還在孜孜不倦的看書。
也因為這個原因,村裏人都戲稱老三叔家裏有個“書呆子”。
很快,“書呆子”的外號傳遍了全村,而與此同時,他開始向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借書看,二年級的看完了,看三年級,三年級的看完了,看四年級的。
到七月期末結束的時候,他已經看完了小學所有的課本,毫不意外的在一年級期末考試中,譚震考了雙一百,榮獲年級第一,讓班主任陳老師驚喜莫名。
在他的強烈的要求下,他還參加了二年級的期末考試,同樣也取得雙一百的好成績。
汪校長聽說後倍感欣慰,為自己的“慧眼識珠”欣喜不已,特批他下學期開始進三年級學習,還買了一個筆記本給他以資鼓勵。
年級第一名的噱頭還是有效果的,獎狀貼在家裏最顯眼的牆麵上,母親的杉樹枝也被他扔進了灶台,父親的笑聲更大聲了,自己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也不知道是哪個大舌頭,說起劉英懷胎十一月的事情,說的有鼻子有眼,聰明,好學,早慧…
於是,譚震-這個老譚家的小孫子,瞬間成了大家眼裏的神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