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震把收到的資料全部分門別類的按順序放好。
他是要分幾次印刷的,就像電視劇一樣,要永遠保持熱度。
隻有不斷地更新,哪怕就是被模仿,也不怕超越。
資料收齊了,用蠟紙刻字也是很關鍵。
不要小看這個工作,校對刻印是個精細活。
一不小心哪裏刻錯,整張蠟紙就廢了,又要重來。
譚震又重金聘請了學校印刷廠的幾位校對老師傅過來“兼職”。
人家是可是印刷廠十幾年的老師傅,做這個自然是手到擒來。
兩天功夫就把資料給刻了出來,不但整潔美觀大方,還絲毫不差。
最關鍵的是一溜的正楷字,看起來就像打字機打印的一樣,特別的舒服。
譚震看了,也是非常滿意,這個錢沒有白花!
蠟紙刻好了,自然是開始油印了。
因為條件限製,他們用的是老式的滾筒式油印機。
這種油印機操作雖然簡單,但是稍不注意就會弄的滿手油墨,影響試卷質量。
所以油印的時候必須非常的小心。
為了掘得這桶金,306宿舍的幾位兄弟也是拚了。
六個人就在這狹小的房間裏麵埋頭苦幹起來。
這東西要說簡單也簡單。
白色的紙張放下麵,用滾筒刷一次蠟紙,試卷就出來了。
非常的原始,也非常的容易。
至於效果嘛,隻能說一般般啦!
不過沒辦法,那個時候的試卷都是這樣印出來的。
真正的打印試卷需要等到九十年代以後了。
油墨印刷的特點就是便宜,又沒什麽技術含量。
一般的人看兩次就會了,何況他們這些大學生。
經過兩天的印刷,房間裏麵已經堆滿了印好的複習資料。
隻要一進屋,就是滿屋的墨香味。
譚震又安排他們按照文理科分類放好。
接著他又從學校印刷廠“高價”買回來一批上麵印有燕京大學標誌和名稱的文件卷宗袋。
雖然價格不便宜,一個牛皮紙文件袋就要了譚震1毛錢,把他心疼的要死。
可是架不住人家燕大的名頭響呀,譚震要的就是這個“包裝”。
每一個文件袋裝一套試卷,分文理兩種。
每一科的試卷卷首都寫著這是由某某省高考狀元編寫,下方還有其相關簡介。
看起來特別的“權威”!
對於那些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來說,這些高考狀元無疑就是他們心中的偶像。
想想後世那些“追星族”。
這樣的資料,又怎會不動心呢?
再看看文件袋上醒目的燕大標誌,就是節衣縮食也要買呀!
為了防止文理科混淆,譚震又找人雕刻了兩個印章。
一個刻上“文科”,一個刻上“理科”,專門蓋在文件袋上麵。
這樣在售賣的時候就容易區分了。
資料印好了,銷售是關鍵,譚震開始召集大家開會。
開會之前,譚震先把這幾天的花銷公布了一下。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這幾天光是買油墨,紙張,就已經花費了500多元。
有些人肯定以為那個年代油墨紙張便宜,哪裏需要花那麽多錢?
可是別忘了,現在可是計劃經濟時代。
計劃內的物資是便宜,計劃外的東西可就是“天價”了。
為了買到這些油墨紙張,譚震可是跑了好幾個跳蚤市場,才把這些東西湊齊。
然後是學校印刷廠買文件袋5000個花費500元。
支付刻工費200元,收集高考資料用的錢最多,達到了1200多元。
這還沒算一些零散的費用和他們的人工,光這裏就已經花費了他們兩千多元。
也幸虧有譚震這個大款支持,要不然早就幹不下去了。
“老幺,這個定價多少呀?”陳百祥急切的問道。
譚震想了想說道:“文科9元每套,理科10元每套”。
“啊…這麽貴!有人買嗎?”陳百祥顯得有些擔心。
譚震笑了笑,說道:
“把嗎字去掉!大家都是經曆過高考的,想當初我們高考的時候是怎樣過來的,你們應該心裏都有數吧”。
“黃崗密卷相信大家有所耳聞,說的很玄乎,其實就是那麽回事,可是大家還是想方設法的去弄回來”。
“再看看我們這是什麽?燕京大學高考狀元密卷!是集全國的高考狀元編寫的高考資料,全國上下,獨此一家,別無分號,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
“所以你們在宣傳的時候就要著重宣傳這一點,這恰恰就是那些高中畢業班最感興趣的地方,也是此次的最大賣點!明白了嗎?”
陳百祥聽譚震這麽一說,也是若有所思。
他已經想好了,決定先拿100套先去他的母校朝陽中學走一遭,試試水!
譚震看了看幾個忐忑不安的室友,說道:
“為了促進銷售,我們的資料還設有批發價,文科100套以上8元,500套以上7元,1000套以上6元,理科也是按此執行,賣的越多,賺的越多,不夠一百套的,每賣一套出去提成一元…”。
想到要是能賣掉100套,最少都可以提成100元。
陳百祥的心裏瞬間變得火熱起來。
說幹就幹,他率先拿了100套試卷,裏麵文理各50套。
受陳百祥的影響,其他幾個室友也開始行動起來。
“我先拿50套吧”,王成決定坐公交車去市裏的中學轉轉。
“我去海澱中學,拿100套”。
大力哥生怕有人去附近的海澱中學,搶先說了出來。
接著曾響也拿了50套,葉山也拿了50套。
沒有自行車的坐公交,有自行車的騎自行車,紛紛往各個中學去了。
等到他們都離開以後,譚震也尋思著找個地方去推銷一番。
好歹自己也是這個計劃的發起人,大家都這麽積極,自己也不能落後呀。
譚震記得他住的四合院附近有一個陽光中學。
裏麵有5個高中畢業班,好幾百號人,他決定去那裏試試看。
他騎著單車來到陽光中學的時候,正是學校的上課時間,從教室裏麵傳來朗朗讀書聲。
學校門口一般都有人值守的,陽光中學也不例外。
他探頭看了看,是一個年紀頗大的大爺,正坐在門衛室打盹。
譚震瞄準時機,趁著看門的大爺打盹的時機。
踩著單車“刷”的一聲衝進了校園,轉眼便消失在校園的轉彎處。
現在是學校的上課時間,估計大爺也沒想到這個時候會有人趁機溜進來。
他隻是聽到有響動,抬頭看時隻覺得眼前有東西掠過,一眨眼不見了。
他還以為是自己老眼昏花了,也沒有在意,繼續坐在門衛室打起了盹。
譚震進了校園,找了個地方把單車停好。
他看了看表,現在是下午的三點,學校正是上課時間,銷售正當此時。
他拿了資料偷偷的到了高中部,找到三樓的高中畢業班。
這層樓全都是高考畢業班。
一般到了畢業季,學生大部分時間不是複習就是測驗考試,這裏的學生也不例外。
教室裏麵沒有老師,靜悄悄的,看樣子都在複習。
他看到教室後排有一個空座,他立馬就坐了上去。
他的突然出現,差點把旁邊的同桌嚇一大跳。
“你是我們班的嗎?我怎麽沒見過你呀?”
同學看著譚震,滿臉的疑惑。
“我是燕大的,今天給你們北岸中學老師送高考複習資料來的,剛好路過這裏…”。
譚震裝模作樣的說道。
“北岸中學?你肯定是送錯了,我們這裏是陽光中學”,同學很認真的回答道。
“哎呀,看來我還真是走錯了,你看我這腦子”。
譚震裝著很遺憾的樣子,拿著印有燕大標誌的文件袋轉身就要離開。
“什麽複習資料?我能看看嗎?”
聽說是燕大的高考複習資料,再看到印有“燕京大學”字樣的文件袋。
同學心裏頓時像貓抓了一樣的難受,對資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的同學真的很單純,絲毫沒有想過譚震的套路。
要換了後世的孩子,哪怕是小學生,都會把譚震噴的羞愧而走。
譚震見“魚兒”上鉤,轉身又坐了下來。
他小心的看了看四周,故作神秘的說道:
“我這資料可不簡單,都是今年的各省市高考狀元編寫的,有了它,明年的高考就有了把握,說不定明年我們就是校友了,而且這是全國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他是要分幾次印刷的,就像電視劇一樣,要永遠保持熱度。
隻有不斷地更新,哪怕就是被模仿,也不怕超越。
資料收齊了,用蠟紙刻字也是很關鍵。
不要小看這個工作,校對刻印是個精細活。
一不小心哪裏刻錯,整張蠟紙就廢了,又要重來。
譚震又重金聘請了學校印刷廠的幾位校對老師傅過來“兼職”。
人家是可是印刷廠十幾年的老師傅,做這個自然是手到擒來。
兩天功夫就把資料給刻了出來,不但整潔美觀大方,還絲毫不差。
最關鍵的是一溜的正楷字,看起來就像打字機打印的一樣,特別的舒服。
譚震看了,也是非常滿意,這個錢沒有白花!
蠟紙刻好了,自然是開始油印了。
因為條件限製,他們用的是老式的滾筒式油印機。
這種油印機操作雖然簡單,但是稍不注意就會弄的滿手油墨,影響試卷質量。
所以油印的時候必須非常的小心。
為了掘得這桶金,306宿舍的幾位兄弟也是拚了。
六個人就在這狹小的房間裏麵埋頭苦幹起來。
這東西要說簡單也簡單。
白色的紙張放下麵,用滾筒刷一次蠟紙,試卷就出來了。
非常的原始,也非常的容易。
至於效果嘛,隻能說一般般啦!
不過沒辦法,那個時候的試卷都是這樣印出來的。
真正的打印試卷需要等到九十年代以後了。
油墨印刷的特點就是便宜,又沒什麽技術含量。
一般的人看兩次就會了,何況他們這些大學生。
經過兩天的印刷,房間裏麵已經堆滿了印好的複習資料。
隻要一進屋,就是滿屋的墨香味。
譚震又安排他們按照文理科分類放好。
接著他又從學校印刷廠“高價”買回來一批上麵印有燕京大學標誌和名稱的文件卷宗袋。
雖然價格不便宜,一個牛皮紙文件袋就要了譚震1毛錢,把他心疼的要死。
可是架不住人家燕大的名頭響呀,譚震要的就是這個“包裝”。
每一個文件袋裝一套試卷,分文理兩種。
每一科的試卷卷首都寫著這是由某某省高考狀元編寫,下方還有其相關簡介。
看起來特別的“權威”!
對於那些即將參加高考的學子來說,這些高考狀元無疑就是他們心中的偶像。
想想後世那些“追星族”。
這樣的資料,又怎會不動心呢?
再看看文件袋上醒目的燕大標誌,就是節衣縮食也要買呀!
為了防止文理科混淆,譚震又找人雕刻了兩個印章。
一個刻上“文科”,一個刻上“理科”,專門蓋在文件袋上麵。
這樣在售賣的時候就容易區分了。
資料印好了,銷售是關鍵,譚震開始召集大家開會。
開會之前,譚震先把這幾天的花銷公布了一下。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這幾天光是買油墨,紙張,就已經花費了500多元。
有些人肯定以為那個年代油墨紙張便宜,哪裏需要花那麽多錢?
可是別忘了,現在可是計劃經濟時代。
計劃內的物資是便宜,計劃外的東西可就是“天價”了。
為了買到這些油墨紙張,譚震可是跑了好幾個跳蚤市場,才把這些東西湊齊。
然後是學校印刷廠買文件袋5000個花費500元。
支付刻工費200元,收集高考資料用的錢最多,達到了1200多元。
這還沒算一些零散的費用和他們的人工,光這裏就已經花費了他們兩千多元。
也幸虧有譚震這個大款支持,要不然早就幹不下去了。
“老幺,這個定價多少呀?”陳百祥急切的問道。
譚震想了想說道:“文科9元每套,理科10元每套”。
“啊…這麽貴!有人買嗎?”陳百祥顯得有些擔心。
譚震笑了笑,說道:
“把嗎字去掉!大家都是經曆過高考的,想當初我們高考的時候是怎樣過來的,你們應該心裏都有數吧”。
“黃崗密卷相信大家有所耳聞,說的很玄乎,其實就是那麽回事,可是大家還是想方設法的去弄回來”。
“再看看我們這是什麽?燕京大學高考狀元密卷!是集全國的高考狀元編寫的高考資料,全國上下,獨此一家,別無分號,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
“所以你們在宣傳的時候就要著重宣傳這一點,這恰恰就是那些高中畢業班最感興趣的地方,也是此次的最大賣點!明白了嗎?”
陳百祥聽譚震這麽一說,也是若有所思。
他已經想好了,決定先拿100套先去他的母校朝陽中學走一遭,試試水!
譚震看了看幾個忐忑不安的室友,說道:
“為了促進銷售,我們的資料還設有批發價,文科100套以上8元,500套以上7元,1000套以上6元,理科也是按此執行,賣的越多,賺的越多,不夠一百套的,每賣一套出去提成一元…”。
想到要是能賣掉100套,最少都可以提成100元。
陳百祥的心裏瞬間變得火熱起來。
說幹就幹,他率先拿了100套試卷,裏麵文理各50套。
受陳百祥的影響,其他幾個室友也開始行動起來。
“我先拿50套吧”,王成決定坐公交車去市裏的中學轉轉。
“我去海澱中學,拿100套”。
大力哥生怕有人去附近的海澱中學,搶先說了出來。
接著曾響也拿了50套,葉山也拿了50套。
沒有自行車的坐公交,有自行車的騎自行車,紛紛往各個中學去了。
等到他們都離開以後,譚震也尋思著找個地方去推銷一番。
好歹自己也是這個計劃的發起人,大家都這麽積極,自己也不能落後呀。
譚震記得他住的四合院附近有一個陽光中學。
裏麵有5個高中畢業班,好幾百號人,他決定去那裏試試看。
他騎著單車來到陽光中學的時候,正是學校的上課時間,從教室裏麵傳來朗朗讀書聲。
學校門口一般都有人值守的,陽光中學也不例外。
他探頭看了看,是一個年紀頗大的大爺,正坐在門衛室打盹。
譚震瞄準時機,趁著看門的大爺打盹的時機。
踩著單車“刷”的一聲衝進了校園,轉眼便消失在校園的轉彎處。
現在是學校的上課時間,估計大爺也沒想到這個時候會有人趁機溜進來。
他隻是聽到有響動,抬頭看時隻覺得眼前有東西掠過,一眨眼不見了。
他還以為是自己老眼昏花了,也沒有在意,繼續坐在門衛室打起了盹。
譚震進了校園,找了個地方把單車停好。
他看了看表,現在是下午的三點,學校正是上課時間,銷售正當此時。
他拿了資料偷偷的到了高中部,找到三樓的高中畢業班。
這層樓全都是高考畢業班。
一般到了畢業季,學生大部分時間不是複習就是測驗考試,這裏的學生也不例外。
教室裏麵沒有老師,靜悄悄的,看樣子都在複習。
他看到教室後排有一個空座,他立馬就坐了上去。
他的突然出現,差點把旁邊的同桌嚇一大跳。
“你是我們班的嗎?我怎麽沒見過你呀?”
同學看著譚震,滿臉的疑惑。
“我是燕大的,今天給你們北岸中學老師送高考複習資料來的,剛好路過這裏…”。
譚震裝模作樣的說道。
“北岸中學?你肯定是送錯了,我們這裏是陽光中學”,同學很認真的回答道。
“哎呀,看來我還真是走錯了,你看我這腦子”。
譚震裝著很遺憾的樣子,拿著印有燕大標誌的文件袋轉身就要離開。
“什麽複習資料?我能看看嗎?”
聽說是燕大的高考複習資料,再看到印有“燕京大學”字樣的文件袋。
同學心裏頓時像貓抓了一樣的難受,對資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不得不說,那個時候的同學真的很單純,絲毫沒有想過譚震的套路。
要換了後世的孩子,哪怕是小學生,都會把譚震噴的羞愧而走。
譚震見“魚兒”上鉤,轉身又坐了下來。
他小心的看了看四周,故作神秘的說道:
“我這資料可不簡單,都是今年的各省市高考狀元編寫的,有了它,明年的高考就有了把握,說不定明年我們就是校友了,而且這是全國獨此一家,別無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