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飯,譚震朝老三叔使了一個眼色,便走了出去。
老三叔秒懂,很快就跟了出來。
走到小河邊一個偏僻的角落,譚震停了下來,開始跟老三叔說起了自己的計劃。
“爹,我是這樣想的,我們的國家現在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地承包到戶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粵省那邊現在在搞改革開放,很多地方都在辦工廠做生意,我這次回來就想要你到縣城去做生意,等將來賺了錢就在縣城買一塊地蓋房子,在那裏安家。”
“什麽…你咋想的?家裏的地還有房子咋辦?”老三叔顯然沒能跟上譚震的思維,有些吃驚,手裏的煙差點掉到地上。
“爹…我問你,你現在耕種的地一年能出多少稻穀?又能賣多少錢?還有你算過沒有,除去種子,農藥,化肥,你又有多少餘錢?”譚震給老三叔算起了經濟賬。
“可是農村不都是這樣過的嗎?”老三叔還是不能理解。
也是,對於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的命根子,要他摒棄舊有的農耕思想,去外麵闖蕩,確實是個很大的難題。
“那是因為你們還沒有感受到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威力,到時種子,農藥,化肥一漲價,隻怕咱家還得倒貼錢”。
“俗話說的好,無商不富,你見過有幾個靠種地發財的農民,買衣服褲子,油鹽醬醋,還有人情開支,樣樣都要錢,你到哪裏去找錢?就憑咱家這兩畝地嗎?”譚震苦口婆心的給老三叔普及經濟知識。
到最後,譚震又下了一劑猛藥。
“爹…你好好想想,你送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麽?不就是希望生活過得更好嗎?還有弟弟,這裏的教學水平那麽差,將來怎麽考大學?要學會改變,隻有改變,才會有希望!”
或許是譚震的一再勸說,又或者是譚震的有些話觸動了他,老三叔的臉色明顯變了。
“可是去做生意?咱也不會呀?虧了咋辦?”老三叔還是有些擔心。
“爹…你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你今晚記得取十條小黃魚,到村裏開好介紹信,明天跟我一起去縣城,咱們先租個房子,其他的我來安排,隻是…我娘那裏需要你去解釋一下,嘿嘿…”。
想起自己的老娘,譚震也是有些撓頭。
幸好不是老娘當家,要不然還真不好辦,跟她講經濟,談改革,那絕對是對牛彈琴,搞不好還得爆錘一頓!
也不知道老三叔是怎麽跟劉英溝通的,劉英最後還是默許了,當然沒有提及黃金的事情,隻是跟劉英談了做生意的事情。
說起來也是有點搞笑,幾年過去了,“山洞黃金”的事情劉英依然被蒙在鼓裏,毫不知情。
一直到現在,劉英都不知道還有黃金這檔子事,隻是下意識覺得自己男人現在掙錢的本事愈發厲害了。
第二天一早,譚震就和老三叔坐上了去市裏的班車,主要還是要去找在銀行工作的堂叔,隻有他才能幫譚震解決黃金的兌換問題。
這年頭,沒有熟人,拿這麽多黃金去銀行兌換,光解釋黃金來源就夠你喝一壺的。
十點多鍾,班車到達了市區,老三叔和譚震到銀行找到堂叔,堂叔見老三叔又拿出這麽多黃金很是吃驚,開玩笑的調侃道:“呦,老弟,你這是搶銀行了?”
“嗨,這都是孩子他娘家留下的,你也知道,她家以前還是頗有積蓄的,以前不是不敢拿出來嘛!現在國家政策好了,就想兌換了拿出來做點小生意,記得幫我保密哈”。
老三叔還是拿自己老婆娘家說事,誰叫劉英家庭成分不好呢。
“行呀,老弟…你總算是熬出頭了!”
堂叔很是羨慕老三叔,苦盡甘來,不像自己,看起來風光,每個月就拿著那幾十塊錢的工資,生活過得是緊巴緊巴的。
有了堂叔的幫忙,兌換黃金很是順利。
每根“小黃魚”31.25克,十根就是312.5克,按照當年的兌換價格,這次十根小黃魚一共兌換了一萬一千元左右。
那個時候的錢最大麵值的也就是十元一張的“工農兵”,跟現在的百元大鈔沒得比,十幾疊鈔票把手提袋塞的是滿滿當當。
取了錢,譚震又和父親搭車回到了縣城,然後在縣一中附近租了一間近百平米的平房。
這間房子雖然有些破舊,但勝在寬敞,用來放貨最是合適,每月十元的租錢,譚震直接就預付了半年的租金。
空蕩蕩的房子顯得有些冷清,譚震和老三叔就去舊貨店買了一張舊的大木床,然後又買了一些生活用品和柴米油鹽,還買了一個煤爐用來生火做飯,這才使得這個空蕩蕩的房間有了一絲生氣。
當晚老三叔就在出租屋住了下來,譚震還得回去學校住,他現在是住宿生,不能私自在外住宿。
八十年代的宜城一中管理非常嚴格,沒有經過班主任批準,私自外出的話,輕者處分,重者開除。
譚震決定明天找班主任賈寶玥請一個禮拜的假,去粵州進貨,至於理由嘛,自己編嘍!
第二天一大早,譚震就神情悲痛的找到班主任賈寶玥,謊稱家中奶奶病重,危在旦夕,需要請假一周,回去伺候盡孝。
賈寶玥顯然也沒想到譚震會撒謊,還以為譚震家裏真的出了事,立馬就批了他的假,還一再勸慰他不要太過難過,盡孝過後記得早日回到學校。
說起來有點丟人,為了去粵省進貨,譚震也算是拚了,編了這麽一個蹩腳的理由,幸虧老三叔不知道,要是知道了,還不得把他氣死!
譚震也是在心裏默念,奶奶,你老別怪我,孫兒不孝,借你的名頭,願你永遠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請好假,譚震就跟老三叔踏上了開往粵省的火車,其實宜城離粵州並不遠,也就三百多公裏,在後世高鐵盛行的時代,也就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可這是八十年代,老舊的綠皮火車還在滿世界跑,三百多公裏路程,早上需要跑到下午六點多才能到粵州。
要是運氣不好,碰上誤點,晚上七八點才到是常有的事。
還好,今天一切順利,也沒有誤點,火車很順利的在下午六點十分到達粵州火車站。
老三叔秒懂,很快就跟了出來。
走到小河邊一個偏僻的角落,譚震停了下來,開始跟老三叔說起了自己的計劃。
“爹,我是這樣想的,我們的國家現在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土地承包到戶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粵省那邊現在在搞改革開放,很多地方都在辦工廠做生意,我這次回來就想要你到縣城去做生意,等將來賺了錢就在縣城買一塊地蓋房子,在那裏安家。”
“什麽…你咋想的?家裏的地還有房子咋辦?”老三叔顯然沒能跟上譚震的思維,有些吃驚,手裏的煙差點掉到地上。
“爹…我問你,你現在耕種的地一年能出多少稻穀?又能賣多少錢?還有你算過沒有,除去種子,農藥,化肥,你又有多少餘錢?”譚震給老三叔算起了經濟賬。
“可是農村不都是這樣過的嗎?”老三叔還是不能理解。
也是,對於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的命根子,要他摒棄舊有的農耕思想,去外麵闖蕩,確實是個很大的難題。
“那是因為你們還沒有感受到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威力,到時種子,農藥,化肥一漲價,隻怕咱家還得倒貼錢”。
“俗話說的好,無商不富,你見過有幾個靠種地發財的農民,買衣服褲子,油鹽醬醋,還有人情開支,樣樣都要錢,你到哪裏去找錢?就憑咱家這兩畝地嗎?”譚震苦口婆心的給老三叔普及經濟知識。
到最後,譚震又下了一劑猛藥。
“爹…你好好想想,你送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麽?不就是希望生活過得更好嗎?還有弟弟,這裏的教學水平那麽差,將來怎麽考大學?要學會改變,隻有改變,才會有希望!”
或許是譚震的一再勸說,又或者是譚震的有些話觸動了他,老三叔的臉色明顯變了。
“可是去做生意?咱也不會呀?虧了咋辦?”老三叔還是有些擔心。
“爹…你放心吧,我都安排好了,你今晚記得取十條小黃魚,到村裏開好介紹信,明天跟我一起去縣城,咱們先租個房子,其他的我來安排,隻是…我娘那裏需要你去解釋一下,嘿嘿…”。
想起自己的老娘,譚震也是有些撓頭。
幸好不是老娘當家,要不然還真不好辦,跟她講經濟,談改革,那絕對是對牛彈琴,搞不好還得爆錘一頓!
也不知道老三叔是怎麽跟劉英溝通的,劉英最後還是默許了,當然沒有提及黃金的事情,隻是跟劉英談了做生意的事情。
說起來也是有點搞笑,幾年過去了,“山洞黃金”的事情劉英依然被蒙在鼓裏,毫不知情。
一直到現在,劉英都不知道還有黃金這檔子事,隻是下意識覺得自己男人現在掙錢的本事愈發厲害了。
第二天一早,譚震就和老三叔坐上了去市裏的班車,主要還是要去找在銀行工作的堂叔,隻有他才能幫譚震解決黃金的兌換問題。
這年頭,沒有熟人,拿這麽多黃金去銀行兌換,光解釋黃金來源就夠你喝一壺的。
十點多鍾,班車到達了市區,老三叔和譚震到銀行找到堂叔,堂叔見老三叔又拿出這麽多黃金很是吃驚,開玩笑的調侃道:“呦,老弟,你這是搶銀行了?”
“嗨,這都是孩子他娘家留下的,你也知道,她家以前還是頗有積蓄的,以前不是不敢拿出來嘛!現在國家政策好了,就想兌換了拿出來做點小生意,記得幫我保密哈”。
老三叔還是拿自己老婆娘家說事,誰叫劉英家庭成分不好呢。
“行呀,老弟…你總算是熬出頭了!”
堂叔很是羨慕老三叔,苦盡甘來,不像自己,看起來風光,每個月就拿著那幾十塊錢的工資,生活過得是緊巴緊巴的。
有了堂叔的幫忙,兌換黃金很是順利。
每根“小黃魚”31.25克,十根就是312.5克,按照當年的兌換價格,這次十根小黃魚一共兌換了一萬一千元左右。
那個時候的錢最大麵值的也就是十元一張的“工農兵”,跟現在的百元大鈔沒得比,十幾疊鈔票把手提袋塞的是滿滿當當。
取了錢,譚震又和父親搭車回到了縣城,然後在縣一中附近租了一間近百平米的平房。
這間房子雖然有些破舊,但勝在寬敞,用來放貨最是合適,每月十元的租錢,譚震直接就預付了半年的租金。
空蕩蕩的房子顯得有些冷清,譚震和老三叔就去舊貨店買了一張舊的大木床,然後又買了一些生活用品和柴米油鹽,還買了一個煤爐用來生火做飯,這才使得這個空蕩蕩的房間有了一絲生氣。
當晚老三叔就在出租屋住了下來,譚震還得回去學校住,他現在是住宿生,不能私自在外住宿。
八十年代的宜城一中管理非常嚴格,沒有經過班主任批準,私自外出的話,輕者處分,重者開除。
譚震決定明天找班主任賈寶玥請一個禮拜的假,去粵州進貨,至於理由嘛,自己編嘍!
第二天一大早,譚震就神情悲痛的找到班主任賈寶玥,謊稱家中奶奶病重,危在旦夕,需要請假一周,回去伺候盡孝。
賈寶玥顯然也沒想到譚震會撒謊,還以為譚震家裏真的出了事,立馬就批了他的假,還一再勸慰他不要太過難過,盡孝過後記得早日回到學校。
說起來有點丟人,為了去粵省進貨,譚震也算是拚了,編了這麽一個蹩腳的理由,幸虧老三叔不知道,要是知道了,還不得把他氣死!
譚震也是在心裏默念,奶奶,你老別怪我,孫兒不孝,借你的名頭,願你永遠長命百歲,身體健康!
請好假,譚震就跟老三叔踏上了開往粵省的火車,其實宜城離粵州並不遠,也就三百多公裏,在後世高鐵盛行的時代,也就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可這是八十年代,老舊的綠皮火車還在滿世界跑,三百多公裏路程,早上需要跑到下午六點多才能到粵州。
要是運氣不好,碰上誤點,晚上七八點才到是常有的事。
還好,今天一切順利,也沒有誤點,火車很順利的在下午六點十分到達粵州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