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老三叔準備全家回鄉下過年。


    自從前兩年搬到縣城以後,每年的春節都是在縣城度過。


    也隻有平時抽空回一趟鄉下的家裏看看年邁的雙親。


    譚震和譚華兩兄弟更是因為學習的原因,已經兩年沒有回過老家了。


    家裏的親戚都在鄉下,來縣城很是不便。


    那個時候的交通不像後世那麽發達,每天往返縣城也就一趟班車。


    光是搭車來回就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


    或許是逢年過節回去的少,鄉下的長輩對老三叔有了怨言。


    私下都說老三叔這是發達了,把老家的親戚都給忘了。


    這麽長時間也不回來看看。


    這也是老三叔要帶著孩子們回去的原因。


    不管怎麽說,有些世俗的人情交往還是要走動的。


    不然,人家會覺得你太過清高。


    農曆的臘月二十五,也是農村開始殺豬的日子。


    譚震一家出發回鄉下過年了。


    這次回家的不止譚震一家,還有在城關鎮當鎮長的大堂哥一家。


    大堂哥已經結婚了。


    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今年一歲,正是牙牙學語的年紀。


    因為大堂哥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前世的大嫂肯定是不可能再出現了。


    如今的大嫂是大堂哥的同學,也是一個大學生,在縣財政局工作。


    大堂哥是鎮長,有自己的專車,是一輛黑色的桑塔納小轎車。


    可是鄉下的路實在太爛,小轎車底盤太低,根本去不了。


    就換了一台燕京212吉普車。


    這種吉普車雖然舒適度差了一些,但是在鄉下的土路卻是沒有問題。


    隻不過由於座位有限,也隻能是大堂哥親自當司機了。


    大嫂抱著孩子坐前麵,譚震一家四口就隻能擠在後麵了。


    大堂哥以前在大學的時候考過駕照。


    開車的技術還是不錯的,車也開的很穩當。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自己年齡不夠,譚震倒想幫忙開一下。


    可是考慮到自己的年齡,估計大家坐在車上也不放心。


    想想還是算了吧!


    汽車在國道急行了一個小時後轉入土路。


    車輛也開始變得顛簸起來。


    這是回鄉的山區公路,大約十來公裏,一直通到譚震家鄉的鄉政府。


    山區公路崎嶇,雖然偶爾也會有人維護。


    可到底是原始的泥土路麵,路麵坎坷不平,想快都快不起來。


    汽車龜速一般向前行駛著。


    還好現在沒下雨,要是下雨天,那更慘,到處都是坑。


    稍有不慎就真的掉坑裏了。


    譚震曾經在下雨的時候坐過一次,也是212吉普車。


    印象中行駛的車輛都是高高拋起,又高高的落下。


    感覺坐車就像山道賽車一樣的驚險。


    這段公路直通譚震老家的鄉政府。


    雖然路不是很好,有些坑坑窪窪。


    但還算平坦,車輛基本還是能通行。


    最麻煩的是從鄉政府到小山村的那一段盤山公路。


    這段盤山公路才是最糟糕的,全他媽都是坑。


    想找一個平坦的地方都難。


    平時也就拖拉機和大解放能走,因為他們的底盤高呀!


    再好的小車到了這裏也隻能歇菜,根本就走不了。


    即便是勉強下了山,要想再開出去,也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很多時候有些外地的親人回鄉,車開到了這裏也隻能是走路回去。


    盤山公路地勢險峻,路麵崎嶇不平。


    因為這是通往村裏的公路,自然也沒有人維護。


    就連基本的排水溝都沒有。


    天晴還好,那些大貨車和拖拉機勉強能夠通行。


    一到雨季,山洪爆發,整個公路被洪水衝刷的一片泥濘。


    這個時候,就連平時以越野著稱的212吉普車也是無法逾越。


    這種路也隻有鄉下那種抓力極強的拖拉機才可能在這種爛路上行走。


    而且在坡度有些陡峭的地方,還需要有人在後麵奮力推行才能上的去。


    所以那個時候,經常可以看到有拖拉機或者貨車在爬坡的地方拋錨。


    然後等到有行人經過的時候,司機就會熱情的遞上一支煙,叫老鄉過來幫忙推車。


    鄉下人都淳樸,又都是鄉裏鄉親,都會毫無猶豫的上去幫忙。


    人手不夠還會回村裏叫人,直到車子爬上鄉政府的那一段平路。


    才算是告一段落。


    這也是譚震家鄉的真實交通狀況,下山容易上山難。


    毫無疑問,交通的製約也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再加上這裏是山區,七分山地三分田。


    農民家裏經濟收入非常有限。


    村裏的人全靠到外地打工掙錢改善家裏的經濟。


    這也是後來造成家鄉留守婦女兒童比較多的原因。


    真正的改變需要等到2008年以後。


    國家開始實施村村通工程,譚震所在的家鄉也因此受益,得到了國家的財政撥款。


    由此修建了水泥公路,使天塹變成了通途。


    自那以後,家鄉的經濟也慢慢變得好了起來。


    可是現在還是八十年代,離國家的交通大建設時代還差的太遠。


    如果曆史沒有改變,這種交通製約的情況還要持續二十多年。


    不過這段時間的天氣還算好,沒有下雨,也沒有下雪。


    路麵也還算結實,再加上又是下山。


    幾乎沒有什麽停頓,吉普車就直接開到了村裏的曬穀場上。


    那年頭汽車可是稀罕物。


    私人是沒有汽車的,也隻有領導幹部才會配有小車。


    一見到有小車進村,馬上就有人報告了村裏的幹部。


    村裏的幹部立馬就屁顛屁顛的過來了。


    大堂哥可是村裏出去的“大官”,正科級的國家幹部。


    又那麽年輕,未來前程可期。


    村裏的幹部自然是要過來招呼一番的。


    一番“噓寒問暖”之後,幾個村幹部滿意的走了。


    他們來的目的其實很明顯,就是刷“存在”,給領導一個好印象。


    刷完了自然回家了,難道還等領導請你吃飯嗎?


    四叔也聞訊趕來了。


    他沒有蓋新房,譚震家搬到縣城以後,房子就給了四叔居住。


    這次回來也就是臨時住幾天。


    聽說老三叔要回來,四叔早早的就把房間都給收拾好啦。


    還是他們以前的房間,被子也給換了新的。


    遠遠的就看見熟悉的小屋。


    四嬸帶著一家人站在屋簷下,笑吟吟的迎接著他們。


    四叔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


    大女兒小婉已經9歲,二女兒小青7歲,都在村裏讀小學。


    那個胖胖的小男孩不用說肯定是小治了,今年已經5歲了。


    說起來譚震也是兩年沒有見著他了。


    記得譚震兩兄弟在家的時候,他就是他們倆的跟屁蟲。


    經常“哥哥長哥哥短”的跟在他們後麵。


    可能是經曆了兩年的空窗期,小治見到兩位哥哥有些陌生。


    悄悄躲在媽媽的背後偷看,就是不敢靠前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返七零,回首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夜打更人胖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夜打更人胖胖並收藏重返七零,回首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