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馬家村第一次議事
穿越古代成農夫小鮮肉特種兵想哭 作者:狂沙掩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邊杜尚清拍板,立刻讓大堂哥去聯係屠戶上門,十五頭大肥豬一個不留全部賣掉。
至於縣裏獎勵護衛隊的五頭豬錢,全部交給護衛隊長,由吳輝,杜尚江他們兩個負責分配獎勵。
羊群加上原來自己家的一共有二十六隻,全部讓齊柏,齊樟幾個孩子趕去陳家,就交給他們家放養了。
這樣一處理,養殖場就輕鬆了一些。杜尚清又招了六名員工,全部交給杜尚光負責。
畢竟大牲口還是有不少的,六名員工也夠忙的。
老薩同杜尚清商量,就在西側城牆邊上圍出一片荒地來,平時讓六衛同自己溜溜馬就可以了。
杜尚清次日決定前往馬家村拜訪幾位族老。作為新任村長,他深知馬家村的事務仍需要這些族老的支持。
此刻,杜尚清在兩個村裏都頗受歡迎,無論走到哪裏,都有人熱情地與他打招呼。
他一路上保持著官方標準的微笑,頻頻點頭致意,用韋修平的話說,就是大爺挺會裝的。
昨日,杜尚清已早早通知了馬連與馬亮,囑咐他們今日務必邀請那幾位馬氏族老,齊聚馬家祠堂,共商大事。
時辰已至,他攜帶著韋修平與齊柏,步入了這莊嚴而肅穆的馬家祠堂。
一踏入那沉重的木門,便見大廳內已端坐著幾位老者。他們仿佛是時光的見證者,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
最上首的那位老者,滿頭白發如雪,麵頰上布滿了皺紋,如同溝壑縱橫,滄桑而深沉。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曆經風雨的沉穩,卻也帶著幾分病痛的疲倦。
下方的兩位老者,一個身材矮小,一個體態臃腫,雖也滿頭白發,但精神頭還算不錯。
杜尚清心中暗自估算,這兩位老者的年齡,恐怕要比自己家的老頭子還要大上十幾歲。
他們坐在那裏,不言不語,卻自有一股威嚴之氣,令人不敢小覷。
杜尚清原本打算邀請自己村中的老族長與老爹一同前來,共商此事。
然而老爹卻堅決反對,他深知馬氏與杜氏之間的積怨已久,若此時杜家族人悉數到場,恐怕會讓馬家人覺得自己被杜家欺壓,心生不滿。
更何況,如今縣令大人對馬氏家族已失去了信任,竟指定了杜家族人前來擔任村長一職,這無疑讓馬家人心中更加不忿。
老爹擔心杜氏族人的出現會刺激到他們,讓杜尚清的工作難以開展。
因此,他選擇了避而不出,以免給杜尚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杜尚清深知老爹的苦心,也理解他的擔憂。他站在大廳內,望著那些馬家的長老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
他知道自己肩負著重任,必須要妥善處理好這次的事情,才能讓馬家人心服口服,也才能讓自己在縣令大人麵前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晚輩杜尚清見過諸位族老,族老們好啊!”
馬家幾個族老見杜尚清態度端正,恭敬有禮,便也都臉色放緩,紛紛點頭。
“杜家這個後生是誰家的孩子啊?我現在眼睛也不好了,看不清是誰家孩子了。”上麵那個病老頭開口。
“聽說是杜啟明家的老二,就是當年半坡村那個小童生的弟弟,他去北境當了幾年兵,同馬連,馬亮是一年回來的。”那個瘦族老用力對大族老說。
旁邊那個胖族老笑笑:“杜村長,不要怪大夥兒,我們年齡大了,耳朵都不好使了,聲音小了就聽不清楚。
過來坐吧,不知道杜村長今天召集大家前來,所為何事?”
杜尚清毫不客氣地坐在右邊的椅子上,他點點頭,也提高聲音說:“今天請各位族老前來,是想商討一些事情。
春耕在即,我想知道今年大家春耕的進展如何,是否遇到了什麽困難?”
族老們和馬連、馬亮聞言都感到驚訝。
他們暫時沒能理解杜尚清的意思。
大族長清了清嗓子,問:“杜村長為何有此一問?每年的春耕不都是按照慣例進行嗎?”
“對,杜村長,每年都是如此耕種的,與其他村並無二致。”馬亮也忍不住插話。
杜尚清笑了笑,問:“那麽,你們就一直按照老方法耕種,從未想過改變嗎?”
胖族老疑惑地問:“改變?如何改變?土地耕種本就是因地製宜,水田種稻,旱田種麥、黍、穀,還能如何改變?”
杜尚清反問:“你們真的認為無法改變嗎?”
大家紛紛搖頭,“這如何改變?”
杜尚清見大家雖然否定,但對他的話產生了興趣。
他看到了希望,便說:“水田產稻穀,產量高;旱田肥沃的可種小麥,但產量不及水稻。而耕次的田地隻能種穀、黍,產量更低。但若我們改造田地,盡量使這些土地變成水田呢?”
大族老聽後搖頭:“這談何容易,水田之所以為水田,是因為位置好、取水方便。
那些旱田離水太遠,光是取水就是個大問題。杜村長,你就別異想天開了,我們兩個村的土地條件都差不多,都是靠天吃飯的,人力難以改變。”
另外兩個族老也是搖搖頭,心裏認為這個杜尚清還是太年輕了,可能是服役太久,忘了農事也是有可能的。
杜尚清對大家笑了笑:“哪裏有多困難啊?我們兩個村可是背靠著白水溪啊!”
大族老眼神有了一些光彩:難道改造田地可以利用白水溪嗎?”
他微笑著說道:“大族老,您說得沒錯,白水溪確實是我們改變田地的關鍵。”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指著窗外的白水溪道:“諸位請看,白水溪水量充沛,且流經我們兩村。
如果我們能善用這股水流,引水到那些旱田,那麽改造田地便不再是異想天開。”
馬連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疑惑:“杜村長,引水到旱田?這怎麽可能?
我們村以前也試過多次,但每次水流都因地勢原因而流失,無法真正到達田地。”
杜尚清轉過身,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那是因為你們之前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
這次,我準備請一些有經驗的工匠來幫我們設計水渠,確保水流能夠順利到達田地。
同時,我們還需要組織村民一起參與修建水渠的工作,這樣不僅能節省費用,還能增強村民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大族老聽了,眉頭微皺:“杜村長,你的想法確實很大膽,但這樣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村子恐怕難以承擔。”
胖族老也搖搖頭:“杜村長,也許修建水渠可行,但是還有一個關鍵問題你沒有想到,我們兩個村地勢高,白水溪地勢低,這取水澆灌估計就是全村人一起去溪裏挑水,恐怕也供不到地頭吧?”
至於縣裏獎勵護衛隊的五頭豬錢,全部交給護衛隊長,由吳輝,杜尚江他們兩個負責分配獎勵。
羊群加上原來自己家的一共有二十六隻,全部讓齊柏,齊樟幾個孩子趕去陳家,就交給他們家放養了。
這樣一處理,養殖場就輕鬆了一些。杜尚清又招了六名員工,全部交給杜尚光負責。
畢竟大牲口還是有不少的,六名員工也夠忙的。
老薩同杜尚清商量,就在西側城牆邊上圍出一片荒地來,平時讓六衛同自己溜溜馬就可以了。
杜尚清次日決定前往馬家村拜訪幾位族老。作為新任村長,他深知馬家村的事務仍需要這些族老的支持。
此刻,杜尚清在兩個村裏都頗受歡迎,無論走到哪裏,都有人熱情地與他打招呼。
他一路上保持著官方標準的微笑,頻頻點頭致意,用韋修平的話說,就是大爺挺會裝的。
昨日,杜尚清已早早通知了馬連與馬亮,囑咐他們今日務必邀請那幾位馬氏族老,齊聚馬家祠堂,共商大事。
時辰已至,他攜帶著韋修平與齊柏,步入了這莊嚴而肅穆的馬家祠堂。
一踏入那沉重的木門,便見大廳內已端坐著幾位老者。他們仿佛是時光的見證者,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
最上首的那位老者,滿頭白發如雪,麵頰上布滿了皺紋,如同溝壑縱橫,滄桑而深沉。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曆經風雨的沉穩,卻也帶著幾分病痛的疲倦。
下方的兩位老者,一個身材矮小,一個體態臃腫,雖也滿頭白發,但精神頭還算不錯。
杜尚清心中暗自估算,這兩位老者的年齡,恐怕要比自己家的老頭子還要大上十幾歲。
他們坐在那裏,不言不語,卻自有一股威嚴之氣,令人不敢小覷。
杜尚清原本打算邀請自己村中的老族長與老爹一同前來,共商此事。
然而老爹卻堅決反對,他深知馬氏與杜氏之間的積怨已久,若此時杜家族人悉數到場,恐怕會讓馬家人覺得自己被杜家欺壓,心生不滿。
更何況,如今縣令大人對馬氏家族已失去了信任,竟指定了杜家族人前來擔任村長一職,這無疑讓馬家人心中更加不忿。
老爹擔心杜氏族人的出現會刺激到他們,讓杜尚清的工作難以開展。
因此,他選擇了避而不出,以免給杜尚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杜尚清深知老爹的苦心,也理解他的擔憂。他站在大廳內,望著那些馬家的長老們,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
他知道自己肩負著重任,必須要妥善處理好這次的事情,才能讓馬家人心服口服,也才能讓自己在縣令大人麵前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晚輩杜尚清見過諸位族老,族老們好啊!”
馬家幾個族老見杜尚清態度端正,恭敬有禮,便也都臉色放緩,紛紛點頭。
“杜家這個後生是誰家的孩子啊?我現在眼睛也不好了,看不清是誰家孩子了。”上麵那個病老頭開口。
“聽說是杜啟明家的老二,就是當年半坡村那個小童生的弟弟,他去北境當了幾年兵,同馬連,馬亮是一年回來的。”那個瘦族老用力對大族老說。
旁邊那個胖族老笑笑:“杜村長,不要怪大夥兒,我們年齡大了,耳朵都不好使了,聲音小了就聽不清楚。
過來坐吧,不知道杜村長今天召集大家前來,所為何事?”
杜尚清毫不客氣地坐在右邊的椅子上,他點點頭,也提高聲音說:“今天請各位族老前來,是想商討一些事情。
春耕在即,我想知道今年大家春耕的進展如何,是否遇到了什麽困難?”
族老們和馬連、馬亮聞言都感到驚訝。
他們暫時沒能理解杜尚清的意思。
大族長清了清嗓子,問:“杜村長為何有此一問?每年的春耕不都是按照慣例進行嗎?”
“對,杜村長,每年都是如此耕種的,與其他村並無二致。”馬亮也忍不住插話。
杜尚清笑了笑,問:“那麽,你們就一直按照老方法耕種,從未想過改變嗎?”
胖族老疑惑地問:“改變?如何改變?土地耕種本就是因地製宜,水田種稻,旱田種麥、黍、穀,還能如何改變?”
杜尚清反問:“你們真的認為無法改變嗎?”
大家紛紛搖頭,“這如何改變?”
杜尚清見大家雖然否定,但對他的話產生了興趣。
他看到了希望,便說:“水田產稻穀,產量高;旱田肥沃的可種小麥,但產量不及水稻。而耕次的田地隻能種穀、黍,產量更低。但若我們改造田地,盡量使這些土地變成水田呢?”
大族老聽後搖頭:“這談何容易,水田之所以為水田,是因為位置好、取水方便。
那些旱田離水太遠,光是取水就是個大問題。杜村長,你就別異想天開了,我們兩個村的土地條件都差不多,都是靠天吃飯的,人力難以改變。”
另外兩個族老也是搖搖頭,心裏認為這個杜尚清還是太年輕了,可能是服役太久,忘了農事也是有可能的。
杜尚清對大家笑了笑:“哪裏有多困難啊?我們兩個村可是背靠著白水溪啊!”
大族老眼神有了一些光彩:難道改造田地可以利用白水溪嗎?”
他微笑著說道:“大族老,您說得沒錯,白水溪確實是我們改變田地的關鍵。”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指著窗外的白水溪道:“諸位請看,白水溪水量充沛,且流經我們兩村。
如果我們能善用這股水流,引水到那些旱田,那麽改造田地便不再是異想天開。”
馬連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疑惑:“杜村長,引水到旱田?這怎麽可能?
我們村以前也試過多次,但每次水流都因地勢原因而流失,無法真正到達田地。”
杜尚清轉過身,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那是因為你們之前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
這次,我準備請一些有經驗的工匠來幫我們設計水渠,確保水流能夠順利到達田地。
同時,我們還需要組織村民一起參與修建水渠的工作,這樣不僅能節省費用,還能增強村民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大族老聽了,眉頭微皺:“杜村長,你的想法確實很大膽,但這樣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村子恐怕難以承擔。”
胖族老也搖搖頭:“杜村長,也許修建水渠可行,但是還有一個關鍵問題你沒有想到,我們兩個村地勢高,白水溪地勢低,這取水澆灌估計就是全村人一起去溪裏挑水,恐怕也供不到地頭吧?”