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說多少錢吧?”


    譚震停住了腳步,臉上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


    “不多說了,按原價賣給你,50塊!”


    攤販一臉肉疼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在含淚大甩賣呢!


    “50塊,嗬嗬…這樣的雕工,也配?”譚震掃了他一眼,嘲諷道。


    “得,看來小兄弟是個明眼人,你說個價吧?”


    老板也算是看出來了,如果他的價格不到位,譚震是不會掏錢的。


    他這幾天生意不好,也沒賣幾個錢,眼看著房租馬上就要到期了,再沒有生意,他可就要睡大馬路了。


    好不容易來了一個客戶,本來想著狠狠地撈上一筆。


    沒想到遇上一個懂行的,他也熄了自己的小心思,隻想著把生意做成,好續上房租。


    看著老板渴望的眼神,譚震笑了。


    他眼珠一轉,說道:“50塊?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有個條件…”。


    老板精神一震,拍著胸脯說道:“你說!隻要我能做到的,絕不含糊!”


    譚震向前一步,壓低聲音問道:“那你告訴我,這東西哪來的?”


    “這…不行!東西不問出處,這是古玩行的規矩,我要是說了,以後還怎麽在這圈裏混呀?”


    攤主瞬間變了臉色,顯得有些為難。


    “當我沒說…”,譚震看了他一眼,起身欲走。


    “別呀!容我想想…想想…”,攤主趕緊叫住了譚震。


    他神色複雜,眼珠急轉,此時的他,內心想必有一番激烈的掙紮。


    譚震笑了,他從口袋掏出一遝鈔票,在老板麵前晃了晃。


    “如果加上這個呢?”


    攤主眼一縮,這一遝鈔票可不少,從厚度就可以看出至少也是兩位數。


    這可是普通人幾個月的工資,夠他揮霍一陣子的了!


    攤主喉嚨湧動著,使勁的咽了一口唾沫,他緊張的看了看四周,最後衝譚震使了一個眼色。


    “小兄弟,借一步說話!”


    他轉身又衝著隔壁的攤主說道:“二哥,幫我看著點,我出去方便一下”。


    “得了,你放心的去吧,這裏有我呢”。


    看來有句話說的沒錯,隻要有足夠的利益,就沒有什麽不能出賣的!


    譚震的這遝錢,就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捆稻草,讓攤主心裏的最後一道防線徹底崩潰。


    攤主帶著譚震來到市場一個偏僻的角落,說道:“你問吧,隻要我知道的,我肯定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那好,我就想知道這個東西是哪來的?”譚震拿著那個烏木雕像看著他問道。


    攤主神色有些緊張,他看了看四周,湊到譚震耳邊小聲對他說道:


    “不瞞你說,我這個東西是從一位佛爺手裏收來的,一批貨裏麵搭了這麽一件,這東西邪門的很,看著就瘮得慌,要不是看它是烏木做的,打死我也不會要這玩意”。


    合著鬧了半天,原來是從小偷手裏收回來的贓物呀,譚震的心裏瞬間有些失落。


    “那你有沒有聽他說,這東西是從哪裏順來的?”譚震有些著急的問道。


    “還真巧了,我和這佛爺聊天的時候,他說漏了嘴,他說他是在缽子街一個大戶人家那裏順來的,具體是哪家他沒說,不過聽他語氣,好像那戶人家還挺有錢的”。


    缽子街?譚震一怔,他怎麽感覺有些耳熟呀,好像在哪聽過一嘴,隻不過一下子想不起來了。


    攤主見譚震有些迷糊的樣子,便給他解釋道:


    “缽子街在郊區,靠東邊的太平鎮,那地方其實就是前朝那些遺老遺少的聚集地,因為其地形像一隻盛飯的缽子,所以當地人又叫它缽子街”。


    譚震這時終於想起來了,那個老梁頭的徒弟王四不就是缽子街的嗎?


    他記得那天晚上王四到自己莊園圖謀不軌被他抓獲,因為自己放了他一馬,他心懷感激,曾經跟自己說過,到了缽子街可以去找他。


    雖然不奢求他幫忙,但是找他打聽一下消息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小哥,你看…我說也說了,那個錢,嗬嗬…”。


    攤主搓著雙手,看著譚震,盡顯貪婪本色。


    “放心吧,不會少你的!”


    譚震從口袋裏掏出錢包,數了五張大黑十給他,又把手裏的那遝鈔票也塞給了地攤老板。


    攤主樂嗬嗬的接過譚震遞過來的錢,順手就裝進了口袋。


    “小哥,以後來潘家園買東西記得還找我!”


    攤主臨了還不忘跟譚震打招呼,也是,這樣大方的老板,上哪找去!


    “好好…”,他敷衍的揮了揮手。


    如果不是這個烏木雕像,鬼才跟你打交道!


    就這木雕,十幾塊的玩意,任是花了他二百多塊,他想想就肉疼。


    他拿著烏木雕像出了潘家園,開著車向城東北的太平鎮駛去。


    太平鎮在燕京城的東北邊,很偏僻的一個郊區小鎮,身後就是巍巍聳立的燕山山脈。


    這年頭可沒有導航,像這種小地方,哪怕是地圖也不一定能找到。


    隻能是邊走邊問,然後憑著自己的推測往前開。


    還好,雖然費了一點功夫,譚震還是找到了去太平鎮的公路。


    順著路人指引的方向,譚震終於到達了燕山腳下的太平鎮。


    說是鎮,其實就一條大街,因為形狀像一個盛飯的缽子,故又名缽子街。


    一條大馬路從太平鎮穿過,把太平鎮分成兩半。


    馬路兩邊全是商鋪,後麵則是居民區,人來人往的,甚是熱鬧。


    這個小鎮的曆史並不長,在清朝時期還隻是一個小山村。


    因為挨著燕山,經常有山民背著山貨下來跟當地的村民交易,換點油鹽米麵。


    久而久之的,這裏就形成了一個市場。


    民國以後,因為朝政更迭,很多前朝的遺老遺少開始遷出城外,來到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落腳。


    他們開始聚集在一起,抱團取暖。


    慢慢的,這裏聚集的人越來越多,逐漸的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集鎮,不過主要的人口還是以當初的那些滿族遺老遺少的後裔為主。


    新中國建立以後,在這裏成立了鄉政府,後來又改成鎮,便是今天的太平鎮。


    不過老一輩的人,還是習慣把這裏叫缽子街。


    譚震開車來到這裏的時候,已經接近中午時分。


    烈日當空,街麵來往的人寥寥無幾。


    除了偶爾從街麵呼嘯而過的貨車,整個大街靜悄悄的,在街麵做生意的也是寥寥無幾,讓譚震很是詫異。


    他找了一個地方把車停好,然後在街邊閑逛起來。


    或許因為這裏是偏僻的郊區,私營經濟特別活躍,做生意的私人店鋪不少。


    從門口掛著的招牌就可以看出,什麽“春桃裁縫鋪”、“大力鐵匠鋪”、“老王雜貨店”,比比皆是。


    他走進一個雜貨鋪,買了一包瓜子,跟坐在店裏的老板娘聊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返七零,回首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深夜打更人胖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深夜打更人胖胖並收藏重返七零,回首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