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在炎炎夏日,坐在石凳上,在微風輕撫的樹蔭下喝茶聊天,絕對是一件異常休閑愜意的事情!


    可惜譚震家不行,老三叔需要院子的菜園來“安慰”他對鄉下土地的思念,撫平他那受傷的心靈。


    更何況還有習慣辛勤勞作的母親,沒有菜園的撫慰,她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卷起包裹,返回鄉下。


    現在的譚府,是萬事俱備,隻欠家具。


    那個時候可不像後世,有家具城家具廠,家裏添置什麽物件都是要找人上門定做。


    雖然式樣沒有後世那麽美觀,但勝在結實,而且絕對的實木,不像後世的家具廠全是膠合板粘貼的。


    他定做了4部大床,一套沙發,還有衣櫃、櫥櫃、電視櫃、書桌,看起來不少,全部做下來也就花了不到2000塊。


    家具有了,電器也要配上,縣城買電器是個問題,憑票供應,電視機黑白的還好說,品牌還不少,要買還是能買到的,可是譚震已經看不上黑白電視了,他決定還是買彩電。


    彩電在小縣城到貨少,就是憑票供應也很難輪到自己,譚震於是打了電話給深州的文老板,叫他幫自己買一些家電托運過來。


    文老板是港島人,港島是自由貿易港,買這些電器易如反掌,而且還相對便宜。


    譚震預定了21寸日立大彩電兩台,東芝冰箱兩台,洗衣機兩台,還有電飯煲之類,買了不少,之所以都兩套,自然是有梁山的在裏麵。


    在當時小縣城想要買21英寸的大彩電國內還真沒有,需要進口,也大都是日產的日立,東芝之類,還有部分歐洲品牌。


    安排好家居定做和家電采購,譚震回到學校,明天就要開始期末考試了,他要再次溫習一番,爭取考個好成績。


    譚震很清楚,說的再多,也是白搭,也隻有優異的成績,才會讓老師高看你一眼。


    他所在的是文科班,考6科,考試共三天,第一天語文,數學,第二天曆史,地理,第三天英語,政治,總分合計640分。


    其中語文數學都是120分值,理科要考7科,除了語數外還有政治文理都必考以外,還有生物,物理,化學三科,其中生物是70分值,合計總分710分。


    文科中的政治,曆史,地理基本都是靠背,這一點肯定沒問題,他現在的記憶力可是杠杠的,隻有數學和英語他相對差一些。


    當然語文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就是作文,不過譚震倒是不擔心,到底是發表過文章的人,文藝細胞還是有點的,作文自然也難不倒他。


    滿分不可能,但是50分的作文他估計40分還是有把握的,好歹他也是一個文青呀。


    得益於這些年他在數學方麵的投入,數學120分的分值估計他拿個100分還是可以的,就是不知道來年的高考會不會有這個好運。


    說起1984年高考的數學考試,那絕對是曆屆高考中題目最難的,據說當時考卷發下來之後,很多考生都蒙了,看不懂,真的看不懂!


    就連監考的老師看了題目都直搖頭,有些考生當場就痛哭失聲,太難了!


    結果後來高考結束公布成績,120分製的數學成績全國平均分不到50分,難以想象吧!


    至於英語,他估計能拿到90分以上,也就是英語作文這一塊沒有把握,不確定能不能拿到滿分,不過現在還沒高考,還有機會慢慢改進。


    第二天的考試如期舉行,譚震滿懷信心,三天的考試也很順利,他估計總分會在560左右,有信心在年級排名中位列前十,這個成績在36班應該能排在前五。


    考試成績會在下周公布,下周領了成績單就要開始放寒假過春節了,而他則要和自己老爸一起回到“闊別已久”的小山村,去接母親和弟弟來新居過年。


    圍繞是否到縣城新房過年的事情,劉英和老三叔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對於一向老實本分的老三叔在沒有和自己商量的情況下就在縣城置辦起了這麽大的家業,劉英打心裏是很不舒服的。


    說真的,劉英沒想到外表憨厚的丈夫悄無聲息的就在縣城掙了大錢,還蓋上了兩層半的小洋樓,這讓她很是吃驚,自然對去縣城生活充滿了抵觸,甚至還有些驚懼。


    她問自己的丈夫做什麽生意那麽掙錢,老三叔支支吾吾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老三叔當然說不出來,從頭到尾這些生意都是譚震在操作,他做的最多的就是存錢,數錢,然後蓋房子。


    這也讓劉英更加懷疑老三叔是不是在縣城做了什麽不好的事情,也因此變得憂心忡忡,更加不願意去享受那所謂的幸福生活,她還是覺得地裏的莊稼更加踏實,讓人心安。


    譚震也很無奈,母親沒有出過遠門,對外麵的世界還很陌生,她去的比較多的估計就是賣雞蛋的鄉集市,拿著家裏積累下來的雞蛋,到集市換來幾張微薄的鈔票。


    每次數錢是她最幸福的高光時刻,籌劃家裏的油鹽醬醋,兒子的學費,還有為兒子添置過年的新衣服,這些,是她每天都要考慮的事情。


    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土地,去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對她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煎熬,她害怕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與劉英的強烈抵觸不同,弟弟譚華對城裏的生活充滿了向往,他已經迫不及待的要去享受城裏人的生活了。


    弟弟的意見不用考慮,6歲的他顯然被父母漠視了,他隻好旁敲側擊的向譚震打聽城裏的事情。


    城裏的新華書店,繁華的河水街,街上散發香味的油餅,都是他所向往的。


    不得不說唯一的障礙還是母親,她還是執拗的認為,土地是農民的依賴,沒有它生活會變得沒有意義,無所適從。


    劉英的改變來自譚震的“坦誠”,既然要去縣城了,家裏的“寶藏”自然要挖掘出來。


    劉英這才知道,為什麽家裏能蓋大瓦房,為什麽老三叔能去做生意,為什麽家裏能夠住上小洋樓。


    當那些金燦燦的黃金和銀元放在桌麵的時候,劉英都懵了!


    她第一次看到這麽多的寶貝,這讓她對老三叔隱瞞自己那麽久感到怨恨,也使得她對去城裏生活有了鬆動。


    譚震知道母親的軟肋,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兩個孩子的未來,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城裏的孩子一樣,上更好的學校,考上大學,端上鐵飯碗,找個好工作,成家立業,生兒育女,為老譚家添光添彩,光宗耀祖。


    他拉著母親的手,耐心的給她詮釋去城裏居住的重要性。


    城裏有更好的學校,更好的教育,兩個孩子的未來更有希望,你的“犧牲”會換來更多的回報。


    更何況院子裏還有閑置菜園等著她去栽種,如果有需要,旁邊村裏也是有土地可以租種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返七零,回首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夜打更人胖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夜打更人胖胖並收藏重返七零,回首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